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崇祯皇帝杀了魏忠贤,广施仁政,却为何还是救不了大明呢?

崇祯皇帝杀了魏忠贤,广施仁政,却为何还是救不了大明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271 更新时间:2023/12/18 1:04:29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历史上有很多朝都是被昏庸无能的皇帝给断送掉的。就比如说商纣王周幽王隋炀帝等这些人。但是在有的王朝在后期的时候也会出现几个精明能干并且有着远大抱负的君主,往往还能振兴一把,就比如说汉朝的“光武中兴”。但是,也有个例外,那就是明朝时期的——崇祯皇帝。实际上还有一个,那就是曹魏时期的曹髦,但是我们今天不说他,我们来说一下这个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可以说是非常的精明能干,此外还满腔抱负。他一上台就将大奸臣魏忠贤给法办了,接着便广施仁政、勤于朝政,但是这一切努力也没有挽救奄奄一息的大明王朝,最后自己还落得个吊死煤山的下场。

那么问题来了,崇祯皇帝既然这样勤勉,那么为什么没有像以前的皇帝那样力挽狂澜,反而最终成了亡国之君呢?

崇祯皇帝——剧照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整个大明王朝已经“烂透了”、“腐败透了”。

在明朝末年的时候,全国各地的起义军蜂拥崛起,大明王朝为了对付四面八方的起义军,国库已经穷得两守城士兵的军饷也发不出来了。那么,当时的大明朝到底有多穷呢?为了给驻守京城的士兵们发军饷,崇祯皇帝连自己的家当都给变卖了,宫女侍从们也都纷纷给辞退了,但即便是这样,还是发不出军饷来。怎么办呢?

要说崇祯皇帝还真是个人物,他不惜放下九五之尊,苦苦哀这些王公求大臣们为国家捐点钱。当然了,国家有难,无论这些王公大臣们平时怎样腐败,但是到这样的紧要关头,他们也都应该会捐,毕竟如果大明一旦亡国了,那他们的日子不也就难过了吗?但结果呢?这些王公大臣们一个个装疯卖傻,完全不理会崇祯皇帝的哀求。顿时间,朝堂上站着的不再是一个个耀武扬威的王公大臣,而是一只只“铁公鸡”。就拿当时的内阁首辅大臣来说,这个位高权重的官员最后也只捐了500两,而其他大臣们最多也只是捐几十两而已,当然了,也有多的一笔,那就是两万两白银,至于是谁捐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是这些钱根本不够用。而这些权贵们平时就富得流油,但是到了这紧要关头就开始装疯卖傻,有的人甚至还给皇帝叫苦,巴不得皇帝还倒贴他一点。

这,就是当时的大明王朝。

崇祯皇帝——剧照

当然了,也许你会说,捐钱全凭个人意愿啊,人家捐多捐少是人家的自愿,怎么能强求呢?如果你要是这样想,那就真的没辙了。一个人在国家遭逢大难之时,倾尽所有尚觉不够,怎么还要有所保留呢?

但或许,你还会说,这些大臣在哪个朝代不是当官,说不定人家已经对大明朝失去了信心,准备为新皇帝效力了呢?当然了,这样想也有道理,但是话说回来了,这也应该都是大臣们所思考的事情啊,那些皇亲国戚应该要伸出援手了吧,毕竟这大明朝就是你们的家啊。但结果,他们一个个仍旧是一不拔。就拿当时崇祯的老丈人,当时的国丈来说,他平时就贪得无厌,大肆搜刮财富,但是到了这样的万急时刻,他居然在崇祯面前又哭又闹说自己平时本就清廉节俭,现在怎么能拿的出钱来嘛!更可耻的是,他自己不给钱就算了,他还进宫去找自己的女儿,即皇后要钱。皇后也没辙,便给了自己父亲五千两银子,但结果呢?他会将这些钱全部给崇祯吗?当然不是,他自己先贪污了两千,把剩余的三千给了崇祯。

所以你看,当时的大明朝就是这样的状况,那所谓的君臣关系也在国难之时崩塌了,崇祯皇帝再怎么有能力,也无法救回一个国家。

崇祯皇帝——剧照

当时的官场已经是腐败到了骨子里,王公大臣们一个个有的是钱,但是却一个个都是只铁公鸡,只知道看皇帝笑话,自己却是一毛不拔。结果怎么样呢?

当起义军打过来的时候,士兵们没有军饷,自然就没有什么斗志,有的士兵甚至还丢下兵器在城楼上呼呼大睡。现在整个大明王朝已经完全腐烂溃散,崇祯皇帝本事再大,也无法将其挽救回来。最后起义军打进城来以后,那些王公大臣们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那个只捐了五百两银子的首辅大臣被起义军关进了大牢,还利用酷刑比他交出了几万两白银。而那些之前对着崇祯哭穷的皇亲国戚也纷纷在酷刑之下交出了自己的全部家当,最后起义军所收出来的白银竟高达7000万两。

如果这些王公大臣们在当时能团结一点,能多捐一点,那么是不是就不用遭受这些酷刑,得以善终呢?或许大明王朝也不至于那么快就走灭亡了,甚至翻盘也说不一定啊。但是历史不能重演,这些贪官污吏们也将对他们的吝啬付出沉重的代价。

崇祯皇帝——剧照

综上,便是崇祯皇帝救不了国家的原因。在国家内忧外患的时刻,光领导人励精图治,法办几个前朝的大贪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整个社会已经形成了恶劣的官场风气,你没有办法扭转这样的整体氛围,那国家还是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崇祯皇帝广施仁政、杀了魏忠贤,但却救不了明朝,原因就在这里。

