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数字了,但这又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一封休书,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1.一见倾心
穷困潦倒的司马相如是一位才子,他写了一首《上林赋》,辞藻华丽,梁王很喜欢。司马相如成了梁王的宾客,从此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后来,司马相如又写下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子虚赋》。
可是好景不长,司马相如到梁王府上当宾客没多久,梁王就去世了。
临邛父母官王吉是司马相如的好友,为了帮助司马相如,王吉邀请他到自己家做客。
王吉告诉司马相如,临邛的卓家是富豪家族,卓文孙有一女儿守寡
司马相如听说过这位守寡的卓文君,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女子,想娶她为妻。
王吉和司马相如趁卓王孙宴请的机会到了卓家,在宴会上,司马相如弹了一首曲子,向躲在帘后的卓文君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
卓文君听说风流倜傥的司马相如在家作客,就躲在帘后偷偷地看这位才子,她被衣冠楚楚和琴艺高超的司马相如迷住了。
两人一见倾心,卓文君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父亲不同意,她就在夜里和司马相如私奔了。
2.为爱洗手作汤羹
两人私奔,一路回了司马相如的老家。
到地方时,卓文君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面前的哪里是家,这房子破败得都不像样子了,只能用家徒四壁来形容。
面对眼前的情况,卓文君只能接受,从此富家小姐跟着司马相如过上了苦日子。
刚开始,他们还能靠卓文君变卖饰品什么的来换取生活,时间久了,饰品也被卖完了。司马相如却一点都不担心,也没有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认为卓父一定会来接济自己女儿的。
但是卓父认为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丢了自己的脸面,发誓一个子都不会给他们。
司马相如知道后就想了一个计谋: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商量后,把最后的家当变卖换钱,当街做起卖酒的生意来,卓文君在店门口卖酒,司马相如在里间洗刷碗筷,以此来逼迫卓父。
最后,卓父在父老乡亲的劝说下,还是给了卓文君仆人、钱财和珠宝。
得到了卓父的救济后,司马相如立马卖了酒馆,并置买了田产,过上了富人的生活。
3.升官发财后欲休妻
汉景帝去世后,汉武帝继位。汉武帝被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折服,并召其入京。
卓文君很高兴司马相如被皇上赏识,也很支持司马相如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卓文君则留下来看家。
司马相如带着激动的心情入京了,他被皇上封为了郎。
司马相如在京当了官后,很快就站稳了脚跟。在这全新的世界里,司马相如结交了很多新贵,也认识了很多千金小姐。
京城纸醉金迷的生活,让司马相如忘记了家里和他同甘共苦的“糟糠之妻”。
他沉浸在别人对他的追捧中,也沉沦在京城的温柔之乡里,就给卓文君写了一封信。
信上只写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十三个字,别人可能看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可是卓文君一看就知道这是司马相如给自己的休书。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少了“亿”,就是我对你“无意”了,没有回忆,没有感情了。
面对司马相如的寡情,卓文君伤心欲绝。
最后卓文君回了一首《怨郎诗》给司马相如,这一回就成了千古绝唱。
司马相如收到妻子的回信后,深深地被妻子的才情所折服,也想起了他们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最终打消了休妻的念头,还亲自从京城回到老家,把卓文君接到京城,过起了琴瑟和鸣的生活。
司马相如从一个穷小子到升官发财,再到爱情美满、家庭幸福,这都离不开卓文君的付出和努力。
卓文君面对婚姻危机,不是大吵大闹,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挽回了自己的家庭。她的才华,她的勇气,她的坦荡都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