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的孝昭仁皇后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的孝昭仁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626 更新时间:2024/1/10 10:30:32

生平简介

清圣祖孝昭仁皇后钮钴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康熙帝第二任皇后,清初开国五大臣额亦都的孙女,四大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之女。

康熙年间,入宫为妃,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立为皇后。

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巳时,崩逝于坤宁宫,享年20岁,谥曰孝昭皇后。

康熙二十年三月初八,入葬景陵地宫。

全谥曰: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人生轨迹

立后

康熙九年(1670年)正月十九日,康熙帝谕曰:“遏必隆曾受清世祖顾命为辅政大臣,而且又是清初开国五大臣之一亦都之子,特为宽宥,命仍以公爵宿卫内廷”。

康熙年间入宫为妃。

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八月二十二日,立为皇后。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二月二十六日,崩于坤宁宫。

二月二十七日,奉安大行皇后灵柩梓宫於坤宁宫中正殿,举哀俱如前仪。

二月二十八日,奉移大行皇后梓宫于武英殿。

三月二十五日,奉移梓宫于巩华城与仁孝皇后赫舍里氏同安于殡殿。

闰三月二十一日,册谥为孝昭皇后。

四月,恭奠孝昭皇后神主,是日、恭奉神牌。升祔奉先殿,奉安于仁孝皇后神牌之右。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二月,恭捧孝昭皇后神位。入奉先殿,以孝昭皇后梓宫、至陵所,奉安于享殿。

三月初八日,移孝昭皇后梓宫、安葬地宫。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六月,升开圣祖庙。尊谥并加仁字。

九月,恭上尊谥,谥曰:“孝昭静淑明惠正和钦天顺圣仁皇后”。

乾隆元年三月,加上尊谥安裕二字,谥曰:“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钦天顺圣仁皇后”。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四月,加上端穆二字,谥曰:“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去世

孝昭皇后去逝当日,“昭圣太皇太后驾至乾清门,欲入宫哭临,康熙故辞再三,太皇太后始回宫。”

二月二十九日,“仁宪皇太后临孝昭皇后梓宫前举哀。”

在钮祜禄氏被册立皇后不满一年即去世,康熙帝为此伤悼孝昭皇后。康熙亲自去孝昭皇后梓宫前送至武英殿安置。从这一日起直至三月二十五日,康熙一直遵照前任仁孝皇后旧丧礼制。三月二十五日,他亲自将梓宫送至巩华城一直住到二十九日,并在最后与仁孝皇后梓宫一起安葬。

《开国佐运功臣弘毅公家谱》孝昭皇后的祖父是弘毅公额亦都,是清朝和后金开国五大臣,后来的孝穆成皇后是遏必隆的玄孙女。其祖母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庶妃嘉穆瑚觉罗氏之女穆库什,先嫁乌拉那拉氏布占泰,后嫁额亦都,额亦都死后,改嫁额亦都第八子图尔格,后离异。

皇太极时期,在太庙肇建之后,其祖父额亦都是在太祖神位旁少数拥有享受太庙祭祀的尊崇礼遇,这在清朝王公贵族之中非常难得与少见。

在孝昭当上皇后之后,立即向康熙提出对已故父亲遏必隆建立家庙的请求,很快得到康熙的同意。但是当敕建家庙告成时,钮祜禄氏已经去世。

康熙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康熙亲撰写碑文道出此事:“赐一等公遏必隆家庙碑。孝昭皇后壶德攸宣,伦情笃笃,念父母鞠育之勤,思词宇春秋之祀。朕嘉其德,遣官督理。后二月,皇后已崩,十七年十二月工作告成,因谕内阁,祥考明代实录,云符典例,特赐碑文,勒诸贞石……。”

通过建立家庙的方式,以报养育之恩,也弥补昔日父亲之憾。於康熙“以孝治天下”的基本方针一致,必然受到康熙首肯。

甫登后位,即提出为已故父亲建立家庙,当时,平叛战争正在紧张进行,清统治集团内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齐心合力,团结一致。为已故老臣遏必隆建立家庙,不仅仅是一人、一家之事。通过这一举措,显示出康熙不忘勋旧,并使其他老臣后代、镶黄旗将领及文武朝臣受到鼓舞,更加感恩戴德。所以,此事具有广泛的政治影响与作用。

