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名人高尔基勤奋好学的故事

名人高尔基勤奋好学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087 更新时间:2024/2/15 6:50:10

名人高尔基勤奋好学的故事

名人高尔基勤奋好学的故事

提起俄国作家高尔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高尔基出身贫苦,幼年丧父,从11岁起便为生计奔波,贫民窟、面包房、码头,是他早年的人生大课堂。面对如此艰难的生活重压,高尔基从未放弃化学习与精神追求。对于现实的严肃批判和对于理想的不懈追求,使他登上了俄国文坛,成为一颗夺目的新星。下面由我为大家精心收集的名人高尔基勤奋好学的故事,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我扑在书籍上,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这是苏联着名作家高尔基的一句名言,也是他酷爱书籍、勤奋学习的真实写照。

高尔基出生在沙皇时代的一个工人家庭里,从小失去了父母,年仅十一岁就被抛进黑暗的“人间”社会。他在善良号轮船上做洗碗工的时候,遇上了一位好心的穷苦厨师斯穆勒,斯穆勒象对待小弟弟一样地爱护他,面且还常把自己收藏的一些旧书塞到他手里,说:“你念书吧,书里面什么重要的知识都有。”

“一个人没有学问,就跟一头牛没有区别,不是带上辘架,便是给人宰了吃肉,它还尽摇着尾巴。”当斯穆勒和高尔基分别的时候,他的`最后赠言还是那句话,“念书吧,这是最好的事情。”

厨师那纯朴而热情的话语,深深铭记在高尔基的心上,他渴望着读书。但是,他这样一个穷孩子要能读到书,谈容易呀!他根本进不了学校的门槛,只能靠自学。没有钱买书就裁缝太太借一点,再搜集一些破旧了的杂志和图片,甚至“象叫化子似地到处去要。”

当他好不容易弄到一些书籍之后,新的困难又来了:哪里有时间阅读?

他当时在一个绘图师家中做佣工,除了一身兼男仆、女仆和“跑街的”三重工作之外,还要贴设计图,抄工程设计书,复核包工头的细帐,一天到晚忙得连插针的缝隙也没有,他只能拖着疲乏的身体在深夜读书。

即使这样,也还是读不成。绘图师家那愚昧、粗暴的老主妇竭力阻挠高尔基读书,她只要一发现高尔基读书,便毒打痛骂。要不她就在蜡烛上刻记号,以防止高尔基使用。她还到高尔基住的小阁楼上去搜查,找到了高尔基的藏书就拿来撕毁或烧掉。

为了对付这凶恶的老婆子,高尔基想了个办法,他故意去租一些五彩封面的小书来,放在易暴露的地方,让老婆子去糟蹋。这样,虽然可以把好书掩护起来,但是,身无分文的高尔基却因此而欠下了书店老板四十个戈比的一笔重债。

有一回,高尔基一边干活,一边偷偷地看书,不料看着看着就入了神,结果把茶炊烧溶了,那老主妇恶狠狠地用一根刺棒将高尔基毒打了一顿。在医院里,医生从他背脊上钳出了四十二枚刺。这种残忍的暴行把医生也激怒了,医生说这是私刑,支持高尔基去法院控告。可是高尔基却说,控告不控告倒无所谓,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只要允许我看书就行了。

为了能看书,高尔基简直绞尽了脑汁。没有地方看,他就躲到杂物间或是爬到屋顶阁楼上去看;没有油点灯,他就把烛台上的蜡油刮下来,装在旧罐头盒子里,再找一些棉线作灯蕊,自制一盏简易灯,尽管光线昏暗而且烟雾腾腾,他却在灯下看书看得津津有味,双眼被熏得通红,差点都熬瞎了,他也不在意。

高尔基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也不能和书分手。

后来,他到了一家而包房工作,每天要干十六个小时的重活,可他仍然坚持看书。他拣几块零碎的木柴搭成一个书架,将书摊开摆在上面,然后一面揉生面团,一面看书。有一夭,厂主突然闯进来,一眼就看见高尔基正在看书,厂主一把将书抢过来要抛进炉火中去。高尔基肺都差点儿气炸了。要知道,这是托尔斯泰的一部名着,高尔基爱不释手,厂主竞然要烧掉,那不简直是要他的命?高尔基什么都顾不及了,他猛然抓住厂主的胳膊,愤怒地喊道:“你敢烧掉那本书!”厂主被盛怒的高尔基震慑了,只好把书还给了他。

