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鹿和狼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鹿和狼的故事》这篇文章讲述了20世纪初,美国总统罗斯福因为发布了一项错误的命令,导致凯巴伯森林生物链不平衡而引起的巨大后果。
然后罗斯福提出了人只根据片面的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的道理。教育我们要保护生态平衡,遵循自然规律。
希望能帮助到你
3337
二、《鹿和狼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要客观的认识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不能根据人类自身片面去判断动物的善恶益害,否则会产生南辕北辙的效果。
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说明,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仅仅根据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
这篇课文以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了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这一客观规律。
扩展资料:
《鹿和狼的故事》讲述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想让凯巴伯森林里的鹿多一些,便作出了以下两条决定:1、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2、决定由政府亲自雇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但结果并不是他想象中的情景。
而是经过25年的猎捕,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而且鹿的只数也由四千只左右迅增到十万只。但这十万只鹿也遭到了厄运,先是饥饿,然后是流行疾病,两年之后,鹿群只数又由十万只锐减到四万只。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里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森林也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同时,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生物链,其实在实际生活中,还存在许多条这样的例子。比如:人们把废物随手扔进小河,河水就会被污染,然后农民伯伯再用河水浇灌庄稼,这样庄稼也被污染,最后,人们再吃到的粮食也被污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鹿和狼的故事
三、鹿和狼的故事是小学语文哪个年级哪一册的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鹿和狼的故事》
四、鹿与狼的故事
体会到我们应该懂得地球上不同生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我们必须要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联系,只根据人类自身片面的认识就判定动物的好与坏、善与恶是不行的,就像对鹿和狼一样片面的认识与判定就犯了严重的错误
五、狼与鹿的故事
在20世纪,在美国西部落基山脉的凯巴伯森林中约有4000头野鹿,而与之相伴的却是一群群凶残的狼,威胁着鹿的生存。为了这些鹿的安宁,1906年,美国总统决定开展一场除狼行动,到1930年累计枪杀了6000多只恶狼。狼在凯巴伯林区不见踪影了。于是鹿在那里开始无忧无患“无计划”地生育了,不久鹿增长到10万余头。兴旺的鹿群啃食一切可食的植物,吃光野草,毁坏林木,并使以植物为食的其他动物锐减,为此也使鹿群陷于饥饿和疾病的困境。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中鹿下降到8000头,且病弱者居多,兴旺一时的鹿家族急剧走向衰败。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局面,其因是狼被人消灭了。狼一方面捕食掉一些鹿,使鹿总数得到控制,不致于繁殖到使植被退化的程度;另方面,狼捕食的鹿多为老弱病残者,有助于鹿种优胜劣汰,利于鹿群传宗接代;再方面,鹿在狼的追逐下,经常处于逃跑的运动状态,促进了鹿的健壮发育。由于狼消失了,鹿没有天敌,“懒汉”体弱,鹿群退化。美国政府为挽救灭狼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计划。而这项计划却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未及时实施。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引狼入室”计划终于在1995年得以实施。时年从加拿大运来首批野狼放生到落基山中,森林中又焕发勃勃生机./|@^_^@|\(高兴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