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末代皇帝溥仪离开紫禁城时,为何皇宫内哭泣声一片?

末代皇帝溥仪离开紫禁城时,为何皇宫内哭泣声一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697 更新时间:2024/1/19 0:04:26

申明一点,溥仪那不叫离开紫禁城,叫被逼逃离了紫禁城,是身不由己,不得已而为之的。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可不是一般的大,必须要厘清。不过,硬要这么说的话,倒是也可以,毕竟受了刺激的溥仪,时刻想着离开皇宫,去做一些与民国宪法相违背的勾当。当然,以他的优柔寡断,是做不出什么大事情的,只要严密提防着,也就是一跳梁小丑而已,不足道哉。话说,“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廷迫于国内政治压力,不得不袁世凯,以负责全权谈判事宜。从此,清廷大权尽数操纵于袁世凯之手,皇帝成了摆设物件,挥之即去。也因此,促成了南北议和,共造了“共和”之伟业。随之,清廷接受了《清室优待条件》的相关条款,躲在了紫禁城“称孤道寡”,由此作为清帝逊位的象征,进而体现“共和”的宽宏大量。

同时,溥仪过上了清廷“虚伪元首”的生活,除了没权,一切照旧。譬如,仍然住在紫禁城,所需生活费用由民国政府买单,御茶、御膳房规制不变,可谓吃喝不愁。相应地,宫内若干人等,像是太监、宫女、妃嫔,乃至护卫,一应俱全,俨然“逊清小朝廷”的规模。所以,溥仪的奢侈、排场不言而喻,飞扬跋扈那是不在话下。紧跟着,所谓“皇宫”里面的那些人员,是什么一副模样可想而知,丝毫搞不清状况。

最可恶的是,1913年的元旦,袁世凯还派人去给溥仪了拜年,个中缘由耐人寻味。说好听点,袁世凯念旧,有情有义,乃民国之表率。反之,就是对帝制还抱有“幻想”,向“逊清小朝代”效忠。如此惺惺作态,却是妄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完全就是“共和”之耻。

于是乎,终于激起了社会人士的反弹,纷纷要求民国政府严厉约束“逊清小朝廷”的所作所为,以正视听。很快,迫于舆论压力,民国政府做出了回应,规范了相关的行为准则。这下,溥仪所代表的“逊清小朝廷”才消停了,不肆意妄为,无法无天了。

就这样,溥仪在紫禁城度过了他的童年。一直到被冯玉祥赶出来紫禁城,继而逃跑了。期间,有张勋率领“辫子军”进京搞复辟,扶植了溥仪复位。所幸,段祺瑞非常给力,这场闹剧很快便落幕,徒增一笑话罢了。此后,溥仪的生活不尽人意,就萌发了想要逃离皇宫的想法。但是,那些皇宫里的人不答应啊!害怕生活没了着落,无依无靠。因此,当得知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他们的心情可想而知,肯定是舍不得啊,唯有大哭一场了。

总之,溥仪被赶出“紫禁城”除了自作自受,主要还是形势使然,逼迫他必须走出那一步,为历史画个圆圈。

末代皇帝溥仪从故宫的北门神武门出了宫,准确说是被“赶”出了宫,而这时宫内哭声一片,溥仪和婉容、淑妃文秀倒是没哭。

宫女太监哭的最伤心,他们站在这座秀女们曾经入宫必走的顺贞门口(如下图)

他们目送着溥仪的轿车驶向远方,知道一切都完了,是自己完了!

“为何哭”宫女太监们为何要哭呢?难道真是为了大清朝的结束而哭吗?

在末代太监孙耀廷的回忆录里,我们看到了当时溥仪出宫的很多细节:

1924年的一天,溥仪悠哉的来到储秀宫找婉容,见婉容还没起床,便和太监孙耀廷踢了会毽子,可没曾想,这一踢却成了他在紫禁城最后的休闲。

当年的辛亥革命把他们爱新觉罗家族搞倒,结束了封建帝制,可按照优待条件,溥仪小朝廷还可以居住在乾清门以后的内廷区域,可以养太监宫女。

而到了1924年,直系军阀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干脆把溥仪直接撵出紫禁城,在孙耀廷的回忆录里,写下了这么一个情节:

“溥仪的老爹摄政王载沣在御花园遇到了准备出逃的儿子儿媳,而他的脑袋上还戴着三眼花翎的顶戴,结果载沣仰天长叹:‘大清国算完了’,随后将这顶戴直接扔在了御花园的草丛中。”

大清国完了!溥仪和婉容文秀被安排上了不知道去向何处的轿车。

而这时他们的身后,无数的太监宫女却没法上车,他们哭,大哭,顿时整个紫禁城成了一座泪城。

他们不是为了大清国的完蛋而哭,而是为自己!

