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朝除了宋太祖赵匡胤,你认为还有哪些皇帝能获得老百姓好评的?

宋朝除了宋太祖赵匡胤,你认为还有哪些皇帝能获得老百姓好评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823 更新时间:2024/1/4 1:08:15

不止宋朝历史,从整个中国古代历史来看,宋仁宗都是最能获得老百姓好评的。

宋朝尤其是北宋,除了宋太祖赵匡胤以外其他皇帝都还是不错的,比如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神宗、宋哲宗,尤其是宋仁宗赵祯堪称千古贤君。

明朝朱国桢评价宋仁宗:三代以下的能够称得上贤主的,只有汉文帝、宋仁宗、明孝宗。宋仁宗就是戏曲狸猫换太子中的小太子,他性格仁厚,善于纳谏,最著名的就是包拯进谏经常说话时将唾沫星喷到仁宗的脸上,而仁宗却丝毫不在意,并且洗耳恭听。并且他在位时期还有著名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他的生活方面也非常注意,有时候想吃肉食却生怕打扰百姓而克制,在古代说一不二的帝王中能做到如此可谓凤毛麟角了。宋仁宗赵祯十三岁即位,在位四十一年,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他勤政爱民的统治下,创造了仁宗盛治。

仁宗皇帝一生爱民,在他死后宋朝境内百姓无不哀悼,尤其是洛阳甚至被平民烧的纸钱遮满了天空。北宋敌国辽国听到消息后,辽国皇帝耶律洪基甚至大哭,因为仁宗时期一直和辽国保持了四十年和平,宋仁宗一死恐怕两国再也难以和平了,并且辽国还为宋仁宗修建了衣冠冢来纪念他。

宋朝共有19位皇帝,唯一不被正史承认的是谁?为何会如此?

从宋太祖赵匡胤代周称帝开始,到宋少帝赵在崖山投海殉国为止,两宋共存在319年时间,按照正史的说法则是经历18位皇帝。然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位皇帝却被正史“抹除”,此人,便是在位仅仅26天的简宗赵。

赵是宋高宗的独生子,生母为潘贤妃,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降生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由于是独生皇子,所以赵极受宋高宗的疼爱,降生3个月后,便被册封为魏国公。因为宋高宗的嫡妻邢秉懿尚在金国做俘虏,理论上还有回国并生下嫡长子的可能,所以赵并未被册立为太子,但在实际上却享受着储君的待遇。

宋高宗登基之初金兵屡屡南下,害得他一听到风吹草动,便会逃往江南,一度还被驱赶入海。宋高宗之所以如此窝囊,大约是受到父兄被俘受辱的遭遇所刺激,不想步二者的后尘。建炎三年(1129年)初,金兵再次大举南下,宋高宗再次发挥强项,从南京退往扬州,接着又渡江奔往杭州。等到宋高宗好不容易摆脱金兵后,内部却发生兵变,让他一度丢失皇位。

这场兵变的领头者是扈从统制苗傅、威州刺史刘正彦,他们之所以造反,原因是看不惯御营都统制王渊、大宦官康履的所作所为,并怀有强烈的个人野心。王渊、康履仗着皇帝的恩宠为非作歹,不仅搜刮民脂民膏,还肆意欺凌禁军将士,让他们很是愤慨。再加上从扬州撤往杭州时,王渊居然用战船运送自己的私财,以致数万宋兵无船过江而被歼灭,如此无耻行径令留在杭州的宋军愤慨。

由于此时负责杭州守卫事宜的,只有苗傅、刘正彦率领的两支禁军部队,所以他们便利用士兵们的愤慨情绪,为了实现个人的野心,悍然在当年三月五日发动兵变,捕杀王渊、康履。事后,苗刘二人又携带着王渊的首级逼宫,逼迫宋高宗让位给儿子赵,并由隆佑太后孟氏(宋哲宗的皇后,高宗的伯母)垂帘听政,史称“苗刘兵变”。

