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一年,张廷玉的儿子参加寺庙考试,获得了探花的位置。张廷玉听了,非常害怕,冲进王宫去见雍正。当他们见面时,张廷玉不停地叩头:“陛下,请收回您的命令!”
张廷玉,字恒辰,字燕寨,安徽同城人。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一个单身汉,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上才华横溢,28岁被进士录取。
康熙一朝,张廷玉的官职并不高,最高也不过是一个仆人,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他真正出名是在雍正年间。
雍正即位后,发现张廷玉不是一般人,就提拔他为礼部尚书。但是,他不需要在礼部工作。相反,他必须待在雍正身边。
此后,在雍正执政的13年里,张廷玉一直担任雍正的大秘书。
当然,后来他的职位也越来越高,从军机尚书到保和堂大学士,再到悬挂最高政府,甚至分管民政部、户部。
我们知道雍正不是一个好伺候的领导人。雍正为何如此器重张廷玉?
首先,张廷玉的工作能力特别强。
作为雍正皇帝的首席秘书,最日常的工作就是写诏书和诏书。基本要求是雍正嘴里重复的时候,张廷玉必须写出来,同时意思不能改变。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你要正确理解领导的意思,然后你要把它翻译成文字,这需要很好的理解、写作和思考。
此外,张廷玉有一个非常好的记忆力。不管你是高官还是基层,张廷玉从哪里来,从哪里来,干过什么,干得怎么样,都能看出来。它就像一本活字典。
此外,张廷玉不仅在工作上表现出色,而且与雍正的人际关系也很好。
雍正十一年,张廷玉请了假从北京到安徽同城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雍正想了想,直接用动情的写法写了圣旨,大意是说我们做了皇帝和臣民十几年,一天也没有分开过。你走了这么久,我很想你。
张廷玉比谁都清楚伴君如虎的道理。皇帝对你越好,你就越要小心。
也就是在这一年,张廷玉的儿子参加了科举考试,雍正被任命为新探花,这是张家家族的喜事,张廷玉听说却如临大敌,赶紧跑进宫中见雍正,叩头如捣蒜。
“我的家受了皇帝的大礼,中进士的人一直很多,现在我的儿子也被点为探花,不好的事情可能就要在我家族发生了,而且天下人才多,皇上不应该先取寒士,还请皇帝把他降为进士。”
雍正听了感动了,张廷玉心中有了天下,一颗为公的心,更加信任他。
因此,雍正死后,让他死后可以“享太庙”。可以说,享受太庙是一个尚书的最高荣誉。在清朝,享受这种待遇的的汉人只有张庭玉一个。
雍正带着张廷玉的不舍离去,随后乾隆登基。乾隆初年,张廷玉因其工作能力和做官的智慧而受到乾隆的青睐。然而,随着乾隆对帝国的控制不断加强,他对张廷玉的依赖逐渐减少。
而张廷玉因为年纪越来越大,也预感到皇帝不像以前那样需要自己,于是偷偷地撤退了。
乾隆十三年正月,皇室要设宴,请朝臣吃饭。76岁的张廷玉见乾隆心情不错,便申请回老家。乾隆听了,很不高兴,对他说:“你已经接受了两朝的厚恩,接受了科举令,将来也会享受太庙。怎么有理由退休回家休息。”
第一次申请被拒绝了。不但被拒绝了,第二天一早,乾隆还专门把这个拿出来,吓得张廷玉不敢再提老要回家的事情,只能忍了。
这种隐忍,心情不好,确实也老了,健康了更糟糕的是,他太老太弱了,没有人搀扶他就不能走路。
到了乾隆十四年十二月,乾隆随口问了一句:老先生,最近身体怎么样?张廷玉觉得机会又来了,请求回到故土。
乾隆见此身体状况还真应该休息,便同意了。可这个时候张廷玉给了两个微弱的动作,直接把他一手好牌都打没了。
雍正曾许诺他死后可以“享受太庙”。在他离开之前,他应该向皇帝告别。于是,张廷玉没有亲自去,而是派儿子去了。在此之下,乾隆的怒火再也压制不住,怒不可遏。
后来,乾隆的爱子永璜去世了,张廷玉不得不参加葬礼。就在仪式结束后,他没有脱衣服,给了乾隆一张折子,说他要走了。
乾隆皇帝,刚刚遭受了失去儿子的痛苦,从他那里获得了“配享太庙”的称号。幸运的是,他没有受到惩罚,并允许他回家。
至此,工作了50年的张廷玉终于可以回家了,但他关心的爵位和他所钟爱的配享太庙却都丢了,他的名誉也毁了。
当他到达家乡桐城时,没有一个地方官员敢接待他,只有几个侄子把他带回了老家。
张廷玉的晚景相当凄凉。他被剥夺了通过50年的努力获得的荣誉和名声。这是真的,有自己处置适当的成分,但封建皇权对人的臣属的态度也着实令人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