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地主刘继祖给朱元璋一块地葬父,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是如何回报的?

地主刘继祖给朱元璋一块地葬父,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是如何回报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452 更新时间:2024/1/16 10:13:02

朱元璋在十七岁的时候,由于一场罕见的大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在一个月内相继去世,朱家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两人。

由于战乱频发,战争所导致的旱灾、饥荒、瘟疫等又接踵而至,朱元璋的老家濠州早已是千疮百孔,百姓流散,加上朱元璋的赤贫身份,两个才十几岁的孩子根本就负担不起三个人的丧葬事务,甚至连一口像样的棺材都备不了。

本来朱元璋和二哥朱兴盛最先去找的是地主刘德,说是说找,其实和求差不多。对于讲究入土为安的国人来说,不论怎么样,死后一口棺材、一块坟地是最基本的需求,朱家兄弟早已打定了决心:即使用尽储蓄,即使明天即将饿死,即使跪下来求人,也要把父母和哥哥体体面面地葬好。

可刘德虽是朱家的地主,却对于朱家这个多年的佃农家庭毫无怜悯之心,把朱元璋和朱兴盛这对可怜的兄弟给赶了出来。不过好人还是有的,刘德的一位远房亲戚刘继祖出手了,这刘继祖也是乡里的大户,他知道朱元璋兄弟的情况后,派了儿子刘英去把他们接了回家,不但给他们一顿饱饭,还特意把村东的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送给朱元璋,作为葬父母的坟地。

两人千恩万谢,拿了几件破衣裳和家里仅有的芦席,将父母、长兄粗略地包了一下,就埋葬在了刘德给予他们的那块土地里,然后两兄弟也准备像先祖一样,分头去逃难,临行前两兄弟抱头痛哭,见者无不动容。后来朱元璋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是:“兄为我伤,我为兄哭,皇天白日,泣断心肠”。

后来朱兴盛去逃荒,而朱元璋因为年纪小,家隔壁的汪大娘用自己的全副身家置办了礼品,将朱元璋送入了村头皇觉寺,做了一个扫地打水的小和尚。五十天后,朱元璋离开皇觉寺,开始了他三年流浪乞讨的生涯,而后投入郭子兴的红巾军,朱元璋传奇的发迹之路至此展开了。

至于那两位:给予朱元璋坟地的刘继祖和帮助朱元璋入皇觉寺的汪大娘。在至正十三年,朱元璋已经二十七岁,是红巾军的镇抚大将,这年年底,朱元璋意外地在濠州城内见到了前来投奔的刘大和曹秀。刘大就是刘继祖的次子,而曹秀就是汪大娘的儿子。

朱元璋见到两人,往日思绪涌上心头,连问刘继祖和汪大娘的情况,才得知刘继祖已经在当年年初就去世了,而汪大娘也在送入朱元璋去皇觉寺不久后去世。朱元璋听后是“惨怛动容”,将追赐为义惠侯,此爵位与大明相始终,永不废除。

而刘大和曹秀也被朱元璋带在身边做了贴身侍卫,至正二十六年三月,朱元璋故乡被吴军攻克,这一天正是朱元璋父亲忌日刚过三天,刚好是长兄朱兴隆的忌日,距离母亲病逝的忌日还有十三天。四月,朱元璋协同刘大和曹秀一起,回濠州祭奠家人。

在衣锦还乡后,朱元璋赏赐了乡里每家每户各二十两银子,然后就去了村东的那块埋葬了他父母和长兄的坟地上祭奠。由于手下的劝谏,本来想把父母的遗骸起出来,重新埋葬的朱元璋,只好下令扩大墓穴的规模,宣布让刘大和曹秀为守陵官,全权负责守护陵墓的事宜,并把陵墓周围二十户设为守陵户,视人口赐予土地不等,免除十年赋税。

至于那个把朱元璋兄弟赶出来的地主刘德,朱元璋在那二十户人家中看到了他,但朱元璋对他并没有报复之心,反而是给予了他三十顷土地,前事再也不提。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写三国,次写明清,其余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的名人感恩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1.漂母的一饭之恩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

  • 关于古代诚信的小故事 越短 越好急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延陵季子奉命向西出使晋国,佩带宝剑拜访了徐国国君。徐国国君观赏季子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脸色透露出想要宝剑的意思。延陵季子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贵族出使佩剑是礼节),但是他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季子在晋国完成了出使任务,返还,可是徐君却已经死在楚国。于是,季子解下宝剑送给

  • 古时候诚信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

  • 关于诚信的古今代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

  • 帮忙找几个古人守信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晏殊信誉的树立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

  • 历史上不辱使命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晏婴(?一前500年),宇平仲,山东高密人,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司马迁将其比为管仲,推崇备至,用“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八个字来形容他的外交活动。折冲樽俎春秋中期,诸侯纷立,

  • 古代人淡泊名利的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谢安少以清谈知名,初次做官仅月余便辞职,之后隐居在会稽郡山阴县东山的别墅里期间常与王羲之、孙绰等游山玩水,并且承担着教育谢家子弟的重任。后谢氏家族朝中人物尽数逝去,才东山再起。又成功挫败桓温篡位,并且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面对前秦的侵略在淝水之战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致使前秦一蹶不振,

  • 古代以一本书治国说的是谁,是那本书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开国宰相赵普,曾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徙居洛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显德七年(960年)正月,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以黄袍加于赵匡胤之身,推翻后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964年),任宰相,协助太祖筹划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

  • 古代的妃子会用什么办法吸引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的后宫是有着残酷竞争机制的,毕竟“后宫佳丽三千”,而皇帝只有一个,大多数只能“宫花寂寞红”。所以古代后宫的女人们必须要千方百计地吸引皇帝的注意,时刻准备着接受皇帝的临幸。清朝之前,讲究的是“以色侍人,一技傍身”。所以歌舞姬上位是比较常见的事情。汉唐之风靡靡,时人心态开放,豪迈之气,溢于言表。无

  • “ 高纳里尔“有什么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中的人物。李尔王计划将自己的全部财产分给女儿,连国家也想交给她们管理,好让自己能摆脱政务,安静地过个晚年。他把三个女儿叫到眼前,让她们表白自己的孝心,谁最孝顺、最贤惠,谁就会得到最大的恩赐。高纳里尔是李尔王的长女,是个既贪得无厌又阴险狡诈的女人。为了能从父王那里骗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