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吴范:三国时期东吴官员,擅长推算天象节气和观察气候

吴范:三国时期东吴官员,擅长推算天象节气和观察气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389 更新时间:2024/1/11 8:08:46

吴范(?-226年),字文则,会稽上虞人。三国时期孙吴官员,擅长术数。与刘惇、赵达、严武、曹不兴、皇象、宋寿和郑妪合称“吴中八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吴范以推算天象节气和观察气候闻名于郡中。孙权起于东南,他委身事奉,每推算灾祥多应验,遂显名。孙权委以骑都尉,领太史令。初,孙权为将军时,他曾说江南有王气。及孙权立为吴王,论功行封,欲以为都亭侯,但因不愿将其术要诀告知孙权,为权所怨恨,被除名。黄武中,病死。

人物生平

声名显扬

吴范,字文则,会稽上虞人。因研究历数,知晓气候,而闻名于郡中。被荐举为有道,来到京都,正值天下大乱而未被任用。时值孙权崛起于东南,吴范于是前往投奔并任职其下。凡是遇到灾祸、吉祥的征兆,他就推算预言将要发生的事情及其变化情状,其预言大多应验。于是以此声名显扬。

预言灵验

建安十二年(207年),孙权在吴郡,准备讨伐黄祖,吴范说:“今天讨伐无大利,不如明年出兵,明年戊子,荆州刘表也身死国亡。”孙权不听而发兵征讨黄祖,终于不能取胜。第二年(208年),孙权出兵,行至寻阳时,吴范观看天象,于是上船祝贺,催促军队赶快挺进,军队一到就大败黄祖,黄祖趁黑夜逃走。孙权担心抓不住他,吴范说:“他逃不远,一定能生擒住他。”到五更天,果然活捉黄祖。刘表终在这年去世,荆州被吴、蜀瓜分。

建安十七年(212年),吴范又报告说:“甲午之岁(214年),刘备一定取得益州。”后来吕岱从蜀地返回,在白帝城遇上刘备,回来说刘备部队离散流落,死亡近半,一定不能占有益州。孙权以此诘难吴范,吴范说:“为臣所说的是天道运行规律,而吕岱所见到的只是人事现象。”刘备果然后来得到蜀地。

预言擒羽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与吕蒙设谋袭取关羽,与亲近大臣商量,大多数人都说不行。孙权以此事问吴范,吴范说:“能行。”

后来,汉水流域因为暴雨而发生了“汉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灾害,关羽趁机乘大船进攻,俘获了于禁的三万大军。于是,关羽讬以粮乏,擅取湘关米,孙权于是派遣吕蒙偷袭关羽镇守的荆州,迫使关羽退走麦城。

关羽在麦城时,派人请求投降。孙权问吴范说:“他究竟会投降吗?”吴范说:“他有逃走的天象,说投降是假话。”孙权派遣潘璋邀截关羽的径路,侦察的人回来,报告说关羽已离开麦城出走。吴范说:“虽然离开了也免不了被抓住。”问他捉住关羽的时间,他说:“明日中午。”孙权设置漏表滴漏刻下记号来等待着。及至中午没有消息,孙权问其原因,吴范说:“时间还没有到正午。”不久,有风掀动帷帐,吴范拍手说:“关羽抓到了。”很快,帐外欢呼万岁,传告说捉住了关羽。

孙权忿恨

后来孙权与魏国建立友好关系,吴范说:“以天象风候来说,魏国表面上与我和好,其实怀有图谋,应该对他们进行防备。”刘备大规模出兵西陵,吴范说:“以后一定与我们和亲。”事情的结局都如他所预言。他的占卜的应验都是如此明白确切。

孙权以吴范为骑都尉,兼任太史令,他多次问访咨询吴范,想知道他是如何判定的,吴范惜爱和保密自己的占卜术,不将最紧要的东西说给孙权听。孙权由是忿恨吴范。

诏令削名

起初,孙权为将军时,吴范曾报告说江南有帝王气象,在亥、子的年份之间有大福大喜降临。孙权说:“如果结果像您所说那样,我要封您为侯。”等到孙权成为吴王,吴范当时陪宴,说:“从前在吴中,曾说过此事,大王还记得吗?”孙权说:“有这回事。”因此招呼左右侍者拿侯爵的绶带给吴范戴上。吴范知道孙权想以此权当对以前的诺言兑了现,便动手推辞不接受。后来论功劳进行封赏时,孙权以吴范为都亭侯。诏令正要颁布时,孙权忿恨吴范对自己的知识技巧太吝啬,便在诏令里削掉了吴范的名字。

