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有两位魏王曹操和曹丕。曹操于216年被封为魏王。曹操死后,曹丕即魏王位,不久即称帝,建立魏国(史称曹魏)。
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庙号太祖,谥武皇帝。
曹丕(187~226),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魏朝的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
三国前后什么朝代?
三国之前是汉朝。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又称后汉,与西汉合称汉朝。
公元184年爆发黄巾之乱,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初平元年,董卓之乱又起,自此汉廷大权旁落,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董卓被杀死后,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公元220年,东汉灭亡,进入三国割据时期。
三国后面是晋朝,晋朝的开国皇帝是司马炎,史称晋武帝,司马炎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军事家司马懿的孙子,在承袭其父司马昭的爵位之后,就强制性地让当时魏国皇帝,也就是曹操的孙子曹奂,将皇位禅让给了自己。司马炎称帝之后,改国号魏为晋。
晋朝(266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