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为何能成为史上最传奇的帝王?

朱元璋为何能成为史上最传奇的帝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579 更新时间:2024/2/5 5:20:07

朱元璋的一生很有传奇色彩,从一个放牛娃、流浪儿,最终成为开国君主,实现了从草根到皇帝的逆袭,这个过程绝不是偶然的。他能够脱颖而出的原因是什么呢?

朱元璋能够崛起并能够成功夺得天下,在农民起义的各路英雄中脱颖而出,固然与当时时代大势分不开,但是更主要的还是在朱元璋本身。朱元璋能时刻根据不同场景,精准调用多种不同的人格类型,简单说就是根据形势调整战略战术,跟着趋势来调整自己的策略。我们可以从朱元璋人生的四个阶段,来看看他是如何应时而变的。

第一阶段,农民时期,生活困苦,此时的朱元璋虽然不甘愿受压迫,但是主要是忍耐。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祖籍是江苏沛县,是汉代开国皇帝刘邦的同乡。后来不断迁徙,到了濠州钟离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凤阳。朱元璋10岁时,又搬到了一个叫太平乡孤庄的地方,成了放牛娃。

当时的时代形势是,元朝统治的末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次年又发生蝗灾、瘟疫。不久,朱元璋家也染上了瘟疫,不到半个月,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当时家里不仅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埋葬亲人的土地都没有。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二哥、大嫂和侄儿不得不分开,各寻活路。他先是去了家乡附近的皇觉寺。到了皇觉寺,主要就是干活,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有时会受到老和尚的斥责。

有一次,老和尚见大殿上的蜡烛让老鼠咬坏了,就当众训斥朱元璋。朱元璋心想,大殿上被人供奉的伽蓝神竟然连自己面前的东西都管不住,那还怎么管殿宇呢?更重要的是,害得自己受骂,结果越想越气,就在伽蓝神背后写了五个字:发配三千里。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朱元璋具有不甘于受压迫、但又不得不忍耐的性格。寺庙的生活还算稳定,但是也没能持续。后来因为寺里的粮食就不够吃了,被打发出去乞讨要饭。

第二阶段,流民到起义军大帅阶段,流浪生活,积累社会经验,洞察人性,注重结交英雄,坚强果断,有勇有谋,体现出了极强的生存适应能力和军事才能。

离开皇觉寺,这时的朱元璋仅仅17岁。他边走边乞讨,流浪了三年,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这段生活不仅让朱元璋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而且艰苦的流浪生活养成了他坚毅、果敢的性格,同时也使他变得残忍、猜忌。

朱元璋在外云游的三年,正好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候。社会上流传着“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说法。所谓明王,他是明教的神。明教来源于唐朝的摩尼教,基本教义是认为世界有两种不同的力量,一种是明,一种是暗,光明一到,黑暗就消失了。明教相信光明必然会战胜黑暗,最后人类会走上光明极乐的世界。而这个理想世界的实现有个明显的标志就是“明王”出世,明王来了就是为解放我们。我们要听从他的号召,用人民的力量来实现理想。很明显,明王出世的宣传是为了号召人们起来反抗元的统治,朱元璋当然也接触到这样的宣传,认为很快就要天下大乱了。1347年,回到皇觉寺后,朱元璋发奋读书识字,广泛结交敢作敢为的好汉,目的就是为干出一番大事业而准备。

有人说朱元璋参加农民起义,是怀着做皇帝、打天下、开创王朝的雄心才去的。其实,当时能填饱肚子、活下去就不错了。他去当和尚、去流浪、又回到皇觉寺以及参加红巾军,其实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吃饱肚子活下去。当时,生存下去,活下去才是他的主要目标。

1351年,“红巾军”起义爆发。第二年,郭子兴在濠州起义,25岁的朱元璋去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入伍后,朱元璋不仅作战勇敢,机智灵活,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郭子兴还把21岁的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朱元璋率军攻城略地,队伍纪律严明,郭子兴不断提拔朱元璋。郭子兴病逝后,朱元璋成了队伍事实上的主帅。

