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允炆削藩最后为什么会失败?哪些原因导致的?

朱允炆削藩最后为什么会失败?哪些原因导致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003 更新时间:2024/1/18 5:05:01

1398年明太祖驾崩,由于太子朱标早死,由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历史上发生过不少削藩事件,这些削藩事件很少有失败的。之所以都不容易失败,一是因为削藩是众望所归,代表全国各阶层的利益,包括老百姓的利益。毕竟所有的老百姓都不愿意藩镇割据,藩王造反。二是中央军队强大。不管藩王怎么打,其力量都是比较弱小的。其军队无论人数、实力都是不够的。而朝廷不但有强大的军队,还能获得各方的支援。三是朝廷削藩名正言顺,理直气壮,站在舆论的制高点上,根本就不用宣传,大家都明白这样做没有错。

建文帝削藩,也占有这样的优势,他也是理由堂堂正正,也获得了全国性的支持,也是中央军队十分强大。但最终他苦战四年,却被打败了,而且的皇位也被夺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建文帝会输得这么惨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削藩策略和战争策略两个方面来讨论。

一、削藩策略。

我认为,建文帝削藩这件事没有错,但是削藩的策略是欠考虑的,处置是不恰当地,体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打草惊蛇。建文帝削藩,采用的是由弱到强。先削夺那些能力不强的藩王,包括周王、齐王、湘王、代王、岷王。朱允炆集中性地对这五王进行削藩,这无疑是一种打草惊蛇的表现。

其他藩王都明白,接下来就是对付自己了。

外国人有一句话叫“斩首行动”,中国古代也有一句话叫“擒贼擒王”。只有这样做,才会付出极小的代价。李世民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发动“玄武门政变”取得成功的。刘邦韩信,也是这样成功的。显然,建文帝的做法,第一步就错了。

事实上,建文帝并不是没有机会,朱棣曾经违背朱元璋遗嘱,到南京祭拜去世的朱元璋。建文帝当时大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一下就把朱棣给擒拿了。但他偏偏放朱棣回去,派军队去打。这不是太笨了吗?

其二,心狠手辣。建文帝之前在削夺五个藩王的时候,对这五王打击得非常严厉。如果这五王确实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如此严厉打击,也没有错。但问题是五王基本上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鸡毛蒜皮的事情却如此大动干戈,明显就是为了削藩,做得毫无亲情可言,也毫无人性可言。这一点,所有的藩王都看见了,内心都非常不满,也非常恐惧。

其三,一视同仁。建文帝削藩,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团结一部分人,打击另一部分人。这样有步骤又节奏地来,并以此达到全面削藩的目的。

可是建文帝并没有进行分化瓦解,而是一视同仁。一副要把全天下的藩王一股脑儿全削掉的样子。这样怎么能得到其他藩王的支持呢?

其四,不给保障。藩王们可能也明白,自己的势力太强,会影响朝廷的统治。但是,建文帝得想一个妥善的安置策略啊。动不动就寻一点理由,把藩王废为庶人。同样是老朱家的后人,凭什么你朱允炆就是一言九鼎享乐无数的皇帝,而其他藩王却必须是庶人呢?

赵匡胤要削夺大臣的兵权,但他采用的是“杯酒释兵权”的方法,他是用金钱买权力。被削夺了兵权的大臣,其实也不吃亏。建文帝却一下把藩王们变成庶人,谁受得了这个呢。

没有想好安置策略,就匆匆忙忙削藩。让藩王们情绪非常激动因而冒险对抗,结果糟糕,是可想而知的。

二、战争策略。

比削藩的策略更糟糕的,是建文帝的战争策略。

其一,选将错误。在四年的战争中,建文帝先后撤换了三任主将。第一任主将是老将耿炳文,第二任主将是纨绔子弟李景隆,第三任主将是资质平庸的盛庸,没有一个有打仗的能力。

本来燕军的力量根本没法和朝廷军相比,就算朱棣夺了宁王朱权的“带甲八万,革车六千”,力量其实还是比较小的。但是,建文帝的朝廷军却一败百败,让燕军像切蛋糕一样,一下接一下切去。

选将错误,固然是朱元璋杀功臣造的孽,但也不得不说,朱允炆看人的眼光,确实是非常有限的。

其二,遥控指挥。朱棣和朝廷军打仗,几乎都是亲临前线,冲锋陷阵。他为了激励将士们的斗志,还有几次亲自去中央军的营寨中杀一圈出来,面不改色。而且整个战场形势,他也都了如指掌,能够及时调整。

