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印度的传统习俗.

印度的传统习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102 更新时间:2023/12/27 2:25:40

服饰:印度男子的传统服装,下身是托蒂,实际上是以块缠在腰上的宽幅的白棉布,也有麻制或丝制的,长度一般为3.6至4.5米,缠在腰间,垂至膝盖或垂至脚面,有的还带滚边。上身穿较肥大、长至膝盖的“古尔达”上衣。头巾的色泽各异,缠法也不同。拉贾斯坦人的头巾和锡克人的头巾很有名,有时人们还在头巾上插上羽

在印度农村,男子一般不穿上衣,只在肩上搭一条汗巾,或用一块布为主上身,一端搭在肩上,人们叫它“恰达”。

印度妇女的民族服装是“纱丽”。纱丽通用一块长6米左右、宽1.1至1.3米的布料做成。纱丽的穿法是从腰部缠起,最后披盖在肩上或蒙在头上。纱丽一般分棉布、丝绸、纱和尼龙几种。印度的服装与当地气候有关,夏天气温可以高过40°C,冬天也在20°C以上,因此服装要求透气、清爽。现在,城市中的居民,服装一大部分西化,男的也穿衬衣、裤子,平常也多西装革履。女的仍以穿纱丽的为多,也有不少改穿牛仔裤的。然而,各地区的民族还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许多穆斯林男人喜欢戴一顶波斯羔羊皮的土耳其帽。锡克族的妇女通常穿着遮到膝盖的长衫和一种叫做沙尔沃一麦卡兹的宽大的裙子。印度人喜欢佩戴各种各样的首饰,名目繁多,如发饰、耳饰、额饰、鼻饰、项链、脑饰、腕镯、上腕饰、指环等,大多为金、银或宝石制品。有些地方的人甚至把首饰看得懂于衣装。根据传统的风俗,印度男子把首饰赠与女子被视为应尽的义务,女子把戴首饰视为生活的重要内容,但寡妇不能带任首饰。头饰是一种用小链子和小钩子固定于头顶与额部的制品。鼻饰多为金银制品,它是已婚女子的装饰标志。颈饰中的项链被当作避邪之物而在婚礼中有新郎给新娘带上,只要不离婚,妻子要将这根链子戴一辈子,印度农村至今仍有此俗。饮食:印度人的饮食由于民族和历史化的影响,南北差异很大。北方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烹饪通常是莫卧儿式的,特点是由许多肉、谷物和面包。南方多素食,特点是米饭和辛辣咖喱。所有印度菜肴中,唯一共同点是喜欢辣味。印度人的正餐常以汤菜开始,通常是稀薄咖喱,其菜肴一般全部同事送来,不是分几道上菜。正餐之外都由辅佐食物,最普通的事凝奶或酸奶、咖喱拌青菜、凝奶拌蔬菜、蔬菜泥和酸辣酱。餐后食品通常有果仁冰淇淋、用米做得布丁、用玫瑰水提味的奶油奶酩球、加糖水的煎饼、用奶酩和牛奶做成的唐和鲜水果等。饭后印度人常招待客人一种用槟榔子、熟石灰和香料做成的包在槟榔叶中的雕制品,以帮助消化。“敦都里鸡”和“奶油羊肉”是印度的名菜。“奶油羊肉”的做法是在羊肉中加进几乎等量的酸奶。过去这道菜只有皇室才能亨用,现在则较普遍。“敦都里鸡”是在拨了毛的鸡上涂上香料,然后置于黄泥炉子上边,用文火慢烤。出炉子香味四溢,令人垂涎欲滴。吃甜食是印度人的一种嗜好。印度的甜食多达几十种,一种甜食,不同的地区做法也不相同。用酸牛奶制作的“拉耶达”和“谢利更德”深受人们的欢迎。甜食一般是用面粉、牛奶、乳酪、巴旦杏、核桃、小豆蔻和番红花等制成。印度教徒最忌在同一食盘用菜,素食者多。一般来说,等级越高,荤食者越少;等级较低者,才吃荤(羊肉)。