第三阶段,起义军领袖阶段,注重收买人心、眼光远、格局大、谋略深,调用各种资源为自己服务。

朱元璋称帝之前,所奉行的策略是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所谓高筑墙,是指加强军事防备,巩固后方;广积粮就是储备粮食,增强经济实力;缓称王则是不要过早称帝,以免树敌过多。这三条建议极有战略眼光,成为朱元璋发展初期的指导思想。

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为指导,朱元璋实力不断壮大,建立起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但是要最后取得天下,还要与几股割据势力作斗争:长江上游有陈友谅,长江下游有张士诚,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方国珍、陈友定的目标只是保土割据,而张士诚最没有雄心,对元朝的态度摇摆不定。力量最强、疆土最大、野心最大、对朱元璋威胁最大的是陈友谅。

陈友谅原来只是徐寿辉手下大将倪文俊的部下,后来他先后杀死倪文俊和徐寿辉,在应天附近的采石这个地方称帝。接着,陈友谅和张士诚约定一起东西夹击朱元璋。当时朱元璋的谋臣刘基认为,目前最危险的敌人就是陈友谅,必须集中力量消灭他。可是陈友谅势力强大,怎么办呢?刘基分析,陈友谅有明显的缺点,就是不得人心,他杀君自立,部下离心离德,连年征战,人民厌战,所以要战胜他,并不难。

大方向已定,朱元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诱敌深入、制造战机。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和陈友谅是老朋友,康茂才写信,假装作内应。结果陈友谅上当,大败而逃。最后,朱元璋又通过一系列交战,尤其鄱阳湖水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经过十六年的征战讨伐,朱元璋从一个放牛娃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

第四阶段,称帝之后,巧妙调整与功臣们的关系,从“上下级关系”过渡到君臣关系。

朱元璋称帝后,以前的一起出生入死的文臣将领,地位一下子也尊贵起来,有人开始变得骄傲,贪污腐败,欺压百姓,甚至不把朱元璋放在眼里。此时,朱元璋需要重新让这些功臣明白昔日的生死兄弟关系,已经变成了今天的君臣关系。朱元璋从建立明朝到去世,一直喋喋不休、不断地教育他们坚守君臣之道、遵纪守法,而且颁布针对性的法令制度和警示性文件。与功臣之间的权力之争,朱元璋转化为法制和破坏法制之争,充分利用了自己作为皇帝的权威。至于功臣遭到杀戮,清除了皇权的威胁,这一点我们在后面会有更详细的讲述。

作为大明王朝的顶层设计者,朱元璋如何塑造了皇权的新形态?

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说。

首先,废除丞相制度。明初中书省负责处理天下政务,地位最高。长官是左、右丞相,位高权重,结果是丞相跟皇帝很容易发生矛盾,尤其是胡惟庸担任丞相后更为严重。胡惟庸是朱元璋早年起兵时的老部下,他做事干练,有魄力,也有野心,做宰相十年,门生故吏遍于朝野,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势力集团,威胁皇权。胡惟庸和朱元璋冲突不断激化。

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处死了胡惟庸和有关的官员,同时宣布废除中书省,以后不再设丞相。朱元璋还下诏,以后的皇帝不准讨论设置丞相的事情,如果大臣有上奏请求设立丞相的,要处以极刑,不仅犯人本身要凌迟,全家也要处死。

吴晗认为,胡惟庸被杀在政治制度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丞相制度从秦始皇开始延续了一千多年,辅助皇帝处理朝政,对政治的顺利运行发挥了有效作用,而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君权和相权合二为一,皇帝兼任宰相的职务,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君主独裁。废除丞相,导致朝无重臣,到了后来,权力落到了宦官手中。作为朝廷负责行政事务的文官集团难有作为,做事要处处顾忌或依靠宦官,张居正就是明显例子。所以黄宗羲说,“有明一代政治之坏,自高皇帝废宰相始”。意思是,明代政治的恶化,是从朱元璋废除丞相开始的。