援救魏滕

吴范为人刚烈直率,颇喜好自夸,然而与亲戚、故友交往有始有终。他一向与同乡魏滕相友好。魏滕曾经犯罪,孙权十分严厉地发怒斥责,谁敢劝谏便被处死。吴范对魏滕说:“我与您一道去死。”魏滕说:“您死了并无益处,何必去死?”吴范说:“怎么能怕死而坐视不管呢?”于是他剃光了头发将自己绑缚着来到宫门前,让守宫门的侍卫去禀报。侍卫不敢,说:“报讯必死,我不敢去报告。”吴范说:“你有儿子吗?”侍卫说:“有。”吴范说:“假如让你为了我的事被处死,你的儿子归我抚养。”侍卫说:“好吧。”于是推门而入。话未说完,孙权大怒,想用戟戳死他,他一会儿跑了出来,吴范乘机抢入,叩头流血,边说边流泪。半晌,孙权才消解怒气,于是免魏滕死罪。魏滕看到吴范感谢他说:“父母能生我养我,不能使我免除一死。大丈夫相逢知己,像您这样的人一个就足够了,何必要多啊!”

去世

黄武五年(226年),吴范因病去世。他的长子已先去世,小儿子年纪尚幼,于是他的占星术无人继承。孙权追念他,便招募三州中有人能举荐知晓天文术数如吴范、赵达这样的人,便封爵千户侯。但终无所获。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毕士安的一生有哪些成就?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风云人物

    毕士安(938年-1005年),本名毕士元,字仁叟,小字舜举,代州云中人,北宋初年宰相、诗人。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年),毕士安进士及第。宋太宗即位后,拜监察御史,出知乾州。入为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宋真宗即位后,累迁吏部侍郎、同平章事,

  • 明朝"三杨"之一的杨荣是怎么处理宁夏被围事件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三杨”之一的杨荣,一向以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而著称,那么他是怎么处理宁夏被围事件的呢?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朱棣继位为永乐皇帝后不久的一天晚上,有报告称宁夏那边突然被围了,情况似乎十分危急。当时在内阁当值的是杨荣,所以朱棣便赶紧将其招来,把奏章拿给他看。杨荣

  • 为拓跋宏生下长子却被赐死,林氏的一生有多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由鲜卑族拓跋珪建立。北魏虽然没能实现统一中原,但在一统北方、推动佛教发展、促进民族融合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北魏时期还有一种残忍的继承方式,那就是“子贵母死,立子杀母”。为了避免外戚干政,北魏后宫中的女性,只要生下男孩并被立为太子,就会被赐死,元恂的生母林氏就是

  •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千古一帝,谁更胜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风云人物

    秦始皇一统六国,汉武帝打的匈奴闻风丧胆,这两位都是千古一帝,那么到底谁更胜一筹呢?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秦始皇大家并不陌生,他统一六国,奠定中华基本版图。其自觉功过三皇、德盖五帝,故始创皇帝尊号,其施行车同轨、书同文,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格局。秦

  • 历史上真实的殷开山是什么人?一生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殷开山,唐代将领,出身陈郡殷氏,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殷开山在唐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立下大功,为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也是最早逝世的功臣。殷开山还在《西游记》中出现,是唐僧的外祖父,率军剿灭刘洪,帮外孙报了仇。那《西游记》中的殷开山与历史上的殷开山有多大差异一

  • 王拱辰:北宋时期大臣,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云人物

    王拱辰(1012-1085年),原名王拱寿,字君贶,开封府咸平县人,北宋时期大臣。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考中状元,出任怀州通判,历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反对庆历新政,借故劾逐王益柔、苏舜钦以及范仲淹,为公议所薄,外放治理州郡。嘉祐元年(

  • 曹丕杀了几个兄弟 曹丕真的对自己的兄弟下手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知道:曹丕真的杀了亲兄弟吗?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丕字子桓,是魏晋时期三曹代表之一,建安文学的奠基人,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曹魏开国皇帝,他也是曹操和卞夫人的嫡长子。曹丕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又能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对待部下谦逊和蔼。善于和百官打交道,又宅

  • 朱元璋敢对功臣大开杀戒 朱棣为何不敢杀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风云人物

    对朱元璋敢杀功臣,为何朱棣称帝后,却不敢杀功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古以来,但凡开国功臣,大多数晚年下场都很悲惨,要么是被统治者害死,要么因为长年血战沙场,留下一身伤痕,晚年生不如死,少有能有逃过一死的功臣,其中杀功臣最厉害的皇帝,当属明朝的开创者朱元璋。朱

  • 明朝要灭亡时崇祯圣旨求救 期间为何没有大将进京救驾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知道:明朝灭亡时,崇祯发出求救的圣旨,为何没有将军进京救驾?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7世纪的明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当明朝有难时,边疆的将领却无动于衷,他们为何会抛弃明朝?当李自成快要打到北京时,崇祯发出了救命的圣旨,回应的将领却寥寥无几。当时的明朝,手握

  • 杜夫人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风云人物

    自古美人配英雄。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封建社会的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基本没有什么话语权,在家从父,嫁人从夫。那个时候属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而这个特殊的标签,也成了压在女性身上的一把沉重的枷锁。所以,在战乱纷争的年代,很多女性会在战争当中为了洁身自好而选择以死明志,换句话说,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