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皇帝上一任皇帝是明光宗朱常洛
天启(1621年-1627年)为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时的年号,明朝使用该年号7年。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为明光宗朱常洛长子,朱常洛在位仅29天就因“红丸案”而暴毙,朱由校经过“移宫案”风波,为群臣拥立即位。朱由校因其父不受祖父万历帝的宠爱,所以自幼也备受冷落,少文化、好木技,被称之为木匠皇帝。明神宗临死前才留下遗嘱,册立其为皇太孙。朱由校16岁即皇帝位,登基后后金威胁日益严重,内部宦官干政愈演愈烈,明朝已是民生凋敝、日薄西山。天启七年(1627年)朱由校因意外落水成病,又因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死后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皇帝,庙号熹宗,葬明十三陵之明德陵。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为帝,即后来的崇祯皇帝。
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为什么只当了十年的皇帝?
因为朱瞻基在短期患病后于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1435年1月31日)意外地死去,英年早逝。
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即明宣宗(1425年-1435年),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
朱瞻基在性格上,他与其父朱高炽相似,也具有他父亲那种对皇帝作用的理想主义的、然而是保守的想法。朱瞻基是文人和艺术的庇护人,他的统治的特点是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在位期间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一时人才济济,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朱瞻基与其父亲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
宣德十年(1435年)驾崩,终年38岁,葬景陵。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