其次,是对于全民的文化教育控制。朱元璋时代,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皇权的顶点,用吴晗的话说是“皇权的极峰”。皇权的控制几乎无处不在。朱元璋调用大量资源对百姓进行思想控制。比如朱元璋下令在村头巷尾建立两个亭子,一个是“申明亭”,申明,是申明大义的申明,这里是召集大家一起学习皇帝谕旨的地方;一个是“旌善亭”,类似今天的好人好事光荣榜,树立正面榜样,号召大家学习。还在每村里选派一位老人,摇着铃,在乡村街道上一边走一边大声朗诵朱元璋的“六谕”,六句谕旨: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而这个朗诵是在每天天没亮的五更时分就开始,让人在床上就猛然惊醒,一心向善。

朱元璋还指导戏曲工作,认为人整天看戏,耽误正常工作。不仅限制人看戏,还限制戏剧的内容,禁绝对专制统治不利的戏曲,大力倡导歌功颂德的戏曲。朱元璋特别重视教育,从中央到地方,兴办了国学、郡学和社学三级学校。国学也就是国立大学,不仅面积大,而且学生多,待遇好。当时各级学生可以享受国家补贴,京师太学学生发校服、包食宿,结了婚的还可以带家眷入学。回家看父母发路费,过节还发过节钱。

当然,待遇好,学规的苛刻也前所未有,一般人难以忍受。虽然功课不重,但是不许迟到、不许饮酒,尤其有这样一条:一切国家军政民生大事,农工商贾各个阶层的人都能发表意见,但是只有学生不行,这就隔断了学生与政治的联系。如果违反校规,轻则打板子,重则充军流放。另外,朱元璋还改革科举,更加注重形式,实行八股取试,戕害人才,顾炎武就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朱元璋读了《孟子》一书,认为里面的“民贵君轻”的思想太反动,命人删除原文八十五条,编了一本《孟子节文》,规定科举考试不能用删除的条文命题。总之,朱元璋采取各种手段来教育控制人们的思想。

再次,就是打击贪官、诛杀功臣。朱元璋从小饱受元朝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所以参加起义后他就发誓:一旦当上皇帝,先杀尽天下贪官。果然,朱元璋登上皇位后,宣布对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格杀勿论。对于如何惩处贪官,朱元璋还进行了一项发明,叫作“剥皮实草”。朱元璋认为对这些令人痛恨的贪官,只是一刀斩首,也太便宜他们了,不如采取挑筋、断指、断手、削膝盖等酷刑。他还下令在每个府、州、县衙门旁边设立“皮场庙”,也就是剥皮的刑场。先把贪官拉到“皮场庙”剥皮,然后在皮囊内填上稻草和石灰,再把这个皮囊放在下一任官员的公堂座位旁边,用这个方法警示继任官员不要重蹈覆辙。

另外,朱元璋还将惩治贪官的措施制度化,制定了纲领性文件《大诰》。《大诰》是一本贪污案例集,当然,也包括对贪官态度、办案方法和处置手段等内容。朱元璋下令全国宣传,人人学习,还叫人节选其中的段落,张贴在路边显眼的地方或者凉亭中,让官员读后自律,让老百姓学习法律作为武器对付贪官。以上这些举措,确实收到了强烈震慑的作用。朱元璋之后的近一百年,明朝吏治清明,钱穆先生认为,明代的吏治甚至超过了唐朝、宋朝。

