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家都认为吕伯奢是被冤杀的,但是史书却为曹操“平反”了!

大家都认为吕伯奢是被冤杀的,但是史书却为曹操“平反”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303 更新时间:2023/12/22 20:12:06

大多数人说曹操是奸雄,为了篡夺汉室江山不择手段。

也有人认为曹操是英雄,扶大汉江山于灰烬,这样的争论千百年来从未停过。

但曹操最饱受争议的事情就是他杀了吕伯奢一家。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罗贯中《三国演义》里的说法,是是误杀,因此也让曹操有了奸雄这个骂名。

但是《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是文学作品,里面的说法不应该作为历史真相去参考,而我们翻看史书去考究的时候。

却发现史书关于吕伯奢一家的记载根本不是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其实死的并不冤,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既然不是误杀那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曹操又是怎么样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曹操与这段千古之谜的真相。

家世显赫,当世英豪

曹操的出身,对比汉末三国其他诸侯来说,是很好的,但是又是很尴尬的。

曹操本姓夏侯,夏侯家的祖上就是西汉著名的开国元勋夏侯婴,因此在整个汉朝夏侯家都是非常显赫的名家大族。

但是到了东汉末年的桓帝灵帝时期,夏侯家开始衰败,开始在朝廷失势。

以至于曹操的父亲夏侯嵩为了家族生计不得已认了当时的大太监曹腾为干爹而正式改名为曹嵩,于是曹操就成了曹腾的干孙子

当时曹腾在朝中的实力非常强大,按理说曹操有了这样的靠山日后必当平步青云。

但是也由于这样的身份让曹操让人瞧不起,甚至为人不齿。

比如曹操小时候的玩伴,家族里“四世三公”的袁绍就曾怒骂过曹操说:“宦官之孙子,不成器才也!”

虽然这样的身份让当时的士人士大夫们瞧不起,但是曹家毕竟也是当时有名的大家族,这让曹操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加上曹操的干爷爷曹腾是皇帝非常宠幸的大太监,在朝中位高权重,因此人们也只敢在背后议论曹操,却不敢正面得知他。

虽然曹操从小饱读诗书,但是显赫的家族也让他成了一个有名的二世祖,喜欢飞鹰走狗,声色犬马。

青少年时期的曹操可以说得非常顽皮,且经常胡作非为的。

顽皮到什么程度呢?史书上曾记载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京城有个大户人家办婚事,前去赴宴的曹操感觉很无聊,就向他的儿时玩伴,同为二世祖的袁绍提议把新娘子给偷出来。

最终曹操和袁绍把新娘子偷了出来并且非礼了,而这个大户人家惧怕曹操家族势力,居然选择了隐忍,没有报官。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少年时期的曹操有多顽皮混账。

而曹操成年之后的表现就和少年时期截然不同了,且喜欢结交天下英豪,根据王粲的《英雄记》记载。

就是在灵帝在位期间,青年时期的曹操结识了在洛阳求学的刘备,两人一见如故,这也解释了在日后“煮酒论英雄”的时候。

曹操为什么就一眼看中当时没兵没将没地盘的刘备是英雄,可谓是“英雄识英雄”。

在过些年,愈发成熟的曹操变得谦虚好学了,根据史书记载说,曹操“好博览群书,尤好兵法”。

这让曹操的形象与他早年间的表现截然相反,引得了当时许多名人的高度关注与评价。

时任司徒桥玄与曹操的父亲曹嵩交好,有一次在曹操家做客的时候见到了曹操。

然后二人有过一次密谈,谈话之后桥玄就和曹操语重心长地说道: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相国长史何颙也曾高度评价曹操说:“若汉室将亡,能安天下者,必操也!”

当时著名评论家许劭评价曹操的话也成了千古名句:“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耳!”

青年时期的曹操也是踌躇满志的,一心想做一番大事业,因此他也嫉恶如仇,十分痛恨把持朝政祸乱百姓的宦官“十常侍”。

而随后曹操做的两件事,彻底得罪了十常侍,也差点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第一件事就是著名的“张让刺杀案”。十常侍的是十个为祸朝廷的十大宦官的总称,十大宦官之首便是大太监张让,因此满怀报国热血的曹操一直想杀张让而后快。

最终曹操找到了机会,有一天晚上趁着夜色潜入了张让的府邸,意图刺杀张让,但是张让家中戒备森严,加上曹操太年轻了。

还是被发现了,但是曹操一点不慌。

愣是凭着手中的一把长戟,在张让家中杀出一条血路全身而退。通过这件事也可以从侧面看出曹操武艺高强!