高尔基由于勤奋好学,刚满十五岁就已经博览群书了。大仲马、雨果、巴尔扎克、海涅、狄更斯、肖伯纳、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艺术大师的名着,他都读过。他虽是穷苦的孤儿,却成了博学多识的少年。

高尔基说:“我的一切知识,都是书籍给我的。”他在回忆幼年读书的情景时曾这样写道:“我梦想享受大学生读书的幸福,甚至甘愿忍受任何拷打。假如有人向我提议说:‘你去学习吧!不过每到星期天,为了你去学习,我们要在尼古拉也夫广场上用棍棒打你一顿。’我想,就是这种条件,我大概也可以接受的。”

;

名人励志故事:高尔基艰苦读书岁月

名人励志故事:高尔基艰苦读书岁月

玛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他是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下面是由我为你精心编辑的一篇关于他的励志故事,欢迎阅读!

高尔基艰苦读书岁月

高尔基童年时家里穷,不得不去打工,帮一户人家做长工。他经常利用空时间读书,可有时候读书太入迷,被人发现,受了不少苦。

有一次,高尔基一边烧开水一边读书,水壶的水都烧干了,高尔基都没发觉,最后把水壶给烧一个大窟窿。

女主人非常生气,抄起一根大木棍,劈头盖脸往高尔基身上打,边打边骂,把高尔基打得遍体鳞伤,以至不得不请医生来看。高尔基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有的地方都渗出了血,木刺都扎进肉里去了。医生从他的背上拔出了十二根木刺,并非常义愤地鼓动高尔基去告发。

女主人这时害怕了,她生怕高尔基去告她虐待罪。马上换了一副可怜的面孔说:“孩子!只要你不去告发我,你提什么条件我都答应。”

“你说话算数?”

“是的。”女主人无可奈何地说。

“只要你允许我在干完活后可以读书,我就不去告发你。”

女主人极不情愿地答应了。这样,高尔基因祸得福,以皮肉受苦的代价,换来了多余时间读书的权利。

【延伸阅读】

高尔基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玛克西姆·高尔基)1868年生于下诺夫哥罗德(曾名高尔基城)的一个木工家庭。

1871年,高尔基3岁时父亲去世,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

1879年,高尔基11岁走向“人间”独立谋生,曾当过学徒、搬运工、面包工人等。

19世纪80年代,高尔基在喀山参加持民粹派观点的知识分子秘密学习小组。

1883年,高尔基开始过流浪生活。

1884年流落到喀山,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次漫游俄国各地,广泛了解民情;

1889年由于参加秘密革命组织被捕,获释后行动仍受宪警监视。

写作之路

1892年,在《高加索报》上用高尔基·马克西姆(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在地方报刊当编辑、记者,从此专心从事写作。

1895年,高尔基发表了著名的浪漫主义短篇《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赞美了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与英雄业绩的坚强个性,表现了渴望战斗的激情。

1898年,高尔基的第一个作品集两卷集《随笔与短篇小说集》问世,从此蜚声俄国和欧洲文坛引起国内外广泛注意。

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玛·高尔杰耶夫》。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完成的《福玛·高尔杰耶夫》和《三人》两部中篇小说,通过较广阔的现实画面,着重揭示青年主人公人生探索的主题。

20世纪初,高尔基的创作转向戏剧方面,以最迅速、最直接、最简洁的形式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

从1900年起,高尔基参加并主持知识出版社的工作,通过出版《知识》丛刊团结了当时俄国大批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作家。

1901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高尔基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后更名《海燕》),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海燕》是“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他以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纪无产阶级的革命风暴。

1901年,高尔基还写了第一个剧本《小市民》,揭露了资产阶级保守派与自由主义者的矛盾,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革命无产者(革命工人尼尔)的形象。

