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将他囚禁当成猪养,因为无聊只能生孩子玩,结果生了29个孩子

康熙将他囚禁当成猪养,因为无聊只能生孩子玩,结果生了29个孩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693 更新时间:2023/12/28 13:20:04

身为长子的胤禔曾经一度也颇受康熙的喜爱,然而就在九子夺嫡之中,看似占尽优势的胤禔却是最早出局的那一个。

纵马执剑,才华横溢,或是再过聪慧的人都会在皇权的争夺中,迷失自己,胤禔亦然。

夺位失败以后,胤禔也再与皇位无缘,他被康熙囚禁起来,过着如猪一般的生活,乏味无尘的生活只有生孩子才能排遣寂寞,这么一生,竟就生了29个孩子。

蓄意争储,魇术败阵

康熙一生一共有三十五个儿子,在胤禔之前也曾有4位阿哥,但是可惜全部都早夭了,按照顺序排下来,胤禔也就成为了长子。

身为长子,康熙对胤禔自然是要尤其关照一二的,只是由于他的生母只是一个年纪较大的庶妃,远不及胤礽的生母皇后受宠。

两相比较之下,“皇长子”的头衔自然也就远没有“皇太子”来的触动人心。

长子,即便有着再光环的身份,可是一字之差,也将二人之间地位的鸿沟展现的清楚明了。

生在帝家,又有几人能够忍住那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带来的诱惑呢?

胤禔也不能幸免,特别是越长越大,他越来越能够清楚的感觉到自己与胤礽的地位差异,表面看去似乎平静无比,但是内心却充斥着对于皇权的渴望。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外巡回京的途中,心爱的皇十八子胤祄突发疾病,康熙紧急命人救治,却也无法挽回幼子性命。

康熙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胤祄死在自己的怀里,身体渐渐变凉,康熙也再难掩痛楚之色,还未从悲伤中走出的康熙又收到了胤禔的密报。

“皇太子胤礽趁着夜色,偷偷走近父皇的幔城,手中拿着刀,而且割开了布幔,朝内窥探。”

这个高高在上的帝王,竟流露出些许的悲哀之色来,自己亲自挑选抚养的皇太子,放着病危的幼弟不管,欲图谋不轨。

一时之间,悲从中来,康熙又联想到胤礽一直以来的所作所为,恼怒之下决定废储。

这个消息对于胤禔来说,无疑是个绝佳的机会,太子被废,自己争夺帝位又有了一丝希望。

只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康熙盛怒之下所做的举动,事后也会反悔,而哪怕胤礽与皇位无缘,也不会落到自己的身上。

胤礽被康熙下令监禁的同时,康熙明确的将胤禔永远的拒绝在了帝位之外。

“朕前命直郡王胤禔善护朕躬,并无欲立胤禔为皇太子之意,胤禔秉性躁急,愚顽,岂可立为皇太子?”

利益面前,亲兄弟还需明算帐,更遑论皇权的诱惑呢?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境遇太诱人,适而,即便胤禔明确的知道在康熙这里自己夺位无望,但是总还是想着再去争取一番的。

于是,胤禔转身投入了八皇子的阵营之中,两方暗流涌动,康熙又岂能不知,生于帝王家,多感无语罢了。

本着此事终结,但是终归胤礽的存在是个隐患,接下来,胤禔所做之事更是让康熙失望不已。

对于胤礽,即便行为有失,康熙却是始终都不愿放弃的,适而,在怒意消减之后,一直在帮胤礽找借口。

可是偏偏,胤禔撞到了枪口上。

“胤礽所行卑污,大失人心,如果父皇想要杀了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胤禔上赶着为康熙出谋划策,可是却未曾考虑过,康熙不忍杀胤礽或是出于父子之情,如今胤禔此番作为,更是毫无兄弟之情可言。

康熙明晃晃的感受到了胤禔身上的冷血,对胤禔也是打心眼里厌恶起来,并且下旨严厉斥责此番作为。

再过不久,胤禔用魇术诅咒太子胤礽对事情被抖露出来,康熙便再不忍耐了,怒意之下,胤禔被削爵囚禁。

时年37岁的胤禔从此失去了自由,只能在高墙之内,再无行动之权。

而康熙嘴上说着:“毕竟是朕的亲骨肉,所以朕不忍杀之。”