宋高宗起初并不想退位,为此还派宰相朱胜非与苗、刘交涉,但终因后者态度强硬不肯妥协,才无奈答应让位。同日,年仅3岁的赵被扶上帝位(“金人侵淮南,帝幸临安,会苗傅、刘正彦作乱,逼帝禅位于,改元明受。”见《宋史卷二百四十六》),而宋高宗则以“睿圣仁孝皇帝”身份退居睿圣宫,身边仅有15名宦官服侍,境遇相当落魄。

孟太后临朝听政后,听从朱胜非的建议,一方面假意笼络、提拔苗刘二人,但另一方面却在暗中与大将张浚、吕颐浩等人联络,要求他们火速勤王,帮助高宗复位。张浚得到消息后,迅即在平江起兵讨逆,并联络张俊、韩世忠、刘光世等一起进兵杭州。

当得知大军压境的消息后,苗傅、刘正彦自知无力抵御,为此被迫接受朱胜非的建议,率领百官奏请高宗复辟。赵构还宫后,隆太后撤帘归政,小皇帝赵则以太子身份退位,距离他被扶立上台,才不过26天的时间。为了迷惑苗刘二人,宋高宗赐予他们免死铁券,并任命苗傅为淮西制置使,刘正彦为淮西制置副使,将他们引出朝廷。

苗傅、刘正彦得到官职和免死铁券后,迅即离开杭州出逃,一路上烧杀抢掠,祸害了很多的州县,但很快便相继被韩世忠捕获。韩世忠俘获苗傅、刘正彦后,将他们押赴杭州,经验明正身后,被高宗下令处以凌迟极刑(“韩世忠军还,执苗傅、刘正彦、苗翊诣都堂,审验毕,磔于建康市,枭其首。”见《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

叛乱被平定后,宋高宗得知金兵已经北返的消息后,便下诏返回行在建康(今南京市)驻跸,结果到达目的地没多久,太子赵便因舟车劳顿患上了疟疾,持续高烧不退,令宋高宗、潘贤妃心急如焚。当年七月,在赵于行宫治病期间,一个冒失的宫女因为走路时不小心踢到了地上的金香鼎,发出轰天巨响,竟把这个三岁幼儿给活活吓死。

宋高宗得知独生子暴死的消息后,如遭五雷轰顶,跟潘贤妃整整哭了三天三夜,直到哭干眼泪,依旧未能从巨大的悲伤中走出来。事后,宋高宗迁怒于赵身边的侍者,将所有的宫女和保姆都一并处死(“太子病未瘳,有鼎置于地,宫人误蹴之有声,太子即惊搐不止,上命斩宫人。少顷,太子薨,年三岁。”引文同上)。

赵死后,被追谥为元懿太子,葬于建康的铁塔寺当中。由于高宗先前因受惊吓失去生育能力,此后再无生子,所以最终只能将皇位传给宋太祖的后裔赵(宋孝宗)。由于赵在位仅26天,且帝位来路不正,所以不被正史承认为真正的皇帝,亦没有专属的本纪。不过在元末红巾军起义期间,冒充宋朝皇室之后的韩林儿还是把赵尊为正式的皇帝,并追尊其庙号为简宗。

史料来源:《宋史》、《续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

唯一不被正史承认的就是当了21天的皇帝,南宋高宗赵构独子第11位皇帝宋简宗赵。

赵出生时,赵构刚刚登基为帝,对赵构来说那是双喜临门,事业、家庭双双得意,给了面对金兵进攻惶惶不可终日的赵构一丝慰藉。

作为宋高宗赵构的独子,赵一出生就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还未满月,就被拜检校少保、集庆军节度使,封魏国公。未满月的国公,我想在中国历史上仅此一家,别无分店。

然而,赵出生的时机却是不对。虽说生在皇家,荣华富贵是不缺的,但是若是生在乱世的皇家,那可就不一定,别说荣华富贵,可能连性命都不保,毕竟乱世之下,最危险的不是普通百姓,而是皇家,随时都有可能被权臣利用,身死道消,甚至是被灭满门。

