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18年,甘泉宫围猎中,霍去病得知飞将军之子李敢,曾经刺伤了舅舅卫青的消息后,竟毫不犹豫地引弓射杀了李敢,导致李敢当场毙命,着实是胆大包天。
霍去病在汉武帝面前,堂而皇之的行刺,本来可是一件大罪。要是按照律法处置的话,霍去病在劫难逃。
可由于此时汉武帝正宠信霍去病,却意外地护短将此事隐瞒了下来,并命人对外宣称,李敢是在狩猎场上被野鹿意外顶死的。
其实,汉武帝之所以包庇霍去病的杀人罪责,绝对不是内心上面的偏向。作为一代雄才大略的霸主,汉武帝力保霍去病,是有他自身的考虑的。
如果要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有几个问题是必须要搞清楚的。
首先,飞将军李广因何而死?
飞将军李广是西汉名将,有着一身好本领,善于骑射,善待士兵,军中威望非常高。
只不过,李广但凡参加大规模战事,总是漏洞百出,经常性迷路,大都以失败告终。
公元119年,汉武帝漠北之战,也是李广人生的最后一战。
当时已然60多岁的李广强烈要求统兵出战,可汉武帝则以他年老为由拒绝了。后来李广再三请求,汉武帝才勉强答应他出任前将军。
为此,汉武帝还暗中嘱咐卫青:"李广年龄大了,命还不好,从来没有立过大功,切记千万不能让他与单于对阵,不然肯定会坏事的。"
当然,这一次李广依然十分倒霉,竟然又迷路了,导致和卫青大军不能汇合。而耽误军情,可是死罪啊。
李广深知这就是自己的命,60多岁的他不愿意这样屈辱地活着,也不愿意遭受那些个"刀笔吏"的污辱,索性就在悲愤之中自杀了。
而以校尉身份出征的霍去病,因勇夺左贤王鼓旗,且斩敌较多,被赐爵关内侯。
因而李广的三个儿子,认为父亲就是被卫青暗杀而死的。
其实卫青作为大将军,应该不会故意杀害李广,但也是有一定责任的。
飞将军李广的小儿子李敢,勇武异常,脾气秉性与李广颇为相似,从"敢"这个字就可以看得出他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狠角色,同样是一位猛将。
当李敢得知父亲自杀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将父亲的死归咎于了卫青。
于是,盛怒之下的李敢,竟以上犯下刺杀了卫青,这可是杀头的大罪啊!
试想一下,如果刺杀卫青这件事情成功了,那军队内部会出现多么大的混乱不得而知。
可卫青对于李广之死也是愧疚不已,便没有声张此事,意欲以德报怨,便宜了李敢,这是第二个问题。
只可惜,虽然卫青非常大度,但霍去病可不这么想,李敢竟敢公然打自己的舅舅卫青,霍去病顿时怒火中烧,一心想要给李敢点颜色看看。
霍去病本就是外戚,他的舅舅是卫青,他的姨妈就是卫子夫,姨夫就是汉武帝。
不仅如此,霍去病二十多岁已官至骠骑将军,封冠军侯。霍去病深受舅舅卫青影响,行军打仗,用兵灵活,注重策略,不像那些个老将拘泥于古法。
由于霍去病深受汉武帝器重,所以在战场上拥有非常大是指挥权,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不断尝试新的战略战术,十八岁一战成名,漠北之战封狼居胥。
霍去病的傲人战绩,令无数西汉李将军自愧不如。至此,霍去病深受军士拥戴,成为了绝无仅有的战神!
虽然霍去病作为年轻人确实是太过鲁莽,但作为军队的新生力量,对汉武帝忠心耿耿。
年纪轻轻且名满天下的霍去病,眼里容不得沙子,自然是不容许有人伤害自己的亲舅舅,暗自发誓此仇不报非君子。
不久之后,霍去病便趁着打猎之际射杀了李敢。而汉武帝选择包庇霍去病,对外宣称李敢是狩猎时被野鹿撞死的。
这个理由确实是有些过于牵强了,毕竟李敢也是武将出身,被一头野鹿撞死,简直是"国际新闻"了。
其实,霍去病给舅舅报仇有无数种方法,他却直接选择了杀人灭口,可见他的心智还只是停留在杀戮阶段。
话说回来,李广一家三代,有的是能力、魄力,就是运气实在太差,皆郁郁不得志。但不论结局如何,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西汉将领。
年轻气盛的霍去病早前就敢任意处罚军中的权贵人物,得罪了不少老将和权贵,这下又射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可谓是拉开了战火。
李敢死后,汉武帝深怕霍去病会遭到李广家族的报复,就让他去朔方了。
公元前117年,年仅23岁的霍去病去世。
汉武帝闻讯震惊不已,一时间慌了手脚,但为了稳定军心,还是强忍苦楚,为霍去病修建了形似祁连山的坟墓,追谥为景桓侯。
至于正值壮年的霍去病为何突然离世,众说纷纭。
有人说朔方环境恶劣,霍去病身体本就不好,因喝了不干净的水去世了;也有人说汉武帝是为了杜绝外戚干政,所以想方设法除掉霍去病,但都不符合实际的历史情况。
霍去病之死,确实是十分蹊跷,被毒害的可能性极大,毕竟霍去病位高权重,直接让他消失也说不过去。
其实,汉武帝可能调查出霍去病是被毒死的,但也是无可奈何、无能为力。毕竟边疆大将军突然离世,一旦使得军队内部分裂,那匈奴就会趁趁虚而入。
如此看来,霍去病射杀李敢的代价实在太大了,那可是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