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非遗申请项目名称?

非遗申请项目名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163 更新时间:2024/2/15 10:24:24

一、非遗申请项目名称?

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本级非物质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将本行政区域内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名录予以保护。

2、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将其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向所在地文化主管部门提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申请。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向文化主管部门提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建议。

3、向文化主管部门申请或者推荐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项目介绍,包括项目的名称、历史、现状、价值和传播范围;

(二)传承情况介绍,包括传承谱系、传承方式、传承人的知识或者技艺水平、传承活动的社会影响等;

(三)保护计划,包括应当达到的目标和应当采取的措施、步骤等;

(四)有助于说明项目的视听资料等材料。

4、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五名以上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小组,对申请或者建议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进行初评,初评意见应当经专家评审小组成员过半数通过。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五名以上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初评意见进行审议,提出审议意见。

5、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将拟列入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予以公示,征求公众意见。公示时间不得少于二十日。公示期间,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异议的,应当书面提出。文化主管部门经过调查,认为异议不成立的,应当在收到异议之日起三十日内书面告知异议人并说明理由;认为异议成立的,应当重新组织专家按照本条例规定的程序进行评审。

6、文化主管部门根据专家评审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和公示结果,拟订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设区的市、县(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应当报上一级文化主管部门备案。

二、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有哪些?

1、熬年守岁。

守岁是中国民间在除夕的习俗,又称照虚耗、熬年。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守岁最早在西晋就有记载,百姓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在日本、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受中国的影响,均有除夕守岁之说。

2、清明扫墓。

清明节祭祀扫墓的习俗和丧葬礼俗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关系。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即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也就没有办法进行扫墓祭祀,也就没有相关的记载。

后来“墓而且坟”,即埋葬之后在筑起坟丘,使祭祖扫墓的习俗有了依托。到了秦汉时代,扫墓祭祖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3、端午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4、重阳登高,佩茱萸。

据南朝文学家吴均在《续齐谐记》里记载,重阳节登高、佩茱萸的习俗源于汉代“桓景避难”的传说。

传说东汉时汝南人桓景拜仙人费长房为师。有一次费长房对桓景说,某年九月初九有大灾,要他速速回家,告诉家人缝一些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系在臂上,然后登山饮菊花酒,这样才能躲过大祸。

到了九月初九这一天,桓景按照师父的话做了,带着全家人登山,果然平安无事。晚上回到家中,发现鸡犬牛羊全都死了。此后人们每到九月初九就登高、野宴、佩戴茱萸、饮菊花酒,以求免祸。

5、腊八节喝腊八粥。

腊八粥的起源,始之于我国古代天子国君,年终时的祭祀农神,叫做“天子大蜡八”,而“天子大蜡八”则是起源于我国古代,炎帝神农氏的“始作蜡祭,以告上苍”。

旧时,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算是大家万户的习俗,甚至主人会为家里的鸡狗喂上几勺,花卉果树枝干上涂上几口,认为这样必能六畜兴旺、果实丰收,如童谣里说道:“腊八粥,腊八饭,小鸡吃了就下蛋”。

皇宫的腊八粥用上等奶油、羊肉丁、五谷杂粮,干果红枣、桂圆、栗子、花生、菱角、核桃仁、葡萄干、瓜子仁、金糕、青红丝等材料熬制;而民间用杂米、豆、核桃、榛子、松子、枣、栗之类,盛起后,碗中上铺干果色糖制作。

三、校园文化建设怎么策划?

