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和睦谦让的事例

古代和睦谦让的事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269 更新时间:2024/1/19 7:38:07

展开全部六尺巷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关于古代文明礼的故事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人谦让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1、孔融让梨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由于孔融这么聪明早慧,很小就懂得这样的道理,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2、吕岱哭徐厚三国时的吕岱位高权重,名声显赫,但能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他的朋友徐厚为人忠厚耿直,

  • 历史上有那些“让”的典型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谦让星期六的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去琴行学古筝,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是妈妈陪我一块儿去的。在路上,我们有说有笑的,到了琴行,我飞快地跑进去,可是人坐满了,要一会。又过了一绘,我看见有两位大姐姐快弹好了,我就在旁边等,在等的过程中我已经带好了弹片,姐姐走了,我把包放在一个角落里,然后迅速地那出书,但就在

  • 古代关于礼仪的小故事(要简短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1、宋朝浙江瑞安府永嘉县,有个姓陈、名侃、字君和的人,因事亲至孝,名遍四方。他奉侍双亲,温顺孝敬,从来不让父母心中有忧虑之念。偶遇父母有病,则衣不解带,日夜陪床服侍,亲自做汤熬药。二老逝去后,陈侃悲痛欲绝,真正做到了“事生尽力,事死尽思”的圣人垂训。他的孝行被整个家族引为典范。所以后代子孙人人效法,

  • 中国古代礼仪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1、曾子避席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

  • 古代二十四孝的名称,和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分别是孝感动天、戏彩娱亲(又名老莱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1、孝感动天相传舜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

  • 古代名人勤奋故事,短!急需!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1.凿壁偷光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2.映月读书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3.

  • 中国古代十大孝子的故事谁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 列举两个出自《二十四孝图》的古代孝道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二十四孝_忠孝双全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沈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

  • 春秋霸主和他们的妻子之间有什么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在今天的湖北荆州城小北门外东北约4公里的地方,有一处高出地面10余米,松柏肃立、郁郁葱葱的墓冢,里面埋葬着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的王后樊姬。都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站着一位默默付出的女人,而樊姬正是楚庄王背后的那个女人。常言道红颜多薄命,但这句话在樊姬这儿却成了一个伪命题。根据史书的记载,樊姬不仅貌

  • 有关包拯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包拯(包青天)包拯(999-1062)自希仁,芦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中进士后,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去为官,直到双亲相继去世,守孝完毕,才在亲友的劝说下为官,期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以孝闻於乡里。宋景佑四年(1037),任天长(安徽天长)知县,颇有政绩。任满后,调任知端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