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英布反叛刘邦,以为他不会亲自征战,结果皇帝亲征,打得他措手不及,兵败身亡!

英布反叛刘邦,以为他不会亲自征战,结果皇帝亲征,打得他措手不及,兵败身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232 更新时间:2023/12/10 20:26:19

刘邦得到英布叛变了朝廷的消息,立即召集群臣,问道:“寡人待淮南王那么亲,他竟忘恩负义,反叛朝廷,你们说,这事该怎么处理?”

武将们异口同声:“出动大军擒拿叛贼,决不能姑息迁就。”

可是,由谁率领南下平叛的大军呢?刘邦颇费脑筋。

武将里面,没有人能敌过英布。自己年过花甲,体力不支,加上连年征战,刘邦觉得很疲惫。

他想让太子刘盈代己出征。吕后却坚决不答应。她舍不得让宝贝儿子去两军阵前冒险,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地说:

英布是天下出了名的猛将,又很会用兵。朝中的武将都是陛下过去的部属,按说是太子的长辈。他们哪会心甘情愿地听太子调遣?让太子领着他们出征,等于是让羔羊去管理一群恶狼,这事叫英布知道了,他必定会笑话朝廷里无人,这会更加助长他的嚣张气势。

陛下尽管有病,可虎威犹在,就是躺在车子里指挥,两军阵前,各位将领哪个敢不出力?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陛下还得支撑着再辛苦一回。

刘邦不好反驳,只得长叹一口气说,“朕早就知道太子不成器,担不了重任。看来朕就是不要命,也得亲征淮南,给英布点厉害看看。”

给刘邦驾了大半辈子车的夏侯婴听了这些话,心里不是滋味,就去找老朋友薛公问主意。薛公以前当过楚国的令尹,此人足智多谋,常常料事如神。

夏侯婴问:“皇帝给淮南王封了土地,他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是为什么还要造反?”

薛公回答:“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功劳相当,地位相等,属于一类人物。朝廷杀了韩信,又诛灭了彭越,英布哪能不想想自己?淮南王反叛,是意料中事。”

夏侯婴又问:“英布的阴谋能不能得逞?”

薛公明确回答:“不能!

夏侯婴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就把这件事讲给刘邦听。刘邦也想听听薛公的见解分析,随即决定召来薛公。

薛公告诉刘邦:“英布要反叛虽然不可避免,但他有上、中、下三种计策可选,采取哪一种却很重要。”

刘邦让他谈得具体些。

薛公扳着指头,有板有眼地说:“东取吴,西取楚,占领齐鲁,争取燕赵,这是上策,若是那样做了,函谷关以东的地区,将不再属于朝廷,东取吴,西取楚,占领韩魏,控制储粮丰富的敌仓,堵塞雄险的成皋,与朝廷相持,这是中策,最后谁胜谁败,在两可之间;东取吴,西取下察,把钱财转到越国合起来,南与长沙结成联盟,这是下策,陛下只要出兵,就能很容易地打败他。”

刘邦问:“先生估计英布会用什么样的计策?”

薛公答得很干脆:“下策!”

刘邦仍有点不明白。薛公解释说:“采用什么样的策略,这是由个人的经历和秉性决定。英布凭一时勇猛被封为王,可他目光短浅,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顾及百姓的利益。平时只顾眼前,不顾长远,战时就会急功近利,所以,必然用下策。”

刘邦很赞成薛公的分析,这更增加了他荡平叛乱的决心,于是刘邦下令:削去英布的王爵,封儿子刘盈为淮南王。同时,征调上郡、北地和陇西的车骑部队与巴蜀的地方武装3万多人,充做太子卫队,驻于灞上,维护京城安全。自己率朝中诸将及诸侯国军队组成的主力军,又大赦狱中死罪以外的囚犯编成前锋,让他们在作战时戴罪立功。

英布在起兵叛乱时,趾高气扬地对部众说:“皇帝已经老了,他绝不会自己出来打仗。过去只有韩信和彭越是我的对手,现在没有这两个人了,别的都没有多大本领。只要我们一起兵,夺取天下,容易得很!”他这样一说,将士们乐得自在,谁也不去认真备战。

皇帝御驾亲征,英布着实吃了一惊。

在用兵谋略上,果然像薛公估计的那样,英布首先攻打淮河东岸的荆国。荆王刘贾抵挡不住,败兵而逃。英布穷追不舍,杀死刘贾,吞并了荆国的52座城。接着,他又攻打淮河以西的楚国。

但是,最终英布战败逃往长沙,以图东山再起。

长沙国国王吴臣,是英布的妻弟,他不赞成姐夫反叛朝廷,于是决定杀掉英布以示对朝廷的忠诚。

吴臣派使者找到英布,假装是来迎接的。英布毫不怀疑,跟着使者到了鄱阳,住进一家豪华的驿舍里。

半夜时分,英布睡得正香。早已埋伏好的武士一拥而上,砍下他的脑袋,连夜渡江北上呈献给刘邦。

至此,刘邦平息了英布的叛乱。

从骊山刑徒到九江王、汝南王,英布在乱世中创造了自己的事业,但跟李斯一样,他终究只是粮仓里的“硕鼠”,最终斗不过刘邦,落得个兵败身亡的下场。

标签: 英布刘邦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女儿新城公主改嫁韦正矩后心里还有前夫,被冷嘲热讽,终于暴卒!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世民,新城公主,韦正矩

