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珣:东晋时期大臣、书法家,平乱有功,工于书法

王珣:东晋时期大臣、书法家,平乱有功,工于书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754 更新时间:2023/12/13 14:41:45

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小字法护,琅琊临沂人。东晋时期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王珣出身琅琊王氏,初任大司马(桓温)主簿,深得桓温敬重,累迁琅邪王友、中军(桓冲)长史、给事黄门侍郎。太傅谢安当政,授秘书监。以才学文章受知于晋孝武帝司马曜,成为心腹大臣,累迁左仆射、征虏将军,领太子詹事。隆安元年(397年),迁尚书令。司马道子征讨王恭时,担任卫将军、都督琅琊水陆军事。平乱有功,加位散骑常侍。隆安四年(400年),王珣去世,时年五十二,获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献穆”,累赠司徒。著有文集十一卷。

王珣工于书法,董其昌称其“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其代表作《伯远帖》是东晋时难得的法书真迹,且是东晋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迹,一直被历代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视为稀世瑰宝。

人物生平

步入仕途

王珣出身琅玡王氏,为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最初担任桓温的掾属,与同僚谢玄都被桓温敬重,后转任主簿。当时桓温正进行北伐,军中机要事务都交由王珣处理,军中文武数万人都认识他。

太和四年(369年),豫州刺史袁真不甘心被桓温指责,被逼承担桓温第三次北伐失败的责任,又因朝廷不处理其诉,便叛归前燕。当时王珣亦参与讨伐,于太和六年(371年)平定叛乱,王珣因功封东亭侯。其后转任大司马参军、琅邪王友。宁康元年(373年)桓温死后,王珣调任中军将军桓冲的长史、给事黄门侍郎。

王谢交恶

当时,王珣娶了谢万的女儿,其弟王珉亦娶了谢安的女儿。虽然与谢氏结成姻亲,却互相猜嫌,后谢安更让二人离婚,王谢两家于是成了仇敌。当时谢安当国主政,在其意愿下王珣被任命为豫章太守,王珣不欲外出远地,便不去上任。后又被任命为散骑常侍,王珣未接受任命,又调任秘书监。

孝武所倚

太元十年(385年),谢安去世。其后,王珣调任侍中,很受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倚重。后转任辅国将军、吴国内史,任内深得当地士庶之心。

太元十五年(390年)九月,王珣被征召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事务。

太元十六年(391年)九月,王珣转任尚书左仆射,加征虏将军,领太子詹事。

孝武帝雅好典籍,王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及郗恢等人就以才学和文章而深受孝武帝亲待,被引为心腹。但王国宝等人此时依附辅政的会稽王司马道子,而司马道子与孝武帝关系一度剑拔弩张。孝武帝担心自己一旦去世,朝中必生事端,便分别命王恭和郗恢出任兖州刺史及雍州刺史,殷仲堪司牧荆州,作为外援,而留王珣在朝任宰辅重臣。

一似胡广

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孝武帝为宠妃张贵人所杀,礼仪中的哀册和谥号议定都由王珣所草拟。当时,王恭入赴山陵,不满王国宝乱政,于是有意起兵杀死王国宝。但当时王珣阻止,称王国宝罪恶未彰,人心皆恶时才顺应人心诛杀他,这就无往不利。当时王恭亦顾虑作为王国宝党羽的豫州刺史庾楷,于是打消念头。王珣却劝王恭静观事变,暂时按兵不动。王恭便放弃除掉王国宝的准备。后来,王恭对王珣说:“最近以来,我看你太像胡广了。”王珣说:“王陵因为在惠帝面前争执,陈平经常在一旁谨慎小心,沉默不语,你只看结果如何罢了。”

隆安元年(397年)正月,王珣任尚书令。同年,王恭因获荆州刺史殷仲堪支持,上表陈列王国宝罪状,起兵讨伐他。当时王珣虽任尚书令,但因孝武帝突然被杀,未及写遗诏以王珣为顾命大臣,故王珣只是因偱行事,不发一言。当时司马道子问王珣是否知道王恭和殷仲堪起兵,王珣特意以未有参与朝政,故不会知道二人举兵之事为言。

而王国宝知道王恭讨伐自己,惊惶失措,王绪于是劝王国宝假称司马道子诏诛杀王珣及车胤,以诛除时望,并以司马道子之名起兵抵抗王恭及殷仲堪。但当王珣和车胤前来后,王国宝却不敢杀害二人,反向他们问计,王珣即劝诱他自动解除他军政的权力,从而令王恭休兵。

车胤亦陈说利害,分析一旦王国宝反抗王恭而逼王恭退守京口,若王国宝未能快速击败王恭而殷仲堪却已东下建康,就将受两军夹击。王国宝听后便很畏惧,于是上疏解职并致阙待罪,然而不久反悔,假称获诏官复原职。而当时司马道子亦想息事宁人,将所有罪责都推向王国宝,于是收捕王国宝并赐死他,更以自己有罪过向王恭道歉。王恭及后就罢军还镇京口。

