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中没有写景琰最后的感情生活,因为他最后当了皇帝,这是小说。这是梁朝历史上的靖王,姓赵,名勋,南宋第二任皇帝宋孝宗赵的六弟,也是最小的皇弟。宋光宗的小皇叔。生于公元1145年宋高宗绍兴十九年(公元1162年)宋孝宗继位后,立即册立为靖王,时年17岁。靖王和其兄孝宗一样渴望收复中原失地,建功立业。公元1165年,靖王主持全面财务管理,清查户口和粮食,整顿吏治,颇有成效,也经常协助孝宗皇帝整顿军队,加强提拔年轻的将领,并和义军首领,后南下的辛弃疾结为忘年之交。这是宋朝
粱祝是在哪个朝代哪个皇帝啊
近代小说研究家蒋瑞藻(18911929)最早提出,梁祝传说最初产生在东晋。[1]他所依据的,是辗转引述的宋徽宗大观间明州知事李茂诚所撰的《义忠王(梁山伯)庙记》,其实也属于传说性质,并非严格的史料。但至20世纪30年代,诸家已对东晋说大致取得了共识。钱南扬说得最准确和肯定:“这个故事托始于晋末,约在西历四百年光景,当然,故事的起源无论如何不会在西历四百年之前的。至梁元帝采入《金楼子》,中间相距约一百五十年。所以这个故事的发生,就在这一百五十年中间了。”[2]
大体梳理一下,研究梁祝传说和史迹所据的材料,比较早的计有:
(1)梁元帝萧绎《金楼子》。明徐树丕《识小录》:“按,梁祝事异矣!《金楼子》及《会稽异闻》皆载之。”徐树丕所见《金楼子》是原书还是辗转所得,无从查考。梁元帝萧绎,公元522年11月~554年,在位三年。554年被魏军所杀,享年47岁。藏书14万卷,魏军破江陵城时,全部烧毁。现存世的《金楼子》系辑本,没有“梁祝事”的记载。
(2)唐梁载言《十道四蕃志》。宋张津《四明图经》:“义妇冢,即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在县西十里‘接待院’之后,有庙存焉。旧记谓二人少尝同学,比及三年,而梁山伯初不知英台为女也。其朴质如此。按《十道四蕃志》云:‘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梁载言,唐中宗(683~684,在位三个月)时候人。
(3)唐李《题善权寺石壁》。明《善权寺古今文录》录唐李《题善权寺石壁》全文:“常州离墨山善权寺,始自齐武帝赎祝英台产之所建,至会昌以例毁废。唐咸通八年,凤翔府节度使李闻奏天廷,自舍俸资重新建立。……”李,唐宣宗时候人。此《题善权寺石壁》写于唐懿宗咸通八年,丁亥,即公元867年。又,宋《咸淳毗陵志》二十五:“广教禅院在善卷山,齐建元二年以祝英台故宅建。唐会昌中废,地为海陵钟离简之所得,至大和中,李司空于此皆榻肄业后,第进士。咸通间以私财重建,刻奏疏于石。”齐太祖建元二年,为公元480年。
(4)唐张读《宣室志》。清翟灏《通俗编》卷三十七“梁山伯访友”条引唐张读《宣室志》:“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有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