印度是文明古国,待人接物的讲究相当多。“那摩斯戴”是印度人最常用的问候语,在见面和告别时,印度人总免不了说一句“那摩斯戴”,这是印地语,意即“您好”。

双手合十:是伴随“那摩斯戴”的身体语言。一般是双手合十于胸前,或举手示意。两手空着时,则合十问候;若一手持物,则举右手施礼,切不可举左手。合十的高低也有讲究。对长者宜高,两手至少与前额相平;对晚辈宜低,可齐于胸口;对平辈宜平,双手位于胸口和下颔之间。

拥抱:也是常见之礼。若久别重逢,或将远行,或有大事发生等,则要拥抱。拥抱时,彼此将双手搭在肩上,先是把头偏左边,胸膛紧贴一下,然后把头偏向右边,再把胸紧贴一下,有时,彼此用手抚背并紧抱,以示特别亲热。

摸足:是行大礼。在很重要的场合,对于特别尊敬的长者用额头触其脚,吻其足,或摸其足。现在多用的是摸足礼,即先屈身下蹲,伸手摸一下长者的脚,然后再用手摸一下自己的额头,以示头脚已碰。

献花环:在印度是欢迎客人常见的礼节,主人要献上一个花环,戴到客人的脖子上。客人越高贵,所串的花环也越粗。点吉祥痣也是印度人欢迎宾客的礼数。每逢喜庆节日,印度人爱用朱砂在前额两眉中间涂上一个圆点。他们认为,吉祥痣可以驱邪避灾。有时,印度人为了表示隆重欢迎,不仅向宾客献上花环,而且还给客人点上“吉祥痣”。在姑娘出嫁之前,父母要选吉日,请僧侣专门给姑娘点吉祥痣,祝愿她终身幸福。现在,吉祥痣实际上也成为印度妇女日常打扮和美容的一个组成部分。

盘腿而坐:是印度人常见的坐姿,这种习惯在城乡都很普遍。农民在田间休息或在家吃饭爱盘腿席地而坐。在老式的铺子里,工匠干活,伙计售货,都是盘腿而坐。民间的说唱艺人和琴鼓乐手演出时也是盘腿而坐。

送礼:一份糖果或是一束鲜花是印度人访朋问友经常送的礼物。一般来说礼物有糖果、鲜花以及主人可能会喜欢的东西。因为印度人爱吃甜食,所以送糖果的居多。糖果有的是从商店中购买的,有的是自家做的。印度人自家做的糖果又甜又腻,如果不习惯,很难受用。

印度人有4大传统仪式,分别是出生、葬礼、婚姻和普迦仪式。出生

在印度的传统上十分重男轻女,因为女儿结婚时,父母必须准备一笔丰富的嫁妆,如果没有嫁妆,女儿是嫁不出印度教徒在恒河“圣水”中沐浴去的。而这对于贫穷人家而言,确实是一项庞大的负担。

印度人如果生下的是女儿时,会用拍手示意,代表两手空空来也。但如果生的是儿子时,那就大大不同了,家人会立刻敲锣庆祝,表示儿子将来娶老婆时,可以带来响当当的嫁妆。

印度人庆祝小孩出生与平安成长的方式,就是到寺庙进行“普迦仪式”、唱颂祈祷文,然后和亲朋好友举行餐宴。

印度小孩出生后,父母都会找人为他们占卜,小孩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o。小孩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视,因为这可以决定小孩未来的婚姻对象。

葬礼

印度教徒死亡时,都会在河坛举行火葬仪式。印度教徒去世后,家人会以黄色或白色绢布包裹尸体,然后放在两根竹制担架上,以游行方式抬到河坛火葬地点。

传统上,将死者抬送到火葬场的任务,应该由家属担任,但是现在大部份的人都交给专人处理。在印度,专门处理丧葬事宜的人,都是被视为种姓地位最低的贱民。

一般送葬的仪式都非常简单,但是比较富有的人家,可能会请乐师在前面演奏,浩浩荡荡地游行。火葬前,死者的长子必须手持油灯绕行遗体3次,当火葬柴堆被点燃时,死者长子必须将头发剃光,只在后脑勺留一小撮,然后到河里沐浴净身。火葬结束后,死者骨灰会被扫到河里,代表灵魂已经脱离躯壳、得到解脱。

