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真的有妲己这个人吗?

历史上真的有妲己这个人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571 更新时间:2024/2/20 0:47:37

历史上,真有妲己。所有人都知道《封神演义》中最恶毒的人就是苏妲己,那么我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女人。苏妲己为冀州候苏护之女,天生美貌、聪颖过人,但在去往朝歌途中,被轩辕坟千年狐狸精摄去魂魄,人已死亡,狐妖借其肉身,用其姓名,制造了一位新的苏候之女,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苏妲己的一生有两个阶段:真正的苏妲己和被狐妖附身并死亡的苏妲己,所以我以苏妲己之名代替狐狸精,其实二者已融为一体。苏妲己制虿盆、铸炮烙、设酒池肉林、祸乱后宫、残害忠良,真真的恶贯满盈,但很奇怪的事情是,她做了这么多的坏事,却没有得到及时的因果报应,各路仙家没有一位来消灭它,只有云中子来送把破剑,还助长了她的气焰。而那么多的神仙为什么不来灭掉妲己呢?他们不管妲己害人的原因其实只有一种解释:女娲后来和元始通了电话,我在那派了三妖,暗中助你一臂之力,你不要把咱的卧底给搞掉了。女娲有她的考虑,一定要“去其左右”,纣王的臣子们太衷心保国了,直接打胜算不大,狐狸精能灭掉一个是一个。于是我们很容易想到女娲娘娘当时派她出来的场景,女娲说:“你三妖可隐去妖形,托身宫院,惑乱君心”助武王伐纣一臂之力,“不可残害众生”,事成之后,你们也修成正果。于是可以肯定的是女娲与元始,狐狸精和武王他们都是一伙的,然后再看:女娲说的很好,事情办好了,你们就从实习生转正,以后就是正式员工啦,她们也当成好话听的,她们作为女娲娘娘从众多想转正的妖精中海选出来的三位,自己都是感觉很荣幸的,所以她们无论如何一定要把老板交代的事情办好。她们很清楚老板的目的,那达到目的所用的手段就是“惑乱君心”,而“不可残害众生”的论调,对于三个妖精来讲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她们清楚这种只是需要注意的事不重要,重要是的老板要的结果。那老板到底觉得这种不可残害众生的调调重要不重要呢,答案是“不重要”。女娲娘娘在最后几回捉三妖的时候说“上天有好生之德”,那么苏妲己在宫中长期虐杀死了那么多的人,女娲竟然完全视而不见,从未干涉过,从未有过“好生之德”,这才让妲己确认和放心,并为所欲为,因为她认为害人其实得到了女娲的默许。那么这三个妖精为自己的老板达到目的了吗?攻陷朝歌时,九头雉鸡精见杨戬仗剑赶来,举手中剑骂道:“我们姊妹,断送了成汤天下,与你们做功名;你反来辱我等,何无天理也?”不说她和妲己害了多少人,就事论事,大背景,她们帮助周武,断送成汤天下,是在完成任务,而且任务确实完成了,还给周朝大将们做了功名,“何无天理也”让我感受到她们三个妖精的气愤,和突然发现自己有可能被耍了的愤恨。然后妲己被女娲捉住时说哭着说:“昔日是娘娘……招小妖去朝歌,潜入宫禁,迷惑纣王,使他不行正道,断送他天下。小畜奉命,百事逢迎,去其左右,令彼将天下断送;今已垂亡,正欲覆娘娘钧旨,不期被杨戬来追赶,路遇娘娘圣驾,尚望娘娘救护。娘娘反将小畜缚去,见姜子牙发落,不是娘娘出乎反乎了?”她陈述的完全是事实,女娲出尔反尔也不见得,而是当时要给你转正是我一时冲动,就是对纣王生气,让你们这些小马仔替我出气,我如今气也消了,所以就很冷静了,让你们转正?你们替我办了这么大的事,我能留活口吗?还是算了,要是被神仙们知道你们是靠残害忠良转正的,我的老脸还往哪放啊,过河拆桥咯。于是就找了个很好的借口你们如彼之坏。这个时候苏妲己才正式的回过味来,闹了好些年,原来就是耍我玩玩,到了事成之后,第一个消灭掉的就是我,其心何其毒也,比我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她知道,在法场上也就不能供女娲娘娘了,不供出她,以后自己的妖子妖孙也许还能活命,要是供出她来,那不光是自己灰飞烟灭的问题,那简直就是株连十族,也罢,女娲派她们出来的话她一句也没说。这也就是替不靠谱的瞎许诺的老板办事的下场,那妲己恶贯满盈的原因其实我们也找到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商纣王和苏妲己是不是一对狗男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我认为不是。首先嘞,狗男女是指乱搞男女关系的人,人家郎情妾意的,男未婚什么的先不管(反正在古代,根本说不清),至少女未嫁嘛,怎么就狗了呢?虽然《封神演义》里一直说纣王残暴,妲己祸国殃民,但是我觉得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借口,是朝代变更的借口,是历史向前推进的借口。一个朝代的灭亡不可能只因为一两个人,而是

