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弘:刘宋开国功臣、书法家,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王弘:刘宋开国功臣、书法家,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036 更新时间:2023/12/21 8:34:18

王弘(379年-432年),字休元,琅琊郡临沂县人,刘宋开国功臣、书法家,东晋丞相王导曾孙,中领军王洽之孙,司徒王珣长子。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王弘出身琅琊王氏,年少好学,以清悟知名,会稽王司马道子辟为主簿,迁江州刺史,省赋简役,百姓安康。刘裕即位,以佐命功,封华容县公,进号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宋文帝即位,进位司空,进号车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元嘉九年(432年)进位太保,领中书监,同年卒于官,谥号文昭,配食武帝庙庭。

人物生平

王弘,字休元,王导曾孙,王弘少时好学,与当时的尚书仆射谢混友善,以清静恬适闻名。初为晋会稽王司马道子骠骑参军主簿。当时农业受阻,杂役频繁,故王弘建议实行屯田。隆安四年(400年),王弘父王珣去世后不久,司马元显就以其为自己的咨议参军,加宁远将军,知记室事,但王弘辞让。后司马道子又用其为咨议参军,加建威将军,领中兵,王弘亦都拒绝受命。当时司马道子正与桓玄相争,又有孙恩之乱,内忧外患下,很多人都不能完成丧期,但王弘就始终坚持。元兴元年(402年),桓玄率兵攻下建康,收捕司马道子到廷尉议罪,当时众官员都因恐惧而不敢送他,但尚在丧期的王弘却在路边拜送,更攀扶在道子车上哭泣,此举得当时人称许。

元兴三年(404年),刘裕起义兵击败篡位的桓玄,攻陷建康,升镇军将军,召王弘补镇军咨议参军,封华容县五等侯,历官琅邪王大司马从事中郎、宁远将军、琅邪内史、尚书吏部郎中、豫章相。义熙六年(410年),徐道覆进攻南康、庐陵及豫章三郡,王弘于是出奔寻阳(今江西九江市)。后刘裕再命其为中军咨议参军,后历大司马右长史及吴国内史。义熙十一年(415年),刘裕征王弘为太尉长史,后又转左长史,并于次年(416年)随刘裕出发北伐。义熙十三年(417年),北伐前锋攻陷洛阳,刘裕派王弘随使者回朝,要朝廷给他九锡。至义熙十四年(418年)刘裕班师彭城(今江苏徐州市),王弘领彭城太守。刘裕班师同年受封宋公,受九锡,又加王弘尚书仆射,领选。不久又迁监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二郡诸军事、抚军将军、江州刺史。王弘在江州减省赋税及力役,安定当地人民。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篡晋,建立刘宋,加王弘散骑常侍,更因其是佐命元勋,封华容县公。永初三年(422年)正月,王弘进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景平二年(424年),司空徐羡之等人图谋废黜宋少帝,召了王弘及檀道济入朝告知。同年废宋少帝为营阳王,改立宋文帝刘义隆为帝。宋文帝即位后为安社稷,以王弘为司空,但王弘辞让下,改加使持节、侍中、改都督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二郡诸军事、江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进车骑将军。

元嘉三年(426年)正月,宋文帝诛杀主导废立的徐羡之及傅亮,当时王弘既非废废立主事者,其弟王昙首亦很得宋文帝宠信,故此在行事以前就已获通知。事后王弘被征召入朝为侍中、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更得赐班剑三十人的礼遇。不久宋文帝亲征另一主导废立的荆州刺史谢晦,王弘就与彭城王刘义康留守。

元嘉五年(428年),王弘以大旱为由引咎求退,时平陆令成粲写书建议王弘减少权力,并推时为荆州刺史的刘义康入朝主政,以求安身长寿,名垂万代。范泰亦因王弘兄弟权重朝廷,曾建议王弘藉征刘义康入朝,共参朝政,削减权势。宋文帝原本不允,但在王弘坚持下降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次年(429年)正月又上表荐刘义康,终令刘义康入朝接替自己任司徒,共录尚书。

王弘深愔治国之策,留心庶事,考虑当时需要的,所作每每都显得寛和公允。当时士人犯罪都会有很多上诉,产生寛贷则枉法,依例则士人有怨的情况;又以当时监守自盗者偷五匹布、平常偷窃者偷四十匹布都要处死是过重,于是建议修改为监守者偷十匹、平常偷窃者偷五十匹才处死,四十匹则是发配去做兵役而已。又认为这刑罚不应分士庶,庶人小吏偷窃可能只是无知而一时贪心,或由于轻怠而犯错,所以将稍稍提升赃物数量以寛饶其命,但作为高官的士人以身试江,乱了法纪以取利,偷了五匹才判死则已经是寛大了,不必怜悯。王弘又曾上奏修改十三岁服半役,十六服全役的制度,以当时四方无事,且平民苦于力役,已经在想办法逃避,建议将半丁年龄升至十五及十六,全丁年龄升至十七。宋文帝都同意王弘的建议。