婚礼

身穿传统服饰的印度妇女印度人的婚礼是社会地位的代表,也是一生中最重大的仪式。印度青年到了适婚年龄,都会由父母代为寻找社会阶级、语言、区域、背景相同,以及星相可以配合的对象。

印度婚礼仪式相当繁琐,结婚之前,双方家长会透过充当媒人的祭司讨论嫁妆事宜,女方必须答应男女提出的嫁妆数量后,双方才选定黄道吉日、开始筹备婚礼。婚礼前一天,新娘必须根据传统化妆方式,开始抹油、沐浴、更衣、梳头、画眼线、抹唇砂、并且在脚上涂以红色、在额头点红色蒂卡、在下巴点黑痣,接着还要用植物染料在手脚上绘饰汉那图案,然后洒香水、配戴首饰和发饰,最后是把牙齿染黑、嚼槟榔、擦口红,才算大功告成。

婚礼当天,新郎官骑着一匹白马浩浩荡荡地来到新娘家。这时女方家里已经架起火坛,双方亲友在祭司念诵的吉祥真言中,绕行火坛祝祷。之后、新娘在女伴的簇拥下走到火坛前面,由祭司将新娘的纱丽和新郎的围巾系在一起,代表婚姻长长久久。

印度婚礼的晚宴是在新娘家里进行,一对新人坐在婚宴中接受亲友的祝福。婚礼当天晚上新郎是在新娘家过夜,翌日才将新娘迎娶回家。

普迦仪式(Puja)

普迦是印度教中向神o膜拜的仪式,普迦仪式必须由祭司担任。仪式中信徒会将神像装饰后抬出寺庙游行庆祝,并且奉献鲜花、椰子、蒂卡粉……等供品。最后再由祭司手持油灯,在神像前面进行“阿拉提(arati)”。

“阿拉提”的过程中,信徒用手轻轻覆盖祭司手中的灯火,然后在自己的眼睛上碰触一下,代表接受神o赐予的力量。

通常在普迦仪式结束后,信徒可以分到一些祭祀过的鲜花、蒂卡粉或水,称为“波拉沙达(Prasada)”。所以在印度,只要看到印度人从寺庙膜拜出来,额头上几乎都涂有红色或白色的粉末。

传统服饰

在印度,可以由不同的服饰和装扮,看出当地人的宗教信仰、种族、阶级、区域等。

男性包头巾:

印度男性多半包有头巾,这种头巾称为Turban。头巾有各式各样的包裹方法,其中锡克教男性头巾,具有特定样式。

根据传统,锡克人从小到大都必须蓄头发、留胡须,并且包着头巾。小孩头巾样式比较简单,只用黑布绑成发髻形状。成年人的头巾样式比较复杂,首先必须用黑色松紧带将长发束成发髻,然后再以一条长约3公尺的布,裹成头巾,样式为两边对衬成规则状。锡克人头巾色彩繁多,有的人甚至搭配衣服颜色。

印度男性多半穿著一袭宽松的立领长衫(Tunic),搭配窄脚的长裤(Dhoti),拉贾斯坦地区男性,裤子是以一条白色布块裹成的,头上的布巾,花样变化极多,色泽鲜明。

女性穿纱丽:

印度妇女传统服饰是纱丽(Sari),纱丽是指一块长达15码以上的布料,穿著时以披裹的方式缠绕在身上。印度妇女擅长利用扎、围、绑、裹、缠、披……等技巧,使得纱丽在身上产生不同的变化。

拉贾斯坦妇女的纱丽较短,只有披覆在头上,但是彩色缤纷、镶有金银绣边。拉贾斯坦妇女的上衣,有点像似没有领子的中国凤仙装,下身是一条滚边的及地长裙。

纱丽穿著方式:

印度妇女传统服饰,是用一块长达3公尺的布包裹出来的,这块布称为纱丽(Sari)。印度纱丽的穿著方式变化繁多,不同的种族、区域、信仰,会有许多不同的色彩、质感和穿裹方式。印度妇女穿著纱丽时,上衣是一件短袖、露出肚脐的紧身衣(Choli),下身是一条及地的直筒衬裙(Ghagra)。

纱丽最基本的穿著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首先拉住纱丽布左边一端,塞进右侧的衬裙裙头。

2.将纱丽布由右至左环绕下围,约三、四圈。

3.接着用纱丽布在右前方折成四折,并且塞入裙头。

4.然后将剩余布块,由左后方绕过右边腋下,披向左边肩膀上。

5.最后直接将纱丽布披在肩上、或披覆在头上。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介绍历史名人怎么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 作文我与汉语拼音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我抄过了阿,你看着改改。哈哈……)今天是汉语拼音方案公布50周年纪念日。可能是对拉丁字母天然过敏的缘故,小学一学汉语拼音我就学得稀里糊涂。第一次考大学,戴的“东风”牌手表表盘上“东风”两个字的汉语拼音帮助我至少得了1分,但两次考大学,拼音这块都没得上满分。参加工作以后,自学的是汉语言文学课程,

  • 佛教对中国历史文化有哪些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佛教自东汉后期传入中国后,经过一千多年的传播和融合,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佛教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它又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互相影响,改变着中华文化的内涵,对中国传统哲学、文学、语言、艺术与民俗有着深刻的影响。1、佛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佛教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文

  • 四年级作文童话故事250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打篮球的故事世界上有许多快乐的事,虽然很多事都忘了,但那件事在我心中的烙印还没有消失。一次,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和爸爸去打篮球,到了我们开始投球,我和爸爸说:“爸爸我们来打一场球赛吧。”爸爸说:“好哇。”虽然我表面上那么说,但心里却想着我一定会超越爸爸的。就这样,激烈的战争开始了,首先有我发球,但是我

  • 关于传统文化的舞蹈幼儿的教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可以选择一些古典舞蹈,穿汉服,比如采薇。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园大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对顺数、倒数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兴趣,理解顺、倒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从10以内任意一个数

  • 历史上姓杨的名人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杨业(?~986年),原名重贵,被北汉世祖刘崇赐姓刘,名继业,戏剧中常称杨继业,麟州新秦(今陕西省神木县)人(一说并州太原人,一说保德火山人)。北宋名将,后汉麟州刺史杨弘信之子。倜傥任侠,善于骑射,喜好打猎。忠烈武勇,甚有智谋。北汉建立后,追随北汉世祖刘崇,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名远近。屡立战功,迁

  • 什么是文化特色小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文化特色小区是社区文化建设活动内容之一,指在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各社区根据自己的传统和现状,开展符合本社区特色的文化活动,如戏曲特色、收藏特色、绘画、书法特色、摄影特色、集邮特色等。通过文化特色小区的创建,能充分调动社区成员在文化艺术方面的特长,提高社区成员的文化艺术修养,增进社区成员之间的了解,

  • 人和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500字作文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最后一头战象西双版纳的召片领曾经拥有一队威风凛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军队。象兵比起骑兵来,不仅同样可以起到机动快速的作用,战象还可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直接参与战斗;一大群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战尘滚滚,吼声震天,势不可挡。1943年,日寇侵占缅甸,铁蹄跨进了和缅甸一江之隔的西

  • 经典短篇雷锋事迹故事【5篇】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故事,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故事你看过多少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经典的雷锋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经典短篇雷锋事迹故事1雷锋出差去安东,去参加沈阳部队工程兵军事体育训练队。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从抚顺一上火车,他看到列车员很忙,就动手干了起来。擦地板

  • 关于安全隐患的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成长故事】交通安全【正文】1、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1)注意力不集中。这是最主要的形式,表现为行人在走路时边走路边看书边听音乐,或者左顾右盼、心不在焉。(2)在路上进行球类活动。小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即使在路上行走也是蹦蹦跳跳、嬉戏打闹,甚至有时还在路上进行球类活动,更是增加了发生事故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