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人数?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人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603 更新时间:2024/1/24 1:17:16

在我国,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中宣布退位止,经历了2132年。

封建王朝皇帝总数494人。

其中未在位,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有73人。

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君王总数有251人。

历代农民起义建元、称帝者,约100人。

封建割据称帝者,约有60人;还有一个“中华帝国皇帝”袁世凯。

中国自秦以降,一共出过九个大王朝,它们是: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另外,还出过五十几个小王朝,它们是:

三国时的魏、蜀、吴,共三个;

十六国时的东晋、前赵、北凉、夏、后赵,鲜卑:前燕、后燕、西燕、南燕、西秦、南凉、辽西、代、成汉、前秦、后凉、仇池、后秦、前凉、冉魏、西凉、北燕、后蜀,共二十三个;

南朝的刘宋、萧齐、梁、后梁、陈,共五个;

北朝的北魏(含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共三个;

五代时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五个;

十国的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北汉,共十个;

夏、辽、金、南宋,共四个。

由于口径不一,难以有权威的统计。如:

一、秦二世三年(楚怀王二年,-207年),二世嬴胡亥卒,嬴子婴即位,仅称王。

二、汉惠帝七年(南越武王二十年,-188年),惠帝刘盈卒,少帝刘恭即位。但高后吕雉称制,史家以高后纪年。汉高后四年(南越武王二十四年,-184年),少帝刘恭被废,少帝刘弘即位,史家仍以高后纪年。

三、汉元平元年(-74年),昭帝刘弗陵卒,昌邑王刘贺即位。旋被废。宣帝刘询即位。史家不以昌邑王刘贺计入世系。

四、汉元始五年(高句丽琉璃王二十四年,5年),平帝刘卒。汉居摄元年,孺子刘婴被立为太子,王莽称假皇帝。汉初始元年(高句丽琉璃王二十七年,8年),孺子刘婴被废。史家仍以孺子刘婴计入世系。

五、汉更始元年(新地皇四年,高句丽大武神王六年,23年),淮阳王刘玄称帝。汉建世元年(汉更始三年,汉建武元年,25年),刘盆子称帝。史家不以淮阳王刘玄、刘盆子计入世系。

六、汉延光四年(高句丽太祖王七十三年,125年),安帝刘祜卒,北乡侯刘懿即位。旋被废。顺帝刘保即位。史家不以北乡侯刘懿计入世系。

七、汉中平六年(高句丽故国川王十一年,189年),灵帝刘宏卒,弘农王刘辩即位。旋被废。献帝刘协即位。史家不以弘农王刘辩计入世系。

八、晋建始元年(高句丽美川王二年,301年),赵王司马伦受禅即位。旋退位。惠帝司马衷复辟。史家不以赵王司马伦计入世系。

九、晋建康元年(高句丽美川王二十年,晋太兴二年,成玉衡九年,赵光初二年,赵明帝元年,319年),南阳元王司马保自立。史家不以南阳元王司马保计入世系。

……

像上述案例,在历史上有上百起。此外、历代起事者,自称皇帝的,不下数百起,并且难以作全面统计。即使在当代,这种案例还有出现。如:“中原皇清国元年”(1982年),张清安僭号于四川巴中,旋被擒。“正坤元年”(1986年),晁玉华僭号于山东潍坊。“正坤三年”(1988年),被擒。

因此,无论是正统的王朝君主,还是其他政权的皇帝,都难以有权威的统计结果。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80)。

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等。

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杨坚(63)和汉高祖刘邦(61)等。

超过五十岁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赢政(49)、宋太祖赵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极(41)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绪皇帝(37)、咸丰皇帝(30)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赢胡亥(23)、顺治皇帝(23)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而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为。然而,有些皇帝才几岁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几十年,而且影响相当深远。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

包括辽圣宗(49年)、明神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刘备的儿子阿斗、蜀后主刘禅(40年)。

在位超过30年的有19位,

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绪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过20年的有31位,

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

包括辽太宗(20年)、顺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祯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则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后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丰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满十年的皇帝超过240位,

其中五年以下的约两百位,

在位九年有6位,

八年有9位,

七年有15位,

六年有18位,

五年有18位,

四年有21位,

三年有29位,

两年有39位,

一年有42位,

不满一年有40位,

在位最短的皇帝是金末帝完颜承麟,从登基到驾崩仅有半天时间。很多皇帝登基时未满周岁,还在吃奶,下面是这些皇帝登上皇位时的年龄统计。

五代十国的楚武穆王马殷,75岁才登基,堪称大器晚成。

武则天66岁才登基;

吴三桂66岁自封周前帝;

三国刘备60岁才登极;

汉高祖刘邦54岁称帝;

袁世凯52岁自封中华帝。

从统计数字看,51岁到60岁称帝者有25位;

41岁到50岁称帝者有45位;

31岁到40岁称帝者有63位;

21岁到30岁称帝者有73位;

11岁到20岁称帝者有93位;

5岁到10岁称帝者有33位,

五岁以下称帝者有11位。30岁以下登基的皇帝共计210位。

康熙七岁登基,做了61年皇帝,68岁驾崩;

宋仁宗八岁登基,做了41年皇帝,53岁殁;

明神宗九岁登基,做了48年皇帝,57岁卒;

秦始皇13岁登基,做了36年皇帝,

49岁死;汉武帝15岁登基,做了54年皇帝,69岁卒。

他们做了一辈子皇帝,整部历史就是皇帝史,然而,更多的是幼年储君一登基便被杀,想长命点还是不要当没有权力的太子,生在帝皇家未必是件好事,分分钟人头落地。每次改朝换代,就是一次血洗宫廷。到底有几位皇帝能善终?

