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朱元璋为了屠杀开国功臣,都准备了哪些策略?

历史上朱元璋为了屠杀开国功臣,都准备了哪些策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926 更新时间:2023/12/16 4:55:10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明朝的开国皇帝。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曾大肆诛杀开国功臣,可以算是历史上对开国功臣最残酷的帝王。

他为什么要屠杀功臣?原因很多,本文不分析他杀功臣的动机和原因,主要聊聊他杀功臣时采用的策略。

明朝开国功臣中,最让朱元璋头疼的,毫无疑问是那些武将出身的功臣。

因为这些人一般都是骜不驯,且长期带兵打仗,在军队中有根底,皇帝最忌惮的就是这样的臣子。

从史书中记载的朱元璋开始成规模的诛杀功臣的时间来看,主要是在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之后。

当年,朱元璋从李善长开始,连着一大批开国武勋,都牵连进于所谓的胡惟庸谋反案中,大搞株连,“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

然后是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时的“蓝玉案”,又株连了一万五千余人。

其后的几年内,又陆续赐死了傅友德、冯胜等人。

也就是说,让朱元璋忌惮的开国武将们,大多都是从洪武二十三年开始,被陆续干掉的。

这其中,有两点疑问。

首先,洪武二十三年时的清除功臣,是以“胡惟庸案”的名义进行的。

胡惟庸本人早在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时就被处死了,朱元璋为何要等到十年后才清理他的余党?

比如,根据《国朝献征录》中的记载,吉安侯陆仲亨在胡惟庸被杀的那一年就已经被牵连进案件中了,但朱元璋却放过不杀:

十三年胡惟庸事诖误,惟庸诛,法官请并罪仲亨,上曰“朕初起兵时仲亨年十七,丧父母兄弟,避乱持一升麦蔵草间,朕见之呼来,从朕长育成就,累功封侯,此吾初起时股肱心腹,吾不忍罪其。”

朱元璋说陆仲亨是老部下,是心腹,所以不忍杀,从他后来的冷酷表现来看,这当然是个笑话。

那么,为何要等到洪武二十三年时,才开始动手?

其次,能跟着朱元璋反抗元朝的统治,又都是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这些武将们,个个不算良善之辈,起码不会是那种能老老实实束手就缚的怂人。

而且,他们在军队中都有相当影响力,门生故旧遍布军中,泥菩萨还有三分土性,如朱元璋那般大肆杀戮,就不怕他们真站出来反抗?

所以,朱元璋要清理掉这些功臣,最核心的因素是要让他们无反抗之力,也就是军队不能乱。

搞清楚这个问题,就能解释上面的两点疑问,也能解释为什么朱元璋要等到洪武二十三年后才出手。

根据我的分析,朱元璋在胡惟庸死后十年,才以“胡惟庸案”的名义杀掉那么多功臣,包括之后“蓝玉案”的无所顾忌,他的底气就一个,朱家皇子们都成长起来了,能够帮助朱元璋控制军队了。

在明朝成立后,战争并没有消失,西南边的云南方向,北边的元朝余孽,南边沿海地区的倭寇袭扰,都一直牵扯着明朝的精力。

直到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时,沐英还在云南征讨叛乱。

在沿海筑城防备倭寇的军事行动,也是到洪武二十二年才由汤和完成。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时,傅友德、蓝玉等都还率明军在北方和西北方征讨元朝残余和当地的叛乱。

也就是说,明朝扫除边患的战争,在明朝正式成立后,还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年。

这二十多年里,朱元璋还需要桀骜不驯的功臣们帮助自己和大明朝征战四方。

在战争还没有完全远离时,朱元璋不能动这些功臣们。

等到战争结束,军队也需要新的信得过的人来掌控,朱元璋选的就是让儿子们来干这事,他需要等到自己的儿子们成长起来,这需要时间。

朱元璋分封在外的儿子们,包括还有一个侄子(朱文正之子),都是被赐予兵权的,“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籍兵部。”

特别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宁王朱权就藩时,麾下“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

