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国历史人物故事五年级400字
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汉中城固人。汉武帝建元三年奉命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途中被匈奴俘获,拘禁11年后逃脱,继续西行越葱岭,经大宛、康居,抵大月氏。由于大月氏无意与匈奴开战,所以张骞居留大月氏一年后返回。途中又被匈奴截获,扣留一年多释放,与于元朔三年才回到长安。后来随卫青击匈奴,被封为博望侯。元狩四年,又奉命出使乌孙国。到达后,他又派副使往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等国。元鼎二年张骞与乌孙使者还汉。西域古国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总称。广义的概念是指葱岭以西,包括亚洲西部和欧洲东部地区;狭义是指葱岭以东西域各国,如大宛、康居、大月氏、乌孙国等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是汉人第一次到达中亚各国,打通了汉朝通往中亚的道路,史称“凿空”。后来将这条经由中亚直通欧洲的陆上交通,称为“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促进汉朝和中亚各国直接联系,双方使者不断来往,从此,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进入一个新时期
让我感动的历史人物
六年级记叙文581字
我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一”字。也许大家并不陌生,他就是鲁迅。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他为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把一生交给了党,在他生病的前几天还仍然工作着。他为中国的儿童们翻译了许多本书。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呼起了中国,也拯救了中国。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的主将。无数人曾受过他的关怀、爱护。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他去世了许多人都很悲痛。
鲁迅先生一生的时光都在创作上,然而正是这些创作呼醒了中国人。鲁迅先生虽然去世了,但他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永远都是伟大的人。
鲁迅先生忧国忧民,受人尊敬。他用他的一支笔、一颗心做出了常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爱憎分明,所以才赢的那么多人的爱戴。有的人虽生实死,却行尸走肉;有的人虽死犹生,却精神不朽。有的死重于泰山,有的死轻于鸿毛。而鲁迅先生是重于泰山的,因为他的一生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的。
虽然鲁迅先生去世很久了,但我时常在想:这样的文豪世界上有几个?我也时常学习他那种爱国、爱民的精神,也时常用他的名言鞭策自己,不断进步。也时常记得鲁迅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五年级400字
这种东西自己上网搜一下
然后改动一点点,就可以了
历史人物的故事40字带有动作或语言描写。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是啮雪吞毡的故事。汉武帝初期,汉朝军事力量比较弱,相比之下匈奴势强,经常骚扰汉朝疆土。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到了匈奴后,事情就开始向坏的方向发展,勾奴首领对他们态度非常傲慢,更危险的是,他们卷人了匈奴内部的争斗中。当时匈奴内部有人想谋反,谋反之人中,有人与西汉使节团有来往,结果东窗事发后,西汉使节团就受到了牵连。奴首领立即翻脸,将西汉使节团关押起来,派了一个叫卫律的人来审问他们。
卫律,本来是来自于西汉之人,自幼在都城长安长大,与西汉一些权贵相识,后来为了避祸,出逃匈奴,成为匈奴首领的一名谋臣。卫律对西汉内部情况颜为了解,对苏武这样的人也有所知晓,不知是出于一种敬佩还是出于其他目的,他有意降服此人。为此他采取了种种手段,威逼利诱他先当着苏武的面,杀害了几位使节团成员,但苏武并不为之惧,反而有自杀取义之举。他自认为此次有负国家所托,罪责深重,便以刀自刺,吓得卫律立即找医生来救治。救活之后,卫律不敢再用暴力威胁,便改以利诱。
然而无论卫律如何威逼利诱,苏武均不为之所动,匈奴首领得知之后,降服之意更加强烈,他就不信了,还收服不了这个大汉使节。单于将苏武囚禁在一个大窖中,不给他提供饮食,想让他知饥饿之苦后,投降于匈奴。然而,苏武并没有被困难吓到,天下大雪,苏武就把雪和毡毛一起吃下去充饥,最终也没有向匈奴屈服。匈奴见苏武如此坚强不屈,啮雪吞毡而不死,都以为他是神,就把他送到北方没有人烟的沼泽中,让他放牧公羊。苏武被孤身一人,发配到北海酷寒之地,在这个气候恶劣,最低气温接近零下四十度的地方,就连匈奴人自己都很少出现,苏武在那里与羊群为伴。他的食物是羊毛、野菜、老鼠,渴了只有雪水,在北方恶劣的环境中,苏武仍然矢志不移,守持汉朝使臣之节,坚贞不屈,终于在被匈奴扣留十多年后又回到了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