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邦、刘恒、刘启、刘彻、刘询、刘秀、刘庄等。2、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开辟丝路、攘夷拓土成就“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设立“西域都护府”,史称“孝宣之治”。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常安,史称新朝,西汉灭亡。
在汉武帝以前,汉朝共有几个皇帝?详细些!
太祖高皇帝(刘邦)孝惠皇帝(刘盈)少帝(为高后所废杀)淮阳王(为周勃所废杀)(以上两个废帝都不是刘氏的子孙)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孝景皇帝(刘启)世宗孝武皇帝(刘彻)满意请采纳
汉代兴办太学的是哪个皇帝?
是汉武帝.汉武帝还启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是汉武帝。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汉代至武帝元朔五年,即公元前124年创建太学,地主阶级才有了培养统治人才的正式官立大学。汉代太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如果喜欢点个好评呗
汉代哪位皇帝是同性恋?
用来形容同性恋的成语“断袖之癖”,就是来源于汉代的一位皇帝一汉及帝。他的恋人叫董贤,长得颇有女态。董贤起初是哀帝的侍从,随着越长越有女子的仪态,竟然迷住了汉哀帝。哀帝将董贤的官职迅速提升,很快就位极人臣。当时,匈奴的使者发现天朝的百官之首竟是一位美少年,大为惊讶。更夸张的是,汉哀帝太爱董贤了,竟然要把皇位禅让给他,百官拼命阻止才只能作罢。一次,董贤睡着了,压住了哀帝的袖子。哀帝为了不吵醒董贤,用刀割断了皇袍的袖子。这就是“断袖之癖”的由来。汉哀帝在26岁时病死,董贤随之自杀。不久,王莽就篡夺了政权。
汉代皇帝中哪个笑得最多?
东汉的开国皇帝世祖光武帝刘秀,据《后汉书》、《东观汉纪》等史料记载,光武帝刘秀曾大大小小“笑”了近30次。刘秀是西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父亲为南顿令(在今河南项城),世代居住在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属地方大族。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天灾加上人祸弄得民不聊生,于是各地人民奋起反抗王莽政权,北方有赤眉军,南方有绿林军。刘秀协助其兄刘缜在舂陵(今湖北枣阳)率舂陵子弟起兵,后与绿林军合并。公元23年,王莽派大军四十余万进攻绿林军,围刘秀等人于昆阳城。当时城内只有不到一万人,敌我兵力悬殊,很多将领打算逃跑,这时刘秀提出应当坚守昆阳,这一建议立刻遭到众将领质疑,而刘秀却笑着站起来为大家谋划灭敌之策,之后在他领导下绿林军取得了昆阳大捷。面临着敌人的强大兵力和懦弱的战友,刘秀能笑着扭转乾坤,真谓是大将风度。昆阳大捷后,他与哥哥刘缜因功高而遭到刘玄猜忌,最终刘绾被害。这时的刘秀处变不惊,如往常一样谈笑饮食,终于得到皇帝刘玄信任并得以任职河北逃离险境,可以说这时刘秀的笑是强颜欢笑,是韬光养晦的笑。当时河北的局势非常复杂,刘秀势力单薄,稍有不慎便可能如羊人虎口。有一次在战场上,刘秀打算乘胜追击但被敌人杀了个回马枪,刘秀自己丢了马匹与敌人短兵相接,幸亏有部将献马,刘秀上马后回头笑着对着大将耿说:“几为虏嗤。”后来刘秀在河北笑迎老友邓禹,与他夙夜长谈,又笑着任用年轻官员耿并戏墟说“小儿曹乃有大意哉!”,当幽州牧朱浮挑拨他和地方大将彭宠关系时,刘秀也曾笑着释怀。当上皇帝后,刘秀优待功臣,常常与他们一块宴饮谈笑。一次宴会上刘秀与大臣们说:要是咱们当初没到一块打天下,你们想想自己会做到什么官呀?大臣们畅所欲言,轮到马武时,马武说到:“臣以武勇,可守尉督盗贼。”刘秀笑着说:“且勿为盗贼,自武,光汉致亭长,斯可矣。”原来马武为人嗜酒,又敢于说长道短,刘秀就经常放纵他发言,以供取乐。刘秀不仅不忘功臣,也不忘家乡父老。一次他的宗室老婶们喝醉了酒高兴地谈论说:“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此!”刘秀听了大笑,说:“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刘秀对内释放奴婢,减轻刑罚,宽宥刑徒,轻徭薄赋;因为亲见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在对外关系上刘秀也不主张对外用兵,而是采取内守原则,裁并边疆郡县,当他得知边疆空置官员而无人民时,就笑着说:“今边无人而设长吏治之,难如春秋素王矣。”之后南北匈奴分裂,战机出现,刘秀也始终未对之用兵。正是因为刘秀“笑”着施展以柔治国的方略,才出现了历史上为人称道的“光武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