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周文王访贤这个故事的感想?

周文王访贤这个故事的感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269 更新时间:2024/1/20 13:34:56

周文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贤明的帝王之一,被誉为帝王最会用人的楷模。他的许多治国之道为后人所推崇,即就是放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而在他的治国之道之中,又以其最善用人而著名,周文王在用人上很有他的独到之处,他能慧眼识人,最大限度的使用人才,知道把这些人才放在最适合的位置,形成了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政治集团,使商末周初“三分天下,周有其二”,留下了许多成功用人的光辉范例,其中又以“文王访贤”的典故最为著名,影响最大,名贯古今。我们从“文王访贤”的典故之中,可以清楚看清周文王用人之道的独到和过人之处,以及他用人之道的几个基本原则:一、慧眼识人,在使用之中扬长避短姜子牙是一个文武双全,能安天下的经纬之才,但在“文王访贤”前,并没有人能真正的认识到他的价值。在商都朝歌时,商纣王王认为他古板愚腐,不合时宜,只会卜卦算命的雕虫小技,便以一己之私,要捉拿他,弄的他四处逃亡。在逃回家后,姜子牙之妻马氏,认为他连最普通的人都会做的小生意都不会做,百无一能,是“天下第一废人”,跟着他没有什么出息,逼着他写下休书,愤然离他而去。在溪垂钓时,樵夫武吉笑话他笨的连鱼都不会钓,当姜子牙辩解时,说武吉有目无珠,武吉竟挥拳要打他,弄的他“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十分狼狈。在武王代文王访贤时,因姜子牙说“钓,钓,钓,大的不到小的到,不钓!”不太搭理周武王,年轻气盛的周武王认为姜子牙白发老迈,傲慢无礼,不仅向文王说姜子牙没有什么大用,而且阻止周文王去钓鱼台访贤等等。仿佛姜子牙真的是一个四处碰壁,没有什么大用的钓鱼老叟。但周文王却能慧眼识人,从这些现象之中,能看到问题的本质。他认为,兴周需要人才,只有人才才能成就大业。商周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未来,谁得到人才,谁就能得到天下,一切竞争归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西岐要想崛起,必须选拔和寻找人才。他还认为,人才并不是什么都会的全才,只要这个人能够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人就是人才。姜子牙虽然有许多不如最一般人的地方,但他在统兵打仗,治理天下上,自古到今无人能比,在这方面是千百年来少有的大人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常言说“金无足金,人无完人”若求全责备,则无可用之人,扬长避短,则无不可用之人。古人云“骏马能历险,耕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生财适贵用,慎勿多苛求。”深深懂得长与短的辩证关系、周文王认为,姜子牙虽然有许多地方连最一般的人都不如,但他胸有韬略,满腹经纶,下通地理,上懂天文。能帮助他兴周灭商,夺取天下,是他朝思暮想的天下贤才,所以他力排众议,亲自到钓鱼台去访贤,请姜子牙出山,成就了名传千古的佳话。二、促膝谈心,在交谈中加深理解周文王也是一个非常坎坷的人,他因德才兼备,在诸侯之中威望很高,屡屡遭到商殷王的猜忌,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几乎都在殷王的牢狱之中度过,直到纣王觉得他老弱多病,风烛残年,对他王位威胁不大时,才将他放回西岐。周文王回到西岐之后,深知上天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但自己要办的事却很多,特别是在西岐后继有人之上。自己的继承人周武王虽然精明能干,但毕竟年轻,没经过风雨,很容易意气用事,很需要一个旷世奇才来辅佐他,否则难当大任。他曾在国内为寻找了好久,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也非常着急,当他听到有关姜子牙的传闻,感觉到姜子牙是一个奇才,很可能就是自己要找的人,吸取武王访贤失败的教训,别人去访,他不放心,他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不顾自己年迈多病,坚持亲自上门拜访,进行面试考查,一探虚实。周文王到了姜子牙钓鱼的地方后,寒暄了几句之后,立刻放下君王的架子,不顾君臣礼节和自己年老多病,席地而坐,膝盖挨着膝盖,亲密的交谈着心里话,很快把话题转到统兵打仗和治国方略之上,采用一连发问对答的形式,来了解姜子牙的治国统军理念,这大概就是我们今天的干部进行当面考查谈话的最早记录,并根据其才能量体裁衣,量才任职,力取做到职能相宜,因为大材小用就会浪费人才,而小材大用,其必然难当大任,会给事业造成损失。有人把这次周文王与姜子牙谈话做了认真的笔录,这就是后来《六韬》兵法的雏形。通过这次“面试”审查,周文王对姜子牙的德、才、能有了非常全面的了解,知道了许多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情,很快拓宽了眼界,发现了姜子牙就是自己朝思暮想要找的天下奇才,后悔自己走了很多弯路,更加坚定了他准备重用姜子牙的决心,这不光显示了周文王大胆的一面,而且显示了周文王谨慎的一面,透出了周文王用人之道的过人之处。