1901年,高尔基因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而被捕。出狱后受革命政党的委托建立秘密印刷所,为此第二次被捕,遭流放。

1902年,写了剧本《在底层》,这是作者通过20年时间观察流浪汉生活的总结,是高尔基戏剧的代表作,深刻批判对幸福的消极等待思想,剧中的一个人物宣布:“人这个字听起来多么自豪”。

1905年,是高尔基思想和创作发展的第二个阶段(1900—1909革命前后)的开始,在革命形势激烈的岁月里,高尔基作为战士参加了革命运动,他的.住宅成为1905年莫斯科武装起义的据点之一。由于高尔基积极参加革命运动、与列宁结识和加入布尔什维克党,世界观发生了质的飞跃,在创作上也更加自觉地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力求创造新的英雄人物,写出比生活更高、更好、更美的东西来。

1905年革命爆发初期,他曾以目击者的身份写了讨伐沙皇政府枪杀请愿群众的传单,号召人民奋起斗争,同时积极参加社会民主工党的《新生活报》和《战斗报》的出版,多方努力为起义者筹划经费和武器。这期间他还发表大量政论,其中《谈谈小市民习气》一文深刻分析小市民习气的社会根源、心理特征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

1906年,高尔基创作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这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母亲》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列宁肯定了它的现实意义。称高尔基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1901~1910年,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仇敌》《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野蛮人》等许多重要的社会政治剧本,其中有的反映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贫苦人民的生活,有的揭露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市侩的精神空虚。在《小市民》一剧里作者第一次描写了先进工人尼尔的光辉形象。这些剧本的上演,受到革命人民的热烈欢迎,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不安。

投身革命

1905年,俄国革命期间,高尔基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并同列宁会晤。

1906年初,高尔基秘密离开俄罗斯到美国,在那里宣传革命,为党募集经费,写了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政论《我的访问记》、特写《在美国》、剧本《敌人》。《敌人》通过一个工厂的工人群众同工厂主面对面的激烈冲突,成功地表现了工人阶级不怕牺牲的团结战斗精神。

1906年,高尔基在美国写出了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母亲》和《仇敌》,使他的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母亲》是文学的奠基作品,主人公巴威尔和母亲尼罗芙娜的形象概括了20世纪初俄国工人阶级革命战士的优秀品质。取材于1902年索尔莫沃工人五一游行事件,突出塑造了自觉为事业而奋斗的巴维尔及其在现实的教育下由逆来顺受转变为坚定的革命战士的母亲尼洛夫娜的形象,渗透着对历史进步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在现实的革命发展中表现现实的创作原则,是公认的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列宁称赞这部小说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提出它对俄国工人“有很大的益处”。

1906年秋,高尔基从美国到意大利,定居卡普里岛。由于工作上的关系他同当时担任党中央委员的鲍格丹诺夫比较接近,参加了以后者为首的前进派活动,并受其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思想上受到党内机会主义派别“造神论”的影响,高尔基一度接受造神说,1908年发表作品中篇小说《忏悔》,受到列宁的严肃批评。当时他发表的一些论文以及专著《俄国文学史》等,也包含不同程度的“观念复合”、“经验组织”和造神论等错误观点。经列宁的批评帮助,他逐渐提高认识,脱离前进派集团。

1907年5月,高尔基和列宁一起参加了在那里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

1910年,革命后,高尔基的创作达到了成熟阶段。剧本《敌人》(1906年)第一次描写了向资产阶级正面进攻的工人阶级的战斗集体,塑造了共产党人辛佐夫的典型形象。同时期创作的长篇小说《母亲》(1906年)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两部作品同为俄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作。

革命失败后,高尔基赴美国及意大利写了一系列政论文章,抨击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充斥于思想、文学界的形形色色反动思潮。1908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忏悔》流露出唯心主义的造神论思想,受到列宁的严肃批评。尽管如此,高尔基的主导倾向仍然是积极的,富于革命的战斗精神。对新的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方法的特征从理论上进行了许多探索,提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观点。他在两次革命之间的创作成果颇丰,如《奥古洛夫镇》(1909)、《夏天》(1909)、《马特维·柯热米亚金的一生》(1910~1911)、《意大利童话》(1911~1913)、《俄罗斯童话》(1912~1917),以及稍后完成的《童年》和《在人间》(1913~1916)。