在以往的逻辑中,大清国完了没事,换个王朝接着伺候就行,可这次不是了!这次没有王朝可换,是一个新的国家,这个国家不再需要皇帝,不再需要宫女,不再需要太监!

不需要了!这意味着自幼就入宫的太监宫女们没了活路!

他们对于外面的世界完全不知,没有生活的技能,估计连街上的路都不认识;他们害怕,恐惧,据说当时有的太监直接出宫就跳筒子河里淹死了。

那一天,紫禁城变成了眼泪,这是恐惧、无助和迷茫的眼泪。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西汉和东汉出过哪些有作为的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小时候读过增广贤文,书中有句:汉称七制,唐羡三宗.说得就是汉代有七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唐代只有三位.这七位较有作为的皇帝,一般来说前l四后三,即西汉有四位,东汉有三位,分别是:西汉:孝文帝刘恒孝景帝刘启孝武帝刘彻孝宣帝刘病已东汉:光武帝:刘秀孝明帝:刘庄孝章帝:刘你好。西汉:高帝(刘邦)惠帝(刘盈)

  • 清朝有哪12个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名),庙号太祖,谥号先叫武皇帝,后叫高皇帝,年号天命,全称承天广运神功圣德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第二个皇帝皇太极(名),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年号先天聪后崇德,全称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第三个皇帝顺治(年号,以下同),名福临,庙号世

  • 元朝皇帝为啥都不穿中国传统龙袍、坐中国龙椅呢?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有人说蒙古人不学儒家,就是野蛮。可实际上,儒家文化只是蒙古人统治下的一个文明,有一些人懂就足够了,就像现在,会全国汉族学生去学习蒙古语,藏语?去学习苗族习俗,壮族文化?有请元朝龙袍模特忽必烈登场,这幅狩猎图中的忽必烈皮袍下面就是龙袍冕服天子冕服:衮冕,制以漆纱,上覆曰,青表朱里。之四周,匝以云龙。冠

  • 唐朝的著名人物的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唐朝建立初期,封秦王,立下赫赫战功。即帝位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他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历

  • 中国历史上第一代皇帝是谁啊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史上有三皇五帝的说法,皇和帝是不同的概念。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称祖先或者神明为“皇”。有些史书称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帝”是上古时代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天神。在《史记》中,“五帝”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而将“皇”和“帝”结合在一起称呼的是秦始皇嬴政,故而中国第一代皇帝

  • 从古到今的朝代名称,以及历届皇帝名字及其史实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汉语词典后边的附录中有中国历史朝代年表,简明扼要。自己查查吧。朝代大概是:夏、商、西周、东周(包括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东晋、西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古时代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挚高辛氏唐尧放勋

  • 努尔哈赤的身高?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据资料记载,开国皇帝努尔哈赤身高在170CM左右,努尔哈赤死之后皇太极继位,身高在175CM左右,这是清朝身高最高的皇帝,顺治和康熙这两位皇帝,身高算中等吧,都在170CM左右。假的,清代实战弓分布在五力到十二力,被大量使用的主要集中在六力到九力,十二和超十二力的弓,称之为力弓(也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

  • 中国古代历届皇帝服饰都是怎样的?为何独爱黄色和龙图腾?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自古来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义之邦”,服饰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和内涵。帝王服饰对一代王朝更具有威严的象征意义,随着朝代更替,帝国行政理念的不同,帝王服饰也随着变化。商周时期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阶级等级开始体现在服饰上,统治阶层为比较高级的染织品、刺绣品及装饰品,同时在服饰形制、颜色上也有明显

  • 每一朝代皇帝的姓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夏:姒商:子周:姬秦汉秦:赢西汉:刘新:王东汉:刘三国魏晋魏:曹蜀汉:刘东吴:孙西晋:司马五胡十六国前汉:李前赵:刘后赵:石前燕:慕容前凉:张前秦:苻后秦:姚后燕:慕容西秦:乞伏后凉:吕北凉:沮渠南凉:秃发南燕:慕容西凉:李夏:赫连(后改刘)北燕:冯南北朝东晋:司马宋:刘齐:萧梁:萧陈:陈北魏:拓拔

  • 明朝所有皇帝及他们的关系及介绍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历代皇帝明朝:1368--l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洪武惠帝,朱允桑1399年-1402年,建文成祖,朱棣,1403年-1424年,永乐仁宗,朱高炽,1425年-1425年,洪熙宣宗,朱瞻基,1426年-1435年,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