三、坦诚相待,躬身拉纤感动天地周文王自商朝逃回西岐后,痛定思痛,决心兴周灭商,他权衡了一下,觉得自己身边虽然人才济济,但缺少一个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统领大局的帅才,周文王通过与促膝交谈,当面考察,发现姜子牙谈吐非凡,学识渊博,治国用兵之道无一不精,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大帅才,相见恨晚。他看到姜子牙已经白发苍苍,心中很不是滋味,都怪自己粗心大意,严重失职,使一个旷世奇才在自己眼皮底下,钓了十年的鱼,白白浪费了十年宝贵光阴,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十年啊!从内心感到对不起姜子牙,为了表示自己的内疚和歉意,就做出了一个感动千古的举动,亲自下车为姜子牙乘坐的马车躬身拉纤,以示坦诚相待。后来人们根据这点演绎出了“八百零八步”的故事和传说,一直流传至今。一个堂堂的君王为一个被通缉的罪犯乘坐马车躬身拉纤,其坦诚相待程度在古今的君王中能有几个人做的这一点。“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不仅使姜子牙死心塌地为兴周灭商大业甘效犬马之劳,而且起到很好的广告效应,使更多的人才看到周文王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人才干事业,是千载难寻的贤明圣主,自然会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西岐来,使这里更加人才济济,国力剧增,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周文王不仅会用人,而且善于争取人才之心的高明之处。四、用人不疑,大胆的使用人才周文王通过对姜子牙认真的了解和考察,发现姜子牙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天下奇才,他觉得人才之中有的有德无才,有的有才无德,有的有德有才,有德有才的可以放心大胆的使用,有德无才的人可以监督使用,无德有才的可以限制使用,无德无才的不可大用,而姜子牙既有德又有才,便可以放开手脚,大胆的使用。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做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不维资历,不维身份,决定不拘一格的选人用人,力排众议,要拜姜子牙为太师(相当于后来的丞相和兵马大元帅之职),准备把其放在西岐国最重要的职位之上。周文王的决定一公布,立刻遭到了朝野的一片非议。有的认为姜子牙来到西岐,未立寸功,一下子放在最高的位置,必然人心军心不服,引起混乱,也有的认为姜子牙从商朝而来,是何居心还不清楚,会不会是商朝派来的间谍呢?不光不能重用,而且应该对其进行监视和节制,这给周文王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但是周文王认为在用人时不能人为的划派,搞小集团,不管他从哪里来,一律平等,一视同仁,只要出于公心,选才用人,则国无遗贤。他觉得在用人时应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不仅要使有职者有权,而且要把权力分给真正能干的下属,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能提高兴周灭商行政效能。在用人时还应该坚持用人不疑的原则,充分的信任,大胆的使用人才,才能调动下属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向心力,凝聚力,才能增进团结,上下一心,和衷共济,干好兴周灭商的大事业。周文王还觉得自己年龄大了,而武王又太年轻,光阴似箭,时不等人,应该把目标、职务、权力和责任分派给下属,这样才能使各种人才在其位,谋其事,属其才,放开手脚,大胆的工作,支持人才干成事业,真正形成让人才干好兴周灭商大业的社会环境。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周文王的用人之道在千古帝王之中是少有的,是历史上少有的贤明君王。在他的运作之下,西岐君臣精诚团结,上下一心,和衷共济,九牛爬坡,个个出力,使西岐在很短的时间里崛起,在商末的天下,周占其二,为最后推翻商纣王朝,建立强大的西周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西周王朝是在周武王在位时建立的,但是其基础却是周文王之时打下的。因此周文王也是西周王朝的实际建立者之一。由于周文王很善于用人,不仅得到了后代君王的推崇,而且得到社会和民间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就拿姜子牙钓鱼台来说吧,是姜子牙当年垂钓的地方,主庙应该是姜子牙,但是占据位置最高,建筑规模和级别最大最高的却是文王庙,这一方面是因为周文王是君,姜子牙是臣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人们普遍认为,姜子牙虽然是旷世奇才,但遇不到周文王这样识才的人也是枉然,因为世上不知埋没了多少像姜子牙这样的人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会用人的人要比人才重要的多,因此上人们才在钓鱼台边修了比太公庙更雄伟的文王庙。所以才形成了今天的这个格局。由此可见周文王用人之道在社会上影响之深。也显示了社会千百年来对周文王用人之道最高的肯定和认可。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有哪些贪图享受导致国家灭亡的国君及其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退避三舍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

