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禾宋朝司马光不仅对史学有卓越的贡献,而且以远见卓识,精心教育下一代,在一篇题为《训俭示康》的文章里,深刻地分析了何以要节俭的道理。他说:“俭能立名成业,侈必随落自败。”这篇文章是写给儿子司马康看的。看似信笔写来,却条理清晰,寓意深刻。由于他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以事实说话,很有说服力。“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朴素为美”。他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饥”而矣。何以要“俭素”?司马光以丰富的史实作了论证。例如,晋代的何曾,当了太傅,喜欢奢侈,“日食万钱”,还说“无下箸处”。到了孙子这一代便因骄奢而家业败落。又如“石崇以奢靡夸人”,便引来了杀身之祸。司马光从这些史实中得出结论:讲奢侈者,“居官必贿,居乡必盗”,必然落得个“败家丧身”的下场。司马光还举了许多正面的事例,讲明节俭是“大贤之深谋远虑”。毫无疑问,作为封建时代的政治家司马光训子是为了“齐家”,他的思想是有局限性的,只会养成一些纨绔子弟。今天,无论从强国还是从育人出发,都要力戒奢侈,崇尚节俭,这是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美德。
中国古代皇帝的“富贵病”都有哪些?
一个王朝建立初期,皇帝都是好的,励精图治,大多都有一个国力上升期。但到中后期,虽然也有一些中兴之主,大部分皇帝已经忘记了当初祖先打天下的艰辛,毛病也就出来了,患上了“富贵病”,主要表现在:1、不了解社会现实,整天生活在皇宫中,过着象牙塔般的生活;2、工作不努力,懒惰成性。不愿意上朝处理政务,有的甚至几十年不上朝。3、好色淫逸。喜好女色,挥霍无度,致使国家空虚,百姓负担沉重。4、耳目不聪,识人不明。亲小人、远贤臣,奸佞当道,大权旁落。5、骄奢狂暴。一言不合,大开杀戒,生灵涂炭。这些都是“富贵病”的表现,当这些情况出现时,离王朝覆灭也就不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