东南教科所认为,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一、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理念

二、校园特色文化定位背景

三、校园文化实践的基础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抓好制度文化。

2、抓好环境美化。

3、首先要抓好办公室的文化建设,为在文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为班级文化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其次要抓好班级的文化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主要是由班级文化体现出来的。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中的最重要基本单位之一。班级教室的布置要体现出班级特色的核心文化并具有一定的美感。在实践中证明,班级文化的建设并不是一定要花很多钱才能做的事,主要是用心去做。第三是做好家庭文化建设。主要是教职工要给学生起到表率的作用,不仅在校园里要为人师师表;在校外,也要率先垂范;不仅与学生要相互尊重,与家人要和睦相处,与邻里要危困助帮。

4、开展学生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宁德市乡土文化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霍童线狮,绝对经典!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风景优美,十分迷人。特别是家乡的果园和大海更让人难忘。到了秋天,黄澄澄的橘子、红通通的苹果、弯弯的香蕉挂满枝头,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除了累累果实外,我的家乡还有青的草、绿的叶,蓝蓝的天空、朗朗明月,更让人向往的是大海。一大早就有很多小孩来到海边捡贝壳,到了下午

  • 谁有关于打屁股的故事(被爸爸脱了裤子打的)快?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1、我的成绩还算不错,就是英语差了点,在上单元英语考试我没及格,我没敢拿给爸爸看,因为我没做好时爸爸的眼神和语气都会显得更加严肃。我自己签名了。签后没怎样,似乎老师也没发现。但这单元我又考了不及格,我前天晚上自己签了名,第二天早上拿去交了。下午放学后发现爸爸坐在门口的椅子上。目光很严肃。关上门后,他

  • 《小兵张嘎》的故事梗概?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小兵张嘎》的故事梗概如下: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

  • 什麽是史文化散文?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反映历史事件,人物,战争,地理,历史文化城市的并具备散文一些基本要素的文章可以称为历史文化散文!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名称年代地点类别公布时间隶属关系占地面积(平方米)断山墩遗址西周春秋镇江新区丁岗镇平昌村古遗址1982.3.25镇江新区社发局24700山炮台遗址清道光二十年(1840)镇江大港镇五峰山

  • 感恩的事(小学生感恩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一、孝敬父母的故事事例一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

  • 文化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文化是一个很难描述的概念,就像你在一座山里,一会看到悬崖,一会看到瀑布,然后看到森林又看到野兽,可是你却不能说:这座山=悬崖+瀑布+森林+野兽。但是曾经有一天听到这样一个说法的时候:自由并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虽然我对这句话并不是很赞同,但是这的确给了一个启发,那就是当你无

  • 文化苦旅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文化苦旅》评价《文化苦旅》是当代学者作家余秋雨的一部散文集。全书凭借山水风物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充满了文化的韵味,文字干净简洁,流畅漂亮,同时又体现了对中华文化情感的爱和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文化韵味,十分感人。

  • 台湾铜雕的宝岛奇葩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台湾铜雕艺术铜雕虽然在古代商朝早就有之,由于历史原因两岸发展不同步,水平不一。大陆铜雕多以人头、动物为主,台湾铜铸作品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流行采用青铜铸做动物形象之类的题材,到90年代后创新制作玩偶、童趣等,他们的作品形象逼真,造型美观、工艺精细。到了2000年后,台湾工艺师开始思考如何制作出一些

  • 身残志坚名人的作文400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身残志坚的代言人她,美丽、自信而又淳朴的脸上,绽放着宛如三月般清风的笑颜,温和中透出一点淡淡的幸福,她那因笑而弯得像月牙似的大眼睛,放佛一滩饱和的清水,晶莹、透亮,眼神中透出一股坚定。她就是“身残志坚”的代言人之一——方丹。方丹是上世纪70世年代的人,她是位残疾人。一天,方丹跟着父母下乡,来到了一个

  • 如何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人重视团体,西方人重视个人在中国,大部分人的一言一行都是以“家”作为中心,为了家庭甚至可以牺牲个人的时间、追求等。而西方人从小要求独立,重视个人的精神追求,对自由、民主尤为看重。他们追求的是以家庭为依靠,去实现每个家庭成员的个人价值。这也造就了中西方在处事方式、遇事反应方面产生不一样的情感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