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8年~1398年,庙号:明太祖谥号:明高帝
朱允
1377~1402,庙号:明惠帝
1360~1424,庙号:明成祖谥号:明文帝
1378~1425,庙号:明仁宗谥号:明昭帝
朱瞻基
1398~1435,庙号:明宣宗谥号:明章帝
朱祁镇
1427~1464,庙号:明英宗谥号:明睿帝
朱祁钰
1428~1457,庙号:明代宗谥号:明景帝
朱见深
1447~1487,庙号:明宪宗谥号:明纯帝
朱佑樘
1470~1505庙号:明孝宗谥号:明敬帝
朱厚照
1491~1521庙号:明武宗谥号:明毅帝
朱厚
1507~1567庙号:明世宗谥号:明肃帝
朱载
1537~1572庙号:明穆宗谥号:明庄帝
朱翊钧
1563~1620庙号:明神宗谥号:明显帝
朱常洛
1582~1620庙号:明光宗谥号:明贞帝
朱由校
1605~1627庙号:明熹宗谥号:明帝
1610~1644庙号:明思宗谥号:明烈帝
明朝16皇帝简史?
明朝皇帝列表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说亡于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而明朝皇帝,则是指由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检共16位明朝皇帝。明代的皇帝个个性格鲜明,明代各朝也因皇帝的鲜明个性而有不同的气象。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
明朝皇帝顺序表
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
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明穆宗朱载
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明朝第十二个皇帝?
明穆宗朱载(1537年3月4日1572年7月5日),明朝第十二位皇帝,1566年1572年间在位,年号隆庆,明世宗朱厚第三子,母杜康妃,嘉靖十六年正月二十三日生。
朱载早年受封裕王,因母亲杜康妃失宠,其父嘉靖帝迷信“二龙不相见”一说,且又非长子,很少得到父爱。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即位,改元隆庆。
在位初期,重用徐阶、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革除前朝弊政,与蒙古俺答议和,促成隆庆和议。隆庆元年(1567年)废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朱载用人不疑,国运中兴,社会较为稳定,经济发展,海内大治,史称此为隆庆新政[1][2]。
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六日,朱载病逝于乾清宫,庙号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葬于十三陵之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