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清世祖孝献皇后董鄂氏(1639年1660年),努恺爱塔大系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姐。
亦称董妃、董鄂妃及董鄂妃等,均译自满洲音,并非汉姓董。
祖籍在辽宁佟佳江流域。和硕荣亲王之生母,贞妃四服内的族姊妹。
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
同年八月二十五日,本封为西宫妃,因东宫妃孔氏未入宫,最后封为贤妃,之后仅一月有余便晋封为皇贵妃,十二月行皇贵妃册立礼(并为此大赦天下),其父进三等伯。
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1660年)病逝,追尊为皇后,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人生轨迹
众里寻她
董鄂氏为满洲八旗著姓(满语中意思为一种生长在水边的美丽小草),清崇德四年(1639年)出生,董鄂氏是满洲正白旗人,她的父亲鄂硕是正白旗的军官,顺治二年以后,鄂硕随军南征,此后的五六年间,都在苏州、杭州、湖州一带驻扎,这使得他的子女自幼受到江南汉族文化的影响和熏染,对孩子们的一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董鄂氏天资聪慧,好读史书,精书法,有一种独特的风韵温柔而善解人意的娴静气质美,而且悟性极高。
董鄂氏的才学在当时入关之初的满洲世家女中,可谓是寥若晨星,已经熟读经史子集的少年天子,又焉能寻觅到知音,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董鄂氏被册为“贤妃”,仅一月有余,同年九月二十八日,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这样的升迁速度,清代历史上十分罕见。
十月,赏赐皇贵妃父母礼物,有金一百六十两,银八千两,金茶筒一个,银,筒一个,银盆一个,缎八百疋,布一千六百疋,马十六匹,鞍十六副,甲胄十六副。
十二月初六日,顺治帝还为董鄂氏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更为董鄂氏颁诏大赦天下。
十二月丙申日,上以册封皇贵妃、礼成,具表恭请尊加皇太后徽号。
大清近300年的历史上,因为册立皇后妃嫔而大赦天下的,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后代皇帝立后也仅是颁发恩诏),这一年顺治19岁,董鄂氏18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保存了册立董鄂氏为皇贵妃颁行天下的《诏书》。按常规,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的大礼上,才会颁布诏书公告天下。董鄂氏享受到这种特殊礼遇,表明她得到了顺治不同寻常的宠爱。
顺治十四年正月丁卯日,封皇贵妃父三等精奇尼哈番鄂硕为三等伯。
九月癸卯日,皇贵妃之父、内大臣三等伯加一级管牛录鄂硕卒,赐皇贵妃父内大臣三等伯鄂硕、祭奠二次,谥刚毅并立碑。
子以母贵
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欢喜至极,为此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贺。
皇四子出生时诸王、贝勒、贝子、公主及首辅大臣都纷纷献上马匹、缎帛以庆贺皇帝第一子出生之喜。
举行颁布皇帝一子诞生诏书的隆重庆典,对这个孩子出生后的待遇甚至如同嫡出,之后更是大赦天下。
皇四子出生时顺治颁行天下的大赦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帝王继统立极,抚有四海,必永绵历祚,垂裕无疆。是以衍庆发祥,聿隆胤嗣。朕以凉德弘承大宝,十有四年。兹荷皇天眷佑,祖考贻庥,于十月初七日,第一子生,系皇贵妃出生。上副圣母慈育之心,下慰臣民爱戴之懿,特颁肆赦,用广仁恩。
顺治十五年二月戊子日,命故三等伯鄂硕子、皇贵妃兄弟费扬古袭爵。
顺治十七年二月己亥日,原任礼部郎中吕朝允、笔帖式额勒穆在安葬荣亲王时,不遵守所择时刻,拟斩监候。
后改为吕朝允、额勒穆各戴枷号两个月,并鞭责一百,流放宁古塔。