养病创作

1921年夏天,高尔基因病复发出国就医,直到1928年基本上住在意大利索伦托。他一边治病休养,一边通过书信和会见来访者尽力抵制拉普等一些团体的极“左”和宗派主义错误,为培养青年作者及团结不同风格的作家做了大量工作。他还努力创作,发表回忆录《列夫·托尔斯泰》和特写《列宁》,完成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描写了作家从生活底层走向革命道路,劳动者寻找真理、追求光明的历程。

1925年,高尔基在病中完成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

1924-192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在从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改革到十月革命的广阔历史背景上描写一个家庭三代人的变迁,从心理和道德角度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必然衰落。

1928年,高尔基回国后,两次到全国各地旅行参观,目睹祖国建设蓬勃景象,热情高涨,写了长篇报告文学《苏联游记》。

晚年生活

1931年,高尔基定居莫斯科。晚年的创作中,剧本《耶戈尔·布雷乔夫等人》和《陀斯契加耶夫等人》表现了资本主义的没落和的胜利;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写了十月革命前俄国社会40年的历史变迁,以一个个人主义知识分子为中心人物反映出革命力量的壮大;《论现实主义》等一系列论文,倡导现实主义。

1925-1936年,高尔基创作了许多热情洋溢的特写、政论、评论文章,还著有史诗型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1934年,高尔基主持召开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当选苏联作家协会第一任主席。1936年6月18日2点30分,高尔基离开人世,享年68岁。

这位无产阶级“文学之父”之死,官方的解释是一桩罪恶的谋杀,是托洛茨基右派集团庞大阴谋的一部分,由布哈林、里科夫、雅果达以及托洛茨基等人直接操纵,阴谋在于推翻斯大林政权。连他的死也被斯大林用来大做文章。

高尔基的励志小故事

刻苦读书

1880年秋天,高尔基回到他第二次当学徒的绘图师谢尔盖耶夫家,这时他对读书已产生了强烈兴趣,他到各处去找书,凡是到手的书他都读。主人不让他看书,他就在夜里等人们睡着以后起来,借神龛的长明灯读书,有时还点上一根蜡烛。绘图师的母亲非常吝啬,她的蜡烛都有数,甚至长短她都做记号。实在没办法,高尔基就借着铜锅映出的月光看书。有一次因为读书入迷竟把茶具烧坏了。狠毒的老太婆用木柴打他,竟把木柴上的刺打进他的肉里,后来不得不到医生那去治。医生从他身上拔出42根木刺,有的地方已经红肿发炎。医生气愤地说:“你应当到法院去告她……”高尔基没这样做,只要求工作完了准许他看书。

教育儿子

高尔基有个聪明伶俐的儿子,叫马克西姆。他很小就跟着妈妈侨居在法国巴黎。

马克西姆8岁那年,开始在妈妈的帮助下动手给爸爸写信。他写了又改,改了又写,最后终于把信寄走了。高尔基收到儿子寄的信,心里十分高兴。他赶忙拆开信,一边读,一边笑,情不自禁地夸奖他的儿子是个“好汉”,将来说不定能当作家,诗人。

接着,他给儿子回了一封信。他以诙谐而又严肃的口吻说:“这封信不会是你自己写的吧,宝贝儿,你要自己试着给我写信,并亲自把它寄给我,我会非常高兴的。所有的事情都应自己动手来做,不要强迫别人为你着想……”

马克西姆读着爸爸的回信,暗下决心:今后不再要妈妈帮忙,一定要学会自己动手写信。(阅读)

几年后,马克西姆11岁了。他用心回忆自己幼年跟爸爸妈妈去找戈巴托甫卡避暑的情景,并以此为题写了一篇作文寄给了高尔基。高尔基接到信后,马上又给儿子回信:“你不妨在课外为自己,而不是为了应付老师去练习写作,给自己讲各种故事。这是很有趣的。我在你这样的年龄,就这样练习写作、记日记了,可能正因为如此,我才成了作家。”