因为明朝的问题不只是魏忠贤的问题,整个明朝都很腐败落后,所以他最终也救不了大明。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盛世施仁政,乱世用重典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意思是:太平盛世要施行宽松的政策,世道混乱时,当施严刑峻法,不惜矫枉过正,震慑作乱者,来达到治理社会的目的。乱世用重典中“乱世”是指中国古时各朝代社会出现凌乱及差劣局面的情况,与“盛世”相反;“重典”是指严苛的惩罚。全句指,为了整顿好社会上凌乱的局面,迫不得已唯有使用严苛的惩罚。而整体上,“乱世用重

  • 以,施仁政于民 为题写800字作文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得民心者得天下,仁政为先高三|1000字以上|议论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者载舟,水者覆舟。——唐太宗李世民追溯华夏文化五千年,历史在不断地演变,夏商西周,秦朝汉宫,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历史在不断地进化,由元谋人、蓝田人到一代代君王,“人文初祖”黄帝,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大禹

  • 韩信帮刘邦打下了天下,爱民施仁政,和钟离昧交情甚厚,刘邦就要杀他,还是个明君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从历史的发展看,刘邦算得上是个明君,他设计杀功臣,虽然从我们现在人来说,感情上不能接受,但是刘邦是吸取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经验教训的。另外,皇帝能不能算得上是明君,应该看其在政治、经济、社会管理、文化、法律、外交、自律等全方位的评价。供参考。古代有种说法叫“功高镇主,其死宜矣”又有个说法叫“鸟尽弓藏。兔

  • 一篇《过秦论》读后感,以写施仁政为主, 800字左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历史留给后人们的思考却是永远值得我们去寻找答案的。秦国初期,“内力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施行的是仁政。所以秦国能够在七国中迅速崛起,雄霸天下。所谓的“仁”,对于个人而言,就是宽容,是仁爱。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应该要仁爱。“负荆请罪”是流传于中国几千年的典故。廉颇“负荆请罪”的

  • 有没有关于谗言小人没好下场的古代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1、武周长寿元年五月初一,国家下令禁止天下宰杀牲畜和捕捉鱼虾。江淮地区天旱,粮食不收,人民又不能捕鱼捉虾,饿死人很多。右拾遗张德,家里生个男孩儿,办喜事,私下宰了只羊请同事,补阙杜肃藏起个肉饼,事后上书告发。第二天,武则天在朝堂上跟张德说:“听说你生个男孩儿,挺高兴。”张德跪拜致谢。武则天又问:“你

  • 因听信佞臣而亡国 的例子。 简洁。列出皇帝名和佞臣名就可。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这一称谓是秦代才出现的,那就从秦代开始列举:皇帝佞臣秦二世胡亥赵高两汉无两晋无隋无唐玄宗杨国忠(虽没亡国,但导致安史之乱,差点亡国)宋徽宗赵佶蔡京、高俅、童贯等元无明英宗朱祁镇王振(太监)由这个死太监导演了著名的“土木之变”差点亡国(转载)唐明王秦二世夫差李煜崇祯不是他杀袁崇焕并不是亡国的原因也

  • 历史上有哪些因为听信谗言而遭到灭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北齐后主高纬,性格吝啬荒淫。他即位时,腐朽的北齐政权已经风雨飘摇,他自己仍然荒淫无道,自称“无愁天子”。后听信北周谣言诛杀名将斛律光、因“国事即家事”一语忌恨并赐死了兰陵王高长恭,使得北齐失去抗击北周攻伐的有力将领。后被北周所灭。战国时期赵国幽缪王中秦国反间计,听信近臣郭开谗言,杀大将李牧、司马尚。

  • 历史上有哪些听信小人之言的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周幽王听小人之言烽火戏诸侯秦二世听小人赵高之言深居宫内,只顾享受,不理朝政,大权放任与赵高一人之手,后被赵高所杀,死前求三愿而不得东汉灵帝,宠幸十常侍,导致黄巾之乱(这比较有名)蜀汉刘禅,扶不起的阿斗,宠幸黄皓,为司马昭把持朝政的魏国所灭。等等太多了建议看一下白活史记,白活资治通鉴等历史书。

  • 君王翻到美人的牌子,为何美人直接说身体不适,结果直接挽救了一个朝代?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汉景帝有一次想去临幸一个妃子,可是当时这位妃子来月事了,所以就让自己的侍女去服侍喝醉的君王,可没想到,这侍女怀孕了。而这侍女的曾孙倒是挽救了整个朝代,阻止了汉朝的灭亡。有一天晚上,这汉景帝刘启很高兴,喝了点小酒,醉醺醺的就去找自己的妃子睡觉,他找的就是程姬。但是问题来了,这程姬这几天是来了例假的,所

  • 看古装剧的时候,妃子总是喂葡萄给帝王,为什么不喂其他水果?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设想一下皇上咔哧咬了一口大而脆的水果,对面的妃子含情脉脉盯着,然后皇上鼓着腮帮子咔咔咔的嚼着,这情景,演员怎么入戏我不管,脑补中我已经绝情而去了。什么?嫌我想的粗鲁,我这小农心思确实是皇上床下放着两罐子糖,想吃红糖吃红糖,想吃白糖吃白糖,大而脆的水果小口吭,转了一圈还省多半那是我们最可爱的志愿军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