  • 箸墓的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日本崇神天皇时期,有位公主,因为她生得端正,所以天皇和皇后都十分痛爱她。在这位公主还没结婚的时候,一天有个气度不凡的贵人悄悄来到公主面前说:“我愿与你结为夫妻。”公主说:“我尚未接近过男子,怎能轻易从你,而且此事也必须禀明父皇母后。”那人说道:“即使你父皇母后听说,也无妨碍。”从此夜夜来谈情,但是公

  • 谁知道筷子的发明,有什么传奇、故事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筷子是一种食具,用于夹起食物并把它们送往口里。英文名:chopstick(单根筷子),chopsticks(一双筷子)。起源中国,古叫箸(箸者,助也,意思是帮助吃饭的工具),也叫,还叫,因为箸和住是谐音字,有停住、不吉利的意思,后来就用停住的反义字”快“加个竹字头,就成了现在筷子名称的由来。筷子从古

  • 成语典故心解之四十四:纣为象箸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焚书坑儒[读音][fénshūkēngrú][解释]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不假筷子起源的传说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以筷进餐少说已有3000年历史,是世界上以筷为食的母国。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

  • 商朝的时候有筷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人使用筷子,大约在三千多年以前。其实,在使用筷子之前,我们的祖先同样也经历了一个用手抓饭吃的过程。但热粥汤羹又如何抓取得了呢?于是不得不随地折取一些草茎木棍来帮助。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它既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史

  • 从“纣为象箸箕子怖”说起中选文从开头纣为象箸的历史故事谈起有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图书)编辑历史故事的定义故事根据发生的时间不同,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指刚刚发生的故事,比如新闻故事;一种是指未来发生的故事,比如科幻故事;还有一种是指过去发生的故事,比如成语故事。一般来讲,狭义的历史故事就是指第三种,而广义的历史故事除了包括第三种,还包括第一种。那是因

  • 吴刚伐桂的故事(两百字左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吴刚伐桂酿天下第一美酒桂花酒吴刚每天伐树不止,千万年过去了,那棵神奇的桂吴刚伐桂树依然如旧,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吴刚知道人间还没有桂树,他就把桂树的种子传到人间。古时候在杭州的两项山下,住着一个卖山葡萄的寡妇,她为人豪爽善良,酿出的酒,味醇甘美,人们尊敬她,称她仙酒娘子。一年冬天,冰封雪冻

  • 武王伐肘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希望对你有帮助武王伐纣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子辛,也叫帝辛,,纣王并不是正式的帝号,是后人硬加在他头上的恶谥,意思是残又损善。据正史所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他曾经攻克东夷,把疆土开拓到我国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殷商末年,它有两个主要的敌手:西部的周方国

  • 关于孔子与象牙筷子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没有的事!!!只有纣为象箸的典故。《韩非子喻老[1]》纣(殷纣王)为象箸而箕子(纣的叔父)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读音xíng,盛菜羹的器具),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不羹菽藿(读音shu一声、huo四声。菽,豆类的总称;藿,豆类的叶子。指一般的蔬菜),则必旌(牦牛)象豹胎。旌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读

  • 刘备一生主要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出生于没落的汉朝皇室世家,是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论辈分是汉献帝的族叔。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刘备集团的力量相对较弱,又无稳定的根据地,一直处于颠沛流离的境地。曾经一度寄居大军阀曹操、袁绍、刘表之下。但刘备为人的品质和品格方面最符合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所以所到之处均深受礼遇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