第二件事就是曹操棒杀了蹇(jian,第三声)硕的叔叔蹇图。

蹇硕也是十常侍之一,在朝中位高权重。

蹇图仗着自己的侄儿的威名在京城为非作歹,但是连官府都惧怕蹇硕的势力,一直不敢拿蹇图怎么样,直到他遇到了曹操。

此时曹操刚二十出头,被举为孝廉之后被朝廷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总管洛阳城北部的事务。这天晚上蹇图违反了汉王朝的“宵禁令”。

大晚上在街上闲逛,被巡城的衙役抓住了。要是换做其他人,估计就把蹇图放了,但是曹操不一样。

一方面曹操痛恨宦官专权,一方面曹操想通过这个找死的蹇图来为汉王朝的法律立为,同时也为他自己立威,于是不顾他人的劝阻,下令棒杀了蹇图。

这两件事情的发生,可以说让曹操彻底得罪了宦官集团,但是碍于曹腾的存在,所以并不能拿曹操怎么样。

于是采取了明升暗降的方法,慢慢地把曹操排出了洛阳的政治圈。

可怜曹操无奈之下只能赋闲在家闭门读书。

正当曹操感叹报国无望的时候,随后却发生的两件改变汉王朝命运的大事,同时也改变了曹操的命运。

宁我负人,休人负我

第一件事就是黄巾起义。东汉末年,汉王朝的统治日益腐败,饱受压迫的百姓苦不堪言。

最终于公元184年爆发了著名的“黄巾起义”,朝廷为了镇压起义,开始在各郡县招募兵将。

此时曹操也响应了朝廷的征召,被任命为骑都尉,跟随东汉名将,皇甫嵩讨伐黄巾,屡立战功,曹操也因此被朝廷任命为济南相。

正式进入了官场的曹操终于夙愿以偿,而后就开始施展他的政治抱负了。

在任济南相期间,曹操加大力度整治贪官污吏,以至于当时整个山东地区的贪官污吏纷纷逃出山东。

山东一时间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史称“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公元188年,汉灵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设立了“西园八校尉”。

曹操由于家族显赫,颇有战功和政绩卓越,因此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成了皇帝的心腹。

然而让曹操没想到的是,改变他命运的第二件事正在悄然拉开序幕。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太子刘辩继位,史称汉少帝。

但是汉少帝年幼,无法亲政,于是朝政大权落在了何太后与他的弟弟,大将军何进手里。

何进想趁着灵帝驾崩,宦官失势的时候诛杀宦官,于是不顾曹操的反对,听从了袁绍的意见,对外征召了镇边大将董卓进京,对内只身入宫诛杀宦官。

可还没等董卓到达京城,何进就已经被宦官诛杀,于是董卓趁着京城群龙无首之际进驻京城把持了朝政。

让京城百官没想到的是,新来的董卓比之前的十常侍和何进还要荒淫无度,不仅把持朝政,祸乱后宫,还经常不分缘由的肆意诛杀大臣以立声威。

赤胆忠心的曹操自然忿恨董卓,于是曹操满怀热血的只身去刺死董卓,但是失败了,这就是著名的“孟德献刀”事件。

刺死失败了的曹操只好逃亡出京城,途中结识了名士陈宫。陈宫钦佩于曹操的赤胆忠心,于是打算跟随曹操一起逃亡。

逃亡过程中曹操也发现陈宫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一心想收为己用。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二人分道扬镳,甚至反目为仇。

在逃亡途中,曹操与陈宫路过一个友人的家,暂时歇息。这个人就是曹操父亲曹嵩的老朋友吕伯奢。

吕伯奢对于曹操的到来感到非常高兴,热情地接待了曹操和陈宫,吕伯奢亲自外出去镇上买酒,并吩咐下人和儿子杀猪羊设宴款待曹操。

杀猪羊自然免不了磨刀,可能是吕伯奢的儿子磨刀声音有些大了,使得一路逃亡过来的曹操听到磨刀声音的时候犹如惊弓之鸟,误以为吕伯奢的儿子磨刀是打算杀自己。

于是曹操打算先下手为强,拔出刀剑杀了吕伯奢的儿子和下人,等曹操杀完了才发现吕伯奢的儿子磨刀是为了杀猪羊,这让曹操悔恨不已。

就在这时吕伯奢回来了,见到儿子被杀,吕伯奢惊问曹操何故杀人,曹操为了掩人耳目,打算一不做二不休连,同吕伯奢一起杀了。

这场惨剧陈宫都看在眼里,他没想到曹操是这样的人,怒问曹操何如如此,曹操深知铸成大错。

悲呛回答了陈宫一句话,这句话也成了千古名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从上文表述来看,曹操好像是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但是有一点要说明的是,这是罗贯中《三国演义》里的说法。

