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经典劝谏故事:1、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通过自己的妻子、奴仆、有求于己的客人,对自己的赞美之词,领悟到,齐王被人赞美而受到的蒙蔽,于是入宫劝谏。最后,齐王知错就改,成为强国众多小国,闻之臣服2,魏征直谏唐太宗。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3。触龙说赵太后赵太后刚刚掌权,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作为人质,才出兵。赵太后不同意。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白地对左右侍臣说说:有再说让长安君为人质的,我老太婆一定朝他脸上吐口水!左帅触龙(对侍臣)说,希望拜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走入殿内就用快走的姿势慢慢地走着小步,到(太后面前)谢罪,说:老臣的脚有毛病,竟不能快跑,不能拜见您有很长时间了。我私下原谅了自己,但是又怕太后的福体有什么毛病,所以还是想来拜见太后。说:我(也是脚行毛病)要靠手推车行动。(触龙)说: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就靠喝点粥罢了。(触龙)说:老臣近来特别不想吃饭,于是强迫自己散步,每天走三四里,稍微增加了喜欢吃的食物,对身体也舒适些了。太后说:我不能(像您那样散步)。太后的脸色稍微和缓了些。左帅公说:老臣的犬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器,可是臣已衰老,私心又疼爱他,希望(您)让他补充黑衣卫士的人数,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来求您!太后说:答应您!年龄多大了?(触龙)回答:十五岁了。虽然还小,但想趁我未死之前来托付给您。太后说:男人也疼爱他小儿子吗?(触龙)回答:比女人爱得厉害些。太后笑着说:女人爱得特别厉害。(触龙)回答:老臣认为老太太爱燕后超过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爱长安君那样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考虑得长远些。老太太送燕后(出嫁)时,(她上了车)还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惦念、伤心她的远嫁,这也够伤心的了。送走以后,不是不想念她了;但每逢祭祀您一定为她祈祷,祈祷说:'一定别让她回来啊'这难道不是从长远考虑,(希望她)有子孙相继为王吗?太后说:是这样。左帅公说:从现在算起往上推三代,一直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王的子孙凡被封侯的,他们的继承人还有在侯位的吗?(太后)说:没有。(触龙又)问:不仅是赵国(没有),其他诸侯国子孙被封候的,其继承人有在侯位的吗?(太后)说:我没有听说过。(触龙)说:这是这些被封侯的近的灾祸及于自身,远的灾祸及其子孙。难道是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地位高贵却没有功,俸禄优厚却没有劳,而且拥有的贵重宝器多了。现在老太太让长安君的地位高贵,并且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还给他很多贵重的宝器,却不趁现在(您健在时)让他有功于国,一旦您驾崩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老臣认为老太太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所以认为您(对长安君)的爱不如燕后。太后说:(您说得)对。任凭您怎样支使他吧!于是为长安君备车一百乘,到齐国去作人质。齐国才出兵。子义听到这事说:国君的孩子,可算是国君的亲骨肉了,尚且还不能凭靠无功的尊位、没有劳绩的俸禄来守住金玉宝器,更何况是人臣呢!4、褚遂良还陛下笏劝谏的故事褚遂良的差使,前者是向皇帝提意见,后者专门记录皇帝的日常言行,以作为后世的史料。太宗有一次问褚遂良:“你记的那些事情,我能不能看一看?”大概他对自己做的一些事情不满意,不想让其流传后世,想亲自把一下关。而褚遂良并不买皇帝的账,他说:“自古以来的史家传统,就是记录下君王的一言一行,或善或恶,作为后世的借鉴。只听说君王努力不犯过失,没有听说过要亲自观史的。”太宗问:“我要是做了不当的事情,你一定会记下来吗?”褚遂良说:“那是我的职责,你说什么做什么,我都会如实记录。”旁边的另一位大臣插话说:“即使遂良不记下来,天下人也会记住的。”太宗毕竟是个开明的皇帝,也就不在这件事上较真了。从此之后,他对褚遂良更为器重了。在是否征讨高丽、如何防守高昌、立谁为太子、如何教育太子等国家大事件,褚遂良上书数十次,大多意见被采纳。尤其是关于皇位传承的问题,关乎大唐江山的安危,他抛开太宗的慈父私情,剖析得入情入理,深深打动了太宗,甚至使其泪流满面,涕泗交下。贞观二十一年,褚遂良被授予中书令的重任。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去逝。死前,他召见褚遂良和长孙无忌(唐太宗的内弟)到病床前,当着太子的面说:“你们忠心耿耿,我心里十分清楚。我死之后,就把皇子托付给你们二位了。就像当年汉武帝托付霍光,刘备托付诸葛亮一样。太子心肠软,政事你们可为他做决断,使大唐永保社稷。”他又对太子说:“只要有他们二位在,你就没有什么可顾虑的了。”5、海瑞上奏疏劝谏嘉靖海瑞,字汝贤,广东琼山(今属海南省)人,明代著名清官。他先是任地方小吏,后入京做了户部主事。那时,明世宗朱厚整天求神斋醮,不理朝政,许多大臣一味迎合,争着向他禀报吉祥的征兆。海瑞又了解到,过去,御史杨爵曾上疏,劝谏明世宗不要迷信鬼神,结果被拷打,还做牢八年,几乎送掉性命,自此以后,在没有人敢上疏劝谏了。海瑞经过考虑,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给明世宗上了一道奏疏,劝他不要再迷信鬼神,要尽心朝政,洗刷数十年积下的错误。他在奏疏的最后说:“陛下不理朝政,却急于升仙,超脱世俗,耗费精力,劳碌心神,去探求那捕风捉影的事,希望达到茫茫然不可了解的境地,臣认为会一生劳苦,最终也不会有成果。现在朝中的大臣们拿着俸禄,喜好阿谀奉承,小臣们害怕得罪又不敢出声。臣忍不住愤恨,所以冒死上疏,愿意尽微薄的力量,希望陛下听从。”明世宗接到奏疏,顿时火冒三丈,将奏疏扔到地上,对左右侍从说:“赶快把海瑞抓住,不要让他跑了。”宦官黄锦在帝边说:“听说他上书的时候,知道触犯君主应该杀头,已经买下了一副棺材,和妻子诀别,让家童仆人也都走了,他在朝中专等发落呢。”明世宗愣住了。后来下诏把海瑞关进监狱。穆宗继位后海瑞才获释。
