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把西汉和东汉合在一起说两汉,两汉共计四百余国祚,其中西汉国祚210年,东汉国祚195年,其实西汉与东汉的国号都是汉,前面的”西“与”东“那是后人为了区分方便而加上去的,在史书上叫”汉“与”后汉“,此外还有一种感觉,总感觉两汉的明君都是出自西汉,东汉总是默默无闻一样。
先说说西汉有哪些明君?
第一个就是开国皇帝刘邦,从一介亭长斩白蛇起义,仅仅用了7年时间,是白手起家的所有皇帝中,成就帝业最短的开国之君,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是贵族的皇帝,刘邦当然是明君,最大的贡献就是开创了帝业,建立了大汉帝国。
刘邦之后的皇帝是汉惠帝刘盈,在位仅7年,而且在位期间所有政权基本是由吕后执政,所以汉惠帝刘盈只能算一个傀儡皇帝,算不上明君。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
刘盈之后的皇帝就是汉文帝刘恒,吕后去世后,吕氏家族被灭,功臣和皇族拥立刘桓为帝,刘恒成为皇帝后,继承了前朝的无为而治与黄老学说,任内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并且汉文帝与他的儿子汉景帝共同创造了西汉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所以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个皇帝都是明君。
汉景帝之后就是汉武帝,汉武帝是西汉历史上成就最高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除秦始皇之外成就最高的皇帝,他击败了祸害中原几百年的匈奴,打通了西域,开创了丝绸之路,他大规模开疆拓土,在朝鲜半岛设置了汉四郡,收复了南越国和夜郎国,使汉民族的声望到达了顶点,我们被称为汉族,一大半的原就是汉武帝,同时他在位期间开创了一个盛世:汉武盛世。所以汉武帝也是明君。
汉武帝之后的皇帝就是汉昭帝,汉昭帝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8岁即位,由霍光辅佐,14岁的时候,汉昭帝就识破了上官桀、桑弘羊等人陷害霍光的阴谋,随后支持霍光平定了上官桀、桑弘羊等人的叛乱,稳定了西汉的政治,同时在汉昭帝在位的13年中,西汉经汉武帝一朝大规模用兵引起的衰弱开始修复,尽管汉昭帝21岁如此年轻就去世了,但他仍然不失为一位明君。
汉武帝刘彻
汉昭帝之后就是汉宣帝,两位皇帝联合起来创造了西汉最后一个盛世:昭宣中兴。尽管这个盛世被称为中兴,但是汉宣帝时期是西汉历史上国力的顶峰,汉宣帝在位期间沉着冷静处理了霍光后人的叛乱,还彻底地解决了匈奴的祸害,国内又是一片盛世的情况,所以他是西汉最后一位明君。
汉宣帝之后的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逐渐开始步入平庸与无能,直到被王莽夺了江山,所以他都不是明君,综合起来,西汉12位皇帝中,一共有6位明君,分别是汉高帝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病已,明君的比例占到50%,此外,西汉还有三个盛世,分别是: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
汉宣帝刘病已
再说说东汉有哪些明君?