康熙十七年闰三月:初三日癸卯。早上由午门出政阳门进南苑大红门驻跸东宫。诸王大臣奏请游幸数日少宽圣怀上从之故有是行。

丧仪

《康熙起居注》:

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丁卯:早,(康熙皇帝)上御乾清门听部院各衙门官员面奏政事。

巳时,皇后崩于坤宁宫。孝庄太皇太后驾至乾清门外欲入宫哭临,(康熙)上故辞再三,太皇太后始回宫。诸王、贝子、公等,内大臣、大学士、学士、侍卫具入乾清门丹樨内,满汉文武各官,俱集乾清门外举哀。公主、郡主等,诸王、贝勒妃及八旗二品以上命妇,俱入坤宁宫举哀。是日,内班侍卫头领飞耀塞,传谕大学士索额图,勒德洪,明珠曰:“出征王、贝勒及各官为国征讨贼寇,平定地方,效力行间。今令伊等妻服丧服、朕心不忍。其穿孝服、摘耳环、散发、俱著免。”

二十七日戊辰:上以大行皇后崩,五日不理政事。是日,陈设大行皇后卤簿于乾清门外。巳时,殓大行皇后(梓宫)于坤宁宫(中正殿),举哀俱如前仪。

二十八日已巳:早,陈设大行皇后卤簿于乾清门外。辰时,上亲送大行皇后梓宫安于武英殿。皇妃、嫔及公主、郡主等,诸王、贝勒妃,二品以上命妇,俱随梓宫入殿门内。诸王、贝子、公主等及文武各官,俱于殿门外跪迎。上亲临举哀。诸王、贝子、公等举臣,俱东向举哀。诸王、贝子、公主等大臣请驾回宫,上还宫。未时,诸王、贝子、公主等举臣,复举哀。谕:是日后,诸王、贝子、公等举臣,每天早晚集殿门外举哀。

二十九日庚午:卯时,上诣大行皇后梓宫前举哀。少顷,仁宪皇太后临大行皇后梓宫前举哀,还宫。申时,上还宫。

三十日辛未:卯时,上诣大行皇后梓宫前举哀。申时,还宫。(“卯时”相当于上午5点至7点,“申时”相当于下午3点正至5点)

康熙十七年三月:

初一日壬申:卯时,上诣大行皇后梓宫前举哀。申时,回宫。

初二日癸酉:上命内阁嗣后进部院各衙门奏章。

初三日甲戌:卯时,上诣大行皇后梓宫前举哀。申时,回宫。

初四日乙亥:卯时,上诣大行皇后梓宫前举哀。申时,回宫。

初五日丙子:卯时,上诣大行皇后梓宫前举哀。申时,回宫。

初六日丁丑:卯时,上诣大行皇后梓宫前举哀。申时,回宫。

初七日戊寅:卯时,上率诸王、贝子、公主等及文武大小官员,王妃、公主、郡主等及八旗二品以上命妇,齐集大行皇后梓宫前举哀,上回宫。

初八日乙卯:卯时,上诣大行皇后梓宫前举哀。申时,回宫

初九日庚辰:卯时,上诣大行皇后梓宫前举哀。申时,回宫

初十日辛巳:卯时,上诣大行皇后梓宫前举哀。申时,回宫

十一日壬午:卯时,上诣大行皇后梓宫前举哀。申时,回宫

十二日癸未:卯时,上诣大行皇后梓宫前举哀。申时,回宫

十四日乙酉:卯时,上诣大行皇后梓宫前举哀。申时,回宫

十六日丁亥:卯时,上诣大行皇后梓宫前举哀。申时,回宫

十七日戊子:辰时,上诣太皇太后宫问安宁,诣大行皇后梓宫前举哀。申时,回宫。

十八日已丑:辰时,上诣大行皇后梓宫前举哀。申时,回宫。

十九日庚寅:辰时,诣大行皇后梓宫前举哀。申时,回宫。

二十日辛卯:辰时,诣大行皇后梓宫前举哀。申时,回宫。

二十二日癸巳:辰时,诣大行皇后梓宫前举哀。申时,回宫。

二十三日甲午:辰时,诣大行皇后梓宫前举哀。申时,回宫。

二十四日乙未:辰时,诣大行皇后梓宫前举哀。申时,回宫。

二十五日丙甲:卯时,上以还移大行皇后梓宫致祭。

巳时,上亲送往巩华城,与仁孝皇后安于享殿内。上驻巩城外幔城。是日,诸王、贝子、公等满汉文武大小官员,俱集西安门外,举哀跪送。王妃、公主、郡主等及八旗二品以上命妇,俱集德胜门外举哀跪送而回。

