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弱的:汉惠帝汉惠帝刘盈(前213年-前188年),西汉第二位皇帝(前194年—前188年),他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嫡长子,母亲吕雉,在位七年。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刘盈被立为太子。当初,高帝宠幸戚夫人,戚夫人有一子名曰刘如意,刘如意聪明伶俐,英武果敢,作风很像汉高帝,高帝觉得太子刘盈优柔寡断,软弱无能,便想废刘盈。刘盈的母亲吕皇后依张良计,请大贤“商山四皓”来替刘盈说话并辅佐,刘邦惊觉太子“羽翼已丰”,才打消废太子的念头。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四月,高帝在平定逆臣英布的战争中受伤而死。五月丙寅,刘盈十六岁继承了皇位,是为汉惠帝。惠帝即位后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提拔贤人曹参为丞相,政治比较清明,社会也很安定。但是惠帝优柔寡断,软弱无能,在位后期处处受母亲吕后牵制,又在茅厕见到戚夫人成了“人彘”惨状,最后抑郁而终。汉惠帝七年(前188年)秋八月戊寅,惠帝崩于未央宫,享年仅24岁。九月辛丑葬于安陵。惠帝死后,吕后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残酷统治。宋徽宗:窝囊到底宋徽宗赵佶(1082年10月-1135年6月11日[1]),宋神宗十一子,是中国宋朝第八位皇帝。赵佶于在位期间,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办“花石纲”,搜集奇花异石运到汴京修建园林宫殿,崇信道教,自称“道君皇帝”,任用贪官宦官横征暴敛,激起各地农民起义。其中以新党蔡京任丞相与宦官童贯为将军所引致的问题最严重。金天会三年(1125年)十月,金太宗遣谙班勃极烈完颜斜也、完颜宗望、乙室勃极烈完颜宗翰分两路南下入侵,无法应付时,急忙传位给他儿子宋钦宗去对付,自己则当“太上皇”,但终于无法挽回局势,天会四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次命东、西两路军大举南下,兵部尚书孙傅把希望放在道士郭京身上,妄以“六甲法”破敌,但神兵大败,金兵分四路乘机攻入城内,金军攻占了汴京。宋钦宗遣使臣何13到金营请和,宗翰、宗望二帅不允。靖康二年(天会五年,1127年)二月,金太宗下诏废徽、钦二帝,贬为庶人,北宋灭亡(960年—1127年),二帝被俘北上,四月七日,曹才人如厕时,被金兵奸淫。八日,一些宫女到金兵帐中避雨时被金兵奸淫,死者甚多[2]。徽宗却无可奈何,途中食物匮乏,风雨又起,饿殍遍地。七月二十日,二帝迁到中京(今北京),父子抱头痛哭。天会六年(1128年)八月二十一日抵达金上京会宁府。二十四日,二帝及男女宋俘均坦胸赤背,身披羊皮,跪拜太祖庙,行“牵羊礼”,在乾元殿拜谒金太宗。吴乞买封宋徽宗为昏德公,钦宗为重昏侯,十月二十六日,二帝迁往韩州(辽宁省昌图八面城)[3]。在韩州,金人将城内女真住户全部迁出,只供二帝等二千余宋俘居住。据《宋俘记》载:“给田四十五顷,种莳自给。”据《南征录汇》说这还是金国二太子完颜宗望格外开恩,要求性格阴鸷的完颜宗翰等不可像虐待辽天祚帝那样对待宋废帝。天会八年(1130年)七月,又将二帝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北旧古城)软禁。到达五国城时,随行男女仅140余人。流放期间徽宗仍雅好写诗,读唐代李泌传,感触颇深。五年后,天会十三年(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病死于五国城[4]。
公元267年,司马炎立其子司马衷为皇太子。晋惠帝司马衷(259-307),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西晋的第二代皇帝,公元290-307年在位。司马衷是个很有特点的人,史书说他“不慧”,就是“不聪明”,不聪明的同义词就是弱智,天下的所有概念似乎都不只是质的问题,而关键是量的问题,比如说“傻子”这个概念就是这样,看起来聪明的人是百分百的真聪明吗?看起来愚蠢的人真百分百愚蠢吗司马衷也是这样,不是百分百的弱智,他会写字,会看书,怎么可能是百分百的弱智呢?只是这哥们实在是不适合于当皇帝,甚至不适合于和人打交道了,他的智力似乎停留在10岁以前。司马家的后人有很多都不聪明,比如说司马伦,司马颖。最愚笨的要算司马德宗(当然他可能姓牛,后见),这伙计连生活都不会自理,史书中没有记载他说过一句话,别人没在历史中留下一句话还情有可原,当了22年皇帝的家伙一句话都不说,那就完全是不会说话了,事实上也是这样。《晋书》说他:帝不惠,自少及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凡所动止,皆非己出。司马衷的谥号是“惠”,《周书.谥法》曰:“爱民好与曰惠。柔质慈民曰惠。”司马衷的确是比较柔顺,因为没人听他的,但想爱民也爱不成,想恨也恨不成,皇帝对老百姓不恨不爱是老百姓的福分,中国的老百姓总是被统治者折腾得家破人亡。“好与”的意思是喜欢助人为乐,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司马衷也做到了,连自己的老婆贾南风都送给太医了,还有什么不能送?司马衷的妈妈就是杨艳,司马炎当皇帝后第二年(公元266年)立杨艳为皇后,她是曹魏贵族杨文宗的女儿。关于这姐们,后面还有话说。司马炎有点妻管严,和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一样,不过没那么窝囊。杨艳一发怒,他就只好大局为重了。立司马衷为太子就是一例。这说明,司马炎还是很可爱的。可这一“可爱”不打紧,这一可爱就爱掉了晋朝大好的“基业”。司马衷被立,真可谓是一波三折。这也是晋朝衰败的一个关键点。因为司马衷有点弱智。按司马炎和杨艳的素质来说,生出来一个弱智儿子很令人费解。杨艳是大美女,姿容美丽,性陕隘。她才貌俱佳,少女时有人为她看相,说她乃是“极贵”的后妃之相。司马炎是大帅哥,才能,智力就更不用说了。而且,司马衷也有一子四女,个个都聪明伶俐。司马炎和杨艳又既不是近亲也不是**,难道是受孕的时候出了纰漏?只剩下这种可能了。司马衷弱智到了什么程度呢?公元291年,大臣们向晋惠帝禀报天灾频频,老百姓无粮,饿死不少。惠帝很是不解,反问道:“百姓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喝肉粥解饿呢?”我靠,肉糜,他大概以为天下到处放着猪肉羊肉,老百姓蠢到找不到呢。而且在这位爷的脑海里,粮食这个概念,估计和“肉糜”是同样的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体系,司马衷混淆了共相和殊相,颇有点“白马非马”的味道。还有一次,司马衷在华林园游玩的时候听见蛤蟆叫,就问侍从:“这叫的东西,是为公事叫呢!还是为私事叫呢?”估计司马衷是个诗人,这个问题怕是连荷马都想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