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文帝杨坚的晚年生活如何?与早年有何不同?

隋文帝杨坚的晚年生活如何?与早年有何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42 更新时间:2024/1/18 5:25:15

隋文帝杨坚,581年-604年在位,隋朝的开国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隋朝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是一个短命王朝,国祚不过37年。但其缔造者隋文帝杨坚却青史留名,不但实现了中国历史的大一统,而且还创建了“开皇之治”,被誉为千古一帝。

杨坚在开国之初,曾颁布了一份全国性的诏书,明确规定“犬马器玩口味不得献上,禁杂乐百戏”等,禁令奢靡之风。除了在全国厉行节约外,杨坚还身体力行,带头节俭,史载他“躬先俭约,以事府努”。同时,杨坚还发布诏令:“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敝者随宜补用;自非享宴,所食不过一肉。”

一代帝王,富有天下,御用之物却修修补补。就连吃饭,也只上一道肉食,只有在国家举行庆典活动时,饭菜才能稍作调整。

对身边的皇室成员,杨坚同样严格要求,后宫嫔妃“咸服浣濯之衣”,以至于独孤皇后准备赏赐大臣妻子衣物时,搜遍内宫,竟然找不到一件新织的衣服。

对自己几个儿子的节俭,杨坚的要求更是近乎苛刻。太子杨勇曾文饰蜀铠,杨坚得知后大不悦,严厉痛斥他。经过此事,杨勇的太子之位便岌岌可危,并最终引发被废黜的风波。

秦王杨俊靡费国家财物,“盛治宫室,穷极侈丽”,隋文帝十分痛恨,不但将其罢官免职,还把杨俊的奢侈之物全部付之一炬,并坚持将他依法严惩。

蜀王杨秀同样奢侈浮华,乘坐的车马、使用的衣物,其规格居然都能与皇帝媲美。杨坚知道后勃然大怒,下令严惩。一位大臣想要劝谏杨坚从轻发落,还差点被割掉了舌头。

对朝廷官吏,杨坚同样三令五申,必须节俭。“有司尝进干姜,以布袋贮之,帝用为伤费,大加谴责,后进香,复以毡袋,因笞所司,以为后诫焉”。用一个普通的口袋装进贡东西,都会遭到鞭挞之刑,可见杨坚对节俭之重视。

杨坚厉行节俭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全国节俭之风的盛行,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开创了“仓察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的局面。

但是,晚年的杨坚却变得喜怒无常,听信谗言,法外用刑,过于杀戮。让日渐中兴的隋朝每况愈下,并由此埋下走向灭亡的导火索。

杨坚晚年的昏庸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杨坚立法毁法,喜怒无常,酷刑滥杀。

由于杨坚是北周和南陈严刑峻法的见证人,对前朝的酷刑导致民心尽失的局面心知肚明,因此他一上位,就废除了前朝一些残酷的刑法,如鞭刑、枭首、辕裂等,废除各种名目的刑罚达1000多条,这些举措让他重获民心,赢得一片赞誉。

但是,后来的杨坚却喜怒无常,立法毁法之事屡见不鲜。他特别热衷廷杖,“每于殿廷打人,一日之中,或至数四”,兵部侍郎实在看不下去,一再进谏不要轻易在朝堂杀人,却被当廷杖杀。

晚年的杨坚愈发地“用法益峻,不复依准科律,无殊罪而死者,不可胜原”。一名御史因没有弹劾衣剑不齐的武将,就被杨坚下令处死。他还颁布诸如“盗一钱以上皆弃市”“三人共盗一瓜,事发即死”之类的苛刻刑法,致使百姓惶恐不安。

这样的杨坚,毫无法令可言,滥施淫威,草菅人命,肆意践踏自己颁布的法律,搞得“天下懔懔,公卿股栗,不敢措言”。

二、杨坚听信谗言,滥杀大臣,自毁长城。

最初的杨坚用人唯贤,不讲门第,网罗了一大批忠心耿耿的优秀人才。但晚年的杨坚“猜忌苛察,信受谗言”,让很多开国功臣难以善终。

庆则、史万岁等功臣,都是杨坚听信谗言,最终被斩杀。高颎“明达世务,有文武才略”,是隋朝的开国元勋和中流砥柱。就因他不赞成杨坚撤换太子,而遭到独孤皇后嫉恨。独孤皇后屡次在杨坚面前诋毁他,最终惨遭罢官,回家养老。等到杨广即位后,高颎虽还朝为官,但还是因制止杨广的奢侈靡费被冤杀。