可以说是为了抹黑曹操,要知道《三国演义》是拥刘贬曹的一本小说。但我们要看清历史真相,那就要从史书上的记载中寻觅真相。

三,历史的真相

我们先来看看史书上是怎么记载的。

根据《魏书》记载,曹操虽然刺杀董卓失败了,但是曹操也看出了董卓终会失败,于是想逃出董卓的势力范围,跑到了乡下。

路过成皋吕伯奢家的时候,当时吕伯奢并不在家,吕伯奢的儿子与下人们看到曹操逃亡所携带的财物颇多,动了歹心,想打劫曹操。

曹操出于正当防卫亲手杀了好几个人击退了这帮想打劫的人。

根据这段正史的记载,我们就不难发现罗贯中《三国演义》关于此事的描述有多处不符合逻辑之处。

曹操本来就是受到董卓通缉而逃亡的,时间紧迫能跑多远是多远,怎么会因为贪酒而让吕伯奢外出买酒呢?

难道不怕吕伯奢出去走漏风声吗?

其次关于吕伯奢儿子大张旗鼓杀猪宰羊,那更不符合逻辑,要知道吕伯奢家是住在一个村庄里的。

这里不光有吕伯奢一家,吕伯奢既然愿意收留曹操那就是做好了窝藏罪犯的打算,怎么会大张旗鼓地杀猪宰羊而引人注意呢?

不过年不过节的,杀猪宰羊的肯定会让邻居起疑心的。

由此可以下结论,《三国演义》的说法不可信,只是为了抹黑而抹黑。那么问题又来了,《三国演义》的这个说法罗贯中是在哪看到的呢?

其实罗贯中也不是无中生有的,他也是根据历史记载参考的。

晋朝时期出著的史书《魏晋世语》中的记载和《三国演义》的说法大致相同,难道《魏书》的记载只是为了洗白曹操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因为《魏晋世语》成书于晋朝建立之后,此时的司马家已经取代了曹魏的天下,掌握我政权,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因此晋朝的史官在记录历史事件的时候,免不了通过贬低前朝统治者来歌颂当朝掌权者,因此从这方面来看《魏晋世语》中的记载。

有非常可疑了,我们有理由怀疑这段记载的真实性。

回头我们来看看《魏书》的记载,那么《魏书》的说法可信度就大大地高了。

那么有人就要说了,《魏书》毕竟是曹魏史官所著,那必然会向着曹操说话。

对于曹操的黑历史曹魏的史官必然会想方设法地洗白,其实不然。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魏书》关于曹操最大的敌人刘备的记载。

《魏书》记载这样一件事:刘备在担任平原相期间,由于善待百姓,把平原这个弹丸之地经营的富庶一方,深得百姓爱戴。

但是由于打击奸商,得罪了平原当地的商人,于是商人就雇佣一个杀手去刺杀刘备。

等这个杀手找到刘备之后,刘备居然用接待人才的待遇来款待杀手,与杀手一起吃饭一起睡觉,让杀手深受感动,于是对刘备坦白说是来刺死刘备的。

哪知刘备全然不在意,甚至愿意把杀手留在身边,这个杀手就是刘备初期手下著名大将夏侯博。

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虽然《魏书》是魏国人写的史书,但是作为曹操最大的敌人。

《魏书》都能毫不吝啬地记载下刘备善良,令人尊敬的一面。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魏书》关于曹操诛杀吕伯奢一家的记载,可以说是最接近历史真相的记载。

总结

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曹操在大多数人心里就是这个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奸雄。

但是要记住一点,大多数人所熟知的曹操的形象只是文学形象和艺术形象。

要想知道更多的历史真相,往往史书才是最靠得住的,我们要感知历史并以史为鉴。

标签: 吕伯奢曹操

更多文章

  • 大汉奸张景惠曾经做过伪满洲国原国务总理,他儿子却是解放军军官!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景惠,伪满洲国,张梦实

    1950年,大汉奸张景惠入狱,看到儿子张梦实身穿解放军军服站在自己面前,才恍然大悟:“儿子,你骗得我好苦。”张景惠曾经也是东北的风云人物,甚至还是张作霖的救命恩人。自从“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炸死后,张景惠就接替了他的职务,担任东北的行政长官。或许是因为

  • 陈独秀在临终前叮嘱妻子潘兰珍:你可以改嫁,但是这件事不能做!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陈独秀,潘兰珍

    1942年,陈独秀在临终前叮嘱妻子:“你可以迅速改嫁,但是有一件事情,你绝对不能做。”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因病去世,而在他死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那个比他小了29岁的第三任妻子,潘兰珍。要说跟前两任妻子相比,潘兰珍是再普通不过了,可为何陈独秀单单放心不下她呢?潘兰珍出

  • 康熙刚死,雍正就借故羞辱宜妃,原因竟是为母亲争风吃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宜妃,雍正

