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中期著名谏臣杨继盛弹劾严嵩被迫害致死,明穆宗为他平反,并大力提拔他儿子!

明朝中期著名谏臣杨继盛弹劾严嵩被迫害致死,明穆宗为他平反,并大力提拔他儿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043 更新时间:2024/1/6 5:54:05

公元1553年,杨继盛触怒嘉靖,被打残后投入诏狱。当晚,狱卒持刀查房,却听见牢房里传来杨继盛微弱的声音:“麻烦借个火。”随后的一幕,让狱吏更加吃惊。只见杨继盛就着灯光,用破碎的碗片将自己的腐肉刮下,整个过程中,他谈笑自若,而那个狱吏早已脸色煞白。

杨继盛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他自幼父母双亡,父亲很快另娶。在这样一个重组家庭里面,杨继盛的生活举步维艰,继母不重视他倒也罢了,父亲也觉得他是个累赘。根据《明史》的记载杨继盛的父亲对儿子的唯一安排就是一句话:“去当放牛娃。”

就这样,杨继盛开始放牛。然而,此时的杨继盛,已经有了这样一个志向:“去读书”。家里人不支持他读书,他就找到自己的兄长,陈明自己的想法。

哥哥听说之后,困惑不已的表示:“你这么小的年纪,读书干什么呢?”

杨继盛听了这话可不乐意了:“我可以放牛,就不可以读书吗?”

哥哥无奈,只好答应了他读书的请求。

杨继盛很争气,用明史的话来说,他“听之学,然牧不废也。”

后来,杨继盛的父亲终于被触动了。或许是出于对儿子的亏欠,杨富把儿子送进了私塾。杨继盛刻苦好学,几年之后,他就考入了国子监。

这个国子监是个什么机构呢?他是隋唐以来全国最高学府,地位相当于今天的清华、北大。从私塾之中,考入当时的国家最高学府,杨继盛的努力虽然不见于史书,却是读者很容易就能想到的事情。

其中的艰辛,恐怕只有他一人明白。好在,当时的国子监祭酒徐阶非常欣赏他,这给了杨继盛很大的信心,从国子监走出去之后,他就步入了仕途。

这里多说一句,这位徐阶大人,在日后扳倒了大奸臣严嵩,而在此之前,他长期与严嵩共事,一直对严党的势力忍让有加,等到时机成熟之后,给严嵩来了个一击必杀,足见眼光独到。

被他看中的人,又岂能久居与人下?很快,我们就可以看到他在权利核心舞台中,指点江山的模样。

嘉靖二十九年,杨继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之后,被朝廷调往兵部任职。

当时,蒙古的俺达部正在明朝边疆地区攻城略地,围绕此事,朝廷内部产生了激烈的争执。

时任大将军仇鸾嘉靖皇帝上了一封奏疏,建议皇帝开“马市”。

所谓的马市,顾名思义,就是中央朝与边疆部落之间,通过贸易的方式互通有无。这在中原王朝的统治者心目中,是一个拉拢异族的机会,而对于异族来说,他们可以通过马市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说得更直白一点,仇鸾的意思就是:“皇帝陛下,您开了马市,给足他们利益,他们吃饱喝足,自然就不会出事了!”

杨继盛一听,这样下去还得了?他立即弹劾仇鸾。这仇鸾可不是一般人,他是严嵩的死党,在严嵩的庇佑下,嘉靖非但没有怪罪仇鸾,反而将杨继盛贬到了狄道。

按理来说,杨继盛既然已被逐出朝廷,就不应该继续掺和朝廷的事情,然而他以天下百姓为己任,时刻注意着朝廷方面的一举一动。

与此同时,他做了许多有利于当地百姓的事情。到杨继盛离任的时候,他在百姓中已经积攒起了巨大的威望,甚至有人将他称作父亲,顶礼膜拜。

与此同时,朝廷方面也产生了变化。嘉靖皇帝按照仇鸾的方针行事之后,边疆地区的形势反而越来越遭,皇帝这才想起了被贬的杨继盛,将他重新召回朝廷。

《杨继盛自书年谱》记载,杨继盛离任之时,狄道的百姓“送于百里之外者千余人”,足见他的官声。

回到北京之后,杨继盛痛定思痛,他认识到一个问题,如果不能将严嵩扳倒,像仇鸾这样的狗腿子只会越来越多。

于是,他决定与严嵩展开正面对决。

嘉靖三十二年,杨继盛挥笔写下《请诛贼臣疏》声称严嵩本人犯下了十条罪状,平日里为人处世有五大奸猾之处,要求嘉靖皇帝立即处死严嵩。

然而,严嵩当时担任内阁首辅一职,大臣给皇帝上呈的奏疏,他有抢先过目的权利。

在严嵩的授意下,杨继盛被逮捕入狱,经历一番拷打之后慷慨就义。

或许,杨继盛上书之时,已经有了舍身取义的觉悟,他无怨无悔!

隆庆元年,新皇帝下令褒奖杨继盛,还任命他的儿子当了朝廷大官,然而对于杨继盛本人来说,这样的“褒奖”似乎来得太迟了。

参考资料:《明史》《杨继盛自书年谱》

标签: 杨继盛严嵩明穆宗谏臣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