尤其是杨坚偏信谗言,被杨广的矫饰所迷惑。废长立幼,罢黜杨勇太子之位,坏乱家法,致使国本动摇,大隋江山也最终被轻易断送。

三、杨坚贪恋女色,恣意放纵,病入膏肓。

早年的杨坚,由于有独孤皇后管着,他什么也不敢做。但独孤皇后去世后,杨坚便贪恋女色,过度纵欲。据《隋书》载:“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俱有宠,上颇惑之,由是发疾。”

这充分证明,杨坚的病症,是和他贪恋女色有关的。就连杨坚本人也承认,“使皇后在,吾不及此”。

不只是宣华夫人、容华夫人,杨坚还广纳后宫,恣意放纵。《隋书》载:“至文献崩后,始置贵人三员,增殡至九员,世妇二十七员,御女八十一员。”

杨坚作为一个开国皇帝,一开始就把国家搞到鼎盛。但最终因为他晚年放纵自己,致使国家衰败,短命而亡,实在可惜。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徐盛: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曾获得君主"大壮"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风云人物

    徐盛(生卒年不详),字文向,琅邪莒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在濡须浴血奋战。刘备伐吴地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

  • 历史上卫青与平阳公主之间的感情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风云人物

    平阳公主,西汉时期公主,汉武帝刘彻同母姐。以上问题历史故事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众所周知,大司马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她是汉武帝的贤后,而卫青后来又迎娶了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很多人认为汉武帝重用卫青,主要是因为汉武帝是他姐夫,而他又是汉武帝的姐夫,其实则不然,卫青迎娶平阳公主是在其成为大将军之

  • 后世是如何评价王珣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小字法护,琅琊临沂人。东晋时期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珣出身琅琊王氏,初任大司马(桓温)主簿,深得桓温敬重,累迁琅邪王友、中军(桓冲)长史、给事黄门侍郎。太傅谢安当政,授秘书监。

  • 朱棣登基坐上皇帝的位置后 朱棣为何要迁都北京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风云人物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棣登基后为何迁都北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明朝的创立者是朱元璋,而将其发扬光大的却是朱棣,一个杀了侄子上位的人,着实让人啼笑皆非。抛开朱棣的上位手段不说,他确实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帝,开创了大明的鼎盛时刻,让大明在历史上留下了极其绚烂的篇章

  • 华覈: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他是如何劝谏孙皓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风云人物

    华覈(hé)(219年—278年五月),字永先(唐代《建康实录》误记为永光),吴郡武进人,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华覈先后担任上虞尉、典农都尉,后因文学而迁任秘府郎,后升任中书丞。孙亮即位后开始与太史令韦昭、薛莹等,编写《吴书》。孙皓即位后,封徐陵亭

  • 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会惨败 曹操惨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风云人物

    对赤壁之战曹操为何惨败,因为他在这一年接连失去三个最重要的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安十三年,华夏大地上发生了一件大事,直接决定了历史的走势,这件大事便是赤壁之战!提起赤壁之战,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大家都对三国演义中的火烧赤壁非常了解,知道此次大战中曹操遭到了

  • 赤壁之战孙权作为胜利的一方 孙权为什么要投降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知道: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何要投降曹操?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赤壁大战之前,东吴的大部分官吏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双方力量还是战场形势

  • 张亮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凌烟阁是唐代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闻名于世,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张亮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玄武门事变前积极支持李世民,因此遭到李元吉诬陷,被逮捕入狱。但张亮对李世民忠心耿耿,什么也没有交代,使得李世民对他更加看重。但李世民即位后却将

  • 三国时期黄忠的实力怎么样?他与关羽的关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风云人物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黄忠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在益州之战与汉中之战中表现英勇,尤其是在定军山之战中异常骁勇,力斩夏侯渊而一战成名。既然黄忠立下如此大功,那为何关羽还看不起他,反对他封侯呢一,跟随刘表黄忠早年追随荆州牧刘表,担任中郎将,同刘表侄儿刘磐共同驻守长沙郡攸

  • 张知白:北宋时期宰相,以骄盛自满为戒,性节俭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张知白(956-1028年),字用晦。沧州清池人,北宋宰相。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端拱二年(989年)进士,历任龙图阁待制、御史中丞、参知政事等。后知剑、邓、青三州等职务。又官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节度判官。咸平年间上疏,真宗召试舍人院,权授右正言。仁宗天圣三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