    1722年,康熙帝去世后,宜妃因悲伤过度病倒,所以只能坐轿去举哀。雍正看到后,对着抬轿的太监怒吼道:“不知尊卑的东西,你们眼里还有没有朕这个皇帝!”雍正的怒吼声在皇宫中久久地回荡着,一乘小轿子默默的停在了一边。“先帝,你怎么不等等臣妾,让臣妾和你一起走,如今还有臣

  • 珍妃深受光绪喜欢,着了慈禧的忌讳,临终前一句话直接戳到慈禧的心窝子!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珍妃,光绪,慈禧

    “洋人来了会污了你,你还是跳井吧!”1900年,慈禧逃命前有个心事未了,她命令人把珍妃推下井,井盖上压两块石头,本以为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可珍妃临死前说的一句话,成了慈禧的心病!其实,一开始慈禧是十分宠爱珍妃的,她的死有一半是咎由自取。珍妃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死亡的呢?珍妃13岁被

  • 汉光武帝刘秀为了事业舍弃妻子阴丽华而立郭圣通为皇后,看阴贵人如何逆袭!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光武帝,刘秀,阴丽华,郭圣通

    汉光武帝刘秀召阴贵人侍寝,皇后郭圣通痛苦不已!今日可是皇后册封日,帝后同寝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皇帝不顾祖制,撇下皇后不管,可是喜欢的女人为何不册封皇后?确实不要小瞧了阴贵人,她可是光武帝刘秀的原配结发妻子,阴丽华。可这阴丽华怎么又从妻变妾了呢?这要从刘秀的发迹史开始说起了。刘秀是汉高祖的第九世孙子,

  • 历史上最耻辱的太后国破后沦为敌国军妓,一天接客人数高达一百零五人,还为敌军生下两个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韦贤妃,靖康之耻

    他就是北宋的韦贤妃,南宋的韦太后靖康之耻,是历史上最耻辱的历史事件之一。而韦氏就生活在这个时代,韦氏的出身并不高,反而还十分低贱。当朝宰相苏颂年老退休,回到老家丹阳养老,然后买了一大批年轻貌美的丫鬟,伺候自己,在韦氏第一次伺候苏颂时,因为紧张,在苏颂到来时尿了裤子。苏颂气急败坏得让人把韦氏赶了出去,

  • 唐玄宗宠妃武惠妃陷害太子李瑛,李隆基一天之内赐死三个亲儿子,包括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玄宗,武惠妃,李隆基,李瑛

    公元737年,唐玄宗在一天之内赐毒酒杀了3个亲儿子,还包括太子李瑛,太子临死前失声哀嚎:“父皇好狠的心,在你的心中,至亲骨肉居然比不上一个女人!”唐玄宗不为所动,甚至连一滴眼泪都没有掉。都说“虎毒不食子”,为何唐玄宗可以对自己的儿子做出这么残忍的事情呢

  • 华人首富购买德国船票被讥讽:中国人不能买头等舱,张弼士做了一个举动,德国公司老板乖乖道歉!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弼士,华人首富

    1898年,华人首富张弼士去买船票。德国售票员嘲讽他:“中国人再有钱,也不能买头等舱!”张弼士气得把船票撕得粉碎,转身离开。半年后,这家德国公司老板亲自登门给他道歉,还取消了这个规定。晚晴时,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北有胡雪岩,南有张弼士。张弼士是中国首富,他的财富比胡雪岩还要

  • 张爱玲对胞弟有多无情:张子静一贫如洗,却不愿意帮助他,去世时,32万美金全部赠送好友也不远留一点给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爱玲,张子静

    张爱玲母亲病逝后,把一箱子古董留给女儿张爱玲,没有儿子张子静的份。后来张子静生活一贫如洗去求助姐姐,而张爱玲却说没有能力帮忙,自己也是勉强够用。38年后,张爱玲病逝,把遗产32万美金和版权全部赠送好友宋淇夫妇,对唯一的胞弟张子静分文未给。张爱玲的母亲黄素琼出生官宦之家,她爷爷是长江水师提督,从小与张

  • 朱见深不爱年轻貌美的妃子,只爱一个大他二十岁的老女人万贞儿,哪怕断子绝孙也无怨无悔!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万贞儿,朱见深

    公元1464年,周太后骂朱见深:你年纪轻轻,不喜欢年轻貌美的妃子,却喜欢一个大你近20岁的女人,这是为何啊?朱见深喜欢的这名宫女名叫万贞儿,在“土木堡之变”那年,19岁的她,被孙太后派去照顾2岁的太子朱见深。当时,明英宗被瓦剌所俘。国不可一日无君,情急之下,孙太后立朱见深为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