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6年,令妃才刚生完孩子,乾隆就想要宠幸她,令妃无奈只能强撑着侍寝。10年之间她就怀孕了7次,可是她每次生完孩子,乾隆都不让她抚养。
细数整个大清年间乾隆的后宫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女人定非令妃魏佳氏莫属。魏佳氏本是满洲包衣出身,传说身上还带有汉人的血统,这样女子入宫之后必定是地位微贱、置若罔闻。
可魏佳氏却不同,她一入宫就深受皇帝的恩宠,入宫仅三年就被册立为令妃,十年之后更是从贵妃一直晋升为皇贵妃,甚至连死后都被追封为孝仪皇后。
而令妃的娘家在其生前就一并受到了抬旗的恩典,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可想而知令妃在宫中生活三十年里是有多么得宠了。
除了备受皇恩之外,令妃的“高产”程度也是令人咋舌。从29岁到39岁的十年时光里,令妃一共怀孕7次,除了一次小产之外,她为乾隆诞下了4子2女,共计6个孩子。
而且,由她所生的皇十五子永琰正是日后的嘉庆皇帝。
不管是丈夫的重视,还是儿子的成器,令妃的人生在外人眼中已经妥妥“人生赢家”级别了。可殊不知,活在宫闱中的令妃也有着自己的苦恼。
首先,乾隆过度的宠爱并非是好事。令妃与乾隆相差16岁,13岁就入宫的令妃之所以能一入宫就深受宠幸,大概率上是得益于她那时的青春貌美。
不过比起其他妃嫔,令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为人精明能干、掌握分寸,不管是做事还是说话她都懂得审时度势,明辨是非,而不是一味地谄媚讨好。这一点,就让乾隆的好感度加倍。
见惯了周遭马屁的乾隆在令妃身上找到了难得归属感,他时常翻令妃牌子,就是为了能去她那里聊聊自己的烦恼,说说心里话。
令妃虽然出身一般,但她的学识和文化修养都不错,对民生大事也略有了解。
所以皇帝遇到什么难事,她总愿意做个倾听者和陪述者。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年以来,乾隆一直愿意让她侍寝的原因。
其实,令妃的侍寝已经打破清朝皇室多项记录。清朝后宫,自古就有“25岁女子不再侍寝”的成文规定,可令妃年过四十都还在侍寝,可想而知,这是来自皇帝的特令。
此外,后宫妃嫔生育年龄一般都在十几岁到二十多岁之间,乾隆年间虽然妃嫔生育年龄普遍较晚,但一般都在三十岁上下,像令妃这种四十岁还在生育的已经创造古代女子的纪录。
可成也恩宠,败也恩宠。令妃虽然人前风光得意,但背后却也有着自己难处。因为皇帝的时常临幸,导致她常年都要做好侍寝准备。
正如1766年的那次,时年40岁的令妃才刚刚诞下自己最后一个孩子不久,可那头还接到乾隆翻她牌子的消息。无奈之下,令妃只能强撑着侍寝,这对她身体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常年的侍寝让令妃的身体每况愈下,甚至到了晚年都是依靠药物来维持生活的。此外,令妃所生的孩子几乎没有一个是留在自己膝下抚养长大的。
一旦断奶后,他们就会分配给其他妃嫔抚养。至于其中原因,有人猜测是因为令妃出身微贱,所以得不到皇子的抚养权;也有人怀疑是乾隆故意不让令妃抚养皇子,以便于她可以多多侍寝。
当然这些说法都只是猜测,并未得到过证实。
所以真相到底如何,我们尚且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是一个位高权重的女子,后宫生活三十余载,一直到老了,身边都没有一个亲生子女的陪伴,这是何等的寂寞和悲哀。
这件事到后来也成为令妃的心病之一。晚年的令妃因为失眠、脱发等症状经常性服用朱砂,这就是为什么百年之后人们能从令妃的尸首中验出浓度极高的朱砂含量。
朱砂虽然可以用作镇定剂入药,但它始终是一种慢性药物,长期服用对肝脏的损伤是不可逆的。
像令妃这样长期大剂量的服用,很难不令人怀疑她最后的死因是不是朱砂中毒而亡。可反过来想一想,令妃之所以会大量服用朱砂成瘾,何尝不是因为这深宫院墙给予她的无尽困扰呢?
纵然自己在宫斗中获取胜利,纵然自己孩子已被秘密立为储君,可自己的伤和痛谁又能看得见呢?
公元1775年,令妃因病过世,享年四十九岁。这样的年龄放在古代也算不得高寿,毕竟大她16岁的乾隆还整整比她多活24年。只不过令妃过世后,乾隆对她的思念之情源源不断。
年老的乾隆不仅一直悼念着她的名字,而且还为她亲笔作了好几首的挽诗,甚至有传言称,乾隆连睡觉的枕头底下都存放着她的信物。
或许对着这个女子,乾隆是真心爱过的。但细数过往的种种,令妃对于乾隆是何种姿态,是爱恨交加,还是恩怨情仇就不为人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