这些被封藩出去的儿子们(明成祖朱棣继位后,藩王兵权才慢慢被剥夺),能帮助朱元璋镇守和监控四方,这就是朱元璋的底气。

在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发生前,朱元璋只有两个儿子和一个侄子分封在外:

靖江王朱守谦,洪武九年(洪武三年就建藩,拖到几年才动身)就藩桂林。

秦王朱樉,洪武十一年就藩西安。

晋王朱棡,洪武十一年就藩太原。

就这么三位藩王,显然掌控不了太多的力量,战争还在持续进行,边陲地区的兵权也都还在将领们手中。

因此,此时的朱元璋即使知道有很多人跟胡惟庸有勾结,也无法对他们动手,毕竟,相当数量的军队还在他们手中。

“胡惟庸案”发生后,朱元璋迅速加快了封藩的脚步,从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陆续让八位藩王去封地就藩,分别是:

燕王朱棣,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

周王朱橚,洪武十四年就藩开封。

楚王朱桢,洪武十四年就藩武昌。

齐王朱榑,洪武十五年就藩青州。

潭王朱梓,洪武十八年就藩长沙。

鲁王朱檀,洪武十八年就藩兖州。

湘王朱柏,洪武十八年就藩荆州。

蜀王朱椿,洪武二十三年就藩成都。

至洪武二十三年,除北方还有战争外,明朝的大多数地区已经平定。

此时,朱元璋可以正大光明地陆续把他怀疑有异心的武将们调回南京,让他们远离军队。

并且,上述这些已经就藩,且掌握着兵权的藩王们,也可以帮助朱元璋掌控各地的军队。

如燕王朱棣,当时就奉命节制到北平练兵,准备出征漠北的傅友德等开国公、侯们了。

因此,这时的朱元璋就考虑可以对那些他怀疑有异心的功臣们下手了。

于是,在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被揪出来了,在胡惟庸生前,跟他关系亲密的功臣们,也被揪出来了,并全部被干掉。

哪怕株连了好几万人,朱元璋也杀得面不改色,他已经不需要这些功臣们打仗,也不担心军队会乱。

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爆发,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颍国公傅友德被杀,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宋国公冯胜被杀。

在这之前和期间,朱元璋依旧派出了一批藩王就藩,分别是:

代王朱桂,洪武二十五年就藩大同。

肃王朱楧,洪武二十六年驻扎平凉,二十八年正式就藩甘州。

辽王朱植,洪武二十六年就藩广宁。

庆王朱栴,洪武二十六年就藩宁夏。

宁王朱权,洪武二十六年就藩大宁。

岷王朱楩,洪武二十八年就藩云南(此前封地在甘肃岷州)。

谷王朱橞,洪武二十八年就藩宣府。

(备注:朱元璋剩余的儿子,有的是年纪小,建了藩国但没去就藩,大多到建文或永乐朝才就藩。)

上述从洪武二十五年时就藩的藩王们,他们的封地基本上全是蓝玉、傅友德、冯胜等率军征讨过,旧部比较多的地方,朱元璋的用意不言而明。

再举例冯胜被杀时朱元璋的举动,就知道,这些藩王们的作用了。

根据《明史·太祖本纪》中的记载,朱元璋曾在洪武二十五年时安排冯胜到陕西、河南、山西等地练兵。

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杀冯胜前的操作是,正月“周王橚(冯胜女婿)、晋王、率河南、山西诸卫军出塞,筑城屯田。”二月“宋国公冯胜坐事诛。”

先派儿子们去把冯胜练过的兵调走,然后转头就把冯胜给杀了。

综上所述,朱元璋在“胡惟庸案”发生后,一开始并没有大肆清理在军队中和胡惟庸有勾结的功臣们。

原因是还有战争在进行,且要等到边疆地区大量由开国功臣及其旧部掌控的军队被自己绝对信任的人掌控。

他足足等了十年,等到战争基本没了,也等到自己的儿子们能够派出去掌控这些地方的军队了,才开始动手。

这期间的隐忍和谋划,都是为了让军队不乱,为了让他准备干掉的功臣们没有办法起兵反抗。

结果当然是朱元璋成功了,至于这些藩王们后来给他选定的接班人、建文帝朱允炆带来的危害,他在天有灵的话,大概只能安慰自己,好歹还是朱家子孙坐天下。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李隆基独宠杨玉环十五年时间 两人为何一直没有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对被李隆基独宠15年的杨贵妃,为何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长恨歌》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两人虽然有着比较大的年龄差距,但是并不影响彼此的感情,而唐

