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垓下之战项羽被困时还有十万部队 项羽为何丢下大军就跑

垓下之战项羽被困时还有十万部队 项羽为何丢下大军就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453 更新时间:2023/12/8 16:34:31

项羽手握十万精兵强将,面对围困时,他为何要选择抛弃大军跑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楚汉争雄中,项羽在鸿门宴上没能杀掉刘邦,让刘邦潜逃回大本营,开新一轮的天下皇位争夺。双方的拉锯战越拖越久,项羽逐渐陷入了被动的局面,最终围困在垓下。此时的汉军和其同盟的势力就已经将他的部队团团围住,可这个时候项羽手上还是有着十万的部队,这些人都是他最精锐的主力军。从军队数量上或许处于劣势,但战斗力肯定不差,那为何项羽抛弃了十万大军,选择孤军突围呢?

从刘邦的角度看。此时根本没有决战的必要。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把项羽给拖死,毕竟这个时候项羽的后方已经失去了,整个部队都是陷入到了汉军的包围中,此时只需要做好防守,就可以把楚军给拖死的。项羽没有后勤的支援,军队缺少粮食,时间一长投靠刘邦的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刘邦自己还能减少将士的伤亡,坐收渔翁之利,何乐而不为呢?

这个时候的项羽没有初次讨伐秦国的锐气了,当初项羽所带领的十万大军被包围,虽说还有十万之众,但是项羽本身就已经伤心了,也就是心凉了,异常的悲观。当时的项羽觉得自己已经保护不了姬了,同事听到四面想起来的楚歌,将士们都思念自己的家人,已经溃不成军。军队的士气严重下降,再拖下去也是于是无补,为了能够生存,让十万将士留在原地,至少刘邦的队伍不会产生杀戮之情,保全了十万人的性命。

我们看古代很多的将领在自己大部队被围困的时候,从来都不是让所有人一起来突围,而是自己选择一部分人来集中突围。这是因为自己的大部队被包围的情况下,随意的移动都会被注意到,况且当时项羽的部队还是以步兵为主的,速度无法与骑兵想比较。把自己的大部队留下来的话,自己带着部队突然行动,对面反而是不容易察觉了,此外,你的人数少机动性强,对面的防守反而不容易跟上来咬住你,并且项羽最为擅长的就是轻装奔袭,他对于骑兵的战术运用非常熟练。

在常人的思维里,关键时刻丢下自己的将士是可耻的,但我们换个角度考虑问题,或许就会有完全相反的看法了。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夺门之变"发生的时候,大忠臣于谦为什么不去阻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风云人物

    我们都知道,于谦是明朝著名的大臣、民族英雄、军事家和政治家,如果没有他,明朝恐怕是支撑不了那么久的,那么“夺门之变”发生的那一天,于谦在干什么?他为什么不去阻止政变的发生呢?众所周知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是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为了拥戴被朱祁钰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而发动的政变。既然是政

  • 燕国国君燕王哙是如何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风云人物

    古代君王大多都有疑心病,那么燕国国君燕王哙是如何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呢?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中期,燕国国君燕王哙不知吃错了什么药,竟然突发奇想将王位禅让给了相国子之。燕王哙的这一荒唐举动引起了燕太子平的极度不满,由此导致燕国内部发生激烈混战。齐国趁机伐燕

  • 历史上的刘墉真的是"罗锅"吗?其实本人是一米九大帅哥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风云人物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宰相刘罗锅》,觉得历史上的刘墉就是个矮子,但其实荧屏上的刘墉和历史上的刘墉并不完全重合,电视剧中他是驼背的,但实际上刘墉不仅不是矮小,驼背的“罗锅”,很有可能是个身高一米九的大高个。关于他是否真的是“罗锅”吗?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当时的古代当官条件来探究。首先,刘墉是科甲出生,肯定要

  • 裴行俨:裴元庆的历史原型,有"万人敌"之称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风云人物

    当形容某人的武力过人时,我们会用到“万人敌”一词。“万人敌”最初出现于《史记·项羽本纪》,当时指的是被“学”之物,为”兵法“,而在《三国志·张飞传》中,万人敌被用来表达”雄壮威武“的含义,后来多被用于夸张形容某人武艺过人,能力敌万人。历史上,能被正史承认的”万人敌“并不多,裴行俨就是其中之一。演义小

  • 张廷玉晚年是真的糊涂还是装糊涂?以"讨赏赐"得罪乾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风云人物

    众所周知张廷玉是三朝元老,聪慧至极竟然在老年时期“犯糊涂”,一改往日的谦卑,不断讨赏,触怒圣颜,那么这样一个聪明人,他晚年是真的糊涂还是装糊涂?011672年,张廷玉出生于安徽的一个官宦之家,父亲张英是康熙时期的宰相。虽说张廷玉出身高贵,可在他的身上丝毫没有公子哥的纨绔,反而非常努力,28岁时就已经

  • 历史上的关羽是否有勇无谋,掉进了"湘关米"的陷阱?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风云人物

    历史上的关羽是否有勇无谋,掉进了“湘关米”的陷阱?其实如果关羽能以友好的态度与东吴对话,也许直到到吕蒙病逝,孙权也下定不了进攻关羽的决心。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东吴周瑜病逝后,为了不与曹仁发生直接的碰撞,在鲁肃极力主张之下,孙权同意将荆州借给刘备。借荆州,孙刘联盟表

  • 明宣宗朱瞻基是如何开创"仁宣之治"的?史书怎么评价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风云人物

    明宣宗朱瞻基是如何开创“仁宣之治”的?史书怎么评价他?史书评价,因为他天资英畅,敬礼大臣,勤恤民隐,慎于用人,严惩贪官污吏,或说臣下有过失,密加详察,实则加罪,诬陷则重惩诬告之人,所以能有“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在明代,朱瞻基是继朱元璋和朱棣之后,鲜有有作为的皇帝,因为他为大明朝贡献了一个“仁宣之治

  • 贾谊为何可以与皇帝结为朋友?"西汉鸿文"贾谊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风云人物

    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其代表作有《过秦论》、《治安策》和《论积贮疏》等,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被后世誉为“西汉鸿文”。据《汉书·贾谊传》记载,汉文帝刘恒执政初期,就因听闻贾谊从小就有“洛阳神童”的名号,故而特意召其入朝担任博士,而当时贾谊才二十余岁。当时的博士,多为年老时多的学者,主

  • 为何说后世对朱高炽冠以"仁"为庙号,是不足为奇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

  • 隋文帝和独孤皇后为什么可以做到"一夫一妻"制?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风云人物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为什么可以做到坚守“一夫一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