二十六日丁酉:卯时,上诣大行皇后梓宫前举哀。申时,回行宫

二十七日戊戌:卯时,上诣大行皇后梓宫前举哀。

是日,诸王、贝子、公等及文武大小官员,王妃、公主、郡主等及八旗二品以上命妇,俱齐集举哀,除服。申时,回行宫。

二十八日已亥:辰时,诣大行皇后梓宫前举哀。申时,回行宫。

二十九日庚子:卯时,上以大行皇后崩逝匝月致祭。

酉时,回宫。从起居注官:喇沙里

康熙十七年闰三月:

辛酉。上素服御太和门。

遣和硕庄亲王博果铎、多罗信郡王鄂扎、赍册宝、诣巩华城、册谥大行皇后。

册文曰、朕惟正两仪之位、资始允藉夫资生。

端万化之原、治外必先于治内。故壸政修而家邦永赖。

坤贞著而品物咸亨。缅怀懿淑之隆。益念匡襄之德。

徽音尚在。盛典宜崇。咸由纪美于休称。始克流光于奕世。

皇后钮祜卢氏。夙承华阀。聿茂令仪。暨正宫闱。作朕良配。

履和思顺、端恪本于天怀。体巽居谦、温庄发乎至性。

奉两宫之定省、愉婉弥殷。襄九庙之馨香、敬共加笃。

依疏服浣、首弘俭朴之风。夜寐夙兴、克佐旰宵之治。

惇五常而仁能逮下。循四教而慎以禔躬。览史披图、既媲徽于彤管。

含章蕴美、洵叶吉于黄裳。何图掖殿之旋虚。深痛仪型之永逝。

载考追崇之典。式稽节惠之文。谥以尊名、表慈惠爱亲之实。

词难罄媺、兼圣闻昭达之休。懿德聿彰。鸿名无忝。特以册宝、谥曰孝昭皇后。

于戏。炳丹青于百代、至行堪师。垂琬琰于千秋、芳规丕著。哀荣斯极。宠命宜承。

二十四日甲子:早,上诣矾华城。

二十五日乙丑:酉时,上回宫。

康熙十七年四月:

初三日任申:早,上诣矾华城。酉时,回宫。

初九日戊寅:早,上诣矾华城。酉时,回宫。

十六日乙酉:早,上诣矾华城。酉时,回宫。

二十四日癸巳:早,上诣矾华城。

二十五日甲午:申时,上回宫。

二十九日戊戌:早,上诣矾华城。酉时,回宫。

康熙十七年五月:

初六日乙巳:早,上诣矾华城。

初七日丙午:申时,上回宫。

朝鲜国王李焞、以孝昭皇后丧、遣使进香。

十四日癸丑:早,上诣矾华城。

二十五日甲子:早,上诣矾华城。酉时,回宫

康熙十七年六月:

初四日癸寅:早,上诣矾华城。酉时,回宫。

二十四日癸巳:早,上诣矾华城。

二十五日甲午:巳时,上回宫。

康熙十七年七月:

初四日壬寅:早,上诣矾华城。酉时,回宫。

十四日壬子:早,上诣矾华城。

十五日癸酉:未时,上回宫。

二十四日壬戌:早,上诣矾华城。

二十五日癸亥:未时,上回宫。

康熙十七年八月:

初四日任申:早,上诣矾华城。酉时,回宫。

十七日乙酉:早,上诣矾华城。酉时,回宫。

二十四日任申:早,上诣矾华城。

二十五日癸巳:未时,上回宫。

康熙十七年九月:

辛丑:早,上诣矾华城。申时,回宫。

康熙十七年十月:

已巳:早,上诣矾华城。酉时,回宫。

康熙十七年十一月:

癸亥:月祭孝昭皇后

康熙十七年十二月:

辛卯:月祭孝昭皇后

康熙十八年一月:

初二日戊戌:早,上诣矾华城。

初三日已亥:酉时,上回宫。

二十四日庚申:早,上御乾清门,听部院各衙门面奏政事。巳时,上诣矾华城。

二十五日辛酉:未时,上回宫。

一周年祭日:

二十二日丁亥:早,上御乾清门,听部院各衙门面奏政事。辰时,上诣矾华城。

二十三日戊子:上驻跸矾华城

二十四日已丑:上驻跸矾华城。

二十五日庚寅:以孝昭皇后周年致祭。酉时,上回宫。

二十六日辛卯:以孝昭皇后忌辰,不理政事。辰时,上诣太皇太后宫问安。

三月己未:谕礼部、自古帝王、敦重伦常、笃念勋旧、必有褒嘉之典、以示推恩。孝昭皇后、德著椒宫。母仪天下。懿范如在。每切追思。其父公遏必隆、簪缨世裔。宣力累朝。忠殚谋猷。功存弼亮。况笃生贤淑。佐理宫闱。宜加表扬、垂诸永久。已敕所司、特为建祠。其妻县主、夙懋温恭。克昭家训。宜并祔享。朕亲制碑文。勒之贞珉。告成之日、应赐谕祭。尔部详察典例以闻。

四月癸酉:遣满汉大学士各一员、恭点孝昭皇后神主。是日、恭奉神牌。升祔奉先殿。奉安于仁孝皇后神牌之右。

二周年祭日:

二十四日甲申:辰时,上如矾华城

二十五日乙酉:以孝昭皇后二周年致祭。申时,上回宫。

二十六日丙午:以孝昭皇后忌辰,不理政事。

三周年祭日:

因要将孝诚、孝昭二后梓宫送入帝陵,所以提前给孝昭过了三周年

二十四日戊戌:早,上御乾清门,听部院各衙门面奏政事。巳时,上如矾华城。

二十五日已亥:早,上以孝昭皇后三周年,命皇太子率诸王以下、八旗四品官以上一半,及王妃至一品官命妇致祭。辰时.,是日,上驻跸矾华城。

二月十六日庚子:早,上以清明节,命王以下、八旗四品官以上一半,及王妃至一品官命妇致祭仁孝皇后、孝昭皇后。辰时,上御行宫,大学士、学士捧折本面奏请曰,是日,上驻跸矾华城。

康熙二十年二月:

乙未。恭捧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太宗文皇帝、孝端文皇后、世祖章皇帝、孝康章皇后、仁孝皇后、孝昭皇后神位。入奉先殿。上亲诣致祭行礼。

辛丑。以奉移仁孝皇后、孝昭皇后梓宫往陵寝。遣皇子诸王以下、八旗三品以上官、致祭。

壬寅。上至巩华城驻跸。

癸卯。仁孝皇后、孝昭皇后梓宫启行。上亲临送。王以下、满汉官员、及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妇以上、俱齐集举哀跪送。

己酉。上谒孝陵。举哀行礼毕。亲往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地宫相视。

庚戌。上驻跸马兰峪城南。是日、仁孝皇后孝昭皇后梓宫、至陵所。奉安于享殿。

三月,戊午。以仁孝皇后、孝昭皇后梓宫、奉安地宫。遣官告祭天地、宗庙、社稷、孝陵

辛酉。上临享殿。王以下、满汉大臣、齐集。寅时。移仁孝皇后、孝昭皇后梓宫、安葬地宫。仁孝皇后居左。孝昭皇后居右。上亲奠酒。王以下、满汉大臣等行礼。赐皇后陵总管禅布等、银币有差。

辛巳。上诣太皇太后行宫、问安毕。率诸王大臣侍卫等、诣孝陵。奠酒举哀。次至仁孝皇后孝昭皇后陵。命皇子等行礼。奠酒。是日、驻跸鲇鱼池城内。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

康熙帝册立妃钮祜卢氏为皇后册文:[2]

遣大学士索额图、为正使。大学士李霨、为副使。持节授妃钮祜卢氏册宝。立为皇后。册文曰、朕惟道法乾坤、内治乃人伦之本。教型家国、壸仪实王化之基。资淑德以承庥。宜正名而惇典。咨尔妃钮祜卢氏。乃公遏必隆之女也。钟祥世族。毓秀名门。性秉温庄。度娴礼法。柔嘉表范、风昭令誉于宫庭。雍肃持身、允协母仪于中外。兹仰承太皇太后慈命。以册宝立尔为皇后。尔其诚孝以奉重闱。恭俭以先嫔御。敬襄宗祀、弘开奕叶之祥。益赞朕躬、茂著雍和之治。钦哉。