名门闺秀
董鄂氏的曾祖父董鄂.伦布,是董鄂部的部长,后金建国之初即率领部众归附于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大喜,当时为其赐名“鲁克素”。
董鄂氏身为八旗名门闺秀,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根据史料记载,她从小颖慧过人,有一个特别的天赋就是读史书过目不忘,董鄂氏天性慈爱,有见识,识大体,她的作为好像只能用佛教信仰才能解释,每次顺治看奏折时,有重要的内容,草草看过后,就随手扔在一边了,董鄂妃提醒他应该仔细看,不能忽视;每当顺治要和她同阅奏章时,她又连忙拜谢,并解释说:后宫不能干政。
每当顺治下朝后,她总是亲自安排饮食,斟酒劝饭,问寒问暖;每当顺治批阅奏章至夜分,她总是毫无例外地为其展卷研墨,侍奉汤茶。
顺治每次听翰林院的官员们讲课结束后,回到寝宫时,她一定会打听讲课的内容,他也会再给她讲一遍,顺治每次讲给她听的时候,她都非常高兴。
他们的真挚感情,并非卿卿她她的小夫妻,而在于理性地相互促进。董鄂妃时常陪伴在顺治的身边。更难得的是,她时常劝说顺治,处理政务要服人心,审判案件要慎重。连宫女太监犯错误时,董鄂妃也往往为他们说情。临终时还惦念秋决囚犯的生命,董鄂妃向来不信佛教,顺治有时用一些禅宗经典来告诉她,而且为她解释《心经》的深层含义。
因此成了她推崇尊敬的至宝。专心研习禅学。参悟探究“一口气不来,向何处安身立命”,董鄂氏还有多愁善感的一面,每次遇见顺治,就总举出这句话:顺治每次都笑而不答。
自从皇后去世后,内政事务堆积,都等着皇帝来处理,每次做事就更加怀念皇后,悲伤不能自已。又感叹皇帝和她伉俪之缘,却不能一起走完人生。只有顺治帝一个人抚今追昔,虽然顺治帝说不出心中的悲伤,悲痛却常常来袭,因为这个世上再也没人懂得他的悲伤了。
宫中庶务以前都是皇贵妃董鄂氏来处理的,尽心检查审核,没有不恰当的地方。虽然位在皇后之下。
董鄂氏时为皇贵妃,只比皇后低一级,而高于诸妃之上。其次皇贵妃有副后之称,而且董鄂氏实权长期与孝惠章皇后并存。但是董鄂氏却是尽到了皇后的职责了。其次因有孝惠章皇后在,所以董鄂氏才没有做到皇后的中宫桂冠。
董鄂氏自已严谨恪守,热心地辅助内务,殚精竭力,无微不至,各项事务都非常勤勉努力。
董鄂氏大约病了三年,虽然身体虚弱,仍然时而勉励安慰顺治说:“没有大碍,诸事仍然都很齐备。”礼数上也没有任何懈怠,董鄂氏都是始终如一。侍奉孝惠章皇后更恪尽谦和,像母亲一样对待她,孝惠章皇后更是把她当作姐姐。
顺治十四年冬,顺治帝去南苑,孝庄皇太后身体不适,时皇后久不去服侍,董鄂氏便前去朝夕侍奉,废寝忘食,她在天帝坛为孝庄皇太后祈祷,随即到南苑去探望,孝惠章皇后却无一句话询问,也没有派人来问安。
顺治十五年正月,顺治帝以孝惠章皇后有违孝道,让群臣廷议废除孝惠章皇后之位,改立董鄂氏为皇后。
董鄂氏原先不知道顺治帝要废孝惠章皇后,知道后董鄂氏长跪在顺治帝面前,磕头请辞后位,求顺治帝不可废孝惠章皇后之位。
因孝庄的阻止和董鄂氏的劝阻废后事未成,后来孝庄太后令孝惠章皇后三年未曾朝谒慈宁宫,顺治十五年二月,孝惠章皇后因停用中宫笺表事件大病了一场,孝献皇后亲自照顾她,时而为她诵读史书,或者谈些家常来解闷。
身后殊荣
顺治帝先后册立两位皇后,一位是他母亲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后降为静妃,另一位就是孝惠章皇后。
帝王虽然后宫佳丽无数,但是真正让顺治视为红颜知己的还是董鄂氏,顺治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
董鄂氏原本体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壬寅日,一代佳人董鄂氏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顺治哀痛至极,传谕亲王以下、满汉四品官员以上、并公主、王妃以下命妇等,俱于景运门内外齐集哭临辍朝五日,董鄂氏临终前曾嘱咐:“去世后禁装金玉之物,丧礼俭素”还未说完便亡,顺治帝仍以皇后礼葬。
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二十七日,孝献皇后董鄂氏的梓宫从皇宫奉移到景山观德殿暂安,抬梓宫的都是满洲八旗二、三品大臣。这在有清一代,不仅皇贵妃丧事中绝无仅有,就是皇后丧事中也未见过。孝献皇后董鄂氏的梓宫移到景山以后,顺治为她举办了大规模的水陆道场,请108名僧人诵经祈福超度亡魂。