后王弘因病而屡请告老,都不被允许,至元嘉九年(432年)三月进位太保,本官加领中书监。王弘于同年五月壬申(7月12日)去世,享年五十四岁,获赐谥号文昭,以本官加赠,并给节,加羽葆鼓吹,及加班剑至六十人,更得在刘裕庙廷祭祀的礼遇。同年宋文帝又下诏增王弘食邑一千,赐其家一百万钱,一千斛米。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绛侯公主是什么身份?她为何没有馆陶公主受宠?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风云人物

    绛侯公主,本名不详,生卒年不详。汉文帝之女,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汉文帝一生有两个女儿,一个是馆陶公主,一个是绛侯公主。馆陶公主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绛侯公主几乎没人知道。而且馆陶公主生前所受到的待遇极高,而绛侯公主则几乎没有,甚至连个封号也没有。这个绛侯公主的“绛侯”,还

  • 宕渠之战张郃为何会战败?事后受到了惩罚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风云人物

    公元215年,张飞经历了宕渠之战,这一战是张飞辉煌的一战,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曹魏名将张郃在巴西郡宕渠被张飞击败,丢失瓦口关,张郃败的非常惨,弃马从山上逃走,身边只剩下十几个随从,非常狼狈。张郃步行到了南郑,曹洪一见张郃的惨样,气坏了,要杀张郃,但是,因为行军司马郭淮劝阻

  • 全皇后:吴废帝孙亮的皇后,全氏一族是如何没落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全皇后(244年-301年),吴郡钱塘人,吴废帝孙亮的皇后,全尚之女,母孙恭之女。吴大帝长女全公主的侄孙女。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赤乌十三年(250年),因全公主推荐全氏被册为孙亮的太子妃,建兴二年(253年),全氏被立为皇后。太平三年(258年),孙亮被权

  • 唐朝一共出现两次废王立武行动 最后为什么是李隆基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对时隔70年,大唐皇室的两次废王立武行动,为什么李隆基失败了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有位哲人说过,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永远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这话随着说得有点拗口和绝对,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成立的。历史总有有着惊人的相似,人们口口声声地说从历

  • 曹睿作为曹魏第二个皇帝 曹睿为什么会断子绝孙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对曹睿究竟为何会断子绝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睿字仲元,既魏明帝,是魏文帝曹丕与文昭甄皇后的长子,曹魏第二位皇帝,黄初三年,曹睿被封为平原侯。226年,文帝病重,立曹睿为太子,并立司马懿、曹真、曹休、陈群为辅政大臣,曹睿在位期间,攘外安内,发展生产,颇有建树

  • 历史上雍正为何会杀年羹尧?与一本书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风云人物

    年羹尧,中国清朝名将。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雍正三年,对年羹尧来说,这真是悲催的一年。军权在握、荣耀无限的他先是军权被夺,接着被革职入狱。本来,雍正还在犹豫,是否杀年羹尧。不过,后来,雍正又从年羹尧家里抄出了一本书。这让雍正下定了杀年羹尧的决心。书中写了什么呢?说起来

  • 阴丽华是什么出身?她为何能如此得宠?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风云人物

    阴丽华是东汉刘秀的第一位结发妻子,被后世许多的人称赞为贤后。以上问题历史故事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是东汉时期流传的一则千古名句,由汉光武帝刘秀亲口所说,其中的阴丽华(东汉的第二位皇后)就是他的妻子。那阴丽华到底有何魅力,让刘秀如此喜爱一,出身名门阴丽华为南阳

  • 孙权哪里好的 曹操为何对孙权如此佩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风云人物

    对曹操为何那么佩服孙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12年,曹操为报赤壁战败之仇,亲率大军40万与孙权对峙于安徽省濡须口。可是曹操看到孙权兵船上刀枪耀眼,防守森严,士气旺盛,找不出一点儿破绽,于是发出了他那句著名的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的感慨传到了长子曹

  •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是什么身份?她的中宫之位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风云人物

    佟佳氏,顺治帝妃嫔,康熙帝生母。,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说起来,康熙帝的生母佟佳氏并不得顺治宠爱,然而她最终却被封为皇后,这是怎么回事呢?佟佳氏生于1640年,正蓝旗汉军出身,父亲佟图赖是八旗将官。1653年,13岁的佟佳氏被选入宫中,成为顺治帝的小福晋。当时的顺治帝正忙着

  • 张飞为人莽撞 张飞为什么还能入选武庙七十二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对张飞行为莽撞,为何能入选武庙“七十二名将”呢?有何特殊原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庙“七十二名将”是宋人在唐朝的“六十四名将”基础上做增添评选出来的,拥有卓越功勋的将领,将他们评选出来,并且一一按排名分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褒奖有功的军事将领,达到一定程度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