但是为了防止胤禔将来有报复行动,还是派人演技看守胤禔。

康熙就如同养猪一般,定时给胤禔送些水和食物,加强监管,其余时候,大多置之不理。

而胤禔虽然被剥夺了行动的自由,但是却没有被剥夺性生活和生育的权利,囚禁期间也曾陆陆续续和小妾生了不少的孩子。

女十四人,子十五人,共计二十九人,只是这些孩子的命运大多凄惨,其中就有十五人在幽禁期间去世,十人早殇,还有些几岁了都未曾有姓名。

马背之上,风采卓著

这些年来因为各类影视剧的影响,人们逐渐对清朝的历史有了模糊的理解,摒除那些浮夸的描写之外,记忆最深的当属九子夺嫡。

康熙的几个儿子各个都非常厉害,皇长子胤禔亦然,他长相十分俊美,身为长子,相对来说,做的事情也就更多些。

康熙二十九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势力强盛,勾结沙俄,制造分裂,妄图与彼时的清廷分庭抗礼。

彼时清朝而言,无论是为守护疆土,还是稳固自己的地位,这一战均在所难免,康熙所做的决策也唯有战尔。

于是,那时年仅18岁的胤禔便被受令跟随伯父、裕亲王福全一同出征,以副将军的身份参与到战事的指挥之中。

表面看去胤禔似是被康熙派遣以副手之职前去军中历练的,然而实际上,胤禔是康熙派到军中的一双眼睛。

原本康熙是打算御驾亲征的,只是没有想到征战途中中暑,高烧不止,这才停下了前行的脚步。

就康熙让胤禔前往监军,参与指挥战事这一举措,即可看出,曾经的康熙对于胤禔这个大儿子也是有信任、喜爱在的。

可惜的是,这么一场看似准备周详的战事却因为福全的经验不足,优柔寡断,以及与胤禔之间的矛盾导致满盘皆输。

康熙三十五年,胤禔随康熙亲征噶尔丹,战场上的胤禔显露出自己的才华,与内大臣索额图带领着八旗前锋营、汉军火器营、四旗察哈尔及绿旗驻军,参赞军机。

再后来,胤禔更是去给西路大将军费扬古做了参军。

几场战役,胤禔都打的十分漂亮,康熙心里自是十分满意,于是同年三月,时年26岁的胤禔被奉为直郡王。

康熙三十九年,胤禔跟随康熙左右,巡视永定河堤,任总管,衔命祭华山,可以说,彼时的胤禔在一众皇子中颇受重视。

康熙四十二年正月,王熙病逝,这个在皇权绝对权威时代,依然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就这样离开了人世间。

康熙的心中悲痛不已,哀伤之后,便叫来胤禔,让他与内阁领班大学士马齐前往祭奠茶酒。

康熙尤其关照胤禔,让他需得以祭拜之礼进行悼念,而按照清朝过往习俗,从未有过皇子以拜礼敬人臣的。

胤禔谨遵皇令,老老实实地前往祭奠王熙,彼时康熙的这一做法无疑是有别清朝的大环境的,可是他依然让胤禔这么去做了。

由此可以窥见康熙对王熙的重视,而在往后的十余年间,王熙始终是康熙悼念最深,评价甚高的大臣。

“服官最久,尽力矢忠,保全名节。”

一语阐尽康熙的悼念之意,康熙让胤禔去祭拜自己如此看重的大臣,也可以说明,彼时康熙对于胤禔的重视。

时移势易,随着其他皇子逐渐长大,胤禔的这些昔日风采似乎也都不够看了,哪怕他的容貌再俊美,军工再卓著,终是抵不上后起之秀。

宫门幽幽,无再见之期

康熙的宠爱,斐然的军工,长子的身份,这桩桩件件都让胤禔变的有些悠悠然,‘皇权两个字对于胤禔来说吸引力太大了。

太子被废以后,便被康熙给幽禁了起来。

宫墙森森,自然需要人来守卫,被关在宫门内的胤礽也需要人来监视,康熙为监视人选愁眉不展。

正是此时,康熙灵光一现,想到大皇子胤禔,他与胤礽的关系向来不和,如此人选倒也可以令人放心。

于是,康熙除了任命胤禔监守之外,还额外增设了皇四子胤禛,只因胤禛胤禔一向要好,与胤礽关系却不佳。

康熙委任胤禔实行监管之责,也让彼时的胤禔产生了错觉,他以为这是康熙对自己的认可,甚至能感受到帝位在向自己招手。

如此这般,胤禔也算是找到个机会可以落井下石,打算彻底绝了胤礽争夺帝位的可能。

后来胤禔的蠢蠢欲动皆从此处开始,康熙下令废太子之后,曾让胤禔拿着告天文书去给胤礽看。

“我的皇太子是父皇立下的,父皇要废就废,何必告天。”

幽禁中的胤礽心中无限伤怀,看到胤禔带来的告天文书,更是口不择言,如此一句话,想也知道必定会引起康熙的怒火。

胤禔又岂会放弃这么绝佳的机会呢?