  • 宜妃郭络罗氏与雍正关系如何?为何会被羞辱?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风云人物

    胤禛,清朝第五位君主,康熙第四子,年号雍正。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康熙一生嫔妃不少,有史可考的就多达42人,在这些妃子中,宜妃郭络罗氏“眷顾最深”。可是康熙去世后,她却被雍正当众羞辱,这是怎么回事呢?郭络罗氏是满洲镶黄旗人,她出身一般,是佐领三官保的女儿。说起来,康

  • 有哪些与王十朋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风云人物

    王十朋(1112年11月9日—1171年8月6日),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人。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官秘书郎。曾数次建议整顿朝政,起用抗金将领。孝宗立,

  • 历史上安禄山和史思明为何都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安史之乱是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背叛唐朝的战争,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安禄山和史思明各自死于自己儿子手中,原因并不复杂,但不得不说这是封建历史上的一段奇葩往事。两位悍将,由起兵到坐镇一方,撼动了大唐的江山,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内战,与其说是被唐廷剿灭,倒不如说是灭于“家贼”,无疑

  • 魏延能力不输于姜维 诸葛亮为何打压魏延偏爱姜维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风云人物

    对为何诸葛亮偏爱姜维,打压魏延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家看《三国演义》的时候,肯定都被这样误导过,那就是诸葛亮留计斩魏延,然而这完全是罗贯中让诸葛亮背的锅,不过事实上,诸葛亮确实也不太喜欢魏延,罗贯中只是把这点艺术放大了而已,那么作为蜀汉后期最有能力的将领之

  • 张公谨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风云人物

    唐太宗为了纪念一同打天下的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的二十四位功臣画像。这是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张公谨是唐朝名将,在玄武门之变与平定东突厥时立了大功,深受李世民重用与信任,得以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张公谨原本是王世充旧部,为何能获得李世民的大力信任一,投

  • 孙权登基后为什么要逼死陆逊 孙权为何容不下陆逊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知道:孙权登基后,为什么要逼死陆逊?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权自哥哥孙策手中接过江东基业之后,奋斗数年,与曹操刘备斗智斗法,虽然最后成功建立了吴国,但个中辛酸恐怕也只有他自己明白。由于早年间经历的苦难,孙权年老之后开始多疑多思,陆逊之死就跟他有很大的关系,

  • 曹洪是什么人?他最后差点死于曹丕之手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风云人物

    曹操有夏侯氏和曹氏两大宗亲势力,其中,曹氏宗亲的实力最为雄厚。以上问题历史故事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黄初元年(220年),曹丕成为皇帝不久,就把堂叔曹洪逮捕入狱,还判他死刑,以发泄自己的心头之恨。为何曹丕要杀死自己父亲曹操的兄弟兼救命恩人呢一,投奔曹操曹洪出身沛国曹氏,为曹操堂弟,早年担任蕲

  • 陈式最后的结局如何?诸葛亮杀他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风云人物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诸葛亮北伐期间,魏延和陈式等四将取箕谷而进,诸葛亮派邓芝传令,让他们不可轻进,以防止魏军埋伏,但是,魏延和陈式不听诸葛亮的命令,陈式带领五千兵马出箕谷,结果,因为擅自进兵,导致中了埋伏,五千兵马只剩下四五百人。后来,诸葛亮怕陈式生变,还派邓芝

  • 夏侯惇在曹魏的地位怎么样?曹操为何会如何信任他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风云人物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以上问题历史故事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晋升魏王,汉朝百官都改用魏国的官号而非汉朝的官号,只有夏侯惇仍用得是汉朝官号。夏侯惇对此感到不安,于是向曹操提议让自己也改用魏国官号。曹操听了说:“你是我的朋友,我怎么能委屈你做我的臣子。”由此可见曹操对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