北宋版《百家姓》511个姓中,开头「赵钱孙李」,乃因为宋朝皇帝姓赵,若明版就一定以朱开头。

在我国,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中宣布退位止,经历了2132年。

封建王朝皇帝总数494人。

其中未在位,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有73人。

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君王总数有251人。

历代农民起义建元、称帝者,约100人。

封建割据称帝者,约有60人;还有一个“中华帝国皇帝”袁世凯。

但据国防大学出版社《中国皇帝史》: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清代宣统覆灭,我国封建社会共经历了352名皇帝,其中统一朝代的皇帝有146名。分裂时期的皇帝有206名,主要是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

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刘(汉、蜀汉、前赵、南朝宋、南汉、北汉)52位;

李(成汉、唐、西凉、后唐、南唐、西夏)50位;

朱(后梁、明)26位;

赵(宋)18位;

萧(梁、西梁)17位;

司马(晋)16位;

高(北燕、北齐、南平)12位;

王(新、前蜀、闽)10位;

石(后赵、后晋)9位;

陈(陈)8位;

杨(隋、五代十国吴)7位;

张(前凉)7位;

马(五代楚)6位;

曹(三国魏)5位;

钱(吴越)5位;

孙(三国吴)4位;

冯(北燕)2位;

孟(后蜀)2位;

段(西燕、北凉)2位;

赢(秦)2位;

柴(后周)2位。

外族皇帝计有:

孛儿只斤氏(元、北元)19位;

慕容氏(前燕、后燕、西燕)16位;

耶律氏(辽)15位;

爱新觉罗氏(清)12位;

元(北魏、东魏、西魏)11位;

完颜氏(金)10位;

元氏之前身拓跋氏(北魏)8位;

苻(前秦)7位;

宇文氏(北周)5位;

乞伏氏(西秦)4位;

沮渠氏(北凉)4位;

秃发氏(南凉)3位;

赫连氏(大夏)3位;

姚(后秦)3位;

吕(后凉)3位等。

若按此姓氏分布又有380位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字经》历史部分内容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在上世【解释】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解读〗历史学家大体把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即上古、中古、近代。中国历史从商代以后才有了较可靠的记载,这以前的历史是个神话和传说的时代,即上古。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解释】

  • 孔孟为什么要坚持推行仁政,他们不知道当时仁政是很难实现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1、古代那些思想家发心也是不同的,这也使他们的思想影响不一样。例如孙武作为兵家的祖师发心的目的主要就是帮助国家打仗;道家讲究无为,侧重于随时而变,处之一心;墨子紧承道家,创立墨家,他的发心更侧重改正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可是孔孟思想的发心还是很伟大的,他们侧重的是怎样引导大家去和谐地生活。思想家里有为

  • 商鞅为什么说商纣王因遵循旧法走向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在太史公《史记》的《商君列传》中,有关于这段话的记载是这个样子的: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其实商鞅在这里所指的不是商纣王本人,而是说的商朝末期的大时代背景之下。而这个其实说的也不仅仅是商朝,也包括也朝。商鞅之所以说这段话,就

  • 商纣王前期励精图治,为什么后期暴虐昏庸?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天资聪颖武力过人的帝辛(纣),也是盘庚迁殷之后的商王之佼佼者。“其酒池肉林”“炮烙之刑”或许有之,但此时的周已经是不可小觑的西方一大诸侯了。而周统治者觊觎商王朝的统治已非一日,他也是商朝末代国王了!所以帝辛必败。

  • 请补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邹忌讽齐王纳谏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孙叔敖纳言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做些评论,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

  • 成汤解网 这个典故里面,成汤所说的一段话的原文是什么?谢谢!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

  • 一句名言和一个关于这句名言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握重要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务繁忙,哪能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益处。”于是吕蒙开始学习。的谋略才干,已不再是过去那个吴县的吕蒙了!”吕蒙说:“有志气的人分别了几日后,就应当用新眼光重新看待他,

  • 商朝的天子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1.高祖(汤)子履(前1600---前1588年);2.(外丙)子胜(前1587年---前1585年);3.(仲壬)子庸(前1584年---前1581年);4.太宗(太甲)子至(前1580年---前1558年);5.(沃丁)子绚(前1557年---前1529年);6.(太庚)子辩(前1528年---

  • 夏桀,商纣王,周幽王的统治为什么会被推翻?你认为一个好国王应该具备什么品质?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商纣王和周幽王统治期间,政治腐败,官吏横行,引起百姓生活艰难。暴政使得他们众叛亲离,加上当时实行分封制,各诸侯王均拥有强悍的武装。大凡“有道之君”往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有艰苦创业的经历和守业的坚定信念、意志。他们不仅能严于律自,洁身自好,而且能够把祖宗基业放在第一位。第二,有不屈不挠的雄心,败

  • 商中宗太戊在位多少年,活了多少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1、有关太戊的年龄,没有史料可以参考。但据古书上记载太戊在位75年(公元前1486-公元前1411),是商王朝在位最长久的君主。2、人物简介太戊,甲骨文作大太戊、天戊,子姓,名密,商王太甲之孙,太庚之子,小甲和雍己的弟弟,商朝第九任君主,在位七十五年。太戊在位时期,勤政修德,治国抚民,任用伊陟、巫咸