隆安二年(398年),司马道子畏惧王恭和殷仲堪等,于是听信谯王司马尚之树立外援之言,以王愉为江州刺史,并分豫州四郡由他都督。当时豫州刺史庾楷抗议但失败,于是怒而劝王恭讨伐司马尚之兄弟。王恭听后也想起兵,在得到殷仲堪及广州刺史桓玄的支持并被二人推为盟主后就正式起兵。

司马道子在世子司马元显建议之下决心讨伐王恭,命王珣为卫将军、都督琅邪水陆军事、假节。面对桓玄大败司马尚之军,王珣守建康北郊以防备桓玄。同年,王恭起事被平定。王珣便上还符节,获加授散骑常侍。

病重去世

隆安四年(400年),王珣因病解职。同年五月丙寅(6月24日),王珣去世,享年五十二岁,获赠车骑将军、开府,谥号献穆。桓玄辅政时,改赠王珣为司徒。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后世是如何评价步骘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步骘(zhì)(?-247年),字子山,临淮郡淮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早年避难,进入江东,担任讨虏将军(孙权)主记。历任海盐县长、车骑东曹掾、徐州治中、鄱阳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出任使持节、征南中郎将、交州刺史。平定交州有功,加位平戎

  • 明朝末年,投降李自成与清朝的第一个明朝总兵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末清初,明朝军队、清朝(后金)军队、农民起义军三方大混战。战争期间,三方互相之间的招降纳叛一直都没有停过。至明末,总兵已经成为明朝镇守地方的最高级别武将,也是明军跟农民起义军、清军

  • 多尔衮和孝庄太后有关系吗 两人之间的绯闻是怎么出现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风云人物

    对多尔衮和孝庄太后是如何传出绯闻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到清代皇室最大的绯闻,那非多尔衮和孝庄太后莫属。皇太极去世时,孝庄只有30岁,而刚即位的顺治才5岁,母子都非常年轻。此时的多尔衮重权在握,如果他想夺权,那孝庄母子便处在了不利的位置。所以有许多人认为,孝

  • 东方朔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发生过哪些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风云人物

    东方朔是汉朝时期的著名大臣,为人诙谐幽默,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东方朔在历史上留下了非常多的传说故事。不过,这些传说故事大都不是真的,只是后人借东方朔的名字,演绎出了非常多的传奇故事。不过,为什么后人没有借别人的名字来演绎,而会借东方朔的名字来演绎呢?其实这已经说明,东方朔的一

  • 一代明君朱元璋曾经犯下哪些错?5大错误直接让历史倒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风云人物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个了不起的帝王,作为一个毫无背景穷苦出身的放牛娃,他开局一个碗,但结局硬是一统天下,结束了元朝的残暴统治,可以说,他的功劳是不小的,但是他的弱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在他执政期间,开了5次历史倒车,后果严重。第一,朱元璋恢复分封制分封制这个制度已经很久不出现了,上次出现还是在汉朝西晋,分封

  • 李香君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风云人物

    秦淮八艳指的是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艺名伎,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李香君本姓吴,苏州阊门枫桥人氏,兄妹三人,有两位哥哥。李香君的父亲是个武官,不过品阶很低,两个哥哥几乎不学无术,没什么才能。李香君8岁时,家道中落,无奈之下,她漂泊到异乡,被南京秣陵教坊的名妓李贞丽

  • 司马彪留下了哪些作品?《续汉书志》有何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风云人物

    司马彪(?―306年),字绍统,河内郡温县人。西晋宗室、史学家,高阳王司马睦长子。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继叔祖父司马敏为孙,起家骑都尉。晋武帝时,历任秘书郎、秘书丞、通直散骑侍郎等职。光熙元年(306年),去世,享年六十余岁。曾作《九州春秋》《续汉书》80

  • 历史上海瑞的一生有过多少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风云人物

    海瑞可以说是大明王朝,乃至于有史以来的封建王朝中,官场上最特殊的人物。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海瑞的侄女婿梁云龙所写《海忠介公行状》记载,海瑞一生有过三位正妻和两位妾室,原配妻子因没有子嗣而被休,第二任妻子过门仅一个月又被休,原因被猜测是海瑞的母亲不喜欢,第三位妻子王氏比

  • 康熙是看上乾隆才传位给雍正的吗 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风云人物

    对历史上是康熙帝先看上乾隆,才传位给雍正的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正史、野史及电视剧里都说康熙是因为喜欢乾隆才传位给雍正的,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也许恰恰相反,应该是先看好雍正才看好乾隆的。有什么证据吗?举一个例子就行了,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皙从小就一直被康熙带在

  • 归有光:明朝官员、散文家,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风云人物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昆山县宣化里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