他将废太子的话,如实的转述给康熙,在接到康熙的怒火,并且要求以后不再转达胤礽的话后,沾沾自喜。

后来,当胤礽醒悟过来,要求胤禔给自己传话时,胤禔直接回绝了。

“父皇已下旨不许奏报,谁敢再奏?”

胤禔自然知道,康熙下定决心废储,无非就是因为胤礽的所作所为威胁到了康熙的皇权,要想让他彻底出局,只有将他死死的钉在这根柱子上。

皇家或许,权利之争大过天,胤禔预料到了康熙维持皇权的决心,却低估了在康熙心中胤礽的分量。

当他兴冲冲地为帝位奔波游走的时候,康熙早就在心里后悔对于胤礽的定夺,更是将胤禔的所作所为看在眼里。

熟悉清朝历史的大多知道,康熙对于皇子之间与外臣相交过密,一向是深恶痛绝的,适而,胤禔可谓是正巧落在其中。

为了彻底断了胤禔对于皇位的觊觎,康熙不惜在大臣面前极力讽刺胤禔,“秉性躁急,愚顽”,或许彼时康熙心中对这个大儿子就已然失望。

若是胤禔在康熙如此严厉之时就放弃对皇位的角逐,或许也不会落到幽闭终身的境地。

没有谁,能够比这些帝位相争者更能明白“成王败寇”的道理,胤禔的前半生,致力学习,为父解忧,人至中年,也禁不住皇权的诱惑。

康熙的一番操作,自是将胤禔隔绝在了帝位之外,即便有着些许大臣的支持,终究是于事无补。

于胤禔而言,终还是不愿意就这么轻易放弃的,于是只能不断玩弄新的手法,只期盼着或许康熙能够回心转意。

一边“嗣后同心合意,在皇父西夏安然度日”巧言示好,以表决心,另一边又不断地对废太子落井下石。

“不必出自皇父之手”或许不那么聪慧,私下无人之时,胤禔对废太子实行的凌虐迫害,无不瘆人。

表面上,胤禔似是感知自己争储无望,转投八皇子阵营,实际上,是在利用所谓面相绝了八皇子与自己相争的筹码。

“相面人张明德曾相胤禩,后必大贵。”

胤禔利用张明德的相面之语,激起了康熙心中的不满,其后下令调查,张明德杯凌迟处死,

胤禩也彻底得到了康熙的厌恶。

那么,胤禔的这番操作,康熙真的不知情吗?

其实不然,“似此不谙君臣大义、不念父子至情之人,洵为乱臣贼子,天理国法,皆所不容!”

一番斥责,可以知道,其实胤禔的一举一动,康熙全部都知晓。

不久之后,胤禔指使蒙古喇嘛巴汉格隆镇魇废太子胤礽的恶行也被揭发了出来,一忍再忍的康熙终于决定动手了。

侍卫从胤禔的府邸搜出的镇魇物件,都坐实了胤禔的罪过,铁证如山,胤禔也无从抵赖,最后被康熙拘禁。

等到后来,胤礽复位,胤禔的日子也并没有有所改善,康熙更是为了他布置了具体的看守方案。

一,委派八旗章京十七人看守,着重要求轮流值班,严加看守;二,增设贝勒、贝子等,每日两员不断看守;三,增派侍卫内大臣等不时巡察,负责监督;三方不同人员,严防死守,胤禔至此便一直处于监禁之中,虽有屋檐遮雨,看守严严,从未有自由可言。

自此以后的岁月里,胤禔只有这屋顶片瓦,以及美妾相伴,此等生活其实与猪无异,吃喝有相赠,每日所行即为吃喝睡,生子而已。

参考文献:

《康熙大传》2015年

《清史四书》2021年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你知道十大元帅的寿命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第一名:罗荣桓元帅,61岁。第二名:林彪元帅,64岁。第三名:陈毅元帅,71岁。第四名:贺龙元帅,73岁。第五名:彭元帅,76岁。第六名:朱德元帅,89岁第七名:徐元帅,89岁。第八名:叶剑英元帅,89岁第九名:聂荣臻元帅,93岁第10名:刘伯承元帅,94岁这十位元帅为我们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

  • 后金实行收继婚,努尔哈赤娶堂嫂,让她做正妻大福晋,后被儿子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收继婚,努尔哈赤,大福晋,衮代

    1585年,堂哥去世,26岁努尔哈赤对堂嫂衮代说:“你嫁我。”30余年后,衮代被亲儿子杀害,遗骸也被丢出了皇陵。努尔哈赤对此不置一词。衮代与努尔哈赤的羁绊衮代,出身于富察氏,这个姓氏是清初赫赫有名的贵族。她最初嫁的人,是努尔哈赤的堂哥戚准,还生下了孩子。不过,丈夫死后,她就必

