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中贾谊所说的亡秦与你说的败六国的秦不能说是一回事。贾谊说的是一朝,你说的是华夏割据中的一国。四君子施仁政,统一之前的秦国施的也不是暴政啊!贾谊文章中也说秦国“奋六世之余烈”,那是几百年的积累。四君子的仁政是个人行为,他们只是王族的明星,不是王族的老大。秦国几百年的努力是国家行为,高下自然有分别。从文化上来说,诸子百家之中只有那吕不韦的杂家出于秦国,却只是个拿来主义者,并且注重实效,也没有什么明确的师徒传承。祖师爷吕不韦还始皇被干掉了。现在我们学先秦散文,里面就李斯的《谏逐客书》勉强能看做是秦国所出。看山东六国,百家争鸣,折腾的那叫一个热闹。以现在的眼光看,六国在文化上甚至经济上强于秦国,不过其领先的程度弥补不了与秦国军事上的差距,就像南宋那么有钱先进却打不过奴隶制的蒙古人。制度上,秦国因为落后,成为诸侯国时间晚,所以商鞅变法的阻力小,变法执行的彻底,注重耕战,这两样东西在当时已经能让一个国家强大了。地理原因,秦国位于七雄最西,又有函谷关天险为阻挡六国的屏障,国内鲜有做战场之时。还有一个原因是秦国处于黄河的上游(这个原因兄弟琢磨一下)偶然因素也不少,他的强大的敌国的老大不是倒霉鬼就是二傻子。倒霉鬼就是赵武灵王,被自己儿子祸害死了。二傻子君王满地都是,比如死在秦国的楚王。秦国敌人太多,所以老喜欢用在六国中混的不好的人,我总以为这里面有点意气之争。呵呵,秦国的宰相少有文采过人的,却大多是治政能手。感觉我说的有道理么?这样秦国还能不NB简直都没天理
如同诸葛亮斗不过司马懿一样,想结束乱世,就得像毛泽东说的“枪杆子里出政权”,所谓的仁义都是后世的文人骚客的幻想,这也是为何和平年代讲仁义,仁义却又让人堕落,再次回到乱世!而乱世讲仁义就是鬼话了!以严酷的法度结束乱世,又让自己富强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