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皇位争夺战:朱元璋为保住孙子的皇位,谁都预料到了,就是没有聊到朱棣!

明朝皇位争夺战:朱元璋为保住孙子的皇位,谁都预料到了,就是没有聊到朱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17 更新时间:2023/12/22 2:54:15

手足情深这个词,放在古代争夺皇位自相残杀的亲兄弟之间就像个笑话。毕竟除了手足相残,弑父杀子的也大有人在。

在古代,皇权高于一切,是父子、兄弟,更是君臣。皇帝死几个儿子从来不重要,反正生那么多的目的就是优胜劣汰。

一个朝代,往往在第二任皇帝继位时,皇位的争夺战最厉害。比如唐朝,李世民手刃同胞兄长迫使李渊易储。朱元璋的天下跟李渊一样,是靠自己推翻前朝打下来的。首次君临天下,朱家的儿子们个个摩拳擦掌。

可惜朱元璋还没当上皇帝,就已经将嫡长子朱标立为世子了,这让其他皇子深感不公。出生晚是天注定的,为什么自己连争一争的机会都没有?

立嫡立长

尤其是朱元璋的皇四子朱棣反应最强烈。他认为,论战功、论胆略,他样样都在长兄朱标之上,论性格,他是遗传朱元璋最多的儿子。朱标性格软弱,凭什么立他为太子?

朱元璋不是不喜欢朱棣,可是面对一个跟自己如此之像的儿子,他不是高兴和骄傲,而是忌惮,因为他太清楚朱棣能干出什么样的事了。于是他拼命保护朱标,不惜一切代价为他的皇位之路扫平障碍。

朱标聪明好学,性格更像马皇后,为人温和、宽厚、仁慈,在儿子身上看到妻子的影子,大约是朱元璋最爱朱标的另一个因素。

朱元璋儿子多,朱标跟弟弟们处得都很好,就单纯的兄弟之情而言,诸皇子都是尊重朱标的。可惜摆在他们前面的是皇位,诱惑太大了。

朱标一死,其他藩王立马就坐不住了,以为自己有机会了。没想朱元璋不按常理出牌,没在其他儿子里重选太子,而是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藩王中实力最强的朱棣炸毛了,本来对皇位没抱希望,到燃起希望,到再受打击,他表现出来的“蠢蠢欲动”明显到让朱元璋都闻到硝烟味了。

朱棣也曾被议过储,但他是老四,如果立他,老二、老三怎么想。那就干脆还是立长吧,长子不在了,还有长孙。且朱允炆像朱标,聪明有抱负,性子也温和,且非常孝顺。这让朱元璋的丧子之痛稍微减轻了些。

心计颇深的皇太孙

但朱元璋和朱允炆都清楚,朱棣不会善罢甘休。

朱允炆在皇太孙的时候就开始考虑削藩的问题了,朱元璋给儿子们的权力实在太大了,他们个个都手握重兵,且在封地内无法无天,地方上调兵要请示他们,大臣们见了他们要行跪拜礼。

朱元璋为了保朱允炆,提出让各藩王去边境抗胡人,朱允炆以为,若是他们不受皇命去抗胡人呢?不如削弱他们的权力;若他们还不听话,就贬去他们的爵位,发兵攻打,打服为止。

这个方法朱元璋也赞同,但是他们爷孙都天真了。藩王要是一起反,京城是招架不住的。而且朱棣不会老老实实地等着他们先动手,他早就在做起兵的准备了。

朱元璋向来杀人不眨眼,有功的大臣被杀到几乎不剩。为了朱允炆的江山,杀个不听话的朱棣又有何妨?

但是因为父子之情,加上朱棣并没有在明面上做出谋反的举动,朱元璋始终没能下去手。但他安排了秦王和晋王去朱棣身边钳制他,只是没想到这两个儿子也短命,还没活过他。

洪武31年,朱元璋病重,心里依旧放不下朱允炆,还想为他尽最后的心意。他下了遗诏传位朱允炆,同时下令他死后所有的藩王都不许进京奔丧。很明显,他是担心藩王伺机造反。想了想,他又秘召朱棣进宫面圣。

此时晋王已经去世,朱棣成为藩王中最年长的,朱元璋有话跟他交代。他先对朱棣赞扬一番,肯定是他是所有儿子里最有才能的一个,然后命他带领诸王好好防守边境,安定百姓,不要辜负自己。

话虽说得委婉,实则是在敲打朱棣,好好尽臣子的本分,当好明朝的顶梁柱,但是不要有僭越之心。

然而朱允炆下手太狠了,从心计上来讲,他比朱元璋还要优秀。朱元璋在徘徊之际,还在念叨朱棣何在,朱允炆没有回答。朱元璋明白,孙子的皇位保不住了。

朱允炆不回答,自然有他的计划,朱元璋懂,他和朱棣已经杠上了,但是朱允炆是斗不过朱棣的。

朱元璋死后,朱棣离开京城去南京,朱允炆及时叫停,将他禁锢在京城,严加防范,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废掉五个藩王。眼看就要轮到朱棣,但老谋深算的朱棣对谋反已经十拿九稳了。

标签: 朱元璋朱棣朱允炆

更多文章

  • 张伯驹逛青楼,为抢出一妓不惜得罪国军中将,5年后此女享誉世界!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伯驹,潘素

