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稷,契,周,召都是古代的有名的贤臣,指的都是谁

稷,契,周,召都是古代的有名的贤臣,指的都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922 更新时间:2024/2/14 21:55:15

稷:来自“姬”姓。时名叫“弃”(周之始祖)的人被封为“后稷”这个官,子孙以官为氏。后稷,周朝的始祖,姬姓,名弃,出生于稷山(今山西稷山县),被称之为稷王(也做稷神或者农神)。稷王曾于县境南陲的山中教民稼穑,后称此山为稷王山,属晋,汉为河东郡闻喜县地,北魏太和十一年置高凉县,遂于隋开皇十八年改高凉县为稷山县。母为帝喾高辛氏元妃有邰女姜,出生于古邰城(今陕西武功县西南)。曾经被尧举为“农师”,被舜命为后稷。后稷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契:姓子,名契,又名,别称“阏伯”。契是帝喾与简狄之子、帝尧异母弟。被帝尧封于商(今河南省商丘市)主管火正,其部族以地为号称“商族”,契成为商族始祖,是商朝建立者商汤的先祖。后世尊称其为“商祖”、“火神”。周: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族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贾谊评价周公: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召:姓姬,名,又称召公(一作邵公)、召伯、召康公、召公,西周宗室、大臣,与周武王、周公旦同辈。姬辅佐周武王灭商后,受封于蓟(今北京),建立臣属西周的诸侯国燕国(北燕)。但他派长子姬克管理燕国,自己仍留在镐京(今陕西长安)任职,辅佐朝廷。因采邑于召(今陕西岐山西南),故称召公[2-3]或召伯、召公。周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继位,姬担任太保。姬执政政通人和,贵族和平民都各得其所,因此深受爱戴。他曾在一棵棠梨树下办公,后人为纪念他,舍不得砍伐此树,《诗经甘棠》中曾称颂此事。周成王死后,姬辅佐周康王,开创“四十年刑措不用”的“成康之治”,为周朝打下延续八百多年的坚实基础。

稷是后稷,传说他在舜时教人稼穑;契,传说是舜时掌管民治的大臣。周是指周公姬旦,召是召公姬。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朝有哪些皇帝能力挺强的,但却备受争议?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自朱元璋建国以来,一直延续了两百七十六年。纵观这一期间明朝的统治者们,有的名留青史,有的臭名昭著,还有的饱受争议。笔者认为明成祖朱棣与明神宗朱翊钧是最具争议的。他们一个雄才大略可性情喜怒无常;一个前期奋发图强,后期怠政操权。他们在位时长几十年,对明朝的兴衰起着巨大的作用。明成祖朱棣尽管朱棣的皇位

  • 中国古代哪个将军,是帝王最厉害、最可靠、最实用的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汉朝的周亚夫对于汉文帝汉景帝来说是最厉害、最可靠、最实用的将军。驻军细柳,军威严整公元前158年,匈奴进犯北部边境,汉文帝急忙调边将镇守防御。为了警卫京师,文帝派三路军队到长安附近抵御守卫。宗正刘礼驻守在灞上,祝兹侯徐厉驻守在棘门,河内太守周亚夫则守卫细柳。为鼓舞士气,汉文

  • 古代皇帝带兵能力最强的是李世民还是朱元璋?还是其它?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原创#一代雄杰李世民青年时代就领兵鏖战四方为唐皇朝立下不世之功登上皇位继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大唐疆土日益辽阔各方纷纷赴长安称臣进贡经济发展迅速为唐朝的盛世之景奠定雄厚的基础故,李世民文治武功在历代帝王中首屈一指#上海常青教育凌远长著#明武宗这样一位很有军事天赋的皇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组,如果朱厚

  • 历史上有哪些功高震主却能很好处理君臣关系的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此人,最符合题主之意,却极易被大家忽略不提。其面对凶恶环境而采取的诡异手段,令人惊叹!有人说功高震主得善终,主要看君主贤明与否。假如碰巧遇到瞪眼就杀人的主,比如刘邦。再来一个瞪眼就杀人的女主子,比如吕后,该如何相处?此人就是「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准确的说是「大汉第一功臣」。功劳

  • 古代哪两位一生只辅佐一个君王 宁可饿死也不吃国家的粮食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伯夷,叔齐。二大贤人啊。宁可饿死在首阳山上,也不食周朝的粮食。商朝的皇亲国戚加名臣。与之相对的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是晚唐诗人杜牧的名作啊。商代的伯夷和叔齐在殷商灭亡后,隐匿在首阳山上,不吃周王朝的粮食,最后饿死

  • 明朝16个皇帝的个人能力,贡献度放在一起,怎么排名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大明16帝,一个比一个有个性,且都因某些因素黑得够惨。实际上大明皇帝草包的真不多,先说结论:1、明太祖朱元璋(洪武)。2、明成祖朱棣(永乐)。3、明仁宗朱高炽(洪熙)。4、明宣宗朱瞻基(宣德)。5、明宪宗朱见深(成化)。6、明孝宗朱佑樘(弘治)。7、明武宗朱厚照(正德)。8、明

  • 中国古代皇帝趣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史上死的最窝囊的,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这位老哥跟大多数皇帝一样,沉迷于声色,成天搂着嫔妃喝酒。一次喝醉了,跟宠妃张贵人吵架,注意,是吵架,不是皇帝训斥妃子,而是皇帝和妃子你一句我一句对骂的吵架。最后司马同学给惹急了,甩出一句赌气的话:“俺不理你了!俺那么多妃子,俺找别人去!”说完,倒头呼呼大睡了。还

  • 中国历史上明君明臣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魏征与唐太宗自李唐以降,李世民和魏征这两个人,一个作为能够虚心听取不同意见的“明君”形象,一个作为敢于直言的“谏臣”形象,已经被固定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君贤臣直”的一个样板。众所周知,在他们君臣之间,有着很多十分感人的“段子”。其最高潮的部分则发生在魏征生前和病逝后的那些岁月。在魏征得病之后,李世民派

  • 能否说说你知道的有关古代帝王的有趣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高宗赵构,赵构非常节俭,他有一位妃子大刘妃得宠,有点忘乎所以,用漂亮的水晶装饰了两个脚榻,就是放在床前垫脚的小凳子,一般上床后鞋会放在上边。后来被高宗皇帝发现,赵构并没有生气呵斥大刘妃,而是向她讨要一只,睡回去睡觉当枕头。明朝的万历皇帝曾连续28年不上朝,创造了中国皇帝的纪录。但是,这期间中国无论对

  • 历史上哪些君王善于纳谏?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善于纳谏的齐威王大凡有作为的政治家,都有非凡的性格和奇特的经历。在齐国历史上,如果说齐桓公以任用贤才而著名,那么齐威王则以善于纳谏而著称。战国初年,齐国的新兴力量田氏把齐国最后一个国君齐康公直到海边,给了他“一城”之地,后来索性连这块地方也夺了过来。公元前386年,田和称诸侯,沿用齐的国号。田氏代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