  • 历史上关于欺骗灭国的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最有名的就是唇亡齿寒的这个典故了,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扩张,先后吞灭了很多弱小的诸侯国。晋国的国土面积和军事力量得到了迅速发展。此时,晋献公已把目光盯在了虞、虢二国上,以便扫除障碍,向中原地区发展。晋献公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

  • 夏,商两个朝代灭亡事件,做了亡国之君的两位国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夏朝的亡国之君是“桀”,商朝的亡国之君是“纣(帝辛)”。桀,谥号桀,史称夏桀,帝发之子,夏朝最后一位君主,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帝辛,谥号纣,世称殷纣王、商纣王,帝乙少子,商朝最后一位君主,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 殷纣王与秦始皇的正面论据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殷代末年有一个很宏大的历史事件,便是经营东南。纣王是能文能武的,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很有功劳的。秦始皇是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你不能光看电

  • 周文王是何许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姓名:姬昌又名:文王性别:男年龄:97岁所属年代:商代出生年月:前1152年农历九月十五日去世年月:前1056年在位:50年相关事件:文王伐纣,文王里演周易相关人物:周武王,商纣王事迹[编辑本段]中国商代末年西方诸侯之长。姬姓,名昌。古公父之孙,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即西部诸侯(方国)之长。亦称西

  • 周文王任用了哪一位贤人?商汤任用了哪一位贤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周文王在姜太公等人相助之下伐纣,商纣王之胞兄长微子启不助其弟纣王,反助周文王,后,周文王取得天下,为了平抚中原腹地,即现在河南商丘一带民众之心理,特分封微子启到商丘诸侯国宋国国王!据《世本》所载,春秋之时,宋国有大夫来,采食于时,因地受封于时邑,子孙以邑为姓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战国时齐国有一著

  • 历史上的文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您好:首先,易经不是周文王作的。在史记中也只是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也就是说文王只是将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然而就是这个说法也仅仅是一种传说,不可靠。《周易》是一本占卜之书,其意义等于现在算命人的工具书,应该成书于众手,而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其次,如果是他做的,那么目的应该有以下几点:一是突出自己功

  • 求封神榜简介100至200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封神榜》又名《封神演义》,是一部中国神魔小说,作者不可考,现存日本最古明刻本署明朝许仲琳编辑,也有一说为明代道士陆西星(《封神演义》中有十馀处引用道教经典《黄庭经》)。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是一部古代魔幻幻想神话故事,根据评话《武王伐纣》,再参考古籍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几百年来,以其独特的魅力,

  • 关于商朝的作文(用上 妲己 有关的事例,环绕妲己写商的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帮你写呢是不太可能了,不过可以提醒一下哈1要写到纣王对妲己的宠爱2关于炮烙,烽火戏诸侯之类的事情最好提到3当时百姓大臣的情况4在你眼里商是如何灭亡的5自己的感想:比如说不能贪图美色啊,忠言逆耳啊,要注重民心,勤政爱民之类的。(不过怎么会写到这种文章呢,你们老师好……奇特)

  • 动漫《武庚纪》不死鸟十刑与不死鸟纣王谁更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关注漫游君,游戏不头晕!右边点关注,头条不迷路!其实看过漫画的小伙伴都知道十刑更强!但是论霸气!纣王尽管是配角也当仁不让!十刑给纣王提鞋也不配!纣王创造了太多个第一!【1】不死鸟之纣王有多强第一个挑战神权的人类!从纣王当太子的时候起,纣王就默默想着总有一天要教天做人!常常偷偷去摸那隐藏着不死鸟的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