家族成员

祖父:清初开国五大臣额亦都

祖母:清太祖第四女已革和硕公主穆库什

父:辅政大臣、果毅公遏必隆

嫡母:遏必隆先后娶和硕格格(郡主,英亲王阿济格长女,婚后不久病卒),多罗格格(县主,颖亲王萨哈廉长女),巴雅拉氏(即阿灵阿生母)。康熙给遏必隆夫妇立碑中的夫人即第二位嫡妻多罗格格。

生母:舒舒觉罗氏,遏必隆侧室。生孝昭仁皇后、第三子法喀、温僖贵妃。

姐妹:

遏必隆长女,生母不详,嫁漠南蒙古巴林部郡王札什。

温僖贵妃,遏必隆三女,生母舒舒觉罗氏,生皇十子多罗敦郡王爱新觉罗·胤誐。

遏必隆四女,生母三继妻巴雅拉氏,为宗室辅国公云升继妻。

遏必隆五女,生母不详,嫁镶白旗一等子阿玉什。

遏必隆另有一女,应为孝昭仁皇后及温僖贵妃之妹,排行不详,生母不详,嫁广略贝勒褚英玄孙奉恩辅国公普昌。

兄弟:

色亮,遏必隆长子,少选三等侍卫,早卒,未娶,侧室所生女嫁和硕简惠亲王德塞。

遏必隆次子,早卒。

法喀,遏必隆三子。孝昭仁皇后同母弟。

生于康熙三年五月十七,卒于康熙五十二年二月初九。承袭一等公,二十五年革爵,原任御前大臣、内大臣、护军统领兼佐领。嫡妻宗室阿颜图之女;继妻为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噶布喇之女赫舍里氏,即孝诚仁皇后之妹。子领侍卫内大臣兼佐领萨穆哈。

颜珠,遏必隆四子,生于康熙四年,生母不详。

任一等侍卫,卒于三十五年。其妻为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国舅佟国维之女佟佳氏,即孝懿仁皇后之妹。长子护军统领哲尔金。一女嫁巴林蒙古郡王札什之子郡王桑迪达。

富保,遏必隆五子,生于康熙七年,生母不详。

原任二等侍卫,曾随康熙征战鄂尔多斯,卒于康熙五十五年,嫡妻瓜尔佳氏,两江总督、清代第一位满人状元麻勒吉之女。子泰陵总管额图浑。

尹德,遏必隆六子,生于康熙九年,生母不详。由佐领授为三等侍卫。

曾任康熙第十子敦郡王府长史。康熙五十二年由头等侍卫袭其父所遗之一等子爵,六十一年升为散秩大臣,正蓝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都统;雍正二年承袭公爵,授领侍卫内大臣,三年升议政大臣,五年卒,谥“悫敬”。

长子策楞,由御前侍卫累迁广州将军、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太子少傅、太子太保,乾隆十三年袭讷亲所遗之公爵,为二等公,后以功晋一等公,生子特通额、特清额、特成额;次子讷亲,初袭二等果毅公,授散秩大臣,后晋一等公,历任御前大臣、太子太保、议政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兼管户部三库事务、领侍卫内大臣;三子阿敏尔图;四子阿里衮,乾隆初,自二等侍卫授总管内务府大臣,迁侍郎,历兵、户二部,累官领侍卫内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以子丰升额金川功,追加封号为果毅继勇公。

阿灵阿,遏必隆七子,生母三继福晋巴雅拉氏。

康熙二十五年承袭一等公。原任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理藩院尚书兼佐领。康熙五十五年卒。长子三等侍卫兼佐领阿尔本阿;次子二等公、原任领侍卫内大臣兼刑部尚书阿尔松阿;三子阿腾阿,少卒;四子一等子阿尔当阿。其妻为包衣护军参领威武之女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之妹。其次女为康熙第十七子胤礼嫡福晋。

侄子:

讷亲,尹德次子

阿里衮,尹德第四子

标签: 玄烨康熙帝孝昭仁皇后

更多文章

  •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的孝诚仁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玄烨,康熙帝,孝诚仁皇后

    生平简介清圣祖孝诚仁皇后(1654年2月3日-1674年6月6日),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帝的第一任皇后,辅政大臣一等公索尼的孙女,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的女儿。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康熙帝大婚,册立赫舍里氏为皇后。康熙八年(1669年),诞下嫡长子承祜。康熙十三年(1674年),诞