首先当然是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了,刘秀作为东汉的开国皇帝,以刘邦后世子孙的身份参加反对王莽的起义军,用了14年时间统一了整个天下,刘秀的能力是不用怀疑的,无论是用人,还是打仗,或者是治国,刘秀都是顶级的,昆阳之战,刘秀以万余人的兵力打败了王莽的42万新朝主力军,这一仗相当于秦朝在巨鹿之战后的失败一样,基本上就等着灭亡,而且刘秀还创造了东汉的第一个盛世:光武中兴。所以刘秀是东汉的第一位明君。
刘秀之后的皇帝是汉明帝刘庄,刘庄在位期间,吏治严明,政治清明,并派出命固、耿忠攻打北匈奴,派出班超征服西域并重开西域都护府,并且在洛阳修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庙宇白马寺,所以汉明帝刘庄是一位明君。
汉明帝之后是汉章帝刘,汉章帝刚刚即位时,就派出军队求援远在西域疏勒城坚守的耿恭,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十三壮士归玉门的故事,汉章帝在位期间提倡儒家,减轻刑罚,废除酷刑,维护丝路,与他的父亲汉明帝共同创造了东汉历史上的第二盛世:明章之治。所以汉章帝也是一位明君。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
汉章帝之后是汉和帝刘肇,汉和帝时期是东汉国力的顶峰,汉和帝在位期间,大将军窦宪率军攻打匈奴,创造了燕然勒功的战绩,彻底解决了北匈奴为祸,从此中原再无匈奴之祸,同时,汉和帝联合宦官铲除了为患朝廷的窦氏外戚一族,加强了皇权,在位期间,汉和帝非常勤政,常常批改奏章到深夜,并多次下诏招贤,体恤百姓,并创造了东汉最后一个盛世:永元之隆。所以汉和帝也算明君,并且是东汉历史上最后一个明君。
汉和帝之后的汉殇帝刘隆在位8个月就去世了,汉安帝刘祜在位期间,东汉开始衰弱,一是太后宦外戚当权,二是宦官当道,同时西域和羌人不断叛乱,汉安帝没有能力控制住局势,虽然在位19年,也不过是吃喝玩乐,最后死在巡游的路上,所以也不是明君。
汉顺帝刘保在位期间基本上是太后与宦官专权,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只是小皇帝,其中汉质帝还被梁冀毒死,后来的汉桓帝刘志与汉灵帝刘宏也是一代昏君,党锢之祸和卖官鬻爵事就发生这两位皇帝身上,而且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叹息痛恨的就是汉桓帝与汉灵帝,再之后的就是汉献帝刘协,一生都是傀儡皇帝,更不用说明君了,所以说汉和帝之后的所有东汉皇帝,再也没有明君了。
汉章帝刘
综合起来,东汉历史上12皇帝中,只有4位明君,分别是: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汉和帝刘肇,明君所占的比率是33.3%,此外东汉也有三个盛世,分别是:光武中兴、明章之治、永元之隆。
其实西汉与东汉比起来,明君的数量也只是稍微占了一点优势而已,并没有绝对优势,但在历史上,西汉比东汉要出名得多,这固然有汉武帝的大规模开疆拓土,使华夏族的威名流传西域,同时也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导致东汉皇帝大多默默无闻,这个原因就是东汉皇帝的寿命太短了。
你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东汉皇帝的寿命明显低于西汉,而且东汉有很多的小皇帝,小皇帝不能处理政事,所以朝政要不就是外戚处理,要不就是宦官处理,所以东汉历史形成了外戚与宦官轮流执政的特别现象,政治就一直不稳定,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
东汉小皇帝
西汉皇帝中,刘邦活了62岁,刘盈活了24岁,刘恒活了46岁,刘启活了48岁,刘彻活了71岁,刘弗陵活了21岁,刘病已活了43岁,汉元帝刘活了43岁,汉成帝刘骜活了46岁,汉哀帝刘欣活了26岁,汉平帝刘活了14岁,但是非正常死亡,被王莽毒死的,平均年龄是37岁。
东汉皇帝中,刘秀活了64岁,刘庄活了48岁,刘活了31岁,刘肇活了27岁,刘隆活了2岁,刘祜活了32岁,刘保活了30岁,刘炳活了3岁,刘缵活了9岁,刘志活了36岁,刘宏活了33岁,刘协活了54岁,平均年龄是30岁,而且即位的皇帝中,超过一半都是小皇帝,不能理政,除了前三位皇帝即使成年,后面的皇帝刚即位时都没有成年。
皇帝是一国之君,没有成年就即位,就导致政权落下外人之手,这个外人不是太后,就是外戚,要不然就是宦官,然后就引发政治斗争和权利斗争,导致朝政不稳定,然后皇帝又死的早,即位的又是小皇帝,所以东汉一直在重复这个故事,这样的情况皇帝如何治国?所以就导致了东汉皇帝明君少,并且默默无闻,大多数时候是太后、外戚与宦官执政。
主要有三点:一是普遍寿命短,从而周而复始,导致外戚宦官专权;二是权力受限、历史功绩不高;三是传奇性较差,编剧本都没几个人愿意看,知晓度不高。
