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为历史上的大人物们(皇帝、皇后、大臣)盖棺定论,评论一个人的功过是非。
按照生平事迹进行评定,给予褒奖或者同情,始于西周。
其实一开始,谥号是没有“恶谥”的,只有“美谥”、“平谥”,直到西周共和行政以后,周厉王因为暴政“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等被谥为“厉”,从此出现了“恶谥”,来评价那些德不配位君主。
谥号的选定根据谥法,在谥法中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以便确定谥号时选择。
美谥:这一般都是宣扬有功勋的君主,比如文,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历史上著名的汉文帝,隋文帝,都是曾开创过盛世的贤德之君。又比如武,克定祸乱曰武、威敌德曰武,来表扬诸如汉武帝这样的雄才大略开拓疆土之君。还有康,安乐抚民曰康,由义而济曰景,昭德有劳曰昭等美谥,又称为上谥。
而其中,文武是最高的褒扬,其次是成、桓、昭、穆、景、明等字。
平谥:这一般都是同情类的谥号,譬如冲、殇、愍、哀、悼、思,这些都是表示同情,但是还有一定程度的贬意。
恶谥:这一般都是批评的意思。比如厉、灵、炀等,都含有否定的意思。而这些谥号,一般都是亡国之君,由于是新朝定谥,所以一般都会把自己宣扬的伟光正,而把前朝的末代皇帝给否定的一无是处,以便自己统治的需要,比如汉灵帝,隋炀帝等。
不过谥号,从唐朝之后,就已经被玩坏了,像李世民,最后加封到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而到了明清年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雍正皇帝的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这时候都谥号已经沦为封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工具了,而为皇帝盖棺定论,则变成了庙号。
因此,中国历朝历代,谥号最差的字的几个字,肯定就是恶谥中的那几个了。
欢迎关注,祝你幸福。
以上
谥号,代表的是后世对前世帝王将相的盖棺定论,这个涉及到历史会怎么书写的问题。所以,选择特别慎重,也很巧妙,既包含对逝者的尊重,又有对后人的警醒。
历史上,谥号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需要经过深刻论证的,所以,指向也不一样。
谥号含有褒贬之意,最高的褒扬就是文、武,还有成、桓、昭、穆、景、明等也是褒字:厉、幽、炀、灵、纣都是贬字,冲、殇、愍、哀、悼等谥表示同情且兼有不同程度的贬意。
我们可以说说每一个最差的谥号的代表性人物
厉王厉王乃暴虐之君王(天子、诸侯王等),历史上较出名的有周厉王,长沙厉王,前秦厉王、楚厉王。其中大家熟知的周厉王是横征暴敛,垄断社会财富,剥夺贵族利益,还不顾百姓死活,四处征战。不过也有特殊的例子,楚厉王本身非常英明,也非常有才略,楚国变得富强,楚文化也开始在他手上萌芽,但可惜因为他为政残暴,所以也落得个厉王的谥号。
幽王动祭乱常,暴民残义,淫德灭国,都是“幽”指的行事,违背常规,比较荒唐的,历史上的代表人物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还有南诏国大型佛寺的幽王,以及西汉被饿死的刘友也谥号幽王。北魏孝文冯皇后,也因为不封遗诏,被强行幽禁和灌毒入口,历史上也被称为幽皇后。
谥号“炀”炀这个谥号有好内远礼,去礼远众,好内怠政,肆行劳神,去礼远正,逆天虐民的意思。历史上最著名的就是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虚荣无比,追求丰功伟绩,恨不得把什么事业都一下子做完。
灵王谥号灵王的都是奇葩,都是顽主,历史上最著名的有行事怪异,品味独特,穷奢极欲,昏聩无能的楚灵王,一句“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就把楚灵王的奇葩都说清楚了。汉灵帝则喜欢卖官鬻爵,喜欢沉迷享乐,沉迷辞赋。
当然也有例外,赵武灵王,是战国七雄中赵国的君主,他推行“胡服骑射”使得赵国变得强盛,算得上是一代雄主,可惜在沙丘之乱中被幽禁饿死,最后也落得个“武”的谥号,实在是可叹可悲。类似情况的还有还有个卫灵公,实际上是卫国的一代雄主,知人善任,选贤用能,却因为孔子一句话,被历史上抹黑,谥号也来了个“灵”,实际上真的是不公平的
与灵王,灵帝有的一拼的是“熹”,也就是“嬉”的意思,最著名的有木匠皇帝明熹宗,他是抛去内忧外患,枉顾国家大事,一心沉迷于木匠活中,技术高超,堪称大师,也是奇葩。
真是佩服古人的智慧,通过一个字就能去解读一个帝王的一生,可以说谥号为我们去研究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解读视角
目光如电
求真知灼见
独立的价值不输于任何人
我是“盛唐豪歌李艺泓”
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