更多文章
你认为古代哪个皇帝个人能力最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柴荣,五代十国后周世宗,完全可以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并驾齐驱。后周世宗柴荣,是人个能力最厉害皇帝。勤政,爱民,仁厚,勇武,善战。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最混乱动动荡时期,政权割据更替,如走马灯一样,就是在这样历史背景下,主人翁柴荣走上历史舞台,当历史偶然和必然高度统一后,一个注定要改变中国历史发展方向人物
你认为古时历代的开国皇帝中,谁的能力最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能力最强的当然是朱元璋,其次刘邦。我们看一下各位开国皇帝。说大朝代吧。首先秦始皇,这人虽然有能力,但天下一统的基础其实在他爷爷辈就打下了,要不他爹死的早,他就只能是第一个太子了。而且在统一天下后,虽然做了很多集权的事情,但是并没有及变改变秦国时的高压政策,又大搞工程,搞得天下大乱。所以,综合来看,他
如何从萧何的自污看中国古代君臣关系?萧何的能力究竟有多强能让刘邦对其存有戒心?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萧何自污当然是为了自保,伴君如伴虎,自古以来皇帝的疑心最重,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保住江山,凡是智商高的大臣都要列入怀疑对象,防止政变,同时又要有得力的大臣辅助朝政,所以君臣关系十分微妙。作臣子的一不小心就会掉脑袋。这就是因为功高盖主,所以功高的大臣们才极力吹捧皇上贬低自己,讨得皇上开心,至于萧何的
历史上有哪些特别聪明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举例一个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智商碾压全场的皇帝他就是福尔摩斯江户川汉明帝刘庄他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而他的生母是阴丽华光武帝是阴丽华的头号迷弟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后汉书皇后纪》凭借着子以母贵刘庄以非嫡长子的身份被立为皇太子不过刘庄自己也很争气十岁就能通《春秋》相当于现在十岁
刘邦、刘彻、刘询、刘秀、这四个人,谁才是汉朝最强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刘彻、刘询、刘秀这四位皇帝都是汉朝有实力的皇帝,但是汉朝最强的皇帝我认为是刘邦。如果没有刘邦,哪里来后面的皇帝,刘邦可以说是草根中的极品,一个地痞流氓凭借着自己三寸不烂之舌建立了影响着中国古代社会400余年的历史,谁也不知道刘邦能够成为皇帝,但是刘邦凭借着实力成为了汉朝开国皇帝。在这里有人会说
关于古罗马的历史故事 简短点说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罗马皇帝奥古斯特(公元前63一公元14年)下令把他的一个性情恶劣的年轻侍从赶出宫廷。年轻人苦苦哀求皇帝宽恕,并发誓悔过自新。可奥古斯特主意已定,仍劝他回家。“我怎么回家去呢?我怎么向我父亲交待呢?”年轻人说。“跟你父亲说,你不喜欢我就得了。”皇帝给他出主意说。未占到便宜M?T?西塞罗(公元前106一
古代的开国皇帝中,谁的能力最强,谁的能力最差?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就从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开始算,秦朝秦始皇嬴政,汉朝汉高祖刘邦,晋朝晋武帝司马炎,隋朝隋文帝杨坚,唐朝唐高祖李渊,宋朝宋太祖赵匡胤,元朝元世祖忽必烈,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清朝清太宗皇太极,这九位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的开国之君。下面我简单的说一说。秦始皇嬴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一统七国,南征百越,建
历史上有哪些执政能力很强的女性?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辽、宋、西夏、金并立时期,辽国有一位女性政治家萧太后。辽承天皇太后萧绰(9531009年),小字燕燕,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她是辽景宗的皇后,辽圣宗的母亲。萧太后明达治道,习知军政,闻善必从,信赏必罚。在她摄政期间,辽国达到了鼎盛时期。早在景宗时期,皇帝就因自己多病,委政于皇后。燕燕皇后以女主临朝,裁
中国古代帝王因欲望而失败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前秦皇帝苻坚急于一统天下:于383年发兵南下意图消灭东晋,史称淝水之战。但最终前秦大败给东晋谢安、谢玄领导的北府兵,国家亦陷入混乱,各民族纷纷叛变独立,苻坚最终亦遭羌人姚苌杀害,终年48岁,谥号宣昭帝,庙号世祖。
古代历史上哪个亡国之君实力最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鉴往知今,千年依旧!从夏商周到溥仪,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君众多,如果说哪个亡国之君实力最强,应该非隋炀帝杨广莫属,于仁寿四年(公元604年)继位。他即位时候的隋朝才开国二十多年,历经开皇之治,耕地面积、人口都是一个新的高度。开皇律几乎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相对完整的法典,而且开创了科举制,国家百废待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