在一般人印象中,只记得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再就是通过《三国演义》,知道有个汉献帝。而西汉的皇帝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及汉景帝,再就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其他皇帝相对来讲,存在感也不是太高。
东汉的皇帝之所以更被忽视。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寿命大多都不长。往往是一个皇帝刚刚成年亲政不久,刚刚走上一点正轨,就英年早逝。
然后,太后就扶持一个小皇帝上来,接下来就是太后听政,外戚专权。
等小皇帝稍微大一点,由于辨别是非能力差,宠幸身边的宦官,继而导致宦官作乱。宦官与外戚斗得一塌糊涂。
等到好不容易小皇帝长成人,刚刚有能力干点正事,又早早的驾崩了,然后又再扶持一个小皇帝。就这么周而复始,陷入恶性循环。
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活得比较长,活了62岁。接下来的汉明帝刘庄,48岁突然驾崩。
再往后就开始进入“短命模式”。东汉的第三位皇帝汉章帝刘身体健康,活得好好的,32岁时却突然猝死。
后来的汉和帝刘肇活了27岁,汉殇帝8个月,汉冲帝3岁。……。东汉皇帝的平均寿命只有26岁多:
而西汉皇帝四十岁之前驾崩的,只有刘弗陵和刘欣得病早亡,或者有少数几个因政治因素早亡,大部分寿命相对要长一点。
东汉的皇帝短命,固然与他们的遗传因素有关,主要还是因为纵欲。幼帝没有能力把持朝政,导致外戚、宦官专权。等到稍微长大一点想亲政,又必然侵犯到宦官、外戚的利益,这些外戚、宦官想方设法抓权。皇帝没事干就拼命喝酒,酒喝多了又开始饱暖思淫欲。最荒唐的是汉灵帝,他居然命令宫女们穿开裆裤,便于他随时纵欲。
等到这些皇帝成人之后,刚有了一点治国理政的能力,又因酒色过度而驾崩。
二,历史功绩不大,权力受到限制。一是从历史功绩上来看,西汉从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建立了大一统的汉朝。文帝、景帝休养生息,创建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期间还平定了七国之乱。
到了汉武帝即位后,对内,削减诸侯权力,强化皇权;对外,派大将军卫青、霍去病等出击匈奴,又收服了西南夷,派张骞出使西域,强化与西域的联系,建立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帝国。
这几个皇帝,在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有其历史功绩。
相比较这些西汉的皇帝,东汉的皇帝除了光武帝刘秀,其他皇帝在历史长河中确实比较缺乏存在感,大多数不干正事。
二是从皇帝的权威上来看,西汉的大多数皇帝能够牢牢掌握朝政。而汉和帝之后,东汉的皇权旁落,反而是东汉的那些外戚和宦官,你方唱罢我登台,只看到他们在表演。
我们看东汉的历史,基本上就是外戚和宦官互相之间斗得死去活来,互相杀伐。反而没有皇帝多少事情。年少的皇帝只知道玩耍,纵欲,并且早早就谢幕人生。
三是从经济上看,西汉时期,实施“推恩令”削弱诸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实行盐铁专营、专卖;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前119年,汉武帝将冶铁、煮盐业改为国家垄断经营,设立盐铁专卖衙门:
使孔仅、东郭咸阳乘传举行天下盐铁,作官府。
西汉的皇帝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而刘秀自东汉开国以来,盐铁专营和铸币权已落入豪强世家之手,皇帝失去了专营权。
三,缺乏传奇性,描写东汉皇帝的艺术作品很少。西汉从楚汉相争,到文景之治,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再到汉武帝征伐匈奴,出现了卫青,霍去病,李广这样的名将,至今仍然令人神往。历史上也有许多古诗词、演义、评书对此进行过大量的艺术描写。
西汉皇室的后宫,传奇色彩也很强。汉文帝的母亲薄姬,原来是魏豹的女人,被俘虏后,充实入刘邦的后宫;汉景帝的母亲窦漪房,一生也充满传奇色彩;汉武帝的母亲王,先是嫁给金王孙,离婚后入宫,很快得到宠幸。这些题材,妥妥的都是宫斗剧的剧本。再比如王昭君,王政君,在历史上都很有名,仅一个昭君出塞,就产生了很多艺术作品。这也带动了与他们相关的皇帝在历史上存在感增强。
相比较而言,东汉的这些皇帝,缺乏传奇性,就算把他们的故事编个剧本,写个演义,也不太容易吸引观众的眼球。
大家好,我是“今古讲堂”,感谢阅读,欢迎您【关注】,评论,点赞,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