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代帝王:入关前的两帝,努尔哈赤,皇太极;入关后10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慈禧虽非皇帝,却独断朝纲,也被列入。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1626年9月30日),女真族,建州女真首领、后金第一位大汗、清朝实际奠基者。生于建州左卫(今辽宁新宾县西南),父塔克世,母喜塔喇氏,努尔哈赤为长子。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被明廷任命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同年,以祖、父遗甲十三副起兵,对建州女真各部展开了兼并战争,统一了建州各部。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受封为都督佥事、龙虎将军。其后,经过二十余年征伐,统一了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以北的诸部女真。
为适应当时政治、经济需要,建立八旗制度。设议政王大臣,与八旗旗主共议朝政。创制满文。随着军事力量的日益强大,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于赫图阿拉建立“大金”(后金),自立为汗,建元天命。天命三年(1618年)起兵反明。
在萨尔浒之战中,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作战原则,大败明军,势力进入辽河流域。在相继攻克沈阳、辽阳和辽河以东七十余城后,于天命六年(1621年)迁都辽阳。天命十年(1625年)迁都沈阳,占领了辽东大部地区。
天命十一年(1626年),挥军进攻宁远(今辽宁兴城)。袁崇焕誓守孤城。努尔哈赤劝降不果,命奋力攻城。激战中,努尔哈赤被明军炮火击伤。
在撤围败退沈阳途中,患痛疽病死于ゼΡぃ年68岁。卒后初谥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后累次加谥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庙号太祖。葬沈阳福陵。
光绪帝简介:
光绪,是指清德宗景皇帝爱新觉罗·载的年号。爱新觉罗·载,清朝第十一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第九位皇帝(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在位期间始终使用年号“光绪”,起止时间为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1875年2月25日)即位至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驾崩。
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戊戌政变、庚子国变等。1908年12月2日(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溥仪即位,沿用“光绪”年号至1909年1月21日(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1909年1月22日为宣统元年正月初一日。同治、光绪两朝,常被合称为“同光”,如同光体、同光中兴。
清朝12位皇帝列表
因为清宫剧的原因,清朝的皇帝恐怕是我们最为熟知的皇帝了。本文整理了清朝十二帝,欢迎阅读。
清朝12帝第一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庙号—清太祖,年号—天命,在位时间1616年~1626年(总共10年)
第二位:爱新觉罗·皇太极,庙号—清太宗,年号—天聪与崇德,1626年~1636年(总共10年)
第三位:爱新觉罗·福临,庙号—清世祖,年号—顺治,1644年~1661年(总共17年)
第四位:爱新觉罗·玄烨,庙号—清圣祖,年号—康熙,1661年~1722年(总共61年)
第五位:爱新觉罗·胤G,庙号—清世宗,年号—雍正,1722年~1735年(总共13年)
第六位:爱新觉罗·弘历,庙号—清高宗,年号—乾隆,1736年~1796年(总共60年)
第七位:爱新觉罗·J琰,庙号—清仁宗,年号—嘉庆,1796年~1820年(总共24年)
第八位:爱新觉罗·F宁,庙号—清宣宗,年号—道光,1820年~1850年(总共30年)
第九位:爱新觉罗·奕},庙号—清文宗,年号—咸丰,1851年~1861年(总共10年)
第十位:爱新觉罗·载淳,庙号—清穆宗,年号—同治,1861年~1874年(总共13年)
第十一位:爱新觉罗·载,庙号—清德宗,年号—光绪,1874年~1908年(总共34年)
第十二位:爱新觉罗·溥仪,庙号—清宪宗,年号—宣统,1908年~1912年(总共4年)
皇太极简介清太宗皇太极,爱新觉罗氏。明万历二十年(壬辰,公元1592年)农历十月廿五日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西老城)。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母孝慈高皇后叶赫纳拉氏。皇太极于后金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被封为和硕贝勒,在四大贝勒中按年龄排行第四。天命十一年(1626年)农历九月初一日,在沈阳受其它三位贝勒推举袭承汗位,纪元天聪。
康熙简介康熙是清朝第四位、清军入关后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清朝使用该年号从康熙元年(1662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共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有三藩之乱、雅克萨之战、多伦会盟,准噶尔之战、清统一台湾之战和九子夺嫡等。
雍正简介清世宗爱新觉罗·胤G(1678年—1735年),满族,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清圣祖康熙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庙号清世宗,葬清西陵之清泰陵。雍正在位时期,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实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等一系列铁腕改革政策,对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去世后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