最后,是实行恐怖统治、建立特务网。造反起家的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也一心禁止别人企图做皇帝,或者对他不公。要严密镇压不忠的人,巩固地位,光靠军队法庭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些特殊的组织和人员,这就是特务,负责专门秘密监视监听在京大小官吏的行踪,并搜查逮捕审讯处刑。1382年,出于监控官员的需要,朱元璋将管辖皇帝禁卫军的亲军都尉府改为锦衣卫,这是一个正式的军事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掌控。锦衣卫有自己的法庭和监狱,俗称“诏狱”,诏狱里实行种种酷刑,如剥皮、抽肠、刺心等。锦衣卫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而且进行不公开的审讯,造成冤狱无数。

到了明成祖时,设立东厂,性质与锦衣卫类似而后来居上,从亲信宦官主掌,与皇帝关系更为密切,更得皇帝信任,而且向皇帝报告不用写折子而直接口头直达。东厂监视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学者等各种政治力量,结果造成人人自危。朱元璋开始,明朝开始了廷杖之刑,大臣犯错,直接在殿上杖打,每朝都有因为这个而毙命的。最严重的就是在嘉靖初年,群臣因为皇帝给生父上封号的事情产生争执,历史上称为“大礼议”,皇帝大怒,廷杖一百多人,打死十六人。无论是特务机构还是廷杖之刑,都不得不说朱元璋开了个坏头,从此皇帝开始对大臣肆意而为。

人们可能都忽视了一点,朱元璋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南方作为基地统一全国的统治者。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这别人都是时势造英雄,而朱元璋是逆天改命,靠自己的能力取得的帝位。

可能有人就觉得,这也没什么嘛,打蒙古人不从南往北打还能怎么打?

那我就来分析分析从南往北打有多艰难?

一,无敌的古代“坦克”

我这里说的就是骑兵。在现代,大家可能觉得骑兵无非就是机动性强点。但是,在古代,骑兵简直所向披靡。

战略上的机动性咱就不说了,就单单是那两米高的高头大马迎面冲来,而且是动辄成千上万的马群,这种冲击力这就已经不是步兵阵队所能承受的了。再加上马蹄的践踏和骑兵居高临下的攻击视角,骑兵对同等水平的步兵简直就是单方面碾压。

而众所周知,中国的产马地主要在北方,南宋就是吃了没有马的亏。那南北之间的战争就相当于波兰骑兵碰上德国坦克,能死多惨我也就不多说了。

二,北方的天然“屏障”

这个屏障就是山。秦岭,太行,燕山,黄土高原,这么多山就意味着北方有足够的战略空间进行消耗相持,北方势力输一场就是一块地,但是如果南方输了,除了四川盆地,其他的在骑兵面前都是一马平川。

三,比较邪门的宿命论

北方龙脉纵横,生王气,尤其是京津地区和大兴安岭都是龙脉抬头的重地。南方山势混杂,江流分散,没有龙脉集聚。(这个随便看看,就当我瞎扯淡。)

所以朱元璋是个传奇人物,逆天而行,自古以来唯有他一人而已。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唯一出身小偷的罗马皇帝是谁?他都有哪些传奇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正所谓“英雄不问出身”,纵览古今中外,出身草根阶层或身份尴尬的帝王并不鲜见,他们的人生中往往充斥着各种不堪回首的经历。例如,罗马唯一的阿拉伯人皇帝菲利普年轻时曾做过小偷,而他也是唯一做过盗贼的罗马皇帝。那么,菲利普是如何实现超级逆袭的?他在位期间都取得哪些成就?最终的结局如何?01弑君篡位菲利普,全

  • 国外有没有与朱元璋一样传奇的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写个冷门的,可能比不上朱元璋传奇的一生,但在人类历史上也是挺传奇的。1943年保加利亚最后一任沙皇,年仅6岁的西美昂二世即位,但仅仅一年之后皇室便被推翻,他便与家人投靠他的外祖父,即同样流亡国外的意大利国王伊曼纽尔三世。这期间,西美昂先是到埃及投奔外祖父,后来移居西班牙。虽然在西班牙,这位前沙皇只是