赵就是生在南北两宋交替的那段乱世,金国灭北宋,赵构立南宋,而后赵构为躲避金兵的追击,从北方逃到南方,从南京逃到扬州,从扬州逃到镇州,又从镇州逃到杭州……

父亲都在逃,做儿子的自然也只能跟着逃,就这样赵还未好好看看这一世界,便只能跟着自己的父亲过着东躲西藏的生活。

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还不够,走路都不太稳的赵还被“乱臣贼子”利用,作为与自己的父亲赵构作对的筹码,最后被活生生吓死。

1129年,赵构为躲避金兵追击,再次开逃亡之路,从镇州逃往杭州。

也就是在杭州,发生了两宋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宫廷政变之一,即“苗刘兵变”。这次兵变对宋朝,乃至中国后世影响尤为重大,不但造就宋朝历史上唯一不被正史承认的第11位皇帝宋简宗,让赵早夭,更是让赵构绝嗣,从而宋朝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赵匡胤一脉的头上。

“苗刘兵变”的主导者就是殿前都指挥使苗傅和御营右军副都统制刘正彦。他们因不满王渊这等奸臣非但没有被惩治,反而扶摇直上,官越做越大,而自己战功卓越,为南宋建国立下汗马功劳,官职却没有得到任何提升,只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金银财宝。

两相比较,苗刘二人决定造反,推翻宋高宗,立赵为新君,从而以功臣的身份,获得无上之权势,成为权倾朝野之臣。

而因赵构逃跑得太快,且多数手握重兵的将领都在各处要地镇守,抵御金兵的入侵,所以此时护卫杭州的只有苗傅统率的军队,这也就给了苗傅兵变的机会。于是,苗傅便决定联合刘正彦起兵造反,逼宋高宗赵构退位。

3月26日,苗刘两人先是杀了王渊,而后在守宫门的中军统制吴湛的帮助下,高喊“苗傅不负国,只为天下除害”率兵入杭州城。

因为杭州城有战斗力的军队都在苗傅的手上,赵构手上根本就没有可用之兵,所以赵构只能与苗刘二人谈判,希望他们满足之后能退兵。

可是让赵构没有想到的是,苗刘二人的最终目的是让他退位,然后立自己的独子赵为帝。

纵使赵构万般不情愿,可在这般局势面前,赵构也没有任何办法,不答应可能会被乱兵杀死,答应还能有一个体面的身份,毕竟皇帝还是赵家人,立的皇帝也是自己的儿子,所以两害相较取其轻,赵构也只能答应退位。

当然,答应退位前,赵构也提出了几个要求:一退位后自己的一切用度不能有任何短缺,需充足供应;二军政大事需交由太后决定,苗傅、刘正彦等人不得插手;三退位后,苗傅军队须退出城内,回到营地。

赵构能够答应退位,苗刘二人自然高兴,什么条件他们都无所谓,先答应下来再说,之后新君即位,他们自然有办法插手朝政。

就这样,2岁的赵被苗刘等人推上了皇帝宝座,成了宋朝第11位皇帝。

然而,赵的皇帝身份,其他在外手握重兵的将领都不承认。想来也是,赵构待他们不薄,而赵是被苗刘二人给推上去的,就算封赏也轮不到他们,可是现在他们要是平定叛乱,再次拥立赵构复位,那待遇可就不一样了,有着拥立之功的他们,赵构肯定不会亏待他们。

如此,赵登基仅仅26天,苗刘兵变就被随后从各地赶来的刘光世、张俊、韩世忠等人平定。随后,苗刘二人被杀,赵构复位。

赵退位后,因为此前在苗刘兵变中受到惊吓,生了大病。之后,因为宫人不小心踢到金炉发出声响,赵受到惊吓,病情加重而早夭,年仅三岁,可以说是活生生被吓死的。

赵死后,赵构并没有承认他的皇帝身份,毕竟他的登基是一场兵变造就的,而不是赵构主动退位禅让给他的。赵构自然不会承认。赵构不承认,就代表整个南宋史不承认,毕竟连开国皇帝都不承认,他们这些后辈子孙又怎敢认。