;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论历史人物宫本武藏实力到底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不算多强吧只是战国后期和江户早期的剑豪而已与佐佐木小次郎对决主要是心理战战胜小次郎才赢的而且有说法小次郎当时很老了武藏主要的出色事迹是写了五轮书有!!!要不五轮书是谁写的呀...一个日本武者,在日相当于中国的关羽应该是佐佐木小次郎吧是一个日本战国末期武藏国的剑客,因为与剑豪佐佐木小次郎比武而著名,自

  • 编一个童话故事三个动物100字小狗小鸭子小兔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从前,森林王国里有一只可爱的小兔,叫贝贝。她原来是一只讲卫生的小兔子,但是她现在好像变了,兔妈妈好几次提醒贝贝,她都说:“我知道了,别烦我!”兔妈妈只好生气地走了。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了,小兔贝贝也渐渐地长大了,可是她的坏毛病并没改掉。兔妈妈老了,生病了,再也没法提醒她的女儿。贝贝不喜欢走路,所以她就

  • 昔日的15岁“救火英雄”赖宁,如今被专家移出教科书,这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引言英雄,之所以被人们称之为英雄,正是因为在这些英雄的身上我们能看见英勇、大无畏的精神,还有英雄们那坚如磐石的理想和信念,这些精神光焰能够震撼许许多多的人,并且影响深远。以前扛过武器、实剑上过战场的先烈们便是真正的英雄:他们以保家卫国为己任,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或许当时的他们渺小

  • 六人走遍天下万事如意故事原文?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从前有一个人,在战争中出生入死,非常勇敢。战争一结束,他被遣散了,只发了三分钱作为路上的伙食费。他非常生气,暗暗说道:“等着瞧吧,如果我找到适当的帮手,要叫国王把宝物都给我拿出来!”他走到森林里,看见一个人在拔大树。一连拔出四棵,就像拔麦草一样容易。他来到跟前,向那人说:“你愿意做我的伙伴跟我一起走

  • 有关海底世界的科学童话的作文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海底世界海底世界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许多好玩、有趣又漂亮的生物,比如说贝壳、珊瑚、水草……有一天飞鱼妈妈生了一只小飞鱼。那只小飞鱼长着一双明亮的小眼睛,小小的嘴巴,全身通红通红的,而且它的身上还长了一对翅膀,真是太可爱了。有一次,小飞鱼在海底寻找好朋友,它飞来飞去,突然碰到了一条鱼,于是小飞

  • 一年级英语小短文大全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英语阅读是中学生英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基本内容,也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手段。我整理了一年级英语小短文,欢迎阅读!一年级英语小短文篇一AclevermonkeyAlittlemonkeypicksupapumpkinandwantstotakeithome.Butthepumpkinistoobig.T

  • 鸡鸣狗盗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孟尝君受秦王之邀,带领一大批门客来到秦国,秦王认为孟尝君非常有才干,便打算拜孟尝君为相国,却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大臣们因为孟尝君是齐国的宰相,便觉得他不可能尽心尽力地为秦国办事,而只会把齐国的利益放在首位。于是秦王便取消了原来的打算,并将孟尝君软禁起来,甚至准备杀掉他,以绝后患。孟尝君意识到随时都有

  • 求“中韩酒文化比较”论文 韩文版最好~~~重谢 请发送至317978141@qq.com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撇开中国韩国的酒的品牌和味道的优劣之分,喝酒理解方面,中韩差距是巨大的。韩国是一个非常注重传统礼节的国家,素以“礼仪之邦”著称,单从我们看的韩剧里就能觉察出来。韩国人在交往中十分重视自己应具备的礼仪修养,就是在餐桌上都有一套严格的“规矩”,这次去就地地道道感受了这种“规矩”。比如和长辈吃饭和长辈一起

  • 名人童年故事100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1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

  • 古代人物传记是什么文?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传记,单称传,属广义散文里的一种文体,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传记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记述历史事迹为主,有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等;另一类属于文学范围,多用形象化方法,描写各种著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及其历史背景禹:建立了中国奴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朝,先后定都于河南登封、禹州和偃师,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