十月初八日,顺治皇帝第五次亲临寿椿殿,为后断七。当年十一月,顺治皇帝以董鄂氏的遗愿,下令停止下年秋决。还在顺治十七年十一月初八西苑广济两山同时举行孝献皇后仙驭道场继续为逝者超度祈福。
在孝献皇后董鄂氏薨逝后仅半年,顺治帝染上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当时正值元旦,无论宫中还是民间都张灯结彩准备欢度新年,就在这时皇帝病重的消息从宫中传出,朝廷传谕全国“毋抄豆、毋点灯、毋泼水”,并颁布大赦令,可惜并无收效。在钦定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即位、口述遗诏(罪己诏疑,盖因顺治夜半病故,次日罪己诏方公布)后,顺治皇帝于正月初七日半夜崩于养心殿,时年二十四岁。清康熙二年,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生母)一起与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合葬于清东陵中的孝陵。在清东陵中顺治的地宫是唯一没有被盗过的,她与他在身后的确得到了长久的宁静。
轶事典故
世祖所最宠爱者为董妃,美而贤,聪慧能文。
有一汉人记其事者,谓妃时进规谏,请帝凡朝臣章奏,皆一一亲览。
又劝帝崇尚俭德,宫中宴会只须饮馔适口,不必太丰。
帝自言每日临寝之时,妃必亲查室内势度而调适之。
薨时年甚少,帝悲感不能自解,亲作碑文,记妃德行。
其中言帝常命妃陪宴,妃恒不愿,劝帝出与大臣共之。其劝帝亲贤勤政类如此。
由此亦可见当时朝廷礼节尚简略,上下情意相亲,不似后此之尊卑悬绝也。
盖初入关时,犹存满洲旧风,其后则一切如汉人之制度矣。
献字谥号
“献”字谥号:满语“sure”(sure:聪明、贤明、聪睿)“聪明睿智曰献,智哲有圣曰献,博闻多能曰献;惠而内德曰献”。
据史料记载《端敬皇后行状》:“后幼聪颖过人”、“所诵《四书》及《易》,已卒业。习书未久,天资聪慧,遂精书法。已明确表明董鄂氏是一位难得的才女。
册封贤妃谕旨
册立董鄂氏为贤妃曰:【奉圣母皇太后口谕。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性姿敏慧。轨度端和。克佐壶仪。立为贤妃。(《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顺治十三年八月至九月》记载)
皇贵妃册文
册立董鄂氏为皇贵妃赐之册宝册文曰:【朕惟乾行翼赞。必资内职之良坤教弼成。式重淑媛之选。爰彰彝典特沛隆恩。咨尔董鄂氏、敏慧夙成。谦恭有度。椒涂敷秀。弘昭四德之修。兰殿承芬。允佐二南之化。兹仰承懿命立尔为皇贵妃。锡之册宝。其尚只勤夙夜。衍庆家邦。雍和钟麟趾之祥。贞肃助鸡鸣之理。钦哉。】
册封董鄂氏颁布天下的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帝王临御天下。庆赏刑威、虽当并用。然吉祥茂集之时。尤宜推恩肆赦。敬迓天庥。朕遵圣母皇太后谕上□日。思佐宫闱之化。爰慎贤淑之求。于初六日、册封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为皇贵妃。赞理得人。群情悦豫。逢兹庆典。恩赦特颁。
追封皇后册文
追封皇贵妃董鄂氏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锡之册宝。册文曰。朕惟治隆内则。史称淑德之祥。化始深宫。诗诵徽音之嗣。历稽往牒咸有嘉谟。
若夫睿质夙昭、允协符于坤极荣名未备、宜追锡于瑶编。爰展哀悰。以彰惠问。尔皇贵妃董鄂氏、肃雍德茂淑慎性成。
克令克柔。安贞叶吉。惟勤惟俭。静正垂仪。孝养孔虔、愉婉顺慈闱之志。
恪共弥劭、赞襄端椒寝之风。方期永式于璇房。讵意俄升夫仙驭。
凡兹九宇、同深月掩之惊。矧余一人、益重鉴亡之痛。嗟掖庭之失助。
伤令范之云遐。露泫风回、感凄清于素节。帏虚殿迥、怅窅邈于云程。
不褒琬琰之章、曷著珩璜之度。是以慈怀殷眷。懿命重申。朕仰奉德音。
特隆殊典。追封为皇后。锡之玉册玉宝。载加显号用表遗徽。
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呜呼。彤史徒馨恫音容之遂隔。
丹纶用贲顾褕翟而增悲。荣哀之礼斯崇轸悼之思逾切。弘兹宠制。
贻厥芳型宝文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