    他是有名的爱国收藏家,他一生曾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捐献了八件宝藏,而且都是国家级宝物,有人甚至开玩笑说:“他捐出了‘半个故宫。”作为中华第一收藏家他也曾有过不少的逸闻趣事,似乎每一个名人都有那么一些绯闻故事。他曾经去逛青楼而在这里他对一个女子一见钟情,为抢出这名女子不

  • 81岁的乾隆却翻了79岁愉妃绿头牌,太监好心提醒,乾隆却大怒!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乾隆,愉妃

    1792年,81岁的乾隆,翻了79岁的愉妃绿头牌,太监好心提醒:“皇上,愉妃娘娘老了,要不换个年轻的吧?”乾隆大怒:“朕就要她。”自古皇帝多风流,历任皇帝无不有着丰富多彩的情史。乾隆的情史当属精彩绝伦,这位老爷子时逢81岁高龄,还有力气翻牌。要说翻个十

  • 险被顺治废掉的孝惠章皇后和康熙帝有着深厚感情,母子情深,成为天下典范!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孝惠章皇后,康熙帝

    1718年。当康熙嫡母孝惠章皇后的生命走到尽头,身为儿子的康熙帝拖着年迈的身躯,挪着浮肿到穿不上鞋的脚也要去见孝惠章皇后一面。来到孝惠章皇后身边的康熙帝,立马跪倒在嫡母床边,并轻声细语地:“母后,儿臣来看望您了”。此情此景,可见康熙帝与孝惠章皇后的母子情,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深

  • 元朝权臣娶了泰定帝皇后为妻,纳40多位公主为妾,以荒淫过度身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泰定帝,燕铁木儿

    儒家尊崇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国家的君王和臣子,家庭的父亲和孩子都要各司其职,不能违反礼制。若是君王的行为不像君王,臣民做得也不像臣民的事情,国家则会失去秩序,陷入困境。若要从历代权臣之中找到一位佼佼者,非元朝燕铁木儿莫属。他做了太多以下犯上的事情,把皇后和公主都收入自己的内室,还成了皇子的养父!燕铁

  • 大明三位最强的皇后,缔造三个盛世皇朝,其中宣德太后被称作“女中尧舜”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宣德太后,女中尧舜,皇后

    大明三位最强的皇后,缔造三个盛世皇朝,其中一个比武则天还强他是大明首位太皇太后,给明朝带来八年盛世,参政却不乱政,以慈孝文天下,后世称她为女中尧舜。然而史书中就连其名字都没有留下,他就是成孝昭皇后张氏。明史中未记载,张皇后的本名,只知道他是指挥使张麒的女儿,出身虽不显贵,但也算得上是一个官宦之家。洪

  • 谭延闿母亲是小妾,族人不让棺椁走正门,他做了一个举动,族人只好答应从正门出殡!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谭延闿

    1917年,谭延闿的母亲去世,但出殡时族人却死活不让棺椁走正门。谭延闿好话说尽,可族人依旧不肯让步,无奈之下只能出此下策!谭延闿是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差点成为孙中山的连襟、宋庆龄的妹夫、宋美龄的丈夫,号称“官场不倒翁”,是国民党中的资深元老之一。可他的母亲李夫人,却因为出身寒

  • 宰相裴炎因为写下了两个字却被武则天处斩,百官求情,武则天大怒:把字拆开来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裴炎,武则天

    从古到今为人臣子的主要职责都是为君分忧,多少为官者初入官场的目标也皆为建功立业,为国为民尽到臣子的本分。不过并不是说具备着令人羡慕的真才实学,便一定会让无数百姓感受到如春风般的温暖,必须拥有足够过的生活阅历,才能够切身实际地体会到人间疾苦。很多时候书本上的知识点并不能够当作是成功的唯一渠道,总要学习

  • 他是整治贪官最厉害的皇帝,杀了15万贪官,600多年,陵墓无人敢盗,毛主席对他都是赞不绝口!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

    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是农民出身,放过牛,做过乞丐。25岁加入红巾军,成为反元队伍中的一员。整整奋斗了16年,41岁时才将元朝统治者赶下台,建立了大明王朝,从此朱元璋走上了人生的巅峰。说起朱元璋,他杀功臣,恢复殉葬制度的名声在外,在大家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段位不高的皇帝。但是他却在治国方面表现得十

  • 朱亮祖父子贪赃枉法,进京之后被朱元璋抓住,拿出免死金牌也没用,被当庭抽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亮祖,朱元璋,免死金牌

    公元1380年,朱亮祖父子进京,一见朱元璋手抓玉带,一脸怒气的凶相,早已吓黄了脸,当即跪地膝行,一边以头撞地,口称罪该万死,一边哀恳朱元璋的怜悯和宽恕。可此时的朱元璋义是怒火中烧,朱亮祖只能手中攒着免死金牌求饶。只是朱亮祖忘了,对于贪官污吏,朱元璋向来都是有一个杀一个,绝不姑息,又怎么会因为一块免死

  • 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活捉,以为会被羞辱,谁知瓦剌太后说了一句话,也先也不敢违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英宗,朱祁镇,瓦剌,也先

    公元1449年,22岁的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大军活捉到了北方。可当也先将其带回营帐之时,瓦剌太后却怒斥儿子:"你怎么能抓他啊?我与他生死相依啊!"原来,据记载,瓦剌太后敏答失力本来是明朝苏州人,年轻的时候跟着丈夫在大明北边戍边。后来敏答失力被也先的父亲脱欢给掳到了蒙古大营,十分喜爱她,娶为了正妻,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