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国(公元937一公元1094一公元1253年)是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政权,崇尚佛教。国土广大,大至包括今天的云,贵,四川西南部,缅甸,老挝,越南北部部分地区。大理国分前理,大中国,后理三个时期,后来被元世祖忽必裂灭国,设云南行省,加强了对西南边陲的有效统治。
人们对大理国的了解,得益于金庸大侠的名著《天龙八部》和《射雕英雄传》。书中大理段氏家族的“一阳指和六脉神箭是武功绝学。书中还介绍了段氏皇帝的传统,当段氏皇帝暮年后便会把皇位传给儿子,自己则引崇圣寺出家。
当上皇帝金口玉牙,说舍算啥,谁都舍不得仍下,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为止。大理段氏皇帝出家为僧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被逼退位出家,有的是不愿意当傀儡出家,有的是喜欢佛教出家,有的则是出于无耐,追循先人的脚步去祟圣寺出家。
公元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洱海贵族高方,董加罗灭掉原先的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史称前理,定都羊苴咩城(大理)。大理国是在地方豪族的支持下建立的,逐步形成皇帝段家,宰相高家联合执政局面,皇权较弱。段思平锐意进取,打下一片广袤的国土。
段思平死后,传位给儿子段思英。段思英的叔叔段良野心勃勃,他联合权臣董伽罗逼迫段思英退位。段思英没什么势力,只好拱手让出帝位,自已出家为僧,首开段氏皇帝出家之先河,完全是出于武力肋迫的无耐。此后,段思良如愿以偿的登上帝位。
段氏政权传到段寿辉手里时,宰相传到高升泰手中。高升泰大权独揽,几乎是一手遮天。段寿辉看自己这个傀儡皇帝当的没什么意思,便把帝位传给侄子段正明,自己到崇圣寺做了和尚。高升泰的野心远不止独揽朝正这么简单。
公元1094年,高升泰玩起禅让的把戏,自己当上皇帝,改国号大中国,改元上治。段正明丢了皇位,只好沿着先人的足迹,到了崇圣寺出家为僧,心情相当落寞。高升泰当上皇帝日子过的并不舒心,段家已传承多少代了,比较得人心。匡且,别的豪族也不同意高家独大。
公元1096年,高升泰临死时,嘱咐儿子把帝位还给段家,于是,段正淳又成了大理国的皇帝,史称后理,高兴泰的儿子高泰明有拥立之功,继续当大理国的宰相。这种不流血的权力交结方式比较绅士。段正淳晚年传位给段正严,自己为了僧人,并不一定出自本心,必竟高家的势力权倾朝野,一心理佛落得清静。
段和誉是大理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在位三十九年,四海升平,晚年出家为僧。段正兴则是出于真心理佛,公元1172年,心满意足的当了僧人,帝位叟洽段兴智。这个时候,蒙古人从北方草原上兴起。1252年,蒙军在战略上包围南宋。“元跨革囊渡过金沙江。段兴智兵败被俘,成为元军大理世袭总管,段家失去帝位。
人们的行为总是会受到某一种思想的影响。于是很多无意义的事也变得十分有意义。这也是人类文明为什么传承如此久远的原因。如果把佛法看做一种思想,其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不管是对一个王国还是一个部落,如果没有思想来主导,那就如同原始社会。整个族群是没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
大理王朝作为西南边陲的一个小王国,同样会受到某种思想的影响。只不过恰巧佛法在此生根,并且影响到了皇族。一个人如果有过修行佛法的经历,就会明白有些东西是真实不虚的。所谓的解脱并不是一种妄言。
其实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皇亲贵族,最终追求的还是人个性的解放和身体的舒适。心情愉悦和幸福感的满足,应该是每个人的追求。有些人通过世俗的挣钱得名,来一一满足自身的需求。而如果一个人一旦当了皇帝,仍然不会感到满足,也感受不到人们常说的那种幸福。恐怕佛法的不二法门就是个人解脱的唯一途径了。
大理段氏王朝向来比较弱。但是皇子皇孙们都非常有哲学辩证思想。受父辈们的影响,不管是哪一任的皇帝,大理王朝的继承人们,都对佛法深信不疑。当在现实中感受不到那种快乐时,从佛法中寻求内心的平静,皇帝和平民百姓是一样的。
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佛法中讲的跳出三界外,实际上比做一位皇帝更加有吸引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皇帝都修道修佛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