但是朱允炆却只是躲在皇宫里遥控指挥,从来不去前线。更不打感情牌,笼络将士。这是他和朱棣最大的区别。

其三,疲劳作战。建文帝和朱棣的战争,打了四个年头。这个时间打得太长了,一直没有成效,最终将领疲惫、士兵疲惫,都集中不了注意力了。

而朱棣在熬过了朝廷军的数次攻击以后,准确地找到了反攻点。他不再不攻城拔寨,一城一池地争夺,而是长驱直入,直捣京城。这种删繁就简的打法,历史证明是非常正确的,他也因此迅速获得国家。

总之,建文帝方法步骤及战争策略都不恰当,他确实是有一手好牌,但是都给他打得稀烂。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薛奎的一生有哪些成就?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风云人物

    薛奎(967-1034年),字宿艺,绛州正平县人,北宋时期大臣,欧阳修的岳父。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进士及第,起家隰州军事推官,历任仪州推官、莆田知县、长水知县、兴州知州,迁太常博士。得到御史中丞向敏中举荐,拜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大中

  • 谢夫人:吴大帝孙权的原配发妻,她为何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风云人物

    孙权是三国中称帝最晚,也是最年轻的领导者,直到公元229年,他才正式登基称帝。孙权在称帝前,娶过两个女人,谢夫人和徐夫人。下面说一说孙权的原配发妻谢夫人的故事。谢夫人出身江东的书香门第会稽谢氏,她的父亲是谢煚是东汉尚书郎、下邳徐县县令,叔父谢贞是建昌县长。谢煚在黄巾起义后辞官回乡,而孙权的父亲孙坚,

  • 孙皓为何要杀张布?发生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风云人物

    孙皓,孙权的孙子,东吴的最后一位皇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东吴的末代皇帝孙皓是一个非常可惜的皇帝。当年他可是在危急时刻接过东吴这副挑子的。说他是在危机的时刻,是因为当时恰好蜀国灭亡,东吴的皇帝孙休也在这时候去世了。孙休去世的时候,他的儿子们都还很小。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等

  • 三公、三孤指的是哪些人?他们的地位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风云人物

    在古代的官职设置中,讲究虚实结合,既有实际品级的职事官,也有虚衔的荣誉称号。以上问题历史故事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古代帝王跟正常人一样,并非生下来就具有治国理政的才能,必须通过后天学习与实践获得知识与经验。为此,皇室十分重视对皇子、特别是太子的教育与培养。即便太子(或其他皇子)做了皇帝,也需

  • 袁绍作为刘备昔日的敌人 袁绍为什么还要接纳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风云人物

    对刘备投奔袁绍时局势已大不如前,昔日的敌人袁超为何接纳了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袁绍、刘备二人之间的冲突,主要集中于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前后。彼时的刘备作为公孙瓒麾下的一员将领,在河北战场打出了不错的战绩,想必也给袁绍集团带去了一些困扰。《三国志·先主传》

  • 柳开:北宋时期文学家,他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风云人物

    柳开(946年-999年),原名肩愈,字绍先,改名柳开,字仲涂,自号东郊野夫、补亡先生,河东郡解县人,北宋文学家。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开宝六年,考中进士,起家宋州司寇参军。宋太宗时期,擢任右赞善大夫、常润二州知州、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上蔡县令、崇仪使、知宁边军、全

  • 唐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风云人物

    睿真皇后,官宦世家出身,历史上记载唯一失踪的皇后。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天姿蒙珍宠,明眸转珠辉,兰心惠质出名门,吴兴才女沈珍珠……不知诸君有没有听过这首《望断西京留传奇》,歌词里描写的女主角名叫沈珍珠。穿越历史,梦回大唐,唐代宗李豫时期,皇后沈珍珠在一场战乱中失踪,给史书留

  • 三国演义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赵云为何没有担任先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风云人物

    赵云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声势浩大,在正史中,诸葛亮派赵云和邓芝据箕谷,以作疑军,而自己亲率主力,进攻祁山。在演义中,诸葛亮北伐点将,却没考虑赵云,并未通知他,因此,赵云主动找来,要求担任先锋,诸葛亮不允,赵云说,如果不让我

  • 王珣:东晋时期大臣、书法家,平乱有功,工于书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小字法护,琅琊临沂人。东晋时期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珣出身琅琊王氏,初任大司马(桓温)主簿,深得桓温敬重,累迁琅邪王友、中军(桓冲)长史、给事黄门侍郎。太傅谢安当政,授秘书监。

  • 后世是如何评价步骘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步骘(zhì)(?-247年),字子山,临淮郡淮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早年避难,进入江东,担任讨虏将军(孙权)主记。历任海盐县长、车骑东曹掾、徐州治中、鄱阳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出任使持节、征南中郎将、交州刺史。平定交州有功,加位平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