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可不傻。
战国时,周室一直在想办法吸纳人才,企图改善生存环境。
只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周要想招兵买马、发展壮大已经不可能了。
重视吸纳士人的周室张仪去投秦时,路过东周。
东周君在客人的建议下招待了张仪,看出张仪是个人才,表示:“如果你将来找不到好机会,这里随时欢迎你!”随后,亲自资送张仪。(《吕氏春秋.报更》)
其实,企图“截胡”张仪,只是战国时周室的常规操作。战国时,周一直想延揽、吸纳人才。
早在晋国还没亡国时,周室就曾请教宁子取士之道,礼重士人。
此外,周室还注重吸纳六国混得不如意的“穷士”。
因此,东周吸纳的外来士人是不少的。
翻开《战国策》,颜率、赵累、韩庆、郑明、吕仓、齐明等人,都有出色的表现。
这些人未必不是大才,只不过周这个平台实在不好,他们也只能在纵横中展现才能而已。
薄弱的实力:招兵买马是不可能了春秋初年,周室虽衰,有地六百里的周,不小于当时的齐鲁郑宋,又内拥崤函之险,外有宗邑之盟,如果励精图治,未必不能复振。
可是,战国时,周室仅剩七邑之地。只有今天河南的孟津及洛阳大部,偃师北部、巩县西北部及温县南境一小部分。
说实话,在地图上,不仔细看,你都找不到他了。
其实力,不但无法与战国七雄不能相提并论,就是比宋鲁都相去甚远,大约与莒国差不多。
想在诸侯中找一个比周更弱软柿子都不容易呀!
比莒国这样的小国更惨的是:你是天子呀!
周室虽弱,但好歹是共主,还要保持王朝体制,保持许多职能。
除了周室的王族,还有大量官族要生活,会同、祭祀、丧葬等事务都要按照相应的礼仪来进行。
所以,周连维持基本的王朝体制运转都非常困难,根本没有钱去招兵买马了。
东周的最后时刻,周赧王费尽力气征集了5000军队,就创造出了“债台高筑”的成语。
招兵买马?不要丢人了
没有任何喘息之机实力弱小,但如果能有清净的环境,也是有机会励精图治,发展起来的。
问题是:没有喘息之机呀!
当初,周人选择经营洛邑,是因为这地方四通八达,可以“制四方”。
实力强时,可以“制四方”,实力弱时,就只能“为四方所制”咯。
“秦假道于周以伐韩”、“楚请道于二周之间以临韩魏”、“五国攻秦反,西周巩魏之籍道也”
每次诸侯过境,作为天下共主,周天子都必须“表示表示”。
本来就穷,还一天到晚被人敲诈勒索,“贫且微”的命运也就注定了。
你已经在富国强兵了?恭喜恭喜。我正要去帮你打楚国,多借我点钱和兵呗!
不过,幸亏是周实在太弱了,诸侯灭了他既要染上恶名,还没什么好处,所以,周也就继续延续了许多年。
病入膏肓周室弱是弱了,但内部问题一点不小。
依周制,周天子的兄弟,都是要封邑的。
世袭的大夫、官员,也是要有封邑的。
旧族要维护自己的利益,新的近支王族也要获取自己的利益。
一方面,由于周室几乎没有办法把蛋糕坐大,所以,各派只能在一亩三分地上相互竞争。
早在春秋时,周天子就已经摆平不了自己家里这些争斗了,还要去找晋国帮忙仲裁。
战国时,一不小心,本就弱得不得了得周,还闹出了东西周分家
另一方面,这些盘根错节的利益者,又一致反对外来新竞争者。
春秋晚期,执政的巩公因为“好用远人”,重用外来人才,被自己的族人杀了!
所以,尽管周能吸纳一些人才,但这些人才也只能献计献策,或施展纵横之术,没有任何担任实权职务的机会。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战国时,周人的时代早已“无可奈何花落去”了,非人力所能逆转。
即使周王广发英雄帖,也没人肯去帮他,周国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东周能存几百年,完全是诸侯们在讲究名分的时候还需要它这个招牌,到最最后秦国统一大势已定,周王已经毫无价值,索性直接灭了周赧王。
周平王东迁洛邑,开启东周朝,也开启了春秋战国500多年的大变革历史时期,此时的周平王,仅拥有今天河南西北部的一小块地方,方圆600里地,人口至多一二十万,手里也没什么像样的军队,自己的王位也是靠几个诸侯派兵撑起来的,与晋楚齐等方圆几千里、人口百万、带甲动辄一二十万的大诸侯相比,它就是一个小诸侯,即使在春秋初期东周最好的光景给他100个姜子牙一般的人才,东周也撑不起来,底子太差,小国注定很难发展起来,从春秋到战国,500多年,能上台面的总是那几个大国,他们在残酷的竞争中一直活到了最后的决胜阶段。
诸侯普遍怀疑周平王让其外祖父申侯串通犬戎打进镐京,杀父自立,这就严重破坏了周礼,这在讲究周礼的列国诸侯看来这是大不孝、大不忠的行为,为夺王位,勾结外夷,造成生灵涂炭,简直天理不容。所以诸侯们从此低看周王一眼,根本不承认周平王的地位合法,后来逐渐礼崩乐坏,大家也开始频繁的互相攻杀吞并。
当然,春秋时候,周王室还有一定残存的威信,几个诸侯霸主再怎么牛,也不至于在周王面前怎么摆谱,定期还是要去周王那拜见拜见,获得周王的口头名分。
而到了战国,2个标志性的事件,造成了周王室信用的彻底破产,整套周礼也彻底被破坏了,那就是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后来周安王承认田氏的齐王地位,那这些几百年传承的宗法制说破就破了,那谁还拿你周王当回事,天下士子更不可能来投奔这样的君王。
春秋时周王好歹还有600里地,到了战国,周王的处境更差了,领土只有洛邑周围一小块,战国后没多少年就分裂为东周国和西周国,两个小国人口不过数万,还彼此间经常打来打去,而周天子还得在西周公那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和那些百万人口的大诸侯国家怎么竞争?
也是有了周天子的头衔,才让周王室活到了战国末期,当然,周王室被消灭的时候,一切都那么悄无声息,就像灰尘一样被随手抹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