  • 顺治帝的孝献皇后董鄂妃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顺治帝,孝献皇后,董鄂妃

    生平简介清世祖孝献皇后董鄂氏(1639年1660年),努恺爱塔大系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姐。亦称董妃、董鄂妃及董鄂妃等,均译自满洲音,并非汉姓董。祖籍在辽宁佟佳江流域。和硕荣亲王之生母,贞妃四服内的族姊妹。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同年八月二

  • 顺治帝的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的生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顺治帝,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生平简介清世祖孝康章皇后佟佳氏(1640年-1663年),原姓佟,汉军正蓝旗人(康熙帝登基后先改隶汉军镶黄旗,后改隶满洲镶黄旗),生于崇德五年十一月十九日,佟图赖之女,顺治帝妃嫔,康熙帝生母。顺治十年(1653年)入宫为庶妃,顺治十一年(1654年)生皇三子玄烨(康熙帝)。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

  • 爱新觉罗•福临的第一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福临,博尔济吉特氏

    生平简介清世祖废后,生卒年不祥,清世祖顺治帝第一任皇后,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孝庄文皇后侄女。清朝第三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首位废后。博尔济吉特氏貌美秀慧但好奢华、性善妒,又无法忍受顺治移情于其他嫔妃,再加上她是摄政王多尔衮为当时尚年幼的顺治所迎聘的皇后,因此顺治十年,顺治帝不顾满朝文武,及昭

  • 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的孝惠章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福临,顺治帝,孝惠章皇后

    生平简介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1641年~1718年),名阿拉坦琪琪格,为顺治帝第二任皇后,科尔沁镇国公绰尔济的女儿,孝庄文皇后的侄孙女,清世祖废后堂侄女。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聘为妃,六月,册立为皇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仁宪”,居于慈仁宫,后修

  •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的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玄烨,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生平简介清圣祖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满语: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ᡤᡠᠩᠨᡝᠴᡠᡴᡝᡤᠣᠰᡳᠨᡥᡡᠸᠠᠩᡥᡝᠣ,穆麟德:hiyoo?unggagungnecukegosinhūwangheo,太清:hiyouxunggagungnequkegosinhvwangheo正黄旗包衣,后抬入正黄旗满洲),名玛琭,

  • 徐福忽悠秦始皇去找长生不老仙药,却只身横扫日本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徐福,秦始皇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堪称千古第一帝,一生功绩辉煌。虽然死后褒贬不一,但至少秦始皇为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于他修建长城、阿房宫等行为。,这也让人惊叹他非凡的气魄。但也令后人颇感兴趣的是,秦始皇派徐福东漂洋过海到蓬莱求仙药,希望服用后长生不老。秦汉时期方士盛行,主张吃了丹药可以长生不老。这种社会风气自然

  • 乾隆帝的朝鲜贵妃淑嘉皇贵妃,生前备受宠爱,死后哀荣备至!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乾隆帝

    清朝建国到灭亡的近三百年间,皇室一直奉行满汉不通婚的原则,尤其是作为皇帝的后妃,基本都是满蒙,但也有例外。乾隆皇帝娶了一个朝鲜女人,就是淑嘉皇贵妃。在清朝,尤其是清朝初期,我国有很多朝鲜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与当时朝鲜的统治者产生了矛盾,一部分人投靠了清朝;有些是自愿的;有些是战俘;有些是移民。乾隆九

  • 审食其作为给刘邦戴绿帽的第一人,到底是什么身份?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审食其,吕后,吕雉

    吕雉与刘邦的婚姻是他父母的命令,但这是一个自由的选择。患难见真情。恐怕吕雉的爱情是属于审食其的,而不是刘邦的。汉武帝刘邦,举剑三尺,斩白蛇,奋起。十几年后,终于问鼎天下。在十多年的血洗历史中,吕雉女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刘邦病逝时,刘玉鑫年仅16岁。经过群臣之间的激烈争斗,在母亲吕后的支持下,刘英终于

  • 张大千有多无耻:见到女儿12岁的闺蜜徐雯波就对她有想法,六年后徐雯波就怀上了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大千,徐雯波

    1943年,44岁的张大千见到了女儿的闺蜜,12岁的徐雯波。张大千对徐雯波有了想法,6年后,徐雯波怀了张大千的孩子。张大千一天之中最长的时间就是待在他的画室“大风堂”中作画,他在作画的时候非常专注,最不喜欢被人打扰,家人都很清楚他的习惯,平日里也不敢打扰他。这天,正当张大千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