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护守成宪是什么意思?乾隆皇帝为何要推行这一政策?

护守成宪是什么意思?乾隆皇帝为何要推行这一政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848 更新时间:2024/1/18 2:03:10

乾隆帝,清朝第六位皇帝,清朝知名度最高的一位皇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清朝能取代明朝,成为其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仰仗的是开国之初那批战力强劲的八旗子弟兵。

虽然明朝的内乱也帮了清朝的大忙,可要想坐稳江山,先后击败李自成张献忠、南明等各方势力,没有充足的武力保证是不行的。

在清朝建国之初,满八旗子弟兵就是清朝(包括后金时期)最大的立国之本。

但随着清朝逐渐坐稳了江山,这片花花世界同样也腐蚀了八旗的斗志和意志。

特别是为了更好的统治整个王朝,和人数远远超过自己的汉族人民及其文化、生活习俗相融合,就是必不可少的需要了。

这些远比满族传统文化先进的文化习俗、生活习俗、饮食习俗等,也都让八旗子弟兵们逐渐爱不释手。

孔子、学儒术、行汉礼、改汉名、习汉俗等等行为,在八旗中慢慢成为一种潮流。

在清朝皇室中,就有许多不喜欢参与政治斗争的皇族子弟,慢慢变成了儒学大师、汉文化大师。

这些都让清朝的皇帝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需要“满汉一家”的政治口号和部分实际行为,但又不希望真的把自己彻底汉化了。

因此,呼吁八旗子弟兵们保持满族传统的行动,清朝的皇帝们一直都在努力践行着。

特别是到了乾隆朝,乾隆皇帝察觉到了八旗子弟的堕落和汉化倾向严重,在其执政期间,都正式把保持满族传统当成了一大政治主张来实行,美其名曰“护守成宪”。

乾隆的祖辈们当然也有类似想法,但执政时相关成效不怎么大。

因为顺治康熙雍正等皇帝,执政期间或因为战争的需要,或因为统治还不稳定,或因为改革的需要,无法更严厉的进行影响团结的政治行为。

文字案件可以有,发发牢骚也可以有,但公开将维护满族传统这种行为提出来当成政治口号并监督实行却没法搞。

只有到了乾隆朝,一切都相对稳定了,乾隆朝早、中期,清朝几乎没有什么统治危机,乾隆皇帝才有心情开始重视这个事情。

也因此,乾隆以几百年前跟南宋并列的金朝败亡的教训为由头,以“护守成宪”为口号,从继位之初就开始要求八旗子弟要保持满族传统。

根据《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卷九十二》中的记载,乾隆皇帝曾表示:

金源盛时,诸务整饬,崇朴捡而不事虚浮,自明昌(金章宗年号,在位时发展文治,尊崇儒家、限制女真人特权,鼓励和汉族通婚)一变旧风,相率入文恬武嬉,日以(王亢,王字旁加亢,无法打出来)弱,至是而积废不可复理,为国而不知护守成宪,其势必至于愤败……

为吸取金朝衰败的教训,乾隆认为有必要提醒八旗子弟“护守成宪”,即保证满族传统风气永远存在。

而其中最为乾隆皇帝重视的是语言、服饰、骑射习俗。

乾隆认为要恪守成宪,“清语(即满语)骑射为满洲根本”,“轻言改服,即已先忘祖宗”。

针对语言,乾隆强烈要求满族官员在奏折上用满语书写。

比如乾隆十九年时,他在给贵州总兵诺伦的奏折批语上就批示:“汝既系满洲,何不用清字?”

再如乾隆二十年时,乾隆用满语写折子发给福建巡抚钟英(满洲镶蓝旗人,觉罗禅氏,至乾隆朝,很多满洲官员喜欢改成汉名),钟英用汉语书写奏折回复,也遭到了乾隆的批评:“览,毋忘根本,学彼伪习,戒之。”

对于骑射,乾隆也要求八旗子弟必须勤习,并将其当成八旗子弟考进士的基本条件,“凡乡会试,必须先试弓马合格,然后许入场屋。”

至乾隆五十年时,乾隆都急切到严厉警告诸八旗子弟和大臣,谁如果荒废骑射,就将其父子兄弟一起问罪。

对于衣冠服饰(当然还包括发辫),乾隆就更重视了,根据《乾隆实录·卷九一九》中的记载,他于乾隆三十七年时,对此深刻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衣冠为一代昭度,夏收殷冔,本不相沿袭。凡一朝所用,原各自有法程,所谓礼不忘其本也,自北魏始有易服之说,至辽金元诸君,浮慕好名,一再世辄改衣冠,尽失其淳朴素风,传之未久,国势寖溺,洊及沦胥。盖变本忘先,而隐患中之,甚可畏也……深维根本之计,毋为流言所惑,永远恪遵朕训,庶几不为获罪祖宗之人……

为此,他还在乾隆五十年时,借孔子第六十八世孙孔继汾被族人告发不当编写《孔氏家仪》一案,将自己重视满洲衣冠的情绪发泄了出来。

《孔氏家仪》是人家孔家教导后人礼仪的书籍,但其中因写有“增减会典服制”、“今之显悖于古者”、“于区区复古之苦心”等言论,让乾隆大发雷霆。

乾隆指责孔继汾是因为“平日抑郁不得志”,所以“借以沽名抒愤,其(反、或怨望)心更不可问。”