  • 包拯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江西永修知县,他却嫌弃离家太远了,选择辞职!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包拯,进士,知县

    公元1027年,28岁包拯考中进士,被任命江西永修知县。他觉得离家太远,上书请求在合肥附近任职,成功改任安徽和县监税。可聘书下来时,包拯撂挑子不干了:“离家太远。辞职!”包拯是北宋名臣,为人刚正不阿,被誉为“包青天”。但少有人知,他的仕途之路,和一般人

  • 后晋皇帝石重贵在石敬瑭死后,狐狸尾巴露出来了,直接篡位,当上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后晋,石重贵,石敬瑭

    942年,后晋皇帝石重贵刚登基就将叔母冯氏接入宫中,冯氏婉拒:“先帝才刚走,陛下怎可如此无礼?”石重贵把她抱在怀里,厚着脸说:“先帝已死,我何须忌讳。我爱慕叔母已久,只要你肯改嫁我,我就立你为皇后。”石重贵很早的时候就没了父亲,被叔叔石敬瑭收养。石敬瑭

  • 卞夫人为什么如此恨亲生儿子曹丕,直到死后才相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卞夫人,曹丕

    公元226年,曹丕病重,其母卞夫人前去探望。一进门,卞夫人就发现侍奉曹丕的人很眼熟。卞老夫人得知真相后,气得忍不住大叫:“猪狗不如的东西早就该死了!”然后她转身离开,直到死后才再见到曹丕。卞夫人是曹操的第二任妻子,也是曹操一生中最疼爱的女人。卞夫人出身寒微,家世世代以歌舞、娼

  • 吕后是如此对待戚夫人!连儿子汉惠帝都看不下去,死于抑郁症!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吕后,戚夫人,人彘,汉惠帝

    刘邦死后,吕后立即下令割掉戚夫人的四肢,挖出她的眼睛,并把她的耳朵弄聋。为了让自己变成“人彘”,她被迫喝下哑药,然后被扔进厕所给儿子惠帝看。惠帝知道真相后,吓得大哭起来,几年后死于抑郁症。公元前206年,50岁的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这时,一个美丽的女人,齐夫人,来到刘邦。这时

  • 张廷玉兢兢业业五十年,却被乾隆皇帝羞辱!晚景凄凉!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廷玉,乾隆皇帝

    雍正十一年,张廷玉的儿子参加寺庙考试,获得了探花的位置。张廷玉听了,非常害怕,冲进王宫去见雍正。当他们见面时,张廷玉不停地叩头:“陛下,请收回您的命令!”张廷玉,字恒辰,字燕寨,安徽同城人。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一个单身汉,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上才华横溢,2

  • 李宪被立为太子,他却坚决不当太子,使自己远离宫斗,独善其身,是个聪明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宪,李旦

    公元710年,李宪跪在父皇李旦面前泪流满面。李宪并没有犯任何错误,为何会在父皇面前求情呢?原来李宪是在恳求父皇废掉自己的太子之位。李旦十分无奈:“自古以来都是立嫡长子为太子,如今立你为太子合情合理。”听完父皇的话,李宪满脸绝望地跪在地上:“儿臣认为三弟平王对社稷有

  • 李恪深受父皇唐太宗的喜欢,有机会成为太子,在长孙无忌反对下失去继承皇位的可能性!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恪,唐太宗,长孙无忌

    653年,房遗爱和高阳公主密谋推翻李治,事情败露后全部落网。长孙无忌奉命审理此案,房遗爱为了保命,便在长孙无忌的默许下诬告吴王李恪。李治宅心仁厚,不愿意大开杀戒,更不想对兄弟下手。但是,众大臣都认为应该从重处罚,李治只好下令让李恪自尽。李恪临终前大骂长孙无忌,诅咒他不得好死,他的诅咒很快就应验了。由

  • 杨贵妃的“干儿子”安禄山发动叛乱,唐玄宗携带她逃亡四川,在马嵬坡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安禄山,唐玄宗,马嵬坡之变,杨贵妃

    756年,大将哥舒翰兵败潼关,叛军成功闯入关中地区,长安形势告急。唐玄宗肝胆俱裂,只好仓皇逃亡四川,躲避叛军的攻势。走到马嵬驿的时候,禁军人困马乏,对局势十分不满。于是,陈玄礼鼓动士兵们诛杀奸臣杨国忠,包围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住处。禁军提出诛杀杨贵妃,否则他们就不再保护唐玄宗,堂堂王朝的皇帝落得这般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