  • 唯一被雷劈死的罗马皇帝是谁?他都有哪些传奇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无论是国内国外,皇帝永远都是个高危职业,而且死因可谓千奇百怪,然而即使如此,皇帝被雷劈死也算是太过奇葩了,然而在罗马帝国,便有这么一位被雷劈死的皇帝,他便是在位仅一年的罗马皇帝卡鲁斯。出身贵族投身军队,发动叛乱篡夺皇位卡鲁斯,全名马库斯奥勒留斯卡鲁斯奥古斯都,原名马库斯努梅利乌斯卡鲁斯。其出生于伊利

  • 我国除了哀牢山,还有哪些山脉发生过至今未解开谜底的传奇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1湖北神龙架,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此地采尝百草,救民疾夭而得名。迄今为止,其最神秘的就是改地区的‘野人’事件,在几十年间,不断接到有人反映说看到了‘野人’,但是都没有正面的接触。或许‘野人’只是当地商业炒作的一个噱头,现在该地区已经AAAAA级旅游景点了,但是其神秘色彩一直存在。2阴山阴山山脉位于内

  • 历史上有哪些不见于或少记载却口口相传至今的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原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称赞林彪元帅:常胜元帅斯大林与林彪的故事,没有记载,但一代又一代,一个又一个相互一直在津津有味的口传。斯大林(1878.12.181953.12.21),原姓朱加什维利,格鲁吉亚人,苏联政治家,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苏联大元帅,

  •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必败的战役,将领却义无反顾的参战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天下皆降闯不降清康熙三年春(公元1664年),定西将军图海、靖西将军穆里玛引兵出湖广,四川总督李英国领兵出四川,近10万大军将湖北兴山县西北的茅麓山围的水泄不通。料峭春寒中,山险林密的茅麓山显得格外幽深。在茅麓山上的是整个大陆最后一支打着明朝旗号的军队小闯王李来亨,毋庸置疑的是他已经毫无希望。南明政

  • 古代臣子见君王真的都要下跪吗,事实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跪拜大礼是我国古代的最高礼节,一般成年人只跪天、地、君、亲、师,之后又加上了一个恩,救命大恩之类的。其中臣子跪拜君王,由于受影视剧的影响,仿佛成为一种常识,实际上在中国古代这种现象是极少的。跪拜这种礼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尧舜时期,双膝跪地,左右手交叉扶地,只是单纯的作为人与人之间社会交流的常用礼节。这种

  • 古代有哪些历史留名的名妓?她们都有怎样的传奇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有哪些历史留名的名妓?她们都有怎样的传奇故事?这个问题的回答大概写上三五本书也是说不完的。首先我们来解释这个“妓”的意思,在《康熙字典》,《辞源》里面啊,对此的解释为“女乐”。由此可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妓女实指歌舞女艺人,也可称之“艺妓”,这些具有才艺的美女,才可称为“妓”。那么名妓则是色艺双绝

  • 电视剧上皇室间大多手足相残,历史上有没有王爷和皇帝关系非常好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事情通常是相对的,皇族之间有争斗,自然就有和睦相处。实际上从汉朝到清朝,皇帝和王爷之间关系不错的例子很多。比如汉景帝刘启和他的亲弟弟梁王刘武,一个恨不能来个“兄终弟及”让位给自己亲弟弟;一个在“七国之乱”时,为了保护亲哥哥,承担了抵御几乎过半以上的叛军主力的重任。实际上是不是真的因为兄弟之情,这就真

  • 世界历史上唯一的太监开国皇帝是谁?他有着怎样传奇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这事,还跟曹操有关,因为这个人是曹操的爷爷曹腾,他是一个太监,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授予皇帝称号的宦官!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就懵逼了,一个太监怎么会有孙子,而且还是像曹操这样式的人物。大家先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曹腾,字季兴,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祖籍江苏沛县。《三国志》中记载他是西汉相国曹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