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18岁的蒋碧薇不顾家里反对,跟徐悲鸿私奔到了日本。没想到,后来声名鹊起的徐悲鸿却爱上了自己的学生孙多慈。
徐悲鸿原本有个原配妻子,不过是封建婚姻,原配为他生下一个孩子,孩子不幸夭折,后来原配也去世了。
1917年,18岁的蒋碧微与父亲的学生22岁的徐悲鸿私奔,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
当时,蒋碧微已经许配给查家。父母只好对外谎称女儿突然病故,强咽下满腹凄惶和许多冷嘲热讽。
蒋碧微本名蒋棠珍,后来,徐悲鸿私下为她取名碧微,还刻了一对水晶戒指,一只刻着“悲鸿”,一只镌上“碧微”。
1919年,徐悲鸿获得了法国留学的机会,不爱艺术的妻子蒋碧薇也一同前去法国学习。
到法国后,徐悲鸿凭借对绘画的热诚和努力,事业渐渐有了起色,而妻子不愿学习,不爱艺术,于是他俩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她也越发觉得生活无聊!
1921年,在中国驻德国公使馆的一次酒会上,他们夫妻结识了英俊潇洒的青年画家张道藩。由于经常聚会,三人很快就成为了好友。
蒋碧薇自陈:“和悲鸿结缡二十年,我不曾得到过他一丝温情的抚慰。”她埋怨徐悲鸿对她缺乏关心,常常忽略家庭。徐悲鸿则嫌她大手大脚,不尊重自己的事业,后来甚至一度被蒋碧薇迫得辞了职。
吵来吵去,两人都疲惫不堪,但徐悲鸿却找到了诉苦的灵魂。
徐悲鸿在南京中央大学授课期间,爱上了自己的学生孙韵君。孙多慈只有18岁,同当年与徐悲鸿私奔的蒋碧微一样,正处于最鲜嫩青春的年华。
写生课上他情难自抑,与孙多慈一吻释身心,恰巧被学生撞见,传到了蒋碧薇耳边。这等敏感事,不管是否亲眼所见,反正听来的就是事实,一出反击战就此打响。
1921年,蒋碧薇和丈夫受邀请参加中国驻德国公使馆的酒会。在这里,蒋碧薇认识了一个叫张道藩的画家。他年轻有为,温文尔雅,而且还特别的会照顾人。
此时的蒋碧薇对丈夫已经彻底失望,于是她只能通过和张道藩相处来填补自己内心的伤痛。蒋碧薇最终迈出了那一步,开始和张道藩交往。
后来,两人开始了长达几年的分居生活。在这些年里,蒋碧微在等徐悲鸿回头,徐悲鸿却在苦苦追求孙多慈。直到孙多慈与他人结婚,徐悲鸿才肯回来联系蒋碧微。
后来,蒋碧薇主动和徐悲鸿提了离婚。这个离婚官司打了3年,之所以耗时如此之久,就是因为蒋碧薇一直在打官司分徐悲鸿的财产和争取孩子的抚养权,给自己和孩子一个保障。
1945年,徐悲鸿与蒋碧微离婚,被彻底触怒后心灰意冷的蒋碧薇,毫不留情地向徐悲鸿索要巨额分手费:现款100万元,古画40幅,徐悲鸿的作品100幅,作为她今后的生活费。此外,还须将每月收入的一半交给她,作为儿女抚养费。并赠送早年在法国为蒋碧薇画的一幅肖像《琴课》。
徐悲鸿答应蒋碧薇所有的条件,并于次年与廖静文喜结良缘。徐悲鸿终究觉得有愧于蒋碧薇吧,因此他不知疲倦地拖着病重的身体日夜作画,58岁时便去世了。徐悲鸿后来的妻子廖静文说:“正是为了还清她(蒋碧薇)索要的画债,悲鸿当时日夜作画,他习惯站着作画,不久就高血压与肾炎并发,病危住院了......”
真是应了那句话,年少情深也可以走到相看两厌。
爱情曲终人散,满地尽是荒凉。转身对她来说与其说是决绝,不如说是沉痛之后的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