之后,因为宋史不承认,加之赵在位时间又短,且得位不正,是兵变推上去的,所以历代王朝在编修宋书的时候,也不承认这个皇帝。

如此,基于以上原因,也就导致赵这位曾经的皇帝不被史学界所认可。

至于“宋简宗”这个庙号,是元末韩宋政权建立者韩林儿追谥的。原本如果韩林儿建立了大一统王朝,或许赵的皇帝身份会被认可,可是韩林儿没有,连他的皇帝身份都没有被多数人认可,他追谥的赵又怎会被人认可呢!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北宋共有九位皇帝,出现过五次垂帘听政,太后为何未能独揽皇权?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事实上除了题主说出了这个后宫虽然参与政事,但是却未能专权的情况,宋朝还有另外两个政治特点,那就是北宋没有出现大的武人作乱和权臣专权篡权的情况,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历史进入到北宋时期逐渐进入文官政治时代。无论是两汉还是盛唐,那些随同开国君主打天下的武将们也就是那些职业军人们,在得到天下后,除了获得高

  • 历代皇帝年号是怎么得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年号是指皇帝用于纪年的名号。发端于中国,后来日本、越南、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高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也都使用过自己的年号。现在的日本仍然使用自己的年号。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此后,每次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纪

  • 宋代一共有几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有9个皇帝;南宋有10个皇帝,总共19个皇帝。宋朝共有18位皇帝,从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开基创业到幼主赵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享国319年。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各有9位皇帝。宋朝本来就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朝代,在宋朝历经320年的时间里,还出现了三个特别有作为的皇帝,建

  • 历史朝代的历史国顺序?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朝代历史表: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尧舜禹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

  • 明朝历代皇帝是谁及年号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历代皇帝庙号、谥号、年号一览表明朝(1368年-1644年)庙号谥号姓名在位时间年号皇陵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朱元璋1368年-1398年洪武应天孝陵惠宗(惠帝)[1]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朱允1399年-1402年建文成祖[2]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

  • 历史上明朝最奇葩的皇帝有哪几个?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前言: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就这十六皇帝之中,奇葩皇帝居然还不少,大家是不是都很好奇呢?那么,我们来一起列举几位最有“特色”最“奇葩”的皇帝吧!第一位:终日沉浸在声色犬马之中的正德皇帝这个正德皇帝就有意思了,后世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有说他是个十足

  • 宋朝皇帝列表?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话不多说,直接看下表!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宋光宗赵--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宋恭帝赵隰--宋端宗赵--宋卫王赵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

  • 宋太祖的后代中,有哪些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祖赵匡胤,在公元960年创建了宋朝。公元976年赵匡胤去世,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赵光义。此后,北宋皇帝血脉传承都是来自赵光义了。直到北宋灭亡,康王赵构南逃期间称帝,史称“南宋”。赵构有一子早亡,他的其他兄弟皇族多被掳走金国。大臣们也劝说,皇位应该归还太祖一脉。无奈之下,赵构将皇位传给了太祖赵匡胤的

  • 古代成为书法大家的皇帝有哪几位?水平以谁为最高?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书法史上经常谈及的有汉章帝、唐太宗、宋徽宗及梁武帝的书评。我看淳化阁帖中入选的晋代皇帝大部分都写得不错。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出了很多文治武功的皇帝,比如汉武帝,也有昏庸无能的皇帝,如同治帝。有的皇帝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如唐太宗,也有的醉心于声色犬马之中。但是不管怎么说,每个朝代的皇帝,都是那个时代的最

  • 我国历代皇帝使用年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年号是指皇帝用于纪年的名号。发端于中国,后来日本、越南、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高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也都使用过自己的年号。现在的日本仍然使用自己的年号。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此后,每次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