乾隆很愤怒,但又不能以人家写自家的教导书籍而定罪,最后,孔继汾以篡改《大清会典》之罪,被发配充军。

乾隆皇帝把自己对保持满族传统的重视明明白白地写在脸上,记在心中,并做出了不少实际上的维护举动,但并没有什么用。

如孔继汾案发生在乾隆五十年,他警告八旗官员如荒废骑射,就惩治全家的言论也是在乾隆五十年。

显然,乾隆从继位初期就重视的“护守成宪”的行动并没能打动八旗子弟们,以至于到了执政晚期,还需要他不停地呼吁和发出警告。

这没道理可讲,先进取代落后,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于清朝而言,以少数统治多数,更是需要少数融合进多数,别说乾隆了,努尔哈赤皇太极复生都没用。

乾隆死后,后继的清朝皇帝们就更加无法解决乾隆生前担心的问题了。

嘉庆皇帝连文字案件都终止了(他死后被称为“仁宗”,跟这事有很大关系),还希望八旗子弟们能学习务农,把八旗子弟迁移到关外去种地,即所谓的“京旗移垦”(被抵制后没能成功实行)。

很明显,后继的清朝皇帝们对于所谓保持满族传统的事情,都放弃治疗了。

当然,保持了又有什么用?如乾隆重视的骑射,面对越来越先进的火枪、火炮,骑射还能干什么?

乾隆搞出来的“护守成宪”,只是他对于真正的“满汉一家”的警惕心理发作后,做出的最后挣扎,失败是当然的。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清朝时期的皇帝能够随便翻牌子吗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风云人物

    对清朝皇帝可以随便翻牌子召幸妃嫔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近年来,热播的清宫剧深受大家的关注。“翻牌子”这个词,也跟着火了起来,那么皇帝真的是想翻谁就翻谁吗?事实并非如此,翻牌子必须征得皇后同意才行。而且如果皇帝整夜和妃子在一起,皇后有权拿着祖宗家法来惩罚妃嫔。

  • 诸葛亮病死之后 司马懿为何再也没有攻打蜀汉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风云人物

    对在诸葛亮病逝后,司马懿为何终生不再进攻蜀国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三国中,司马懿和诸葛亮是一对死对头,两人相斗,各有胜负。然而,奇怪的是在诸葛亮死后,司马懿终于失去了一个可以与自己匹敌的死对头,按常理来说,司马懿应该趁机伐蜀才对,但是司马懿却终生不再攻蜀国

  • 汪由敦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风云人物

    汪由敦(1692-1758年3月1日),初名汪良金,字师苕,号谨堂、松泉居士,安徽休宁人,清朝大臣。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雍正二年(1724)进士,改庶吉士。乾隆间,先后担任了工部尚书与刑部尚书又兼署了左都御史一职。乾隆十一年(1746年)任军机大臣,吏部尚书,老诚

  • 武则天当初权势那么大 李治为何没有敢废掉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风云人物

    对武则天后来权势很大,唐高宗李治为何不废掉武则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其实,李治并不是没有废掉武则天的打算,而是武则天太懂拿捏李治的办法。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首先,我们看下李治喜欢什么样的女子,武则天又是如何“臭味相投”赢得李治的宠幸。后宫佳

  • 历史上孙权为何会错过一统三国的机会?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风云人物

    孙权,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曹操死的时候,孙权38岁。刘备死的时候,孙权41岁。孙权一生活了70岁,三四十岁的年纪,对于他来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当时三国鼎立,孙权把曹操和刘备都熬死了,正该他大展宏图的时候。可是,为什么孙权却始终按兵不动,又那样碌碌无为地

  • 刘禅在位时间长达四十一年 刘禅为何没有给刘备报仇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知道:刘禅在位四十一年,为何一直不给刘备报仇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提起刘禅,人们往往会想起“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这些词,认为他昏庸无能,断送蜀汉江山。事实上,刘禅是一位很有才能的君主,即使不如父亲刘备,也绝非人们印象中的一副痴呆模样。诸葛亮死后,

  • 历史上刘宗敏与张献忠为何都要杀妻?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风云人物

    刘宗敏原为锻工,从李自成起义。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南明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清顺治三年),清朝因对割据四川的张献忠劝降未遂,派出肃亲王豪格统领满汉大军前往征讨。当年五月,豪格率部夺取汉中,有了对张献忠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优势。此时的张献忠不仅面临

  • 古代皇帝都要上早朝 清朝皇帝每天都要上朝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风云人物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为什么清朝皇帝每天都要早早上朝?不上行不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很多人认为清朝的皇帝每天都要上朝,皇帝上朝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这样,清朝也不例外。但这并不代表清朝的皇帝每天都要去朝廷,而且都在黎明前起床,在太监的引导下坐在龙椅上,接受了三跪九文武官员

  • 胤禔的一生是什么样的?都经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风云人物

    胤禔是康熙皇帝皇长子,被圈禁26年。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据统计,康熙帝一生共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虽然有夭折,但康熙仍然算是大清拥有子女众多的帝王之一了。在康熙众多子女中,有一个儿子却比较福薄命苦,其后半生遭康熙囚禁终不得出。话说虎毒不食子,那么这位皇子究

  • 萧衍的一生为何会与佛寺纠缠不清?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风云人物

    萧衍,梁高祖武,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南朝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小名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据说是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萧衍生于南朝宋大明八年(公元464年),据史书记载,他生于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他生而奇异,两胯骈骨,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