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历史上有很多王朝都是被昏庸无能的皇帝给断送掉的。就比如说商纣王、周幽王、隋炀帝等这些人。但是在有的王朝在后期的时候也会出现几个精明能干并且有着远大抱负的君主,往往还能振兴一把,就比如说汉朝的“光武中兴”。但是,也有个例外,那就是明朝时期的——崇祯皇帝。实际上还有一个,那就是曹魏时期的曹髦,但是我们今天不说他,我们来说一下这个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可以说是非常的精明能干,此外还满腔抱负。他一上台就将大奸臣魏忠贤给法办了,接着便广施仁政、勤于朝政,但是这一切努力也没有挽救奄奄一息的大明王朝,最后自己还落得个吊死煤山的下场。
那么问题来了,崇祯皇帝既然这样勤勉,那么为什么没有像以前的皇帝那样力挽狂澜,反而最终成了亡国之君呢?
崇祯皇帝——剧照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整个大明王朝已经“烂透了”、“腐败透了”。
在明朝末年的时候,全国各地的起义军蜂拥崛起,大明王朝为了对付四面八方的起义军,国库已经穷得两守城士兵的军饷也发不出来了。那么,当时的大明朝到底有多穷呢?为了给驻守京城的士兵们发军饷,崇祯皇帝连自己的家当都给变卖了,宫女侍从们也都纷纷给辞退了,但即便是这样,还是发不出军饷来。怎么办呢?
要说崇祯皇帝还真是个人物,他不惜放下九五之尊,苦苦哀这些王公求大臣们为国家捐点钱。当然了,国家有难,无论这些王公大臣们平时怎样腐败,但是到这样的紧要关头,他们也都应该会捐,毕竟如果大明一旦亡国了,那他们的日子不也就难过了吗?但结果呢?这些王公大臣们一个个装疯卖傻,完全不理会崇祯皇帝的哀求。顿时间,朝堂上站着的不再是一个个耀武扬威的王公大臣,而是一只只“铁公鸡”。就拿当时的内阁首辅大臣来说,这个位高权重的官员最后也只捐了500两,而其他大臣们最多也只是捐几十两而已,当然了,也有多的一笔,那就是两万两白银,至于是谁捐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是这些钱根本不够用。而这些权贵们平时就富得流油,但是到了这紧要关头就开始装疯卖傻,有的人甚至还给皇帝叫苦,巴不得皇帝还倒贴他一点。
这,就是当时的大明王朝。
崇祯皇帝——剧照
当然了,也许你会说,捐钱全凭个人意愿啊,人家捐多捐少是人家的自愿,怎么能强求呢?如果你要是这样想,那就真的没辙了。一个人在国家遭逢大难之时,倾尽所有尚觉不够,怎么还要有所保留呢?
但或许,你还会说,这些大臣在哪个朝代不是当官,说不定人家已经对大明朝失去了信心,准备为新皇帝效力了呢?当然了,这样想也有道理,但是话说回来了,这也应该都是大臣们所思考的事情啊,那些皇亲国戚应该要伸出援手了吧,毕竟这大明朝就是你们的家啊。但结果,他们一个个仍旧是一毛不拔。就拿当时崇祯的老丈人,当时的国丈来说,他平时就贪得无厌,大肆搜刮财富,但是到了这样的万急时刻,他居然在崇祯面前又哭又闹说自己平时本就清廉节俭,现在怎么能拿的出钱来嘛!更可耻的是,他自己不给钱就算了,他还进宫去找自己的女儿,即皇后要钱。皇后也没辙,便给了自己父亲五千两银子,但结果呢?他会将这些钱全部给崇祯吗?当然不是,他自己先贪污了两千,把剩余的三千给了崇祯。
所以你看,当时的大明朝就是这样的状况,那所谓的君臣关系也在国难之时崩塌了,崇祯皇帝再怎么有能力,也无法救回一个国家。
崇祯皇帝——剧照
当时的官场已经是腐败到了骨子里,王公大臣们一个个有的是钱,但是却一个个都是只铁公鸡,只知道看皇帝笑话,自己却是一毛不拔。结果怎么样呢?
当起义军打过来的时候,士兵们没有军饷,自然就没有什么斗志,有的士兵甚至还丢下兵器在城楼上呼呼大睡。现在整个大明王朝已经完全腐烂溃散,崇祯皇帝本事再大,也无法将其挽救回来。最后起义军打进城来以后,那些王公大臣们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那个只捐了五百两银子的首辅大臣被起义军关进了大牢,还利用酷刑比他交出了几万两白银。而那些之前对着崇祯哭穷的皇亲国戚也纷纷在酷刑之下交出了自己的全部家当,最后起义军所收出来的白银竟高达7000万两。
如果这些王公大臣们在当时能团结一点,能多捐一点,那么是不是就不用遭受这些酷刑,得以善终呢?或许大明王朝也不至于那么快就走向灭亡了,甚至翻盘也说不一定啊。但是历史不能重演,这些贪官污吏们也将对他们的吝啬付出沉重的代价。
崇祯皇帝——剧照
综上,便是崇祯皇帝救不了国家的原因。在国家内忧外患的时刻,光领导人励精图治,法办几个前朝的大贪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整个社会已经形成了恶劣的官场风气,你没有办法扭转这样的整体氛围,那国家还是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崇祯皇帝广施仁政、杀了魏忠贤,但却救不了明朝,原因就在这里。
因为明朝的问题不只是魏忠贤的问题,整个明朝都很腐败落后,所以他最终也救不了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