    公元663年,李治听闻妹妹新城公主突然离世,顿时悲伤不已,命人将驸马韦正矩抓来拷问:“朕听闻你曾对公主进行过家暴?”之后,驸马被李治全族流放,新城公主按照皇后的规格就行了葬礼。新城公主为长孙皇后所生,在李世民21个子女中排行最后一位,是李世民最疼爱的一个老幺,被李世民当作掌上

  • 司马昭想杀了柏夫人母子为母报仇,被哥哥司马师阻止,到了孙子辈皇位就被司马伦抢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司马昭,柏夫人,司马伦

    251年,司马懿病逝。司马昭提着大刀,怒目切齿对司马师说:“哥哥,父亲已故,我们现在去杀了柏夫人母子为母亲报仇!”司马师赶紧拉着弟弟大叫:“你忘了父亲临终的嘱托吗?我们不能做不孝子啊!”司马昭所说的母亲,指的是司马懿的原配妻子张春华。张春华贤良淑德,智

  • 李世民想娶大臣年芳16的女儿,魏征说起李渊和辛处俭的妻子的故事!唐太宗无可奈何,只得放弃!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魏征,辛处俭,李渊

    一天,魏征对李世民说,当年刚入长安的李渊看上了辛处俭的妻子,于是便将辛处俭调到了外地就职,以方便他肆无忌惮地与其妻幽会。说完,魏征饶有深意地看向李世民:“陛下可知老臣何意?”李世民此刻无心想魏征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只是觉得怒火中烧。他的老父亲李渊刚过世,魏征就出来泼脏水,这事

  • 包拯已然60岁了膝下无子,没想到儿媳妇突然说:您其实还有一个儿子流落在民间。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包拯,宋仁宗

    在宋仁宗时代,包拯的出现得益于这样一位宅心仁厚的皇帝。皇帝看着包拯在台下说得眉飞色舞、唾沫乱飞,依然会耐心听着。1058年,包拯请奏立储。其实皇帝自己也想立太子,但是苦于一直都没有自己的孩子,所以说这才空闲了这么久。“天下初定,官家为何不设立太子?”“那爱卿觉得当

  • 为什么生一个儿子传宗接代,年近70岁的海瑞够拼,娶了第五任妻子,可是心有余力不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海瑞

    海瑞绝对算得上是历史之中的清官代表,他清廉有度,而其简朴的风格始终未变,世人皆知。他到底有多清贫呢?用一件事情就能够诠释,那就是即便海瑞买两斤肉也能够传遍大街小巷,那天因为自己母亲过生日,于是海瑞破天荒买了两斤肉,没想到这件事情竟然传遍了大街小巷,大家并不是有意讽刺他,而是因为他平时的生活太过于清贫

  • 孝惠章皇后不受顺治喜欢,可是偏偏受到“儿子”康熙的孝敬,当了半个世纪的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孝惠章皇后,顺治,康熙

    公元1718年,57岁的康熙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翩翩起舞,而此举都是为了一个女人,不仅如此,在64岁时,他双脚浮肿行动不便却依然想着如何侍奉她。他们并不是亲生母子,但是却更甚母子。孝惠章皇后是第二任皇后,而她则是前面第一任皇后的侄女,顺治与第一任皇后本就不和,这下好了,讨厌的人走了她亲戚又来了,所以注

  • 赵桓毫无治国天赋,却被自己的父亲宋徽宗逼着登基,被金国封为“重昏侯”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桓,宋徽宗,重昏侯

    人人抢着当皇帝,可是这位太子不愿意当皇帝,却被太监打晕抬上皇位。一名金兵靠近神情恍惚的皇后,趁乱随意摸了几把,意犹未尽地看着美貌的皇后,打算晚上再行苟且之事,没想到皇后当夜自尽了......这一切一切的来源,还要从被逼迫上位的太子开始说起。1125年,一群太监强行给赵桓换上了龙袍,赵桓想要挣脱大号:

  • “朱三太子”的问题困扰了康熙一辈子,晚年杀了一老人,康熙噩梦不再做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三太子,康熙

    1708年,康熙每每午夜梦回,掀开被子,竟然全部都是“朱三太子”,这样一个男人竟然缠绕了自己在位的几十年间,70余个“朱三太子”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抓完!而站在面前的这位老人,俨然就是传说之中的朱三太子。康熙愤恨地说:“既然你当年没有死掉,那你

  • 传教士阿罗本向李世民进贡了两位波斯美人,李世民竟然把她们关在笼子里!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阿罗本,李世民

    公元635年,传教士阿罗本向唐太宗李世民进贡了两位波斯美人,原以为他会安排美人侍寝,可谁知竟然把她们关进笼子,并派人精心喂养。阿罗本知道原因后,意味深长地笑了。李世民显然是把美人当成了宠物一样,平时闲来无事就邀请大臣们站在笼子附近,观赏美人的一举一动,有时候还要自己亲自投喂,看着美人吃了自己喂的食物

  • 妻贤夫不招横祸!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生死相随,贞观之治,有她的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长孙皇后,李世民,贞观之治,妻贤夫不招横祸

    长孙皇后和李世民一同历经了各种困难,终于携手走上人生的高峰。李世民感激长孙皇后的生死相随,对她更为倚重,但是长孙皇后进退有度,并不邀功。李世民经常想跟长孙皇后讨论政事,可长孙皇后却每次都不接话,她还说:“我就是一个妇人,怎么敢跟陛下讨论政事呢?”长孙皇后不但自己不干预政事,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