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2年,石敬瑭去世。在丧礼上,刚登基的石重贵直勾勾地盯着婶婶冯氏。晚上,石重贵闯入冯氏房中,喘着粗气说道:“我的婶婶,侄儿来问安了。”
丈夫去世,侄子继位后竟然就要纳婶母为皇后,这是怎么样一出闹剧?
后晋有位皇帝叫石敬瑭,他有一个弟弟叫石重胤,是不是亲弟弟不知道,只知道石敬瑭十分喜爱他,还将他认作养子。
没有看错,石敬瑭喜爱石重胤,就将他认作养子,让他和自己儿子那一辈一样,名字中带有“重”字,难道是想以后继位给弟弟?这点就无从得知了。
至于他疼这个弟弟到什么地步呢?弟弟的婚姻大事都是他一手操办的,当时他有个好友叫冯濛。
冯濛有个女儿就称作马氏吧,长得美艳动人,一双美目扣人心弦,他看弟弟还没个家室,就撮合弟弟和冯氏成婚。
可结婚没多久,这弟弟就不幸因病去世了,石敬瑭伤心了,更难受的是冯氏,刚结婚还没来得及享福,又成了寡妇了,这以后可如何是好?
俩人都不知道,背地里已经有一双眼睛盯上了他们。
942年,石敬瑭病重,只有一个幼子石重睿,临死前托孤给冯家,让他们护着自己的儿子上位,随后就撒手人寰。
可看着还懵懂无知的石重睿,冯家并没有遵照石敬瑭的遗旨,而是转头将石敬瑭的另一个养子石重贵扶持上位。
石重贵等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他其实对于皇位早就胸有成竹,石重睿刚刚四岁,即使石敬瑭想要让他当皇帝,大臣们也不会同意的,而他作为养子。
早年在府尹的位置上锻炼了几年,还在战场上立下了不少战功,不论是从年龄还是能力上,都更适合当皇帝。
比皇位更令他兴奋的,是终于有机会接近自己的婶母冯氏了。
他见到冯氏的第一眼就爱上了她,实在是冯氏太漂亮了,可他心中惧怕石敬瑭,知道即使冯氏成了寡妇。
石敬瑭也不会允许自己再娶冯氏,于是他一直等待石敬瑭驾崩,到时候当了皇帝的他,就没有人能够阻止。
现在他一刻都等不了了,在石敬瑭出殡的当天,冯氏也一身丧服的站在人群中,他痴痴的看着冯氏,冯氏也注意到了这个火热的目光。
令石重贵没想到的是,自己这个婶母竟然没有错开视线,而是盯着自己看了好一会,石重贵觉得自己即将抱得美人归。
当天刚给石敬瑭下葬,石重贵就迫不及待让人在行宫里,收拾出一间干净房间,之后传信给冯氏让她入住其中。
等到深夜,他悄悄溜进房门,看着没熄灭的蜡烛,心中明白冯氏就是在等着他:“我的婶婶,侄儿来问安了。”
俩人视线刚一对上,就开始眉来眼去的,石重贵更兴奋了,之后不顾在丧期期间就和自己的婶婶在行宫里寻欢作乐,暴露出了本性。
他对这个冯氏确实是很喜爱,不仅不顾世人的眼光,和冯氏在行宫里待了几天,所有人都知道俩人发生了什么,做出了离经叛道的事。
但石重贵并不在乎,还堂而皇之的将冯氏带到众人面前,要将冯氏封为皇后。
石敬瑭的李皇后,也就是后来的李太后当然不允许这种事发生,出言劝阻石重贵,可唯一能压制石重贵的石敬瑭已经死了。
其他人的意见他根本不放在眼里,所以李太后劝了几次毫无作用后,只能回到自己的宫里不再过问任何事。
这石重贵在美色的诱惑下,早就变得昏庸,竟然允许冯氏对朝堂的事指手画脚。
在冯氏身边伺候的宫女侍从,谁得了她的欢心,她就让石重贵将对方封为朝官,赏赐金银珠宝。
冯氏的哥哥连字都不认识一个,就因为这层关系就被石重贵封为了中书舍人,日常的工作全靠身边人帮衬着,都知道他的妹妹是冯氏冯皇后。
所有人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多说什么,反正是皇上给他们这些酒囊饭袋发工资。
短短四年的时间,石重贵和冯氏挥霍无度,沉迷享乐,百姓民不聊生,天灾人祸不断,给了周边契丹国机会。
不费什么力气就逼得石重贵写下降表,一代皇帝被废掉打成负义侯,顶着这个羞辱的称号过了一辈子。
不但没了原本的荣华富贵,还被发往建州,让他做起了农民,要他自己耕地养活自己,种不出东西来就饿着。
据说石重贵在建州生活了十八年,最后也是劳累过度而死,而冯氏在路途上就悄然失踪,一直寻不到下落,也没有了她的加载。
不过后晋的灭亡和俩人违背人伦的关系不大,只能说是石重贵本身就能力不足,后面贪图享乐更加快了后晋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